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82000000006

第6章 文艺进行时(2)

他鼓励大家特立独行,要坚持自己的想法,要自己掌握思维的乐趣,独立思考,勇敢打破禁忌跟愚昧。而他已经死了十年了,我们受到他多少影响?现在又能看到多少人敢于自己去思考?敢于打破禁忌和愚昧?恰恰相反,我看到的多是装作“敢于”的样子,而不是真正去思考。很多人不求深思,只求思考的姿态。要说谁真敢打破禁忌,那就是他的遗孀李银河教授了,但是,为什么今天依然有那么多人要她封嘴呢?这些人有没有尊重过自由思考?如果我们断定一个人炒作,是否就能否定她所说所做的一切?是否就不再需要思考她说的话、做的事情是不是另有道理?

王小波已经死去十年了,如今我们重新看他的作品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地方。你能够看到那个时代的关怀跟现在有什么差别,那时关心的问题到今天有哪些是我们依然要面对的。

《沉默的大多数》这本文集让我看到王小波也有盲点。书里有篇文章讲京片子与民族自信心,批评的是十几年前,越来越多大陆的节目主持人开始学港台腔了。“港台文化正在侵入内地,尤其是那些狗屎不如的电视连续剧正在电视台上一集集地演着,演得中国人连中国话都说不好了。香港和台湾的确是富裕,但没有文化。咱们这里看上去没啥,但人家还是仰慕的。”文章认为大家应该坚持说好京片子,从今天的角度看,这是一种语音歧视。比如我们说广东话的人,有时候在香港会歧视一些广东话说不好的人,甚至连广州的广东话也看不起,觉得很土。这种语音歧视背后包含的是一种文化歧视,比如“港台就是没文化,只是有钱”。这样的想法出现在王小波的作品里是个败笔,但即便如此,这本文集里的大部分文字在今天看来犹有新意。

最近十年,我们的思想界、文化圈喜欢搞论战,一论战就把人分类,王小波有时候被人拨到这边来,有时又给归到那边去。我们看那些论战,尤其是网上的论坛,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非常情绪化,动不动就要把人批判到死为止。比如不满意某个人写的文章,大家完全可以去讨论如何不满意这篇文章,而不需要上升到人格攻击的程度。

这本书里有一篇文章叫《论战与道德》。十多年前,社会上轰轰烈烈的新文化事件已经很少发生了,但是王小波发现人们的论战方式并没有大的改变,还是要争出谁好谁坏。他说当年上演了一个电视剧叫《唐明皇》,有一部分人说不好看,剧组的成员跟记者开了个研讨会,会议纪要登在《中国电视报》上。“……我记得制片人的发言探讨了反对《唐》剧者的民族精神、国学修为、道德水准诸方面,甚至认为那些朋友的智商都不高;唯一令人庆幸的是,还没探讨那些朋友的先人祖宗。从此之后,我再不敢去看任何一部国产电视剧,我怕我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忽然知道自己生了个傻儿子而伤心--因为学习成绩好,我妈一直以为我很聪明。去看电影,尤其是国产电影,也有类似的危险。这种危险表现在两个方面:看了好电影不觉得好,你就不够好;看了坏电影不觉得坏,你就成了坏蛋。有一些电影在国际上得了奖,我看了以后也觉得不坏,但有些评论者说,这些电影简直是在卖国,如此说来,我也有背叛祖国的情绪了--谁敢拿自己的人品去冒这种风险?”

某年秋天,王小波在北方一个小城市遇到一批耍猴的人。“他们也用太平天国杨秀清的口吻说: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大家的精神需求,等等,现在给大家耍场猴戏。”在王小波看来,这就是他那代人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气息。我觉得到今天似乎依旧如此,我们很喜欢在文化论战的时候把自己捧得很高很神圣,占据道德高地。这么一来,凡是反对你的人,必是道德上可疑的人。

书里提到要小心民族主义的情绪,文章名为《警惕狭隘民族主义的蛊惑宣传》,与其说是要大家警惕民族主义,倒不如说是警惕蛊惑宣传。他认为有人把民族主义用一种蛊惑宣传的手法宣扬出来很有问题,如果我们这个社会上出现很多矛盾的时候,要解决现实问题是很难的。“最简单的做法是煽动一种仇恨,鼓励大家去仇恨一些人,残害一些人。比如宣扬狭隘的民族情绪,这可以迎合人们野蛮的劣根性,煽动仇恨、杀戮,乃至灭绝外民族,都不要花费什么。煽动家们只能用这种方法给大众提供现实的快乐,因为这是唯一可行的方法--假如有无害的方法,想必他们也会用的,我们应该体谅蛊惑宣传家,他们也是没办法。”

整篇文章虽然看起来是在讲纳粹德国,但他在结尾处说,中国这个地方是个特别欢迎宣传、蛊惑宣传的地方,大家也特别容易中蛊惑宣传的毒,所以,大家要好好小心。这是王小波十年前给大家的警告。

作者小传

王小波,作家,唯一一位两次获得“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大陆作家。1997年4月11日去世,此后民间出现了“王小波热”的文化现象。出版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黑铁时代》、《地久天长》;纪念、评论集有:《浪漫骑士》、《不再沉默》、《王小波画传》等。

王小波Ⅱ《黄金时代》

好的色情不遮掩

很多人喜欢读王小波的评论和随笔,固然是好看,也颇具影响力,但是王小波用心最深,最令自己满意的恐怕还是他的小说,尤其是他的成名作《黄金时代》。这部小说曾经拿过台湾最重要的文学奖“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王小波是第一个拿到这个文学奖的大陆作家。

谈到王小波和他的作品,很难不联想到性,他总是酣畅淋漓地描写性。大家当年看的时候觉得很爽,甚至有些人起初是想看黄书,结果发现原来不是本黄书。随便从书里摘几句话,什么“他的小和尚又拔出来”,“乳房摸起来像冷苹果”等等,此类大胆的描写似乎很容易让人看得兴奋。

倘若从严肃文学的角度看,显然他颠覆了大家对“文革”的看法。王小波本身是返城知青,他这一代作家写“文革”或者以“文革”为背景是不可避免的。而过去大家谈到“文革”都会觉得无比灰暗沉重,是场灾难。但偏偏有两个作家改变了大家这种印象,那就是王朔跟王小波。王朔使“文革”变成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而王小波则指出,在一个非常严肃的年代下,大家都愿意为运动而献身,其实这中间充满了原始情欲的爆发。

很多人说他写出了政治和社会对人性的压抑未果,人性最终会冲撞出来,会淋漓尽致地被表达出来。事实果真如此吗?《黄金时代》里所描述的性关系并没有那么简单。戴锦华教授曾评论王小波写的性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性,绝不只是描写政权或社会怎样压抑了人的性爱自由和恋爱自由,他是把性关系写成一种权力关系。

反观他笔下所有关于性或爱情的故事,总有那么一些复杂的权力作用。《黄金时代》的男主角王二跟陈清扬下乡的时候曾逃到山上去住,快活了好一段日子。后来回来自首,天天被人抓去交待,还要写交待材料。这里有个细节很有趣,他们俩每次写交待材料的时候,把性生活经历写得越详细,上头越赞好。那个检查他们思想材料和检讨报告的上级基本上就是把他们的检讨报告当色情小说阅读。这样的关系其实是一种复杂而危险的权力关系,因为性关系本身是在权力中被解构和呈现的。

王小波写性并不是要用性冲击大政治,做什么大叙事。恰恰相反,他写性就是为了告诉我们,在那个年代,即使在两个人亲密的肉体关系中权力也无处不在,它左右着每个人对性的想法与渴望,甚至包括做爱的姿态等等。

有人说王小波写性好在不猥琐,可以升华。我觉得这个说法很成问题。就像很多人说意大利著名的大卫雕像是很健美的,因为它是艺术品,虽然裸体但不色情。这种说法很荒谬。艺术跟色情纯粹是我们主观的区分,在现代社会,为了教育等原因我们硬生生把二者区分开来。像《金瓶梅》,有人说它是伟大的文学著作,难道因此就能说它不色情吗?相反,它的色情正是它艺术成就的一部分。

王小波写性之所以写得好,正是在于他色情得很直接,不是什么“非色情化”或是用一些很艺术的手法去描写。没有,没有任何艺术加工,仅仅是不遮掩。他写性的时候没有有意让性变得更不猥琐或是有意将猥琐的性如实地表达出来,这才是他提出的挑战。

有人说王小波是颠覆的,他颠覆了很多政治语言。在《黄金时代》里有一个人叫做李先生,是香港回去参与运动的博士。后来他在大学里面老被人批斗,还闹了毛病。什么毛病呢?龟头血肿。有一次大伙儿就嬉笑他,给他取名叫龟头血肿。李先生觉得很不好,他还写大字报说:“龟头血肿很不好,龟头血肿很疼。龟头血肿应该否定,绝不要再有人龟头血肿。”最后这两句,我们去掉龟头血肿,保留前面那个“应该否定”、“绝不要再有人”。这种说法完全是当年“大字报”上常见的口号式语言,但是换上了“龟头血肿”整个味道就变得非常荒谬非常好笑了。

换个角度看,王小波所有的幽默,所有的颠覆,在今天的某种意义上已经不颠覆了。因为今天的社会已然允许你去写这样的句子,允许你去说这样的话了。请看各大门户网站,你不一定能看到很颠覆性的东西,但是你能看到很多色情的图像或者带有色情暗示的故事,不是吗?

王小波Ⅲ《理想国与哲人王》《个人尊严》

自由主义的精髓在于什么?

王小波生前,影响力最大的是他的杂文。有人认为他的杂文对当代中国年轻人而言几乎比得上鲁迅。他的杂文写得有多好?其间表达出什么样的观念和想法?我们需要好好去看一看他的杂文集。

《理想国与哲人王》一书收集了很多王小波的名篇,比如《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很多人都觉得这篇文章很好看,它不是说出了什么很特别的道理,而是王小波通过它特别强调了自由主义精神。这恐怕也是后来为什么很多人把王小波归类在自由主义行列的原因。

他所谓的自由主义精神指的是:与其做一个跟所有人想法一样的,千人一面的所谓的人,倒不如做一只生活不被人设置,不被人摆布,坚持自己一套的猪。这种坚持自己一套,不跟别人一样的想法来自什么地方呢?在《思维的乐趣》一文中,他提到自己“文革”时插队,非常苦闷。比如看戏,来来去去看八部经典样板戏,再经典也看得让人闷得发慌。他说当时管着他们这帮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军人代表其实都是好人,但对他们来讲,所谓“思维的乐趣”就是早晚背诵毛泽东思想,脑子里面什么东西都不想。而对王小波而言这种生活实在太苦闷、太难受了。所以他得出一个结论:人不能只求善良,还要思维上面自由。如果在当一个好人和当一个有自由思维的人之间选择,他宁愿选择后者。

很多人对“自由主义”有一种误解,常常在互联网论坛上看见有人说谁谁是自由主义者,这些说法是有问题的。原始的自由主义在道德上主张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多种不同理想的人生境界。可能你信仰某个宗教,根据这个宗教的指引上到天堂,这便是你最理想的人生境界。但对我而言,每天酒池肉林就是我人生的理想境界。自由主义的精髓在于你没有权利把你的那一套理想的人生境界强加到我身上,我也不能强迫你跟我过酒池肉林的生活,因为没有任何人掌握真理,没有任何人有把握确定世界上哪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是完美的,是绝对真实的。因此我们应该开放,让人人都有自由思考的能力,让各种各样理想的人生境界共存且彼此宽容,这样我们便能够彼此参考。或许我看一下你信的宗教教义,发现还挺有说服力,我可能会放弃我原来的想法,也可能是你放弃你原来的想法投向我这边。这种共存与包容就是自由主义的精髓,它贯穿在王小波所有的杂文里。

这本文集里我最喜欢《沉默的大多数》,它讲的是很多人批评中国人,说中国人老是沉默不说话,但王小波以亲身体会得出“沉默不可怕,说话才可怕”的结论,因为“有时候我们是被逼听很多话,也被逼说很多话”。什么叫被逼听很多话?他回顾小时候看大炼钢铁:“炼出的东西是一团团火红的粘在一起的锅片子,看起来是牛屎的样子。有一位手持钢钎的叔叔说,这就是钢。那一年我只有6岁,以后有好长一段时间,一听到钢铁这词,我就会想到牛屎。从那些话里我还知道了一亩地可以产30万斤粮,然后我们就饿得要死。总而言之,从小我对讲出来的话就不大相信。”偏偏这些话是高音麦克风,天天在耳边响来响去。“我说自己多年以来保持了沉默,你可能会不信。这说明你是个过来人,你不信我从未在会议上‘表过态’,也没写过批判稿。这种怀疑是对的:因为我既不能证明自己是哑巴,也不能证明自己不会写字,所以这两件事我都是干过的。但是照我的标准,那不叫说话,而是上着一种话语的捐税。”

我们这个民族经历过太多被迫要听很多话的年代,也经历过被迫要说很多话的年代。但是那些被迫听的话,其真实性比不上自己真实饿着的肚子;那些被迫要说的话,其真实性也只不过是一种必须要交的税。谁爱交税?都不爱交税。但是你能不交吗?

但凡说到王小波文章里的自由主义思想,很多人就会说:对,没错,他就是个自由主义者,他是“右派”。在“新左派”和“自由主义”的争论中,动辄就把人归类,谁是新左派,谁是自由主义者,谁左,谁右等等。这样硬生生的区分非常模糊和不准确,而且有些人实在很难将他完全归到哪一边去,王小波就是如此。虽然他有自由主义的思想特质,但很难说他就是个自由主义者,如果你以为自由主义就是“右派”的话,请看他是怎么看待“左派”的。

《个人尊严》这本文集里有篇文章叫《在美国“左派”家做客》,王小波曾到美国纽约一个老“左派”的家里做客。去他家其实是为了找个地方睡,因为纽约住店太贵了。谁知去了他家后这位老先生就跟他猛讲“左派”的事儿,想看他如何反应。他也当过革命小将,但偏偏就不想谈这些事。从中我们看出一个从中国大陆去的知识分子跟一直在美国想搞革命的老“左派”观点大不同。但是到了最后,王小波说:在美国的各种人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左派”,因为这些“左派”很单纯,很可爱。

王小波常说自己受到很多人的影响,比如法国的大哲学家福柯,还有马尔库塞。马尔库塞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造反”运动及“左派”社会运动最大的思想导师之一。从这些人的著作中得到的养分,使得王小波对资本主义社会,对市场经济影响下的问题有很深的批判意识。

同类推荐
  • 小村人物

    小村人物

    小村人物将自身特殊体验与人生感悟、现实关怀融会贯通,超越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局限(如某些“80后”、“90后,,作家热衷的语言游戏、虚拟生活、撒娇和玩世心态),思想视野较为宽广,具备了向上生长和向内掘进的力量。再加上张成对语言的超常敏感和悟性,对各种艺术方法的不拘一格、兼收并蓄,使他的写作达到了一种令人瞩目的境界。
  • 别说你懂写网文

    别说你懂写网文

    本书由网络文学的基本概念说起,从写作技巧到作品分析,从读者心理到营销策略,最终谈到作者的个人成长,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不仅给网文作者架设了一座成长的阶梯,也为网文读者描绘了一幅网络文学的全景图。
  •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人重视品茶,使用茶具也彳艮考究。茶具的好坏,对茶汤的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有直接影响。中国古代茶具种类丰富,历史源远流长,是人类共享的艺术珍品。各个时期的茶具精品折射出古代人类饮茶文化的灿烂,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历代饮茶史的全貌。茶与茶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如同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适合大众阅读。
  • 看法

    看法

    娄义华:现任职中国先锋作家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香江》文学杂志执行总编。从事新闻工作十余载,先后在《当代诗坛》杂志任编辑;《湖南人口报》记者、新闻摄影记者、编辑;长沙电视台女性频道任编导;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东方新报》社任编辑、首席记者、主编等职。
  • 陕西煤老板

    陕西煤老板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述了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山西煤老板的真实生活。
热门推荐
  • 天庭朋友圈

    天庭朋友圈

    张岩无聊的摆弄手机QQ里面附近的人无意间发生了变化,附近的人瞬间变的高大上起来!端庄雍容的王母娘娘,华山女神三圣母,还有号称七姐妹花的七仙女,以及住在广寒宫里冰肌玉骨,广袖飘飘的仙女嫦娥仙子还有着重仙女的天庭。以及地府的十大阎君,勾魂索命的黑白无常,无数小鬼阴森森的地府。岩哥只想在心中狂喊:“仙女MM们我来了,哥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死了”哈哈哈……
  • 极品刁仙

    极品刁仙

    中央大世界,一共拥有三大遗址,一曰昆仑,上古仙道大派昆仑所在之地,据说当初昆仑繁华至极,但是心高气傲,准备举世飞升仙界,最后被降下来天罚,将昆仑毁灭,封存在了极限空间……
  • 超级后卫

    超级后卫

    是疯狂的菜鸟还是菜鸟也疯狂?一群菜鸟将给NBA挂起怎样的飓风?菜鸟给大家带来怎样的奇迹?一切尽《在超级后卫》本人已建超级后卫群76679290各位大大推荐收藏票票我爱票票
  • 他就在你身边

    他就在你身边

    相信很多人都相信这个世界是有鬼魂的存在的,只是我们都喜欢自我安慰减少我们的恐惧,接下来我将会写出我经历过的和听到的真实的故事兴许你曾经也遇到过。
  • 清玉良缘

    清玉良缘

    “清玉对不起,原谅我好吗。我错了。.”“人生没有如果,错了便是错了,再也不可能回头。”“当真要如此绝情?”“林子卿,绝情的是你,不然你又怎么会有今天。”“对不起,清玉,我爱你。给我一次机会,不要离开我,好吗?”“沈清玉,我魑雪夜发誓,不会让你逃出我的手掌。”“那可要看你的本事了。”“你认为我没有那个本事吗?”“你干嘛!放开我!我相信你有那个本事,别冲动啊喂!唔...”
  • 十指相扣:我们说好不分手

    十指相扣:我们说好不分手

    初恋情人的背叛,她的家人,她的爱情,她所拥有的一切瞬间灰飞烟灭,当豪门公主一夜间跌入谷底,变成了底层最卑贱的佣人,她恨……16岁,如花一般的年纪,就这样被这个恶魔般的男人动动手指,摧毁了!她不甘……就因为他的一句话:他突然间对爷爷的集团感兴趣?呵……她遍体鳞伤逃到崖边,看着下面凶猛的拍着礁石的海浪,涌出无限的绝望……她拔出匕首,狠狠的刺入自己的身体,她用自己的血起誓:生,她一定让他千倍万倍的还她,死,她也要拉着他进地狱……
  • 土豪我们结婚吧

    土豪我们结婚吧

    迷迷糊糊遇上富家子,莫名其妙争做土豪妻;在洋鬼子派对夺头彩,没问题,斗垮垂涎男友的绿茶婊,小意思,太后亲临也能完美过关。可这豪门生变也太快,破产就在一夕间,不怕咸菜就白粥,只怕男友傍上前女友,ok,分居!女吊丝再入职场,离谱萌小姑,帅气女客户,深情旧恋人,前途多彩,这婚,结不结?
  • 九州仙缘

    九州仙缘

    众生皆有灵,生灭在吾心。长生路千万,只渡有缘人。五百年前易学大师梅林先生留下一篇关于妖皇出世的预言,引得正魔两方争夺。梅林先生后人邵冲,却在不经意间卷入,踏上修仙之旅。妖皇出世,魔帝横行,又有上古妖龙挣脱封印,正道之中也有心怀叵测之辈蠢蠢欲动……
  • 幻想华娱

    幻想华娱

    我从未想过我会有如此美丽的妻子;从未想过会有这么多朋友;从未想过会走这条路。然而生活不就是因为不确定才精彩不是么?当我功成名就回首在看的时候,才发现我的经历是如此的传奇。一代天王巨星:莫聪
  • 吸血鬼穿越:冥皇,请宠我

    吸血鬼穿越:冥皇,请宠我

    她和她离开了喧闹的城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她在惊讶中得知自己的身世,仇家找上门,然后开始战斗,因为失控,误伤了蓝月。可她万万没想到,她会穿越,还是个废柴!被人讽刺、嘲笑、冷落,而她又会让那些无知的人们付出什么呢?是血的代价。她找到了她,开始一场激烈的复仇。他等了她上万年,终于把她等到了,还把她拐回了家,爱她、宠她、疼她。“媳妇,你干嘛呀!?怎么可以这么对待你夫君!”某只爪子环住了她的腰,她狠心地一把拍掉。“谁你媳妇啊!老子可还是单身滴!”“小包子都有了,还是单身?”然后,小包子过来问:“娘亲,娘亲,什么是单身?”她无奈地扶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