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13200000041

第41章 洗真相

刘诚急忙叫:“郗悫:快快醒醒,你怎么睡着了!该送信走了。”郗悫一惊醒来,看看外面,焦急道:“哎呀,我怎么睡着了!你这该死的怎不叫我?”刘诚眨了几下眼睛,道:“这不叫你呢吗?不叫你还睡。”

郗悫慌慌跑到街上,拦住一辆包车坐上,催道:“快,送我到城里。我到警卫营有急事。现在有些晚了,你越快越好。”车夫拉起车便跑,直到跑不动了。郗悫接连换了几辆车,一直跑到警卫营门前。这时郭成梁与刘公公,已经带领人马到达护国寺了。

郗悫下了车,走进营门,他心里焦急,没向守卫士兵打招呼,就想直接到里面去。那两名守卫士兵,见他慌慌往里进,以为他不打招呼是哪位军官的亲戚,向他招呼道:“先生请留步。你找哪位?我去报告。”

郗悫这才省悟自己忘了过场。他马上停步向二人道:“对不起,我是第一次来这里,不懂规矩。我有要紧事要面见郭营长。”两个卫兵都道:“请稍候。”

一个卫兵跑步进内,找来了许副官。许副官打量郗悫问道:“先生:你找我们营长。”

郗悫道:“是呀,我有事求见”。许副官道:“营长今天有事,天刚亮就出去执行公务去了。”郗悫一听,暗暗焦急,心说:“不如那时就来了。”

许副官见他有焦急神色,又道:“先生:请里面说话。”他也以为郗悫与郭成梁有关系,将郗悫让进客厅,卫兵又给泡上了茶。

许副官这才问:“先生:你找我们营长事若不急,就等他回来;事情若急,就请向我说吧。”郗悫有些犹豫。许副官又道:“营长临走吩咐过了,有事让我代理。”

郗悫拿出信来道:“许副官:这是一封给郭营长的信。信中有急事向他禀告。万万不可耽误。”许副官一听,起身接过信。反复打量信皮,见有亲启字样,以为私人信件,不敢打开。

他坐下,手拿着信,心里反复叨念:“万万不可耽误。什么事呢?”他忽然问:“这封信是什么人写给我们营长的?”郗悫道:“是一个胖大的老和尚写的。也是他亲手交给我的。他说信中有要事向郭营长禀告。”

许副官听胖大的老和尚,立刻联想到了与抢东西的案子有关;急忙拆开信看,看罢,惊问:“这个和尚呢?”郗悫从他的神色变化当中已知不妙,吓的慌忙道:“他连夜就去天津了。”

许副官怒道:“你撒谎!”郗悫连连道:“不敢不敢,他确实上天津了。我绝不敢撒谎。”

许副官看看怀表,吩咐卫兵道:“把他看起来。”那卫兵立刻将郗悫带去了另一间小屋里。屋里只一把椅子。卫兵道:“你可以坐在椅子上等候我们的营长回来。”

郗悫顿时成了阶下囚,心里又慌又恨汝峰,只好默默地坐在了椅子上。那卫兵持枪站在门口守着。许副官马上来找参谋,略说了经过,将信让他看了。参谋看罢信道:“这件事须你亲自去报告营长,让他定夺。”许副官带上信,到外面上马,打马飞奔向护国寺奔来。离护国寺不远了,他听院内响起了枪声。再看烟尘滚滚,就知不好。他又马上加鞭,边跑边喊。这才免去了护国寺的一场塌天大祸。不必重叙。

再叙郭成梁带领众残兵败将撤出护国寺。有的士兵与和尚打斗伤得重,走路艰难,彳亍难行。队伍走的十分缓慢。那真是人不精神,马无欢声。

郭成梁骑在马上长吁短叹走在队前。他勒住坐骑回头看:见士兵们一个个垂头丧气卸甲丢盔。队伍拖出挺远,稀稀拉拉宛如一条长龙,毫不规整。他有心向士兵们斥责几句,又难开口。无奈,他心中闷闷不乐,又恨护国寺的和尚,又恨刘公公,又暗骂袁世凯的保镖邹仁生和阳大镜。他只好放慢了脚步,于路远张近看眼前的景色,消愁解闷慢行。

忽见前面到了一条蜿蜒小径,只见路面坑坎不平。两旁有树,怪状奇形;高矮参差,数量不等。看似荒僻,颇有风景。郭成梁拔马踏上小径,又边走边看。见小径曲曲伸向河边,河边一片空旷平整。远山近水相映,恰似蟠溪佳景。便于吟诗作画,歌咏陶情。面对美景,他心情顿时舒畅,策马奔向河边。许副官也催马随后跟行。

不多时,二人勒马停在河边细看:见流水潺湲,淙淙有声,宛如音乐动听。溪流白亮如银,曲曲延伸。四周绿色锦铺,芳草茸茸。眼前清风扑面,身边花香习习,粉蝶飞舞。真是远山近水,蓝天白云。郭成梁又自觉走入了画境。他一高兴又跳下马来看水。

许副官在他身边说道:“营长:这里僻静无人,天气暖和。不如让士兵们都来洗浴一下身上,整理一下仪容,然后再整队进城回营。军容如此不整,市民们见了骇然;警察们见了嘲笑;是非的话也多也难听。”

郭成梁笑道:“我来河边,正有此意。你看这里的景色:日丽风和,蓝天白云,多么让人心旷神怡?看到如此佳景,我满腔的烦恼都没了。”许副官一边打量,一边道:“远山近水,蓝天白云,实在是佳景。这溪流也好象温柔怀情。”二人都开心地笑了。

很快,士兵们也陆续到了河边,纷纷走进溪流看水。见那溪流清澈见底,游鱼作耍,蝌蚪分明,形影俱清。士兵们面对溪流惊赞道:“太好了!这水真清。仿佛泉水一样透明。”

有一南方来的士兵,外号江溜,问道:“此河唤作什么名儿?我看亦称得上天下名河。漓江之水天下闻名,远逊于此水清澈;西湖碧波虽美,却无此水的徉徜。长江黄河奔腾怒吼,没有此水的温柔。”

许副官一听,高兴道:“此河虽小,却历经人事沧桑,可谓历史悠久。它的芳名历代不同,几经更易,现在叫做‘清水河’。若凭它的水质甘美、清澈,真是无与伦比,足可称得上天下名河。”

江溜道:“名河,名河!我国名河虽多,都远不如此水清澈。”士兵们道:“江溜成了名人了,说清水河是天下名河。头次听说。让你尝尝水的味道美与不美。”

士兵们说着都向江溜撩水嬉戏。弄得江溜满脸满身水,江溜一边躲闪,还一边道:“别撩了,我尝到了。此水温柔甘美。”众人一阵开心大笑。

同类推荐
  • 道行天下之盗跖

    道行天下之盗跖

    千百年后,几个考古学家在某个不知年代的古墓中发现了一本与众不同的《庄子》,惊呀的读到这样一段: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兼并七国。扶植农桑,鼓励发明。匡扶周室,鼎定太平...
  • 三国抉主记

    三国抉主记

    他出身贫寒,却通晓经济,熟读史书及兵书。十三岁时偶然穿越到二千多年前的汉朝末年的一个穷苦家庭。他从一富商孩子一夜之间沦落到一个穷苦家庭的孩子,他咬紧牙关依靠自己的勇敢智慧创造出数不清的传奇。
  • 回到宋朝当贤王

    回到宋朝当贤王

    赵德芳在一次野外旅行中穿越到了另外一个时空,和历史有所区别的宋朝,当他刚清醒时就被加封为八贤王。八贤王看起来风光无限,可谁又知道这其中暗含多少杀机?宋太宗、西夏、辽国都欲除之而后快,但最后究竟如何呢?
  • 游魂洗心录

    游魂洗心录

    有志青年穿越到宋朝,魂魄附在宿主何春身上,在异时空里他该如何生存?倒卖后世诗词文章?不行,会出人命的。考科举当官发财?十年寒窗谈何容易?他以为穿越很好玩,穿越后才发觉必须遵循一条铁律:不能将后世的东西带进本时空。否则就要遭受天谴,分分钟死于非命。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智慧。他能穿,别人也能穿。这里有他的同类,同类不一定是朋友。金手指?当然有,不光有,而且还很逆天。但也不是白送的,先慢慢练吧。穿过来麻烦一大堆,好处也不少。他不改变历史,历史因他而改变,等他去书写。且看地痞何春如何笑料百出地玩转大宋……
  • 龙魂转世

    龙魂转世

    他,不得以而进入轮回转世,却成为灾难象征。他,只想孤身自守隐居山林,却因她踏入异空。他,穿越来到群英并起时代,却引发系列战乱。他,不是霸据一方实力诸侯,却左右三国时局。您,要想知道他的深切根源……
热门推荐
  • 这世间的不死之物

    这世间的不死之物

    请不要在我的梦里探寻我的过去,我并不想在我的世界里伤害你!浓郁的黑雾后面闪烁着的巨大的眼眸,带着阿修罗的不羁,曾今的少年啊!如今.....就只剩下这双眼了么?
  • 祭奠那些暗恋的时光

    祭奠那些暗恋的时光

    本文讲述了女主刘梦娇在大学开始暗恋男主,但是男主。。。。
  • 神话之轮回论坛

    神话之轮回论坛

    一觉醒来自己穿越在一个神话混乱的世界……
  • 墨书一世缘

    墨书一世缘

    前世的她,身为无魂之魄,违逆天道,以世世不得好死为代价再入轮回,只为寻找他的转世;前世的他,自斩神魂,只为要她脱离永世无魂的悲剧……前世原以为是美好的结局,结果发现只是悲惨的开始,那么,今生呢?
  • 血斩九霄

    血斩九霄

    乾坤大陆,万年的和平致使部分势力崛起,影响了大陆的平衡,风云再起,大陆之间纷争不断,位面之间的战争也顺势而起。为了保护家园以及家人,古桥和兄弟们不得不与尘世的众多大势力抗争。
  • 白灵玉

    白灵玉

    白灵玉重出江湖,势必又要引发一场血腥无情的争杀!你准备好了吗?
  • 夜阳立法者

    夜阳立法者

    夜阳,因阎王的一时疏忽而投错了胎,导致前一世的夜阳尝尽了人间悲苦,死后的夜阳来到地府,阎王为了弥补他,准备让他投生到京城去做夜家的小少爷,可就在夜阳去投胎时,不知阎王是有意还是无意,竟然没有给夜阳喝孟婆汤,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开始…
  • 重生苏文女配之逆袭

    重生苏文女配之逆袭

    前世,她无名无姓,孤苦无依,一场车祸将她扼杀在了最美的年纪。一朝重生,她成了慕家千金,,但上天却和她开了一个玩笑,“What!!!帮你完成心愿才能重生?!”“神马!罪恶玛丽苏?!还要斩断女猪各种桃花!!!”看落魄女配破茧成蝶,改写罪恶玛丽苏!
  • 昭君雁鸣君

    昭君雁鸣君

    初时长叹,复又相思。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旧时荒歌,尽数散于嵩山。而今漫步,遥望庭前楼台。呜咽悲鸣,琵琶独奏远离西汉。楼高不见,君家渺沧入海。
  • 青天白日剑

    青天白日剑

    天寿元年武则天称帝,改大唐国号为周,一时间,朝野动荡,人心惶惶,人人自危,诸多李姓王孙贵胄被诛杀殆尽。许多拥护李唐的人士纷纷起来反抗,均被诛杀,朝野间形成了以武三思为代表的拥武派和以李重润为代表的护李派,两大派系明争暗斗,水火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