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萧邦点头,“我曾看过报道,有美国学者说‘阿波丸’号实际装载的贵重物品,保守估计在五十亿美元以上。”
“不对!”董商儒摇摇头,“这个估计,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而且没有依据,至少连船上装了些什么都没搞清楚,日本方面也一直未作回应。依我看,‘阿波丸’号所载之物,按现在的价值,至少在百亿美元以上。”
“为何日本方面没有反应?”一姝忍不住问。
“如果日本政府出面澄清宝物实际价值,就等于向世界宣布日本军国主义在东南亚地区的残暴掠夺。”萧邦说,“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是世界级的超级大海盗。”
“萧先生解释得好。”董商儒道,“日本战败后,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不敢出来张扬。但这批宝物的传闻,决不是空穴来风。”
一姝的心又被悬了起来。既然宝物存在,为何中国经过三年的打捞,没有找到?她想了想,便问:“是不是中国打捞队中,有人私吞了宝物?”
“绝无可能。”董商儒摇摇头,“中国打捞队是由交通部和海军组织当时最好的队伍作业的。那时**刚过,人们的思想相对单纯,加上纪律严明,绝不敢有私利行为。再说,那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刚刚才开始改革开放,就算有私人占据宝物,也绝无办法藏匿或是销售。”
萧邦认可这种说法。他在军队呆过,深知在严密的组织下,不可能发生这种意外。但他从董商儒的话中听出了弦外之音:在一句话中,他一连用了三个“绝”字,就是十分肯定了。那么,他为何如此肯定?
他没有像一姝那样心急,只是缓缓地道:“董先生分析有理。依我看,‘阿波丸’号从沉没到打捞,经历了三十多年。而此船沉没的海域正是台湾海峡,在***成立新中国之前,那片海域受国民党控制,美**舰亦曾长期封锁这片海域,其间发生意外,亦有可能。”
“萧先生说的极是。”董商儒投以赞赏的目光,“事已至此,我想我该讲讲自己的亲身经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