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81500000013

第13章 先上讣告后上天堂(2)

我的一位朋友是知名作家,前几年替一个名人写了一篇很有文采的悼词,结果一下子就火了,大家都觉得那篇悼文写得实在太好了,于是很多有钱人纷纷找上门来,花巨资请他写悼文。也许有人会说,文人怎么干这种事呢?可想想看,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写下了多少讣文和悼词啊,其中也不乏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实我自己就干过这种事儿。念大学的时候,曾为当时一些哲学家、文学家写过讣文,刊登在香港报纸上赚外快。后来慢慢发展到一个地步,我跟一帮同学因为等钱用,连那些还没死的老学者都帮人家写好了讣文,这样等人一死,报社一个电话过来,我稿子立马发过去了,多快啊。

这话听起来挺没良心的,但世界上真的就有人以此为生。这种工作在中国比较少见,因为我们的报纸忌讳这个,英文报纸上却有专门的讣闻版面。像《纽约时报》,每天有一个整版讲今天或昨天有哪些名人去世了。《先上讣告后上天堂》的作者玛里琳·约翰逊就是一位很有名的讣文作家。她的讣文好到什么程度呢?有人甚至开玩笑说,要是我死了能够请她来帮我写讣文,那我宁愿现在就死!

作者说,她做这个工作其实很小心谨慎,尽量不要让别人知道她最近在为谁写讣文。她也总是在猜测,这个城市里谁的岁数大了,身体不好,而名气又大到足以让她提前为他写好讣闻。每天早晨醒来,她都会一阵紧张,不知道她要写讣文的那个人物死了没有?这也许就是她热爱这行的原因,情绪一天天酝酿加压,而你写东西的时候必须偷偷摸摸。因为谁都不愿意知道,原来你已经帮他写好讣文了,对不对?

作为一名资深的讣文作者,她会注意到很多一般人不留意的事情。比如她发现,其实很多人的死亡是彼此相关的。最有名的当然是美国前后两任总统,第二届的约翰·亚当斯[4]和第三届的托马斯·杰弗逊[5],他们都在7月4日,也就是《独立宣言》签署纪念日那一天去世。再比如为《小熊维尼》[6]中的小熊和小猪配音的两位配音师也是同一天去世的。这种事情还真的只有讣文作者或者讣文狂才能注意到。

什么是讣文狂呢?我在外国真看到过不少。他们会每天剪报,把讣文攒起来,专门看今天谁死了。我有时候看报刊,也喜欢先看后面的讣文版。这并不是八卦,而是个很好的习惯,因为它能够提醒我们,这个社会上有哪些重要人物离开了。

他或者是个体育明星,曾经陪伴我们成长;或者是个歌星,歌声曾使我们愉快或泪下;或许是个政治人物,改变过我们的生活;也许还是一个暴君,曾让这个国家陷入混乱……总之,这些人物在我们生命中逐一消失,难道我们不应该在他们离去的那一天,好好关注并重新反省生命吗?

这本书提到,美国还专门有一个讣文作者聚会。为什么有这样的聚会?因为这些记者和别的记者不一样,别人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满世界采访,这些讣文记者每天都在一个密不透风的房间里偷偷看剪报、找资料,一天到晚琢磨谁快死了,他死了以后我该怎么写等等。那不是像生活在棺材或坟地里吗?所以这些讣文作者看上去也阴阴沉沉的,平时跟人不怎么来往。

但是他们每年都有一个年会,在美国不同的城市召开。据说有一年的年会选德州一个城市,他们定的那家酒店的广场过去是专门处死绞刑犯的地方,其中有些讣文作者居然还煞有介事地开着殡仪馆的灵车来参加。

讣文作者也分很多流派,其中有一位粗犷派的是来自英国电讯报的老手,他的讣文这么写,第三任莫尼班爵士日前于马尼拉逝世了,享年55岁。该爵士以其人品及生平所为,给贵族血缘论的抨击者们提供了丰富的弹药。

为什么呢?作者接着说,爵士生前所从事的主要职业如下:手鼓鼓师、信心满满的骗子、妓院老板、毒品走私犯,以及警方线人……是不是很让人吃惊?

有一年的年会上发生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在大会的最后一天,会场上突然掀起了一阵骚乱,一个同行飞跑进来,嘴里高喊着一句行话:“停下印刷机!”如果报馆里出了大事,他们通常会这么喊。那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原来就在这些全美国最重要的讣文作者开大会的时候,里根总统去世了。这些人一下就陷入了兴奋中,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早已为里根写好了讣文,现在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但他们也并不只关心大人物。前几年伦敦恐怖袭击案之后,《泰晤士报》曾为一个普通人写过一段讣文:卡西里在邻里中很得人心,他有一个很出名的特点,无论去哪里,花的时间总比别人多。因为他总要停下脚步,和路上遇到的人说几句话,在芬斯伯里公园附近的各家酒吧都挂出了他的照片,以表示对其家人的同情……

(主讲梁文道)

我们在此相遇

和亡灵神秘相遇

约翰·伯格(JohnBerger,1926-),英国艺术史家、小说家、公共知识分子、画家,被誉为西方左翼浪漫精神的真正传人。著有《观看之道》《另一种讲述的方式》《毕加索的成败》等多部艺术批评经典。小说《我们在此相遇》(1972)获英国布克奖。近二十年来,伯格一直生活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小村庄中,着迷于濒临消亡的传统山区生活。

大部分作家都很难避免去写自己的生活。有的作家口头说坚持不写自传,最后仍会弄出一些类似回忆录的东西,只不过写法和风格不同而已。

约翰·伯格这本《我们在此相遇》写得非常玄妙。“在此”指的是一些不同的城市,他在那里遇到了不同的人,比如自己的女儿、情人或以前的老师,甚至遇到了早已经死去的父母。这种写法既像一本回忆录,又像一个虚构小说。

书的开篇是一个很美的故事。有一天,他在里斯本的广场上遇到一位老妇。她以一种异常优雅的姿势坐在一张长椅上,像一尊雕塑那样很久都没有移动。他不禁疑惑了,这样考究的姿势究竟摆给谁看呢?

就在他喃喃自语这个问题时,老妇人突然站起来,转过身,拄着雨伞,以一种让人期盼已久的仪态向他走来。他先是认出了她走路的样子,过了好一会儿才看清她的脸庞,原来她是他的母亲。

可那时候他母亲已经去世快十年了。而且母亲明明是英国人,怎么会出现在里斯本呢?他记得母亲跟他说过,不要相信死人只会待在埋葬她们的地方,其实死人都会回到这个世界来,而且可以到任何一个他们喜欢的地方去。

可是她为什么要来里斯本呢?没有解释。在约翰·伯格笔下,这座葡萄牙城市有着一种特殊的氛围。葡萄牙过去是称霸海上的帝国,后来衰落了,成了今天欧洲最穷的国家之一,它的首都里斯本自然也成了一个充满忧愁的城市。忧愁最适合亡灵。

描述这座城市时,伯格提到一种葡萄牙特有的绘像砖。这种画砖很多人在澳门见过,就是那种蓝白相间,画满了各种图腾、人物传说及精灵故事的彩砖。这些画砖铺满了里斯本,与此同时,墙面上碎裂的白漆、地板上黏附的灰泥以及阶梯上不断重复的图案,又似乎再强调另一个事实,那就是它们正在试图掩盖某种东西。如果说死亡也是一种掩盖,那这些亡灵们是多么适合出现在这座城市啊。

书中有很多智慧的语言,比如他母亲说,在死去的人那边,很多都患上了希望症,就和人间的忧郁症一样普遍。伯格问,你们把满怀希望当成一种病吗?母亲说,这种病的末期症状就是妄想再次介入生命,对他们来说,这可是绝症。显然,母亲再次出现在他的面前,已经患上了这种绝症。

作者说他有一次还遇到了一个死去的老师,那是在波兰的克拉科夫。他小时候经常跟这位启蒙老师一起去剧院看歌剧、相声、杂耍、魔术,还有脱口秀,杂七杂八什么都有。但是这些层出不穷、接连不断的插科打诨最后都指向了某个神秘而诡诈的命题:生命本身就是一场单人脱口秀。

这是他从那些喧闹的表演中得到一种深沉的暗示。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其实都像是舞台上的表演者一样,无厘头地说着单人脱口秀。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去制造欢乐,讨好别人也愉悦自己,似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生活下去,但这样活到最后,我们又得到了什么呢?

后来他又回忆起自己的父亲。他与父亲在伦敦一条小河上相遇。父亲经历过一战,有一天带了一队士兵上战场,回来却只有他一人。从此,父亲的欢乐就永远消失了。只有跟幼小的他一起在河里玩耍时,才能够借用儿子的无邪换回自己的天真。

在与那些有的已经死去、有的还活着的人在世界不同城市再次相遇时,作者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也在深入。比如他一看到路标就会想到童话故事;“之”字路牌会让他想到跳跃的小鹿,“十”

字路口交叉图案以及有落石、险崖危险的交通警告牌则让他觉得幸福。因为与人生真正可能遭遇的危险比起来,这些路标简单到让人心安的地步。而人如果这么容易就能避开人生的危险,那简直就像童话故事里的世界了,不是吗?

(主讲梁文道)

浮生取义

自杀的哲学问题

吴飞,1973年生于河北肃宁,1999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硕士、200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基督教思想、宗教人类学等,著有《自杀与正义:一个中国视角》《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等。

通常我们会觉得自杀是个心理学或社会学问题,吴飞教授这本《浮生取义》却告诉我们自杀是一些哲学问题。自杀与哲学有什么关系呢?自杀通常涉及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某些看法,西方社会是禁止自杀的,因为基督教相信生命是上帝赐予的,是神圣的。而中国人虽然也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却并没有严格反对自杀,甚至还推崇屈原等人的做法。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自杀到底和哪些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呢?作者从对华北某些地区的自杀现象调查中发现,中国农村的自杀现象往往是因为受了委屈,而委屈和冤枉是不一样的:冤枉属于公共领域,比如被官府冤枉或者在法庭上没有得到公正的判决;委屈则常常是自己在家庭中所依赖或预期的某种关系没有得到实现和满足。

中国人的生命是在家庭生活中展开的,他们相信人格的完满也需要通过建立家庭来实现。中国人喜欢把生活叫“过日子”,怎么过呢?就是出生、成长、成家、立业、生子、教子、年老、寿终这样一个循环。如果这个过程里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就是日子没过好。

“过日子”的概念本身不附加任何的好坏善恶,可它又自然区别于西方人假定的那种赤裸裸的自由的生命观念。中国人认为,只有所有的义务和责任都尽到了,才叫日子过好了,才会得到道德上的满足,由此可见家庭在中国人观念里的重要性。

对中国人来说,家庭不是一个机械的地点,它包含着复杂的人际关系。有人际关系的地方就有政治,当然这个政治不是公共领域的政治,只是家庭里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家庭内部的公正很多时候并不牵涉到多么严肃的问题,只是一种感情上的预期。比如你对孩子好,自然也会期盼他将来长大对你好,如果他没有这么做,你会觉得自己受了委屈。这更多的是一种亲密和尊重的关系,情感和政治毕竟是两回事。也许你和伴侣之间很有感情,但你们仍然会存在一些政治关系,当你觉得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觉得受了委屈的时候,情感与政治的张力就出现了。

吴飞通过调查发现,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的自杀情况其实比以前更严重。他认为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家庭革命成功的一个结果。

同类推荐
  • 当我决定爱你

    当我决定爱你

    本书是一本散文作品集,内容收录了《父母不能替你生活》;《影视剧里的美好》;《距离失败五十米》;《解读母爱》;《天黑以后》;《道德量化法》;《让员工幸福起来》;《迷路的飞虫》等。
  • 论雅俗共赏(朱自清作品精选)

    论雅俗共赏(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钟表成长之歌

    钟表成长之歌

    我就像是一只游·走在时钟上却并不甘于流逝和遗忘的指针,在时间中留下了书面的证据。或许每一个人都会如此,在若干年后的追忆中,发现更多的不是填满时光的一幕幕往事,而是大量无从记取的空白。然而人生或者生命的指针是一直有规律地运行着的,从未漏失过一分一秒。
  • 晚风集(卷四)

    晚风集(卷四)

    殷谦散文作品精品合集。其中不乏犀利的批评,怡人的观点,明智的思想。这五部作品从人生的各方面都有所涉及,或者通过故事,或者通过评论,形式各种,但可见作者独特的心境,让我们受益匪浅。
  • 花开花落都是缘

    花开花落都是缘

    月华如练,照我在戏中。我在没有观众的舞台甩长袖潸然起舞,舞尽我人生的悲凉,舞尽广寒宫无边的孤独,任凄泪长流。疼,如茧,将我的心紧紧束缚,愈收愈紧,万般挣扎都已是枉然。《花开花落》是散文作家林纾英(笔名月转妆楼)的散文集。林纾英擅长以妍美幽约的文笔抒写侠骨柔情。如果说诗性唯美的文化散文为其创作之一翼,那么素朴本真的生活散文则是另一翼。徜佯林纾英精心营构的文苑,一花一世界,争妍斗艳,摇曳生姿,让人留连忘返。其柔婉的笔致,本真的言说,深情的发抒,波动着读者的心湖,让读者陶醉,深思,或扼腕浩叹。
热门推荐
  • 安妮的快穿生活

    安妮的快穿生活

    这是一个女生在快穿路上越走越远的故事。哦对了,还有一块小石头。【佛系作者,更新全靠缘】
  • 乾坤灵帝

    乾坤灵帝

    “天地崩,万物灭,魔族来,众生惧。”百年之前,帝魔大战,换来了瞬息间的安详,逝去的却是万千的地域。邪帝陨落、苍生浮雕、边塞神城……六帝式微,匿于世间,提携众生,期待曙光的降临。他,一位少年,二十成帝,负盛誉,抱雄志。究竟,他能否为大陆带来一线生机?八卦可补天,帝魔必两立,纷扰红尘,何人主宰?!“乾坤上下,我为灵帝!”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一场未尽的离婚盛宴

    一场未尽的离婚盛宴

    当她抱着一岁女儿冰冷的身子时,她的丈夫和婆婆却在欢庆小三生下了儿子。当她陪女儿走完最后一程,回到她生活了三年的家时,小三抱着儿子登堂入室,丈夫逼她净身出户。她嘴角凉凉一扯,离婚么?净身出户么?好呀!她只要一场盛大的离婚典礼。典礼上,她将那个戴了三年的戒指郑重地还给他,嘴角扬起一抹绚烂的讥诮,当着全市媒体的面,她大声道,“前夫,恭喜你,捡了个野种回来做子。”就在她掀掉头纱准备潇洒离开时,一个戴着面具身形高大的男子手捧钻戒单膝跪在了她的面前,姿态虔诚。他说,“苏沫,嫁给我。”苏沫看着眼前的男子,他手里那枚鸽子蛋般大小的黄钻戒指灼伤了所有人的眼。灿然一笑,她说,“好,我嫁”……
  • 姐姐别想逃

    姐姐别想逃

    “啊!”一生响彻云端的叫声把正是好梦的董云浩给惊醒。“你,你,你怎么在我床上?我怎么在这?我怎么没穿衣服?”董玥玥一把扯过床单包在自己身上。“晚了,都被我看过了。”董云浩笑的很是邪气,嘴角轻轻上扬,表示某人现在心情很好。“你,你!”董玥玥气的脸都红了,可就是说不出话。她,董玥玥,是董家大小姐,好自由,好玩,古怪精灵,喜欢动物,讨厌小孩子。善良却是有仇必报,有恩必答的主。最明显的标志是走哪都会带着她的宠物小黄——超大个的狼狗。五岁时,因为爸爸想要儿子而捡了个弟弟回来。可是这个弟弟很不乖。从来不叫姐姐,还,还爬上了她的床。我逃,我逃!
  • 我只想这样爱

    我只想这样爱

    卓天易的冰山腹黑男,冷血无情没肝没肺,手下卓氏三少,骆晔,许长生,皆乃妖孽,要么让你笑着身不如死,要么让你哭着跪地求饶,只是,卓氏三少的冰冷的生活,被突然出现的一个女人打破了。父亲意外死亡,留下一个烂摊子和一个不懂事的小妹妹,乖乖女瞬间变成腹黑强悍女子,为的就是保住父亲留下来的东西,完成父亲生前的梦想。可是!可是卓氏都是些什么怪咖啊!!!好不容易遇见个正太小弟弟,清澈如同阳光般的大男孩陆立,千方百计的接近,却不想失心遗爱。人生的第一次心动,什么阴谋阳谋,都见鬼去吧。其实,夏琴音也不过是想简简单单的爱一场罢了。【卓天易】“怎么?你很不希望老公是我?”夏琴音转过头,看到卓天易闲闲地靠在门口,似笑非笑地看着她。“不然,你觉得呢?”夏琴音挑眉反问。卓天易定定地看了夏琴音半响,终于,才缓缓张开薄唇:“可是,我忽然间有些庆幸是你呢……”夏琴音回屋的动作突然顿住了,用一种极为古怪的眼神看着卓天易,卓天易突然抬起手臂,有些孩子气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怎么了?”夏琴音没说话,看了卓天易半响,突然上前,伸出一只白皙的手,踮起脚尖放到卓天易的额头上。鼻尖是夏琴音如淡雅的清新香气。“你没发烧吧。”“……”如果可以,他真想狠狠蹂。躏面前的这个女人!【陆立】“我像是那种食言而肥的人么?”陆立端着下巴观察了夏琴音半响,最后总结道,“你不肥,最近瘦了。”一股冷空气飘过……夏琴音也不去和陆立贫嘴,直接开门见山地问道,“陆立,你到底想干嘛。”“追你啊。”陆立回答得理直气壮。夏琴音目瞪口呆。“可是……”陆立挥挥手打断了夏琴音下面的话,眼睛很认真地看着夏琴音,“我知道你和卓天易的关系,可是你们俩过的不幸福。”少年轻轻说:“不如跟我吧。”晨晨新坑《大人在上,求抚摸》戳这里,轻松小白文,http://novel.hongxiu.com/a/537394/
  • 全职上神

    全职上神

    踏入神州大陆的那一刻开始,罗晋不断提醒自己要低调,低调,低调是王道。可是偏偏总有那些个不长眼的,哥们比剑?开玩笑,老子就是练剑起家的。小妞,需要炼丹?别闹了,九品丹师印记够不够?大哥,比试炼器?来,就你了,来试试我刚出炉的九品灵器噬魂鞭。妹子,找人制符?罗晋丢出一个空间袋:自己翻,要什么自己拿,不够支持批量生产。这是一个装逼的时代,和一个被迫装逼的少年…
  • 兴歌之大清侠踪

    兴歌之大清侠踪

    兴歌,二十出头的当代青年,有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本领。一次偶然中随着陨石中的时空隧道,来到了三百多年前的大清康熙王朝,一段妙趣横生,枝节不断,儿女情长,腥风血雨又惊险连连的精彩故事就此开始。
  • 逆天死神

    逆天死神

    我自横刀天地惊,血染青天神魔舞!修炼废物林陌,意外得到死神传承后,人生发生巨变,且看他如何,修炼玄力,逆天升级,武破苍穹,寻找上古隐秘,成就逆天死神!【热血爽文】
  • 赶尸后裔

    赶尸后裔

    作为一个赶尸人弟子的后人,他无意中被卷入了一场阴谋当中。窃珠者贼,窃国者候。大清皇族的后裔,关外的胡子,各方的军阀,而对着传说中的大清龙脉,各方人马闪亮登场,而他们却是其中的关键人物,被卷入风口漩涡当中,欲罢不能。少年赶尸后人,破解大清三百年龙脉之秘,扯出了无数大清绝密。皇太极因何暴亡?吕留良、金圣叹等后人因何发配宁古塔?……无数的秘密,在大清亡国之后,在这一片血雨腥风之中,等待着一层一层地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