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28200000029

第29章 经典重发(8)

少即是多,这才是简单的本质。何小竹曾经谈到,诗歌的写作是一种减法式的写作,“减掉的就是意义(包括哲理),以及诗意(包括抒情)”,“当取消了意义的表达,诗意的流露还剩下什么呢……剩下的就是‘诗’”,“也就是说,这样的写作,是放弃了那些曾经是‘诗’的基本元素的写作,是‘诗’的新写作”(何小竹诗集《6个动词,或苹果》自序)。少即是多:少掉了芜杂,多出了诗。自橡皮始,汉语写作进入到文学的祛魅时代。

2.语言的沉默状态

与意义的喧哗相反,橡皮的基本语言状态是沉默,也就是无意义的言说、是无话要说的言说。

语言作为表意工具,文字书写有着深厚的得意忘言的传统。文学不重语言而重意境,为的是表达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外之意。在《易经》里,因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所以“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庄子》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文赋》又说,“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即便是陶渊明的诗句,也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等等。为得其意,语言不惜极尽假托、伪装之能事。故纸堆里,充满了春秋笔法、微言大意。

任何一个时期的写作,莫不是有话要说,有道理要讲的。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甚至在当下诗歌现场,在一批以民间写作自居的诗人笔下,语言工具化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他们诗歌的说出甚至急于说出几乎使艺术后退到观念图解的地步,传统的“卒章显志”成为这一类诗人的拿手把戏。汉语诗歌语言本体的自觉,自80年代韩东“诗到语言为止”开始,依然步履维艰。有且只有橡皮,方才让写作回到了语言内部,实现了语言本体的真正自觉。对橡皮来说,语言之外的一切都只是语言的副产品。

再来看乌青的一首诗《我们黑压压》:

我们不是蝗虫

也不是麻雀

但是,想当年啊

我们同样是

黑压压的

我们经常

黑压压地过去

黑压压地回

小孩子看到我们

就会惊声叫道

妈妈,那是什么?

我们不是什么

我们就是黑压压的

一片

乌青以赤裸的语言面对写作,叙事的松弛、顽皮和懒散的说话语调,使得文本自足而欢愉。没有意义的羁绊,这类诗歌只呈现语言自身的节奏、旋律和快感,文本等同于自由纯粹的语言运动。橡皮诗歌如此,橡皮小说也同样如此,一个没有意义的故事,经由作者的讲述,显得格外有趣、可读,依靠的也是语言运动的柔韧性。在杨黎、何小竹、吉木狼格之外,叶明新、王小菊、吴又、张羞、华秋等都是此中高手。以他们为代表的橡皮小说,使语言、使所指踏上无目的、无方向的旅程。橡皮的语言超越了工具理性。正如杨黎所说的,他对诗歌和小说都无话可说,他把写诗和写小说都看成写字,写字的目的就是把字写得没有意义,就是为写而写。要我来说,橡皮写作展示的正是语言的突然来临和不知所终的艺术魅力,它只钟情于对时间功效的单纯塑造,一味地放任(缩短或延长)叙事。它可能什么也没有说,但又什么都说了;它一方面无话可说,一方面又喋喋不休,甚至自话自说。

橡皮轻意而重言。

3.现象学叙事立场

竖的另一首诗《火车的关系》:

从看到它们

到一直盯着它们

不过几秒钟

这是因为

火车的关系

一共有三只

鸭子

离铁轨很近一动不动地

站着

也像是因为

火车的关系

——我想通过引用此诗,引出一个话题:另一个颇为明显的特征是,橡皮与事物缔结了一种朴素的现象学关系,为文学恢复起直觉本质的能力。这也是寻求语言及物的精确性的努力。现象学鼻祖胡塞尔,主张通过悬置现实存在和种种历史观念,“回到事物本身”。在方法论上,要求把一切能够意识到的事物,全部还原为现象(即“现象还原”),并被直觉认识到,再通过直观把握现象。然后是“本质还原”,即通过本质直观把握事物不变的本质结构。

文学悬置存在和历史(宏大叙事、大词观念等等),在私人写作大行其道的时代,事情一点也不新鲜,其美学动力依然来自于对意义暴力的消解。米兰·昆德拉也说过,“小说是道德审判被悬置的疆域”。而在橡皮看来,文学完全就是个人手中的私器。现象学的叙事立场,使橡皮有着鲜明的恋物倾向,文本中充盈着生活世界和历史现时的日常美学。在我看来,杨黎要求写作的“准确、具体、简单”,和胡塞尔的“现象还原”是可以彼此沟通的。杨黎确立“废话”的第三个条件是,“它的事件可以被替换,但它的结果却不能被替换;它的对象可以被替换,但它的目的却不能被替换;它的行为可以被替换,但它的方式却不能被替换。”这也是杨黎揭示的他所认识到的诗歌现象学的某种本质结构,我认为,这跟胡塞尔的“本质还原”也有着某些相似之处。现象学所指的本质,不是个别事物的本质,而是某一类事物的共性,杨黎的这个结构(事件/结果,对象/目的,行为/方式)也是指诗歌写作这一人类行为的内在规定性,至少是他所理解的内在规定性。

胡塞尔其实是在纯意识领域探讨现象,现象作为观念性实体,即是本质,这个时候它与事物无关。所以,“回到事物本身”就有点类似于庄子的心斋说,所谓“心与物冥”,主客合一。两者都归于虚静之境,都是纯知觉活动。杨黎强调诗歌是超越语言,其目的是突破有限、超越大限、到达无限,也是虚静之境的另一种说法。在庄子看来,万物由虚而明,虚静是万物之本。这既是东方之道,也是西方的存在、此在。但语言的矛盾就在于落入“言筌”,如何通过语言表达语言之前的意识状态,这是个永恒的悖论。实际上,“废话”本身就是一种永恒的不可能。所以,语言也只好作为现象来界定其自身。橡皮诗歌,就把语言本身当作经营运作的本体,让语言言语其自身(这也是上文所说的纯粹的语言运动)。

在这个时刻,橡皮诗歌其实也就是语言的现象学。

4.句子化写作

橡皮用句子写作,这是个轻松有趣的话题。

句子是橡皮诗歌的基本单位,而不是句组、语群。橡皮将语言还原为句子,还原后的句子已不再具有语言学意义,只有词典学意义。橡皮从一个句子开始,句子推着句子,沿语言流水的方向四处渗透开来。在此,诗歌呈现为从某地出发到达世界的欢乐。比如杨黎的诗《吴旺达》:

什么是吴旺达

什么是它

丢失的妹妹

我随手写下这三个字

也不是因为我知道

这样的地方

当我的汽车开进去

吴旺达正在洗澡

我完全不能想象

它是指一个女人

洗了澡后

披散的头发

诗人为写而写,从随手写下的“吴旺达”这三个字开始了一首诗歌。吴旺达看上去像个人名,但它也可以是个地方,正如他可以是个男人,还可以是个女人。总之,从吴旺达出发,有着各种抵达的可能性。不同于意义——意义属于归来,朝向中心、家园的归来——而橡皮式的抵达,只是某种过程中的持续的抵达,它向世界敞开,痴迷于途中的快乐,它并不指望真正的“抵达”。

让我换个说法继续谈论橡皮的句子运动。卡尔维诺在《未来文学备忘录》中论述文学“轻逸”品格时,谈到一个《十日谈》故事中的人物,佛罗伦萨诗人吉多·卡瓦尔康蒂。卡尔维诺说,诗人吉多通过诗歌传达出三个特点:“一、极度轻微;二、不断运动;三、是一个信息的矢量。”他论述的是“语言的轻松化,使意义通过看上去似乎毫无重量的语言肌质表达出来,致使意义本身也具有同样淡化的浓度”等轻逸形象。而我认为,用卡尔维诺概括的这三个特点,来描述橡皮诗歌句子运动的特点,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只不过橡皮的“信息矢量”,其方向、力量和速度不抵达意义结果(哪怕是“淡化的浓度),而是指向抵达过程本身。橡皮句子的矢量,呈播撒式、发散状运动。按照传统的说法,诗人的思维是发散性思维——在这一点上,橡皮的确是很“诗人”的。

从句子开始,往往使诗歌写作成了一种像烟民抽烟那样的习惯性行为。比如,何小竹有一首诗歌就叫做《习惯》(见其诗集《6个动词,或苹果》):

有时候我并不是想写什么

比如,我并不是真的

想写蔬菜或者天上的飞机

我只是想抽一支烟

我写了蔬菜和天上的飞机

这样一些句子

然后,一旦写了起来

抽的烟自然会很多

这时候我又发现

其实我并不是真的喜欢

这样一支接一支地抽烟

我只是还有更多的

类似蔬菜或者天上的飞机

这样的句子

要写出来

橡皮通过这类诗歌,完全走向了句子迷恋。在建行上,橡皮将现代诗歌流行的跨行处理(改句为行,一行诗歌意义未完紧接着跨到下一行),返回到旧体诗的以行为句(一行即为一句),但又不拘泥于句子的整饬。这样一来,橡皮的每个句子都是“意义”相对完整的话语(而不是语言)单位。橡皮把句子当作诗歌写作的尺度。这有点像美国的语言诗,诗歌不是要你透过句子去揣摩什么,而是你直接看着句子就行了,句子后面是不会有更多意义的。当然,句子本身更不是意义载体,橡皮的全部秘密都直接暴露(而不是隐藏)在句子中了,那就是没有秘密。橡皮从句子开始,到句子结束。

前文也说到,橡皮直陈其事。是的,橡皮的句子化写作,大多使用最为基本的陈述句式。但这种陈述既不是说明事理的科学陈述,也不是张扬诗意的虚构陈述,它有点类似于英美新批评理论家瑞恰兹的“拟陈述”,既不真实,也不虚假,它根本不是一般的陈述。或者说,它根本就是一种亦真亦假的陈述,一种消除语义以后的再陈述。

5.未经删改的历史

文学不是公理,不是宣言,文学祛魅的一个结果,就是让它作为私器而存在,尤其是诗歌。人们阅读橡皮,是能够闻到它们散发出的浓郁的手稿或草稿气息的。大多数情况下,橡皮小说很好地以闲话的方式呈现出来,有的甚至通篇闲笔,像手记、账簿,从某一个事件节点轻轻荡漾敷衍开去,然后自我缠绕、自我蔓生。闲话、闲笔倒是很符合我国古代所谓小说乃稗官野史的指称。橡皮诗歌,又间或具有日记、笔记的面目。吉木狼格的《消息》:

六月六号

是普通的一天

早上下雨,中午出太阳

下午开始飘雪,晚上

一场风暴过后有云有月光

——就是典型的日记式诗歌。而杨黎的《早课》系列、乌青的《有一天》系列等则像是随口传递的人间消息、一些天下的小事。我常常猜想,诗歌有时候就是短消息,但它并不以通告实体事件为目的,所以不妨称之为非典型性短消息,这也是我对诗歌作为便条的一个理解。

很多年前,何小竹在《剩下一些声音,剩下一些果皮》写道:

多少年来

我梦想写诗就像谈话

说出来就是那样

多年以后,何小竹又说“我试着用平常的语言”,谈起李白赠汪伦那首《与石光华在成都谈论李白》:

他看见什么

就写什么

他想到什么

就写什么

他送别一个朋友

就要写一首诗

他写诗

就像说话一样

同类推荐
  • 我的桃花源

    我的桃花源

    其中有忆旧,写家乡亲人故旧;有游记,记外出考察游历囯内外名胜古迹;有感悟,写读书心得做人体会。庆棠的散文因行文时间跨度较长,有些是早期工作手记,虽然不能说篇篇都是珠玑,但贯注和流淌在他的文字里的,是能扣动无数人心弦的“真情”二字。他对父母师长无限的感恩,对家乡山水深情的关注,对异域风光的心灵沟通,对人生社会的大彻大悟,在记叙中娓娓道来,在抒情中倾诉肺腑,字字句句无不是他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的真情流露。
  • 贾平凹作品生态学主题研究

    贾平凹作品生态学主题研究

    本书围绕贾平凹30年的创作首次专注“生态学”研究,包括其作品中的社会生态、文化生态、精神生态、自然生态、民俗生态、存在生态、人文生态、性情生态和生态理论9个方面内容。
  • 柳宗宣诗选

    柳宗宣诗选

    考察一首诗,它的来由或发生学,似乎与诗人历经的情境有关。一首诗的切入点可能来自于诗人面对存在的最初震颠,或者说诗的写作,即用词语再现那个最初的震颠。可能要把成百上千的事综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一首诗。如果可以,我愿意把这本诗集取名为“自传的写法”。中国新诗自“五四”发轫,至今已近百年历史。湖北长江出版社一直致力于中国新诗的整理出版工作。本套“中国二十一世纪诗丛”推出了21世纪以来已较为成熟的中国新诗人。本丛书每位诗人单独成册,力求系统地收录诗人迄今为止的主要作品。书前附有诗人生活照片二帧,书后附有“诗人简历”,以说明诗人生活与写作之基本情状。本书为其系列之一的“柳宗宣诗选”。
  • 中庸:中国人性格的秘密

    中庸:中国人性格的秘密

    本书揭示了中庸这一中国人性格的秘密,客观地解读了中庸之道,对中庸与中国人的关系、中庸的哲学机理、《周易》、《中庸》、《菜根谭》这些中庸文化元典的哲学关联、儒释道文化风格中的中庸智慧,以及自5000年前的黄帝、伏羲一至于今日的中庸文化源流。
  • 知青草屋

    知青草屋

    散文集《知青草屋》,述说着作者下乡当知青时的所遇、所感、所悟。集子中的人、景、事愰然已距今四十几年了,虽某些章节根据需要做了一定艺术处理,但并不影响那代人曾经五彩缤纷的记忆。唯那人、那景、那事仍风和日丽,郁郁葱葱。
热门推荐
  • 网游之黎明之上

    网游之黎明之上

    等级设定:觉醒前:1~20级转职21~50级一转51~70级二转71~100级觉醒觉醒后:10~40级三转41~100级四转职业设定:修罗:1.亡灵修罗2.死灵修罗3.毁灭修罗武圣:1.道法武圣2.杀戮武圣3.守护武圣天使:1.星空天使2.神之天使3.魔之天使法神:1.自然法神2.灭绝法神3.通灵法神召圣:1.诡灵召圣2.神控召圣3.诅咒召圣箭魔:1.月舞箭魔2.日奇箭魔3.空绝箭魔剑侠:1.轩辕剑侠2.逍遥剑侠3.羽尊剑侠怪物:普通精英魔化领主君主技能书设定:黑铜白银紫金装备设定:黑铜白银紫金圣器妖器仙器(伪、真)神器(伪、真)
  • 暴徒

    暴徒

    战场浴火,练就战斗本领;妖物附身,改造强悍身躯。吾本狂人,极度嚣张,彪悍的人生怎可低调?硝烟已经散去,但是叶重仍旧身上铭刻着嗜血,血液里流淌着暴虐。平静的都市,将会被他掀起怎样的波涛?暴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暴徒太强大!
  • 传说:鱼雁

    传说:鱼雁

    不过是海天的距离,怎料却是浪雨似山针你终究要离我而去就像鱼雁一个属于天际,一个归为海洋_千年后会有人从传说里借月光将思念看清可雨停了雷鸣后我折了翼别看我沉入海底(薛之谦《传说》)
  • 真的好恐怖哎

    真的好恐怖哎

    没错,这是一本恐怖小说,这真的是一本恐怖小说!不要笑!哼!
  • 古惑仔之人在江湖

    古惑仔之人在江湖

    还记得那个帅气,极具正义感的陈浩南么?他也叫陈浩南,只不过两人性格截然不同!静看一代古惑仔的诞生----陈浩南。
  • 幻纪梦泽

    幻纪梦泽

    困则死,过则生,冥冥已有注定;笑指苍穹,天下无我,幻梦无则,只待梦醒;道梦一场,困苦无我,星辰无明;命运之道,谁主浮沉,只待有缘之人,破这梦……
  • 非洲常识

    非洲常识

    《非洲常识》为一本介绍非洲各方面基本知识的百科全书,全书共分为11个章节,从文化、交通、经济、生活、旅游、教育、政治、历史、地理、人口与科技11个方面,以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的文字详尽盘点了关于非洲方方面面的百科知识,勾勒出非洲的不同侧面,让读者对非洲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本书还为读者提供了非洲旅游、生活、社交等基本的常识和实用知识等,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真正的非洲面貌。除此之外,《非洲常识》还是一部真正解读非洲之秘、全方位认识非洲的百科全书,这里有奇特的艺术之作,有惊奇的文化内涵,有刺激的时空之旅。
  • 农夫家的小娇娘

    农夫家的小娇娘

    上一世卢娇月侍候夫君孝顺婆婆,支撑着家中的生计还要供夫君读书,临到头儿却落了一个弃妇的下场。重活一世,一切回到了起点。这个时候,她还没有和杜廉定亲。这个时候,他们一家人还平安喜乐,没有因为她的拖累变得家破人亡。这一世,她一定要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雁都

    雁都

    滚滚红尘,心存抱负与现实统一的理想;茫茫人海,身负善恶和真假决胜的抗争。人活在世上,就应该为社会进步人类财富做贡献,做不到,至少也应该善其心,规其行。这是一个小人物的传纪。
  • 帝后妖星

    帝后妖星

    母亲大大为了去异世与父亲大大双宿双栖,狠心丢下萌萌哒的小安殇,仍人欺凌,简直坏到不行。还是绯玦好,绯玦会对自己很温柔,会教自己大道理~绯玦说:他们欺负你,欺负回来便是。绯玦说:不用留情,有事,我担着。绯玦还说:谁惹你不开心了,教训他们就是,你教训不了,我来。自己躲着哭是怎么回事他却说:你,其实可以多依赖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