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63年的坚守
湖北日报讯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李泽俊 陈群 谭人帼
2月27日9时,利川市国税局办税服务大厅党支部的7名党员,来到83岁的离休老党员施星灿家中,举行党日活动。
入党58年,施星灿从未缺席党日活动。考虑到他刚刚病好出院,身体虚弱,党支部特意把活动“搬”到他家里。
从参军到转业,他63年如一日,牢记宗旨,满怀赤诚,扶危济困。
走近施星灿,我们一次次被他信仰的力量、人格的魅力震撼。
他劝说妻子,共同走进大山
1928年,施星灿出生于江苏海门农村,当过学徒、打过长工,还被日本人抓去修过碉堡。
1949年,20岁的他自告奋勇参军,第二年奔赴朝鲜战场。“最惨烈的是七峰山战斗。”施星灿回忆,“全连127名志愿军官兵,在冰天雪地中与敌人进行了三天三夜的殊死搏杀,最后只剩下4人。战友把严重受伤的我背下阵地,用雪搓了大半夜,才苏醒过来。”那一次,医生从他身上取出8枚弹片。
1953年11月,伤愈后的施星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6年,在北京军区服役的施星灿,面临转业。他有三个选择:随妻子周秀兰落户北京;回江苏老家;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建设。施星灿毅然选择了偏远的山区——湖北利川。
在利川,施星灿选了最偏僻、海拔1400米高的文斗区财税所。
他跋山涉水,走过的路相当于6个万里长征
长达14年的基层税务工作,施星灿年年超额完成税收任务,8次受到上级表彰。14年里,他跋山涉水,累计走了7.5万公里,相当于走了6个万里长征。
收税之外,施星灿给自己加任务,发展税源。担任大塘财税所所长时,他挨家挨户动员群众发展烟叶。烟叶种出来了,他又帮烟农做火砖、建烤房、守夜火。
有一次帮农户烤烟,倒风太大,火烧不着,施星灿爬到4米高的烟囱上疏通。烟囱通了,火还烧不着,他找来手动鼓风机使劲吹,硬是把火烧旺。施星灿的脸被熏得漆黑,可他笑笑说:“共产党员嘛,就该当老黄牛。”
分房子、调工资的指标,他全部让给同事
上世纪80年代,单位福利分房,按资历,施星灿应分110平方米的三室一厅,可他说:“家里就三口人,不需要太宽,大房子分给那些家大口阔的吧。”于是,在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他一家人一住就是30年。
局里每年都有调工资指标,他总是说自己工资高、人口少,多次把调工资指标让给别人,自己的工资却多年没涨过。
有人不理解,他解释道:“那么多战友倒在战场上,我能活着,就是幸福,还向组织提什么要求呢?”
朝鲜战场上,他落下心脏病,1989年安装了心脏起搏器。1998年,到了更换起搏器的期限,可施星灿怎么也不肯换:“费用太高,我不能再增加国家负担。”女儿和单位领导多方劝说,老人才同意更换。
生活清苦,他却捐出三分之一的收入
一件黄色卡其布上衣,是抗美援朝时发的军服,他穿了60年,衣领和袖口布满细细密密的针脚;到菜场,他总是等到快收摊了,买些最便宜的尾菜。生活如此清苦,他却屡次出手大方:
1996年淮河大水,老人捐款200元;1998年长江抗洪,捐款1000元;汶川地震,捐款10000元;玉树地震,捐款2000元;党的90岁生日,他交特殊党费10000元……
仅最近16年,他至少捐款10万元,相当于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一。
老人喜欢看书、读报,常年自费订阅《人民日报》、《求是》、《湖北日报》等党报党刊。他说:“这么多年我坚持学习,理想信念从没动摇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