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往事如歌
——读《本色人生——我当干部30年》有感
王中
参加自治区十次党代会,入住悦海宾馆,四周环水,又难得清闲。5号晚与献忠书记相约,一是看望一下老领导,二是汇报一下工作,三是想得到工作上指点。但他已回家,说明天见。6号晚,集体观看文艺节目。今天晚上,李书记打来电话,说可以见面,听罢,快速到房间,还是那张长者对晚辈才有的笑脸,还是那句不紧不慢的话:“王中,坐。”简要听了我关于工作的汇报后说:“我去开主席团会,今天刚印好个人的一本书,拿去看,别外传。”一同下楼,他去开会,我回房间,快速打开书,用了4个小时,将全书看完。这四个小时我处于沉浸状态,合上书后,心中顿起一种振奋,一种冲动,有点像喝酒,当时没反应,过后有感觉,不由得要写些什么。
《本色人生》之所以能让我一口气读完,缘由有二:一是作者熟,是帮助我、教育我、培养过我的老领导;二是事情熟,书中所记载的平罗的那些章节,把我带回到那个令人激动的岁月。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具智慧的民族,所以她用于表达情感、思维的载体——汉字,也最为丰富。就“往事”一词,就有许多表达方式,如“往事如烟”“往事如梦”等,但这些都有风花雪月之凄美,有一丝淡淡的哀愁,而这本关于往事的书,除了开头部分让人有“不堪回首月明中”之感,其余部分全部记载的是一个干部、一个共产党员所走过的人间正道,所散发的浩然正气。读罢,我耳边回荡着辛稼轩“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回荡着关牧村“青春的岁月像首歌,像首歌,一支歌,一支难忘的歌,一支敲动人们心弦的歌,一支歌,一支深情的歌,幸福和欢乐是这么的多……”所以《本色人生》所记录的往事,只能是往事如歌,如歌的往事!
这些年,感谢党组织的信任,承蒙老领导的关心,走了一些岗位,与许多人共过事,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最多,对我个人立身影响最大的不是很多(当然,我从每个人身上都学到了一点,有经验,也有教训),献忠书记是其中之一。他身上的一些特点,让人一生都忘不了,抹不掉,挥不去,成为我为官的参照,做人的标本,近乎精神领袖。
印象一,正直。《论语》中讲“政者,正也”。正直是中国人基本的道德和官德追求,但不知什么原因(我思考过,查阅过,至今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答案,还是思维力和阅历不够),也是中国人最缺失的东西(民间的不守信用,官自己出了问题后的掩盖俯仰皆是便是佐证)。中国历史充满了弑父杀兄(有空请看台湾柏杨所著《中国人史纲》),所以毛主席在其词《贺新郎·读史》中有“一篇读罢头飞雪”之感叹,想必看的正是这方面的史书。由于人们向往正直,但又缺少正直,就像商品的供需关系,供大于求,所以正直值钱,正直的人受人尊敬,这是一种人格的力量,它不含权力因素,发乎于自然,发乎于人的内心,它区别于尊重。他具备了这一点,他正直,故我尊敬。
印象二,忠诚。“对党忠诚”,这是党章中规定的80字入党誓词中含金量最高的词,每个党员都至少说过一次。但确有相当一部分人(其中不乏高官)是假忠诚,是面子上的忠诚,骨子里不忠诚;是明里忠诚,暗地里不忠诚,而他的忠诚是一以贯之的。他给我们讲的是大道理、正道理,私下谈话也一样。这样讲了,也这样做了,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尽管忠诚的付出,有时得到的是不公,但总体看,社会对忠诚的回报还是公正的,所以他常说:“小王,知足了。”
印象三,鼓动。这个词不太好听,但能表达我所说的意思,当下还有一个新潮的词叫煽情(请留意电视上播的明星演唱会,在平罗时他就是那个明星。用正话说叫组织能力、凝聚力。我时常和同事讲,也反思,李书记用什么办法把人调动起来(现在也叫忽悠)?他手中的权力,最多能任命个正科;他所掌握的财政,最多发个饿不死的工资。他到底靠什么鼓舞了那么多人,我们至今也没有搞清楚,也没有真正学到手,所以他在平罗的影响还会持续。
印象四,实干。印象一、二必然衍生出这一条,仅此一条落实的更好些,我们的发展可能会更快些。这方面我可自打90分,谢谢您的身教。
李书记已到耳顺之年,为社会贡献了应贡献的才华、精力,正如名字的含义一样。现在将面临人生的又一个新起点,需要调整一下思维、理念。“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过去干什么都非常认真、用心,现在可超脱些、轻松些,可以把“献忠”之“忠”的心字底去掉,“中”字左边“口”为阴,右边“口”字为阳,“丨”处在中间,为阴阳平衡点,追求这一“丨”的位置,追求心灵的平和比其他什么都重要,这是我近日读日本围棋大师吴清源的自传《中的精神》所得小感悟,有些胡说,请见谅。
读《本色人生》,想了并写以上“本色”的话,是感想,也是对信任的回报,有空我细看,再悟,再交流。
因手头无资料,所引东西可能有误。
王中顿首
2007年6月8日晚1时草记于悦海宾馆6294室
2我读《本色人生》
李天柱
早几年,就听说李献忠出了一本书,叫《本色人生》,写自己当干部三十年的经历。我心中不以为然,因为时下当官的出书,多是秘书拟就的文稿,集拢成书,甚至连一些名篇也囊括在自己名下,凑够篇幅,用来换钱,不足为奇。
最近不幸患病住院,见同室病友案头竟有这本书,顺便借来一读。不想这一读使我发出许多感想来,我觉得,李献忠,这是一个需要仰视的人。我们相识已有三十多年了吧,他还是我的“小老乡”(不仅都是中卫人,而且都是中卫东头的镇罗人)呢。读了他的书,了解了他的一生,了解了他的业绩,这不是一个平凡的人。
1994年秋天,我到自治区政协开会。平罗县的区政协常委杨启荣在开会时对我说:“你们中卫来了个李献忠,担任平罗县县委书记,是个干事的。你听他提出的振兴平罗的口号,是要把平罗建成‘农业大县,工业强县,财富富县,文明新县’。这口号不仅鲜明、响亮,而且句式严谨,文词华丽。”我说:“你对他印象怎样?”他说:“好生了得,是个干事业的人,老百姓反响极好。”这是十多年前的印象了,后来他干得怎样,我就不清楚了。
读了这本书,我忽然觉得,我面前出现的这位不就是一个活着的焦裕禄吗?他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办什么事都不忘农民本色。本色人生,实际就是红色人生。
他在中卫时干得也很出色:开发商业街,建设赛金塘,至今犹在传颂。就说建设赛金塘,你看他处理渡槽倒塌事件的实干作风和对待两瓶啤酒的原则精神,就不难理解开发建设赛金塘之所以能成功的奥秘了。
如书中感悟部分,列举一般人若干好的和坏的品质:最可敬的是公正,最可靠的是勤奋,最可嘉的是认真,最可信的是诚信,最可爱的是宽容,最可倡的是严格,最可怜的是无知,最可怕的是贪婪,最可恨的是懒惰。实际献忠事业成功的秘诀,恰恰就是因为他拥有并发扬这些优秀品质,并且鄙夷那些恶行的结果。
《本色人生》中把原中卫县城那些逛商店、转大街、进招待所的农民养的猪,叫作“游击猪”。这个用词滑稽,但不可笑。因为他这个用词形象而准确,表现了他的匠心独运和斟酌思考。
他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尤其令我感动。比如他对放游击猪的事主做思想工作时,正要找她,不想她已经来了。于是他客气地让她到屋内,先发制人地问她:“昨天晚上你看电视了没有?”对方气呼呼地说:“看了。”他又接着问:“中国女排在奥运会上得了冠军,你们全家人有何感想?”对方高兴地说:“我们丫头(本地特指女儿,不指女仆)看到中国女排上了领奖台,高兴地在地上连喊带跳。”于是他接着说:“也有丢了中国人脸的事。”她就紧接着问:“什么事?”他说:“我们中卫县城的猪逛商店、转大街、进招待所的丑事也让外国人拍电视了……”这时,对方已全然了解并服输了。说:“李书记,你别说了,我一切都明白了。该咋办你就咋办。”他于是笑着说:“老罗,别人的猪抓住了罚50元。你的猪一是没圈养,二是昨天你的丫头把我们镇上抓猪的干部骂得太厉害了,因此罚80元。”老罗说:“行!行!这次罚多少钱都认了,我的丫头我回去一定好好教育。”你看,他对她进行爱国主义的大教育,既解决了思想疙瘩又处理了现实问题,人们不能不佩服他工作方法的高明。
他到平罗后,一次夜里11点多,已经睡了,忽然电话铃响了,来电说其邻居念经使其不能入睡,来反映情况要予以干预。他就问这人你的老人在不在?回答说已经去世了。他又问你老人去世时,你念经了没有?回答说念了。他又说,你的老人去世,你能念经,别人的老人去世,你就不许人家念经,这合理吗?说的反映情况告状的人不但怒气全无,而且笑了起来,连说:“对不起,打扰您的休息了。”你看献忠的这些对话,是不是透着一种侯宝林式的幽默呢!有位教授讲,幽默必须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智慧,另一个是自信。你看献忠处理这些事时是不是智慧多多,信心满满呢。
在担任石嘴山市委副书记时,处理一群人上访的事,尤其值得称道。他先是说书记不在,我是副书记,给你们处理行不行?(幽默)这些人说:“行!”他又说,你们这么多人来骂,我只有一张嘴,也骂不过你们呀!(幽默)不如你们选五位代表,进来我们坐下来谈。这些人不但怒气全消,而且选派了五位代表进屋坐下。他烟茶招待,倾听他们的反映。之后又派调查组下去,实事求是地调查,公平合理地妥善处理了问题。此后群众再也没有上访。
我想献忠堪称是思想工作的典范,为民办事的公仆,联系群众的好官。共产党有了这样的官员,天底下哪里还会有刁民、暴民,不讲理的民众呢?献忠引用李瑞环的话说:“中国的老百姓最可敬,中国的老百姓最可亲,中国的老百姓最可怜,中国的老百姓最可畏。”他不仅牢记了李瑞环的话,在这里又一次表现了“我是农民的儿子”的本色,并体现出对待农民的质朴感情。
献忠干事,是干一件成一件。他勇于学习,善于学习,尤其善于学习人之长,他在书中写道:“有的领导,品质高尚,待人诚信,作风正派,敢于直言;有的领导学习精神很强,早晚和节假日、星期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有的领导写作能力很强,写出的东西无论是从主题思想、文字表达、层次逻辑、用词的恰当、文理的通顺,还是文风的朴实,让人无可挑剔,你想加一句话或减一句话都不容易。”我认为:无论是待人诚信,作风正派,还是学习精神,在献忠身上都是无可挑剔的。我在这里特别看重他的文字功夫。这本书整篇体现出的文风,正如献忠的做人,朴实无华,令人钦佩。
献忠引用鲁迅的名言:“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献忠所以引用鲁迅这句话,是因为他痛恨这类恶棍。我想,当今干事业的人,痛恨恶棍,大概是共同的。我也同意张贤亮的观点,把坏人比做畜类,其实是对畜类的不公。因为那些畜类,它们绝不会想到坏人竟有那些丑恶的伎俩而使它们自叹弗如的。我曾经把干事业的人并且干好事业的人叫作“兴寺的方丈”,把不干事情并且干坏事情的人叫作“毁庙的和尚”,对于献忠同志这样的人,自然归类为前者,是为广大干部和群众所称颂所赞扬的。
献忠对干部的使用原则是:对人品好,能干事的应重用;对人品好,能力弱的要使用;对华而不实,看风使舵,阿谀奉承,夸夸其谈,言行不一的要戒用。这个重用、使用和戒用,人的层次不同,用的方法也不同。这里的戒用,有的人说是慎用。我看不如戒用好。戒用也不是不用,而是在用时应有所戒备,用其所长,防其捣鬼罢了。
献忠说,当提出一个新的思想观点的时候,哪怕你的思想再正确,再管用,先有三分之一的人拥护,自觉地按你的要求办,就不错了;另有三分之一的人也不说你好还是不好,能通过做工作跟上你走就很可以了;剩下的人,有的彷徨观望,有的不反对也不支持,有的公开不赞成。经过实践,等你的新思想,新观点,新工作取得成绩得到社会认可,组织认可,群众认可的时候,第一个三分之一的人就笑了,就更加自豪了,第二个三分之一的人就服了,就有了自信心,第三个三分之一的人就认了,就不言语了。这里的第三个三分之一的人认了,似有服了的意思,但不能用服了,因为口服而心不服,只能说是认了,就像前面那个放“游击猪”的事主被罚款的情况一样,只能是认了。不能是服了。由此可见,献忠在整篇文章中,遣词造句是很讲究的。接着献忠说,要想做好工作,必须以三分之一,促三分之一,带三分之一。这更是行家之言。这里的“以”“促”“带”三个字含义不同,但用的地方是极其准确的。
献忠说,有的同志古道热肠,乐于帮助别人,看到同志有什么困难他就伸出手扶一把或帮一下,待人像亲兄妹一样。可我觉得,兄妹关系,在伦理上,是涵盖了兄弟关系,但这里扩大了性别,使得逻辑上、语法上也更通达,这是献忠的用笔精心之处。
献忠提出“做平罗人,走平罗路,创平罗业。”这更是言人所不敢言的石破天惊之语。对此他列举了历史上有作为的平罗县令,及20世纪80年代平罗县的模范人物来阐释做平罗人的含意,使人们不得不佩服他的远见卓识。
他还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言行不一,夸夸其谈,用漂亮的言语将自己包装起来,会日益脱离群众,就成了“台上我说,台下说我”的领导。这表现了他不愿意人家在台下“说我”的光明磊落的襟怀。
在谈到他在平罗搞绿化的业绩时说,至今我每次从那个地方路过的时候,都要从车窗里看一看,它们不但像哨兵一样站得整整齐齐,而且一个个身体强壮。尽管我已经离开平罗九年了,但好像我每次路过那一带时,它们都事先知道并做好了准备似的在迎接我,一行行枝繁叶茂,一排排随风摇曳,仿佛翩翩起舞,又似向我招手致意……读到这里,人们好似读“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样的读朱自清优美散文的感受。这是在平罗亲身做出业绩,久违九年后故地重游时亲身体会,说这是英雄凯旋也不为过。
这个“活着的焦裕禄”在接受拍摄了八十个“东方之子”的名记者采访时,他用过的那把锃亮的铁锹与从他身上掏出的透着体温和汗水的名片,使这位赫赫有名的记者大为感动和惊讶!
我以为,他的这本《本色人生》是一部党员干部必读、党课教材精选的一部“党经”。有了这部书,人们对他不要一个编制,不要一分资金,只要挂个牌就可以自任校长办所党校,结果区直机关党校就这样办成,奇迹诞生,全国少见。
《本色人生》跋的作者,无疑是宁夏作家中之大手笔。她引用19世纪英国伟大的社会改革家和道德学家塞缪尔·斯迈尔斯所著的《品格的力量》说:“品格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动力之一,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最高形式的体现,它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人的价值。”
这里,我要对李献忠的品格进行一个比喻:他做人,珍品;当官,上品;为文,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