登陆注册
3982200000023

第23章 植物看得见你(3)

这个段子从哪儿来的?《植物看得见你》(WhataPlantKnows)。作者丹尼尔·查莫维茨是位植物学家,也是很有名的科普作家,现任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曼纳植物科学中心主任。他的大部分作品都能在ScientificAmerican(《科学美国人》)杂志上看到。这本书是ScientificAmerican特别帮他出版的文章结集,探讨的主题是植物的感官。

植物的感官是个大题目。记得我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老师讲到动植物的区别时说,动物会动,植物不会动。当时我就觉得奇怪,我说老师不对啊,植物怎么不会动呢,植物不会动的话,怎么从豆子发芽变成幼苗,然后长成树开花呢?它难道不是一直在动吗?只是动得很慢而已。跟老师辩论到最后,老师烦透了,叫我出去罚站。OK,所以我没当成植物学家。

除了所谓的会动不会动,动植物还有一个重要区别是感官,比如会不会痛。你要是拿刀砍树,树会痛吗?如果它会痛,那真是很麻烦的事。如果植物真的能感知这个世界,人类的整个生活将会改变,我们跟植物的关系将彻底被改变。

几十年前有一些书让很多人觉得非常震撼,比如《植物的秘密生命》(TheSecretLifeofPlants,1973年),今天仍有很多人在看。作者彼得·汤京士[10]、克里斯多福·柏德[11]声称要揭示植物与人类在生理、情感、灵性上的相互牵连,比如植物是怎么样欣赏音乐的。据说植物对巴赫、莫扎特的音乐有特别正面的回应,对摇滚乐就感觉很不爽,听到印度灵性音乐之后又长好了。

丹尼尔·查莫维茨引述一位植物生理学教授的说法,认为《植物的秘密生命》的问题在于全书几乎没有适当的、确切的证据就得出古怪的结论,并且结论太玄乎了,玄乎的程度有点像最近几年很多人谈论的《水知道答案》,什么给水看一些开心的字眼,给水听好听的音乐,它就是健康的水,给水听愤怒的摇滚乐,它就脏浊了。这种书竟然卖得非常火!

达尔文当年觉得植物没听觉,后来有一个叫桃乐茜·雷塔莱克[12]的美国人写了一本《音乐与植物之声》(TheSoundofMusicandPlants),虽然遭到主流科学界的鄙弃,却大受一般读者欢迎。这本书唯一能让我们学到的就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政治文化氛围,即强调回归心灵,人与自然一体。当时一群美国嬉皮士去印度找大师,学佛又学印度教,学了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东西回来。雷塔莱克受这种潮流的影响,同时又受到一本书的影响,书名叫《祈祷对植物的影响》(ThePowerofPrayeronPlants,1959年)。我的天哪!

丹尼尔·查莫维茨认为,植物有某种程度的视觉、触觉甚至嗅觉,但没有听觉,因为植物是固定的,没必要像动物一样靠听声音来决定自己往哪个方向逃亡或躲避。所谓植物有触觉,是不是意味着拿刀砍它,它会痛呢?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丹尼尔·查莫维茨说,我们需要了解所谓植物的触觉其实就是一连串的电信号反应。捕蝇草是最多人研究的对象,它的两根细毛受到压力时会产生电信号,然后启动捕食昆虫的陷阱。

植物知道有没有人碰它,知道枝丫是不是在随风摇摆,也能区分冷热,但不知道疼痛。植物的确会有某种机械反应,会有电信号反应,但没有我们所说的神经。尽管有些很新锐的科学家试图说明植物具有某种神经网络,但大部分学者认为那不叫神经网络。植物没有大脑,所以你不要怕。你摸植物时,它不会痛,不会痒,也不会舒服。

(主讲梁文道)

Plant Lives:Borderline Beings in Indian Traditions

吃植物是不是杀生

埃里森·班克斯·芬得莱(Ellison Banks Findly),耶鲁大学印度教与佛教博士,美国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宗教学教授。著有Nur Jahan:Empress of Mughal India等。

造物主为什么要创造世界,因为他要吃这个世界,世界是他给自己的一个祭献。

植物没有痛觉,大家再怎么爱惜生命也可以放心地吃。不过话又说回来,要是你不吃肉也不吃植物,难道就靠自己光合作用吗?别开玩笑,对一些国家的人来讲,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他们太过爱惜生命,或者说对生命的看法太特别,以至于为植物到底能不能吃这个问题进行了很复杂的思考。

印度有全世界最多的素食人口,12亿人口里接近40%吃素,并且其中两三亿人是全素,连蛋奶制品都不吃。为什么印度会有这么发达的素食文化?因为自四五千年前开始,印度就有一种观念叫Ahimsa,翻译成中文叫不杀生、无伤或者不害。

Plant Lives: Borderline Beings in Indian Traditions(《植物生命:印度传统中的底线生存》)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但我相信没几个人有兴趣全部看完。如果你耐着性子读,会学到许多很古怪的东西。作者Ellison Banks Findly是美国三一学院教授,一位从女性主义角度研究佛教问题的专家。她讨论了一般人谈印度哲学史时常常忽视的问题——植物的地位问题。

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知道佛教传入汉地以后发展出大乘佛教,要求教徒尽量吃素。为什么不吃肉呢?因为动物被认为是有情众生之一,吃动物等于是在伤害生命,是不好的。如果有轮回转世的话,你现在吃的这头猪、牛、羊,说不定就是你去世的亲戚旧友。南传佛教里有一部很重要的戒律是《波罗提木叉》(国内有人译为《比库巴蒂摩卡》),里面就有很多关于植物的思考,比如你该不该砍一些树来修理房子,似乎早期佛教连植物都不太想伤害。EllisonBanksFindly引述一些学者的考察,发现早期佛教对植物持非常谨慎的态度,而到了后期就比较放松。早期佛教的很多戒律是针对出家人的,后来孔雀王朝的阿育王[13]大兴佛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修习佛法,很难再要求大家那么严谨地对待植物,因此就放宽了。为什么植物也是生命?印度除了Ahimsa的观念之外,还有一个重要观念是Karma(业)。印度各大宗教流派基本上都认同Karma的存在。决定一个生物叫不叫生物,首先是看它会不会轮回。从佛教的角度讲,六道也好,五道也罢,植物皆不在其中。但是对于耆那教来讲,植物也会轮回。也就是说,人有可能转世变成植物,或者植物慢慢进阶转世为人。这样的话,问题就来了:假如植物也是有情众生,我们还能吃植物吗?印度最高种姓阶层婆罗门几千年来都吃素,假如告诉他们植物也有生命,连植物也不能吃,他们还能活吗?这就涉及该书所讲的borderlinebeings(底线的生存)问题。人必须吃东西才能活,如果连植物都不吃的话,人就活不下去了。所以人没办法必须吃植物,只不过须吃得谨慎一点。

当然,你再怎么谨慎,也还是在杀生。怎么办呢?印度教有一个传统说法是:造物主为什么要创造世界,因为他要吃这个世界,世界是他给自己的一个祭献。同样,我们人平常吃食物,也是以食物来祭献自己。杀生是一种必要的祭献,但是对于被杀害的生命,我们要有很多讲究和规矩。印度教对待植物就有很多讲究,耆那教在素食方面就更加讲究了。印度几千年前的文化传统影响至今。

(主讲梁文道)

[1]奥托三世(OttoⅢ,Kaiser,980-1002),德国萨克森王朝的统治者之一,3岁继承德意志王国王位,16岁被教皇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不同于罗马帝国,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奥托三世醉心于恢复罗马帝国的辉煌,两次进军意大利,1001年因罗马人反抗而撤离。

[2]敌基督(antichrist)假冒基督来否定《圣经》教义,破坏基督教徒与上帝的关系,传播伪基督教条。

[3]阿兹特克人(Aztec),墨西哥人数最多的一支印第安人。1325年建立特诺奇蒂特兰城(今墨西哥城),14至15世纪盛极一时,1521年阿兹特克帝国被西班牙所灭。阿兹特克文明与印加文明、玛雅文明并称中南美洲三大文明,制定的“太阳历”和“月亮历”每52年重合。

[4]葛瑞姆·汉卡克(GrahamHancock,1950-),英国记者、作家,曾任《经济学人》杂志驻东非记者。著有《上帝的指纹》《失落的约柜》《超自然》等多部考古历史类畅销书。

[5]达妮埃尔·爱尔维优-雷杰(DanièleHervieu-Léger,1947-),巴黎政治学院社会学与人文科学博士,曾任法国宗教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宗教与社会科学档案》杂志主编等职。

[6]麻原彰晃(1955-),原名松本智津夫。生于日本熊本县一户贫困家庭,因患有先天性白内障,一目完全失明,另一目视力极差。1984年创立奥姆真理教,1990年组建“真理党”竞选众议院失利。1995年策划实施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造成13人死亡,约6300余人受伤。2004年被东京地方法院一审判处死刑,2006年被日本最高法院判定维持原判,至今未被执行死刑。

[7]天门教(Heaven‘sGate),又称“天堂之门教”,创立于20世纪70年代,杂糅基督教教义与UFO传言,相信海尔-波普彗星后面有UFO能将他们带往天国,在此之前要净化精神和摆脱肉身,以便在天国获得新生。1997年3月26日,美国警方发现39具服毒自杀的天门教徒尸体,其中包括66岁的教主马歇尔·阿普尔怀特(MarshallApplewhite,1931-1997)。据调查,这是一起集体自杀事件。

[8]寒武纪大爆发(CambrianExplosion),是指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寒武纪爆发式的生物演化事件。在寒武纪开始后的短短数百万年里大量多细胞生物出现,现存几乎所有生物的祖先均可追溯至此时期,地球进入生物大繁荣的阶段。

[9]摩根·斯普尔洛克(MorganSpurlock,1970-),美国纪录片导演,2004年执导并主演的《超码的我》(SuperSizeMe)获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提名,2008年执导第二部纪录片《奥萨姆·本·拉登在哪里?》。

[10]彼得·汤京士(PeterTompkins,1919-2007),二战期间曾在意大利担任战地记者、美军情报人员,著有《植物的秘密生命》(TheSecretLifeofNature)、《土壤的秘密》(SecretsoftheSoil,与克里斯多福·柏德合著)等。

[11]克里斯多福·柏德(ChristopherBird,1928-1996),美国记者、作家,著有TheDiviningHand:The500-Year-OldMysteryofDowsing等。

[12]桃乐茜·雷塔莱克(DorothyL.Retallack),在美国科罗拉多女子学院主修音乐时,为了完成植物学课程的实验任务,放音乐给植物听以观察音乐对植物的影响,1973年出版《音乐与植物之声》。

[13]阿育王(Asoka,?-前232),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早年是杀戮无数的暴君,后来皈依佛教并大力宣扬佛法,成为佛教护法名王。

同类推荐
  • 柳宗元文集2

    柳宗元文集2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部分吸纳尚永亮《柳宗元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中的篇目,共精选柳宗元文学性较强的诗文110馀篇,按照题材和体裁分类,诗分为感怀抒愤、山水纪行、酬答赠别、咏物怀古、思乡怀归及其他内容六个部类,文则选取骚文小赋、寓言小品、论说杂文、人物传记、题序哀祭、山水游记、与答书信七个部类,每类大致以时间先后的顺序编排,予以注评。
  • 希腊神话故事(四)

    希腊神话故事(四)

    天和地诞生的时刻,大海在咆哮,汹涌的波涛拍击着海岸。鱼儿在水里嬉戏、玩耍,鸟儿在空中展翅歌唱,大地上奔跑着成群的动物,但是却缺少一个具有灵魂的、能够主宰一切的高级生物。这时,普罗米修斯降生了。这位先觉者是神祇的后裔,他的父亲是地母该亚与乌拉诺斯所生的儿子伊阿佩托斯。普罗米修斯异常聪慧,他知道天神将种子藏在了泥土中,便手捧泥土,和着河水,按照天神的模样将泥土捏成人形。待泥人捏好之后,他又从动物的灵魂中摄取出善与恶,将它们封进泥人的胸膛里。这一切完成之后,普罗米修斯请来了天神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雅典娜对普罗米修斯创造的泥人深感惊奇,她朝这些具有一半灵魂的泥人吹起了神气,使它们获得了真正的生命。
  • 趣味行动设计(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行动设计(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 世界屋脊之书

    世界屋脊之书

    散文与个人生活的关系尤为密切,它是个人生活情感思想和行踪最真实的记录,它是最纪实的文体。《世界屋脊之书》就是作者在世界屋脊生活和旅行的片段,是作者在那高海拔群山中行走时留在记忆中的点滴之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很少想起这些群山,正如法国作家克莱齐奥所说,遥远的美人不能触摸,如夜空中的星辰或如晨曦,它到达了路的尽头,越过了有限世界的门槛,进入不可逾越的区域。
  • 世上最美的风景,不如回家的路

    世上最美的风景,不如回家的路

    在每一个人既短且长的人生里,也许最让我们难以释怀的,就是关于家乡的记忆,那些在记忆中的往事,那些曾经历过的四季的风景。本书是一部散文随笔集,记叙了关于老家的往事,关于每个季节的提醒和记忆,包括那些曾经迷人的风景、那些鲜活无比的场景,抒发了作者关于生活与人生的哲思。这里面的文字,会让你看到曾经熟悉的情怀和风景,会让你回到从前,回到心里的那个家。
热门推荐
  • 天玄大陆之魔君降临

    天玄大陆之魔君降临

    欺我者!杀之!辱我者!宰了!魔君名号,颤抖大陆!无名小辈你咬我?哈哈!我会魔神七变!
  • 透视小圣医

    透视小圣医

    无敌仙帝重生都市,身怀玄术,鬼神莫测,妙医圣手,行走红尘!校花、御姐加熟女,教师、护士和白领,是美人承恩,就此沉沦,还是红尘成圣,逆转乾坤?我夏流的口号是:成圣路上美人相伴,如果非要在美人前面加个数,我希望是无数。
  • 拐个老婆加儿媳

    拐个老婆加儿媳

    就算只在一起四个月,友谊依旧不变,身份悬殊无人知晓!
  • 时空之创世曙光

    时空之创世曙光

    在这个时空就是这样,你不能选择就只能去适应它,你需要努力、拼命、奋斗、玩了命的去捕食,厮杀或者逃亡,你能做的就是付出更多的努力抓住任何可以抓住的机会,干掉更多同时代的人,那么你就成为佼佼者!
  • 阿房一曲终成殇

    阿房一曲终成殇

    命犯美煞,注定此生不同,但与他的相遇不过是一个错误,却因此终生与他纠缠,牵绊,奈何她却不能陪他到最后。。。那一座阿房殿,还未建成,最终却变成了他永远的执念。。。
  •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为创作本书,作者走访了诸多知名图书馆和研究机构,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探寻历史的隐秘;作者访问了100多位散布美国各个角落的朝鲜战争幸存老兵,在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中聆听人性的呼唤。朝鲜战争对参战各方来说都是很残酷的。哈伯斯塔姆为我们描绘和剖析了二战后这场“为平局而死”的战争,并从独特的角度得出了关乎历史和未来的一系列发人深思的新结论。
  • 没有抱怨的世界

    没有抱怨的世界

    本书采用了大量心灵美文和人生故事及深入浅出的处世哲理,告诉我们以感恩的、没有抱怨的积极心态面对挫折与失败,学会调整心态。
  • 危机时期

    危机时期

    一场金融危机下的青年爱情危机,一对处于迷茫无措的爱情危机一个时代青年信念情感情处境一个现实生活需要良药来治理危机社会
  • 我以青春为誓

    我以青春为誓

    谁都在青春茫然失措,在铭心最无助孤单的时候,夏陈墨的出现像是阳光照进她的心,当他离开她的时候,她的世界已不再完整。“陈墨,别走好不好,我疼。”为什么他还是走的如此坚决。“夏陈墨我恨你,你为什么回来!”“铭心,你知道我爱你”青春疼痛,都在彼此心里留下最深的印记。
  • 仙起源灭

    仙起源灭

    他生与村落,因辱字离村寻仙求道,当得知白驹过隙,繁华异老,为心爱之人,斗苍天,求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