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58000000002

第2章 步步铿锵,缕缕书香(代序)(2)

作为一把手的“真抓实干”,显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有着既丰富细致又创新扎实的内涵。这在李书记《实践出真知》《不等领导批就干》《执行政策要灵活》《科学发展要务实》《用人即是导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现场会是个好方法》《千万不能一阵风》《要干就要干一流》《威信是干出来的》等一系列联系实际、紧接地气的篇章中,均有详述。可以说,无论从理论还是到实践,他都是“真抓实干”的典范。

李书记的“真抓实干”,首先特别强调了一个“早”字。他在《早》一文中指出:“干工作就要抓得早,未雨绸缪,要早计划,早安排,早检查,早落实,这是搞好作风建设的第一要素。”

他借题发挥地痛陈“特别是对那些急难险重的工作更要抓早,比如反腐败,不要等事情犯了才去抓,那就迟了!既造成了不良的政治影响,又使一些人陷入了泥潭;既给本人和家庭带来了不安,又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损失”。

因此,他认为“早抓就是首先要从容易出问题的岗位环节先抓起;其二关键是要早从体制、制度入手抓起;其三就是早从思想品德教育抓起;其四就是从警钟长鸣从严处理抓起,防患于未然……”

纵观最近两年的反腐风暴,眼见着一批又一批贪腐官员纷纷落马,人民群众于拍手称快之余,莫不感叹:早该如此!如能像李书记所呼吁的“早抓”,何至于出现如今这样令人痛心的局面?如此严重的腐败给人民、给社会、给国家所造成的损失早已是无可挽回!

李书记的“真抓实干”,还特别强调了一个“小”字,“从小处努力,往大处着想”。他举了一个典型例子:“宁夏的农田林网曾一度就毁在对小小天牛防治不及时上,结果导致了全区一代林网的灭顶之灾。”

李书记的“真抓实干”,还强调一个“特”字。他认为“抓特色最核心的一条就是紧密联系实际,谁越是联系实际紧密,谁就越能抓出特色……”他指出“能不能把工作抓出特色,这不光是工作作风问题,更重要的是体现了领导的政治、业务水平,体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他的“真抓实干”,更特别强调了一个“实”字。他心目中的实,是“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就是没有半点虚假和水分”。

他最明白实践出真知,并举例说明,“我在平罗工作时,曾对纪委书记和法院院长强调说,你们办案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办的每一件案子都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法律的检验、时间的检验和群众的检验……我们的责任就是实事求是,我们的权力还是实事求是!”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是这么要求别人的,更是这么要求自己的。因为他深知,“有时候,有的人的一句假话,不知给他人、给社会造成多少不良后果和危害!一句假话不但能毁了一个人的前程命运,更有可能就让那个家庭因此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在《为什么上访不断》一文中,他指出,“……凡此种种,归结到一点就是,群众观念淡漠,对百姓的民生疾苦、精神伤害,冷漠无情!”

自然,长期身处官场且饱经风雨的阅历,使他深知,“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各种利益都会诱惑与迫使一些人不说实话,不做实事……”

他以看惯风云变幻的彻悟剖析道,“尤其是在关键时刻,面对一些权贵,一些人就丧失了节气,失去了人性和理智。要么落井下石,要么见利忘义。更有甚者还会以‘莫须有’的罪名昧着良心加害于人”。

但他依然故我岿然不动,“坚持实事求是,是需要骨气的,是需要志气的,是需要智慧的,是需要人格的!”

这段论述,有识有胆,可谓精彩!对照他的实践,无可挑剔。可以说,这些都集中体现了作为人民公仆的李献忠的本质与内涵。

写此感悟之际,正值2014年全国“两会”召开,“真抓实干”再一次成为了一个热词,这怎么不令人格外振奋,满怀期待!

人生的关键时刻,风云际会,最能检验出一个人灵魂的深浅与人格的高低。

在当今信仰缺失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下,在风云变幻鱼龙混杂的官场中,求实——实实在在,实事求是,敢于大声宣讲这个词句,就已十分不易,需要一定的良知与胆量;更何况是言行一致地去做,并尽力做到,那更是难上加难!但有的人,就硬是不畏任何险恶排除一切困扰地做到了!所以他的“真话”才如此具有感染力,他的“实说”才如此不同凡响,令人钦佩和赞叹!

“李书记的这本《真话实说》如同他之前的《本色人生》,无疑都是他一辈子心智品性的最好表达——为官的智慧与胆魄,为人的正直与认真,为友的真挚与温情,为文的见识与坦诚,等等,可以说都是我学习的榜样!”这是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魏锦的肺腑之言。

“五十春秋,平罗千日;非是功过,秤砣会说!”这是平罗县人大副主任王宗文送给他的一副楹联——可谓公道自在人心。

一位多次采访报道过李书记的新闻工作者这样感叹道:“难得他从政几十年,身上却无一丝官场恶习,更多的倒是甘于奉献的公仆意识,公仆情怀!难得他做人历经磨难,忍辱负重,却自始至终本色不改,初衷不改!献忠献忠,真是名副其实啊!”

“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纵观古今中外公认的佳篇力作,不外乎要具备这样两个基本元素:一是表达了作者的心灵,即真情实感;二是表达了人类的心灵,即共同呼声。如此方能“成为社会、时代以及人类的代表和喉舌”(别林斯基语)。

李书记的这本《真话实说》与他之前出版的《本色人生》一样,完全具备了这样两个重要元素。这使其“真话”因热切关注民生疾苦与社会公平,肩负道义而意义非凡;更使其“实说”因不负使命心怀天下而境界高远。

因为这是一位执政党官员的人生感悟,大智若愚,敏锐犀利;因为这是一位公认的人民公仆的忠心忠言,激情洋溢,诚挚无欺。

他之所思所作,所言所行,善做善成,善始善终,完全无愧于自己的光荣与梦想!无愧于公仆的称号与使命!

之三

2014,适逢马年,处处可闻关于马的诠释,马的颂词,马的祝福。作为马背民族的后裔,笔者自然很振奋于“龙马精神”的提法。并不由想起驰骋万里的草原英雄成吉思汗对于千里马的颂词:“肥时能疾驰,瘦时亦疾驰,肥瘦得中亦疾驰,乃为良马!”

总之,无须鞭策,奔腾不止,一往无前,扬蹄奋进,是所有骐骥的特征——好马自有精气神!

时至今日,李书记风雨兼程造福大众的公仆生涯已画上了句号,他已退出了潮落潮起的“江湖”,收放自如的他又很坦然地步入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境界——回忆,思考,著书立说;品读,挥毫,笔歌墨吟。

“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展读李书记的一幅幅书法作品,莫不如同其人,风骨铿锵,内涵深厚,大气雍容,浑然天成。作为一个一直以写作与编辑为生的读书人,笔者历来对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之说十分认同,因其成之于中时,必形之于外。

他的书法作品,如同他的文章,亦如同他的人品,独树一帜,唯存一真——真肝胆,真性情,真功底,真境界。

著名书法家中石先生所言极是:“字如其人,立品为先。书画清高,首重人品。立品之人,笔墨之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因此,无论是对唐诗宋词的解读,还是对儒释道经典的感悟,他于字里行间充溢着的,莫不是“北国风光”的豪迈,“千古江山”的浩荡,“仰天长啸”的激越,“厚德载物”的担当,“上善若水”的柔润,“壁立千仞”的至刚;更有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大气磅礴,淋漓尽致……

感天悟地的境界,使他在泼墨运笔之间,自有一种大胸怀、大格局,常常是“骨气雄强,爽爽然有飞动之态”,别有一种气韵风神,与他的人品性格相呼相应。故品其每幅每字,皆是枝繁叶茂,刚健洒脱,力透纸背;既有浓浓金石味,又有缕缕书卷气,给人以古雅苍劲、形神兼济、目悦心旷之感。

如今,他已将自己的天赋才华,品德性情,气质风格,人生历练,文化修养,融会贯通而进入了一种至真至善至美的文化艺术境界——正是“奋生花之笔,扬大铎之声”(李大钊)。倘若在《真话实说》一书中,李书记能收入自己的一些书法精品,相信必是锦上添花,相映生辉!

笔者特别赞同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的这句名言:“一个领导人的魅力与价值究竟如何,只有在他退出历史舞台之后才能真实体现出来。”

他已退休,也许尚有公仆之心,却已无公仆之权。但他影响力不减,他所任职造福过的地方,仍旧是有口皆碑,好评不断;他过去讲的话写的书,依然被人传扬品读赞叹。并不像另一些人一旦无官无权,立刻遭人鄙弃,一片黯淡,甚至身败名裂,烟消云散。

《人能知足心方乐》是《真话实说》中的一篇知足感恩之作。他发自肺腑地写道,“我的一生,是多灾多难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一生,也是幸福美满的一生……我对生活非常知足,我的精神非常知足,我对自己的苦难也很知足——我感恩所有的人……”

他已将自己所有经历过的人生苦难——饥饿、贫穷、病痛、挫折、重压,等等,全部升华而成为了人生的财富,奋进的动力。知足与感恩,源于他“仰不愧与天,俯不怍于地”的心态。

品读他“知足常乐”的书品,仿佛看到他荷担前行越过激流险滩之后,驻足挥汗极目远眺,坦然回首一路风光时那无悔的欣慰与自在的心境。

“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事以真,对人以和。”这是李书记多年前就非常推崇的一段话,并写成条幅赠予,一直挂在笔者的心壁。游台湾时,方知此乃中台禅寺的教言,内心不由阵阵波澜……

他曾是公仆——光明磊落,两袖清风,卓有建树,造福大众。

他更是真人——肝胆照人,重义重情,古道热肠,感人至深。

儒家说:“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佛家云:“随缘放下。随缘方得大自在!”

“随缘而行”——如今的笔者,作为一个努力参禅悟道的学人也许更喜欢他的这幅字。随缘是不躁进,不强求;随缘是不消极,不攀附;随缘是淡定,是达观,是以慈悲心对待所有的人,过往的事;随缘是洒脱,是精进,是不刻意寻求结果,也不放弃努力。随缘而行,就是保持一颗平常心,顺应天时、地利、人和——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一切顺其自然。

面对日益浮躁的时代,沉思的他静静守望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是一种随缘的安详。安详是一种美好的生命状态,心里充满祥和之气的人,才会时常与幸运结伴而行,因为他“放得下”。

相信以李献忠之阅历之智慧之境界,自会在不弃“有为”和坚持“利他”的同时,更多一份“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春华秋实,泰然自若;笑阅红尘,随缘而行。

作为多年来一直被感动被激励的读者,我真诚地祈愿他,永远珍存往昔那步步铿锵,一路芬芳。

作为今生今世有幸相知亦相敬的友人,我由衷地祝福他,恒久延续此刻这缕缕书香,一脉心光……

2014年春于贺兰山下

齐勤,达斡尔族。资深作家,编辑,记者,教师。多年来,以心为墨,以笔为旗;求证菩提,悲欣交集。有幸随缘渐至“拥三千书城,麾百万字兵”之境地。编有《西夏古国的探秘者》,著有《中国达斡尔族》等。

同类推荐
  • 云岩河的歌

    云岩河的歌

    本书的作者是一群曾经到陕北插队落户的北京知识青年。他们以不同的经历和感受讲述了40多年前那段刻骨铭心的插队生活,向人们再现了“文革”时期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的真实一幕。
  • 做人做事做学问

    做人做事做学问

    本书收入了姜维壮的《我心目中的许毅同志》、白景明的《一位永葆学术激情的经济学家》、韩继东的《许毅国民经济成本理论与产业结构调整》等文章。
  • 不为回首,只为阑珊

    不为回首,只为阑珊

    本书包括醉里挑灯看剑、路转溪桥忽见、人间秋月长圆、燕子来时新社、故人锦字天涯、不知春上花枝等7卷内容。
  • 军营往事

    军营往事

    本书主要记录了作者在12年军营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和战友情谊,并对作者所在部队经历的战史进行了研究,包括:走进军营、团史教育、魔鬼训练、战术演习、生死经历、参谋集训、重回部队、八一情怀等内容。
  • 希腊神话故事新编

    希腊神话故事新编

    古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也是西方世界最早的文学形式,大约产生在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之间,其内容涉及诸神与世界的起源、诸神争夺最高地位及最后由宙斯取得胜利的斗争、诸神的爱情与争吵、神的冒险与力量对凡世的影响,包括与暴风或季节等自然现象和崇拜地点与仪式的关系。
热门推荐
  • 系统在前,完美在后

    系统在前,完美在后

    当你拥有了完美,你会做些什么呢?也许是登上巅峰,也许是享受生活。而我们的女主最想做的就是——教训系统,巅峰?那是什么,钱以富可敌国,权,一国总统见了也的礼让三分。享受生活?一个全职男友搞定一切,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柯语沫的完美之路走完后,最最想的就是教训系统,丫的,想到那一路上的坑爹佳作,气就不打一出来,系统大大,屁股可准备好啦!
  • 千亿总裁:绝宠傲娇妻

    千亿总裁:绝宠傲娇妻

    乔洛诗以为和顾梓铭结婚,不过是一场各取所需的契约婚姻。可是……“为什么我要跟你睡一个房间?”“为什么我要给你生孩子?”男人邪魅一笑:“老婆,进了我的门,做了我的人,让我宠你一生,可好?”
  • 玄灵阁之浮生万象

    玄灵阁之浮生万象

    浮生皆苦,万象本无。世间情仇,因果不休。一把折扇,一袭青衣,生死过往,一笑恩仇。这个故事很长,关于我的部分,是从1988年开始的,一场大火,我成了孤儿。2002年,一场车祸,我重回故土,一个千年的阴谋就这样一点一点揭露在我面前。而这之前,我见很多人,很多物,很多故事,很多生命鲜活地立在我面前。
  • 全能大村医

    全能大村医

    山村少年无意间获得上古异宝,从此看病种田两不耽误。他种菜,养鱼,卖人参,供不应求;开工厂,建大棚,行医治病,发展乡村,成就美名;且看小村医如何疯狂崛起,自在逍遥……
  • 大荒时代

    大荒时代

    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万物虽是众生的创造者却也为众生留下了毁灭者。。。。
  • 嫡女策,毒后归来

    嫡女策,毒后归来

    他让人挖我心,分我尸,置我于阿鼻地狱。却不曾想我一朝涅槃,重洗一盘天下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蓝色国土:向960万说不

    蓝色国土:向960万说不

    中国的国土面积,除了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还有享有完全主权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新世纪的中国人,必须更新国土概念,走出黄土地,驶向蓝海洋!
  • 废材王妃太张狂

    废材王妃太张狂

    坑爹,穿越时空来到这个大金王朝的第二日,就被抬上花轿嫁给了传说中的病秧子三王爷!谁知天一亮,便有个小萌娃敲门喊他俩为爹娘,吓,要不要这么神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家教之无色的天空

    家教之无色的天空

    无色的天空冷漠的你无情的背叛刺穿他的心褐色的头发随风飘起死气之炎乍然成冥
  • 亲爱的我从未走远

    亲爱的我从未走远

    他家境不错,父母离异,从小就缺少爱的滋润,虽然表面乐观开朗是女生追求仰慕的对象,其实内心却极度缺少爱,需要爱,而她则是出身于农村,父母常年的感情不和让她郁郁寡欢,她天性多愁善感,爱好文学。他们第一次的邂逅就对彼此一见倾心,约定要一起上大学,一起圆梦,但殊不知他们的爱情如此之艰难,客观的主观的原因让他们几度奔溃,最后在毕业的前夜她悄无声息的从他身边消失,再也没有音讯,他伤心欲绝。但就在他们分别五年后却再次在电波中重逢,此时的他们没有想象中那么激动,眼神中的爱意却更加浓烈,原来她或他一直都没有走远,他一直在等她,因为他们的故事还要续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