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是工作了,但是环境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还是在以前熟悉的校园里,还是和很多的学生们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度过快乐充实的每一天。稍微变化了的只是自己的身份:以前我是学生,现在我教学生。其实现在回想一下,就觉得自己当初做教师的选择是多么英明。这或许就是我自身的性格所决定的吧,我不喜欢交际、不喜欢应酬、不喜欢人多、不喜欢快节奏、更不喜欢社会的尔虞我诈,假如是干别的工作,还真的不知道自己会是个什么样子。相对来说,校园是比较安静平和的,应该还算是一片净土,毕竟我们接触的人是一些涉世不深的学生,或者说是孩子,毕竟我们和社会不是直接接触,还隔着一道墙,再者说这是一所乡村学校,远离城市,在我的脑子里根深蒂固的认为,大多数乡村和山区的人比较中厚,不像城市里或者平原地区的人那样小心眼,相处起来也比较容易得多。
当教师了,从昨天的学生摇身一变,就得了个新身份,心里除了期盼和喜悦之外,多多少少还有一些忐忑和不安。不知道这份工作是否如预期的那样,是否会会适合自己。带着这些忐忑不安我开始了我的人生的又一个十年——教学生涯。
在这个乡村学校,工作清苦但是却很有意思,一切都按部就班,规律,准确,就像是行星的轨道一般。一般来说每天的事情并不算多,上午两节课,然后批改学生的作业,并准备明天的课程,下午来说相对轻松一些,没有课的时候我会偷偷的****自己的事情——写信。这是我工作之后新增加的一项“课外作业”——给新慧写信。不知道在眼下这个手机无处不在的时代还有没有人通过书信来联络感情,我和新慧在毕业的时候却商定好用书信往来传递信息,通过信件来沟通。同事们都觉得奇怪,说什么的都有,呵呵呵。说就说吧,我和新慧已经相处多年,还在乎这些个?我们之前就已经约好了,每两天写一封信,时间长了呢怕有些等不得,时间太短吧又有些太频繁。两天的时间最好,古人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好在我们是在两天头上就能收到彼此的问候。为了避免各自家长的多嘴多舌,我们还约好就直接把信件邮递到我们的新单位。因为我们都因为单位离家远而住在学校里,收信发信都很方便。为什么不打电话呢,因为有些话在电话里是不方便说的,而且电话费太贵呀,手机在十几年前还是奢侈品呢,甭说我们这些刚步入社会的学子,就是那些腰缠万贯的大款,也只是手里拎一部砖头般大小笨重的大哥大而已。再说了,对于我们中文系毕业的学生来说,写情书这样的文字功夫还不是小菜一碟。所以我们都很喜欢爬格子,喜欢用纸和笔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时间久了,也就养成了一个独特的习惯,喜欢写日志,就拿现在来说也是一样,一般在工作不是很忙的时候我都喜欢噼里啪啦的敲打一篇日志来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
我嘴上虽不承认写信就是写情书,但是心里明白,这些文字毕竟马虎不得,写的太肉麻,比如甜得能都下二斤白糖来的话就有些过分,写得平淡如白开水也不好,没有味道,所以这个情书的火候是最重要的,过犹不及,这四个字是我的基本宗旨,为此,我还偷偷的买了一本《古今中外爱情故事经典选集》作为参考资料。同事们,尤其是那些和我一起新毕业的同事们更有的说了。这个说,你要小心那,别等着你天天写信,最后你们新慧跟着邮递员好上了!那个说;你要检点那,学校的那些纸张是用来办公的,你可别私事公办,浪费国家资材可是犯法滴!
写信的好处是可多可少,但是也有一个缺点,看信的时候要格外的小心,否则一不留神,我的那些可爱又调皮的女同事们就会抢了过去,没准,第二天全校园的人都会知道了信里面那些“少儿不易”、“甜言蜜语”的内容。我提防我的同事,新慧自然也要提防她的那些同事。为这事,我一直挠头,后来还真想过一个办法:文件加密,也就是密码信。怎么传情达意,简单哪,我和新慧约好了,都买一样的言情小说,那时候,琼瑶的言情小说满大街都是,好找。另外,我一直觉得琼瑶的小说,爱情对白千奇百怪,罗嗦肉麻,不过对于我们相隔两地的人来说,未尝不是一些好的心里话。有了这些,之后在信里面就不再写汉字而是写上一些数字,比如说,21。a就是小说的第21页的第一句话,29。b就是小说的第29页的第二句话。这样一封信从字面来看就是一些数字,即便别人拿了去看也是一头雾水。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也只有我们两个人对照着小说才会明白各自的那份思念。其实这样写信我也是从别人那里学习得来的,记得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连城诀》里面的藏宝地点就是用这种方法记录的。咱们藏宝倒是用不着,但是藏起我们的悄悄话还是很有效果的。用这种方法写信新鲜而有趣,而且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在不长的时间内竟然通读了一遍各种各样的言情小说,这确是我们当初始料未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