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65800000008

第8章 绿地带我们回归(2)

据说广州市园林科研所受当地园林局的委托,已筛选出假俭草、日本半细叶结缕草、兰引三号结缕草和两耳草等四个极耐人践踏的草种,准备将其引用于城市公共草坪。这兰引三号以前一般只用于足球场,换些鞋子踏踏,概不会有大碍了。

像这样,面积超过三千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在上海已经有二十多块了。塞纳河畔的开阔草地,曾经孕育出了一个吉温尼画派。上海这五千八百多万平方米的绿地,又会有些怎样的作为呢?

在上海最老的饭店,吃最正宗的“本帮菜”

福佑路小商品市场·旧校场路旅游纪念品一条街

中国八大菜系,川、粤、鲁、湘、苏、浙、徽、闽,上海本帮菜连边也挨不上。但是经济基础至大,借着上海经济实力影响,本帮菜近来也有了些微势力。

既然人在上海,当然要吃吃正宗的本帮菜。在上海,说到本帮菜头块牌子,答案基本只有一个,那就是始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的上海老饭店。这“正宗”二字,讲求原汁原味,无论是选料、口味、调料、菜色、形状乃至餐具、环境、菜点名称,都要反映出浓郁的地方特色。我个人向来推崇正宗,对于改良的众多新上海菜,并不以为然。这个观点虽然仅是一家之言,但只需研究一下上海老饭店的菜单就知道,那上面,70%是创新的上海菜,只有30%保留了传统,但这30%却占了总营业额的80%,可见还是正宗力量大。

这老饭店原先开在旧校场路上,是家夫妻老婆店,叫“荣顺馆”,后来生意做大,一九六五年正式扩建,迁到和它十字交叉的福佑路。福佑路就在城隍庙边上,从清代中晚期开始,上海已经是全国数一数二百业繁荣市面兴旺的地方,这城隍庙就是上海老城厢乃至租界市民进香朝拜、游玩的好去处,由此也带动了充足的购物需求,繁衍了周边小商小贩。也许从那时候开始,福佑路就成了孩童们眼里五光十色的“大世界”?

于我,早从小学一年级玩贴纸开始,就和福佑路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知道“校门口小摊都从它那里进货”。念中学那会儿,一到年节,总喜欢去那条路上一溜小店里挑选漂亮的贺卡。那时班上很流行这一套,那一整天,大家都会私底下叫劲:自己收到的贺卡有几张?收到越多,证明人缘越好。我已经忘记了,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无师自通了这样一个朴素的真理:先有施,后有受。

每次去福佑路,都要在那些小店里泡上大半天,细细挑选,精心比较,回到家里腰酸腿疼在所不惜。记忆里的最高记录,是呼朋唤友,五个女生一起出动,挤在一家只有四、五平方的小店,那墙有两米高,三面墙都挂满,又不太好意思叫老板娘爬上爬下,我们就自己轮流踩在凳子上,一堵墙一堵墙地看过去。

而旧校场路,早些年家里有亲戚朋友来上海,想买旅游纪念品什么的,一般都会去那儿,照例的人挨人挤。后来长得更大些了才知道,当年这一带,可是上海县首脑机关所在地,这从路名便可略知一二——在古代中国,一般县级以上的城厢,都会设置校场(也有称教场的),平时用来驻军习武,到了节庆日子,就用来举行大规模的集会,比方说阅兵。而政府机关所在地往往就设在离校场不远的地方。

在上海老城厢最先造起的那一处,一般被称作“旧教场”(上海共有两处),据说是在明正德九年(1514年),由当时的上海知县黄希英所建立,与之相邻的马路,就被称之为旧教场街,后来又更名为旧校场路,一直沿用至今。

本帮菜之源——上海老饭店

老饭店就开在福佑路与旧校场路交叉的马路口子上。第一次在那里请客,心里还是有几分忐忑的——一帮饕餮徒,对这上海菜浓油赤酱的甜腻,能不能接受呢?再一转念,新人类去老饭店,反其道而行,创意分不会低,这才主意拿定。

请客那一日,特意提早半个多小时打样。从福佑门往里走,不多久就能见着明信片上常见的飞檐翘角,黛瓦朱栏。因了缀满灯泡的缘故,算得上金碧辉煌。走进大堂,小姐迎上来,翻翻订座记录,说是把我们安排在了三楼“大都会”包房。

从电梯出来,第一眼就看见角落里放着的一辆黄包车。顺着走道往前,一路瞥过的包房名字倒是有些刻意出的怀旧,什么“俪都”、“皇后”、“百乐门”、“新都”、“百老汇”……昔日灯红酒绿,今日仍是酒肉朱门,但对那些“老克勒”而言,未尝没有天涯重逢之感?

兜兜转转,进得自己包房,不大,也就十五个平方,说不上什么海派风韵,零零杂杂的小摆设倒是不少,一架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华生”电扇,插头也还在。

坐定,拿过菜单,只觉琳琅满目:红油明虾、扣三丝、乳腐扣肉、红烧河鳗、红烧鲍鱼、蟹黄排翅、虾子大乌参……看来选择多了,也不是件好事。

不久,朋友们陆陆续续来到。互相没寒暄几句,小姐很快送上八味冷碟,味道不算特别出众,但是保持水准,不致令人失望。等到热菜端上,朋友们个个眼睛瞪大,份量做得实在充足,简直有撑死人之嫌,这大概也算是本帮菜的一大特色了。要知道,早年光顾本帮菜馆的,大多是些拉车卸货做苦力的小老百姓。胃口大,自然要求份儿足。至于浓油赤酱,一来容易下饭,不伤菜;二来可以补充因为劳动出汗而流失的大量盐份。虽说后来本着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教诲,提高了用料档次,但这些特点却一直保留了下来,而且还被定格为本帮菜的特色。

看着那些个颜色鲜亮的大盘菜,原本心里还真有点七上八下,我那些个朋友,吃饭可是有N条“健康标准”的,什么多吃鱼多吃蔬菜少油少盐少酱少糖……这顿吃下来,也算是破了天荒。没想到,一帮人大块朵颐后的评价只有一个:到底是老字号,正宗!不过,更让我吃惊不小的事还在后头,一位一直扬言要将“减肥事业进行到底”的漂亮MM,居然自说自话给自己加了一盘走油蹄膀,她也不觉得腻!

八宝鸭VS扣三丝

吃完,照例品评,一道八宝鸭、一道扣三丝,得到最多好评。

先说说这老饭店看家菜“八宝鸭”,形态饱满,一上桌就吸引了众多筷子。它选的是上等肥壮新鸭,肚子里塞进湘莲、火腿、虾段、冬菇、冬笋、肉丁、糯米等八宝配料,这配料本身就已足够鲜香,上炉一蒸,主料副料互相渗透,自然糯肥可口。撕下一筷子鸭精肉,酥软醇鲜,回味无穷。不过我个人更喜欢吃其中的糯米,吃口香腴,不肥不油。

席上有朋友还贡献了一则轶事,说这“八宝鸭”还是向苏帮“窃”来的,据说是在抗战期间,一天,有一食客在老饭店做东,席间盛赞苏帮鸿运楼的“八宝鸭”如何如何,被店主听到了,赶紧买回一只与厨师细细剖析:苏帮的“八宝鸭”去骨,看起来“卖相”不够挺括,而上海本地向来推崇丰满气派,于是改良成不去骨,又重新挑选八宝馅料,久之,苏帮的鸭子反倒被人淡忘了……

窃书不能算偷,这窃艺,也该无可厚非了。有美食家强调,说这上海菜本应分成两派,“本帮菜”及“海派菜”。但其实,清末民初上海16帮,说是本帮,内里也糅合了不少苏锡菜的精华。所谓推陈出新,站在前人肩膀看世界,关键不在这前人,而是如何往前再跨一步。

再来说这“扣三丝”,将熟去皮鸡脯肉、熟火腿、熟冬笋,各自切成1.5毫米宽、80毫米长的细丝,整齐覆于盆中,鸡肉白、冬笋黄、火腿红,恰似一座三色小山,埋在用来调味的澄清高汤里。小姐先将这道菜转上一圈,等到众人一番“啧啧”声落,这才端下分装送上。

这汤汁清淡鲜香,三丝入口滑爽嫩软,还没来得及欣赏厨师精细刀工,已经一碗落肚。说到刀工,传言以前功夫好的厨师能切出头发丝粗细,穿入针眼毫不费力的。这说法略嫌夸张,但不知现在科技发达,对这刀工是否还有这般讲究?

九十多年前,爱因斯坦曾经坐在上海的餐厅里大发感慨,“具有古老文明的地方,其烹调也必然发达,中国就是这样。而像美国那些国家则只是像往炉子里添煤似的只考虑给胃里增加多少卡路里。”

九十多年后的今天,我这个上海人要感叹了:菜如其人,阿拉是上海人,柔情蜜意、不温不火,为啥阿拉不吃上海菜?

同类推荐
  • 唐诗鉴赏(传世经典鉴赏丛书)

    唐诗鉴赏(传世经典鉴赏丛书)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 小说法

    小说法

    《小说法》与当下国内许多优秀小说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发现了小说家在创作时的思考路径和秘密,所以《小说法》不是一本小说评论集,也不属于文学理论的范畴,它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指导小说创作的教材,33篇文章深度解构当代国内优秀小说,告诉阅读者如何深刻理解小说家们的描述语言,告诉创作者如何巧妙设置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小说法》对所有志向、喜爱小说创作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小说法》由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孟繁华作序、推荐。
  • 水浒密码:解密一百单八将

    水浒密码:解密一百单八将

    梁山108条好汉,共涉及77个姓氏,其中以李姓最多,有7人,约占好汉总数的7%,这一比例基本与如今李姓在全国人口的比例相当,施耐庵真有先见之明。在梁山108条好汉当中,曾经在宋朝各级政府当过公务员的有33人(以人物出场后为准);占山为王的黑帮老大有25人(以人物第一次出场为准);地主、富农出身的10人;开酒店的私营个体户出身的9人;打渔出身的8人;其他出身的23人……本文从今人的立场重新解析梁山上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宿命,让读者以新的角度去品味这部文学巨著。
  • 你了解全世界,却不了解我

    你了解全世界,却不了解我

    我每天在这条街上遇到无数个人,只有你一个人用这样的方式和我打招呼:“人要往前走,不可以经常回头看。”可是我不回头就看不到你,回头,就会摔跟头。你不知道,我甚至想要离你远一些。你不知道,你了解全世界,却不了解我。本书收录了作者拥有极高点击率和广泛好评的随笔日志,以青春励志、男女情感、异国生活,成长经历为主要内容。既接地气,又有人文情怀。以其犀利幽默,诙谐风趣、时而冷静、时而温暖、时而治愈的笔锋去描写作者身边朋友,以及作者自己的故事,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慢慢的讲诉给读者。
  •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源远流长,上下三千年,加上近几十年考古发现、古籍整理和古典文学研究的成果非常丰富,所以使个人独立撰写中国文学通史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中国文学史方面无论是学术性的著作还是教材,凡影响较大的都采用集体著述的方式。
热门推荐
  • 世界经典名著导读(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世界经典名著导读(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世界经典名著导读》无论从题材还是形式、风格上,都比较典型多样,同时贴近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感染力,突出了“快乐阅读”和“精品读物”的主题,但是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使读者快乐之余还能够从文字中体验到名家的人生感悟。
  • 经典美味家常菜精粹

    经典美味家常菜精粹

    这是一本让你的家庭吃得更健康、更营养、更美味的饮食指南。以精美的图片和详细的步骤介绍主料、辅料及做法。所挑选的菜品制作起来也比较简单,很适合刚下厨的年轻人,你可以从本书中学到很多美味菜品的制作方法,带着家的芬芳,给你最熟悉、最亲切的味道。
  • 绝品废柴狂逆天

    绝品废柴狂逆天

    什么鬼,学校通知旅游,竟然被嫉妒自己的同学给推下悬崖,莫名其妙穿越到古代的灵天大陆的一个大户人家,穿越到的那个人竟然还是个被姐姐欺负的一个废材,而且和我的名字一模一样。诶,我又惹上了一个厉害的霸主,我才不会屈服呢,结果那个霸主竟然是第二空间的天宇尊者,百般宠着我。“哼,我狂我傲,是因为我有狂傲的资本。”
  • 冷王借权护萌妃

    冷王借权护萌妃

    上课玩手机看小说,禁不住睡得诱惑,华丽一睡不醒.特么这跟睡美人碰了纺锤有毛区别?至少睡美人有王子的吻.她特么有蛇吻,这区别太大咱抗议!抗议无效,美少女咱认命奔.救了棺材男,拽的谁欠他二百五.不谢就算了,提起小身板踢河里棺材男你甚意!
  • 黎明君主

    黎明君主

    一笑山河震,一怒江海寒!少年千叶,一个人,一把剑,一直在行走在孤独的黎明。用一生辉煌诠释黎明君王!新人新书!多多支持。
  • 冷王毒妃

    冷王毒妃

    她,22世纪王牌杀手,因识人不良被陷害致死。她,蓝炎国丞相嫡女,被庶妹嫉妒陷害致死。他,蓝炎国夜王,冰冷无情。她穿越重生为她,替她继续活在这个强者为尊的大陆上。当他遇到了她,他们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绝对一对一宠文。
  • 宇航时代

    宇航时代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所谓废柴:腹黑三小姐

    所谓废柴:腹黑三小姐

    爱好整人的她,某天和小伙伴路过澡堂,竟神转折来到了妖界之明萧。记忆浮现、废柴身份,天赋不行就以强悍的格斗来弥补!她为此度过了痛并快乐着的一年。一年已过,重归苍祈……同样的时刻,不同的人。人们都耻笑她这个废柴?都区别待遇?整得你哭爹喊娘!本来已经做好格斗家的准备了,但是,突然发现自己废柴是因为封印是怎么回事!不仅压制修为被当成废柴,还被缠上罪恶咒术!雌桃花凶猛!精分!重回童年!心灵的创伤便从这里起步……为了小命,为了摆脱咒术,只能怒升等级,含血升级!作者主神嚣张大神,听起来多牛逼啊结果只是俩拖油瓶!人家的魔兽个个霸气侧漏,慕辰曦呵呵两声看了看自家几只战斗力渣渣的傲娇二货;人家升级之路顺风顺水,她却在为了不清零玄力斗气疯狂打游戏!人家一出场惊掉一地眼珠子外加人品爆发,她一出场瞬间惊跑路人甲乙丙丁加女人暴走!卧槽说好的天赋好就是玛丽苏呢……这天,习惯女扮男装的某曦正心塞地跑路中,突然“嘭”的一声撞上一人。“……我告你非礼哦。”她默默看着抱着自己不放的某妖孽,弱弱道。“那个追着我叫初初的小丫头哪里去了……”一脸委屈。“……”别提这黑历史!【PS:同人+玄幻=本文,所以看到什么角色千万别惊讶!】
  • 异界之犽月流空

    异界之犽月流空

    每个故事里都有一个死胖子!我的名字叫犽,是个穿越者!
  • 宇兮源

    宇兮源

    本人学生,写给大众娱乐,不太喜欢所有的小说都是主角从头开始修炼,特写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