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成为业界第一,总比在数千家荞麦面店中成为第一要简单一些。
——孙正义
“既然对于员工有深厚的感情,对客户有强烈的责任感,那就成为行业第一吧!”这是孙正义在软银学院的讲话,阐明了“一定要成为第一”的软银文化。
孙正义小时候就树立了“成为日本第一的企业家”的理想,软银成立的时候,孙正义依然不改初心,对着仅有的两名员工发表了自己的豪言壮语。不过,孙正义可不是专注于吹牛的“口遁”派,而个务实的行动派。其实,孙正义小时候的生长环境就是务实、踏实的,不论是父母亲为生计四处奔走的身影,还是和奶奶一起出去挨门挨户搜集潲水,都是孙正义形成务实派性格的原因。
先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有个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问那里的石匠们在做什么?三个石匠有三种不同的回答:
第一个石匠回答:“我在做养家糊口的事,混口饭吃。”
第二个石匠回答:“我在做整个国家最出色的石匠工作。”
第三个石匠回答:“我正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三个石匠回答出了三种不同的目标,第一个石匠认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养家糊口,他的愿望只是想实现自己基本的生理需求,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第二个石匠说出了自己的梦想是成为全国最出色的匠人,他的思维方式只考虑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少考虑这份建筑工作最后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而第三个石匠的回答说出了创造性活动的目标真谛,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将来要实现的愿景是建造一座大的教堂,这就把自己的工作目标和组织的目标结合起来,从组织价值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发展。这样的员工事先就可以看到“完成时的状态”,所以第三个石匠才会更容易走向成功。
1981年秋,孙正义决心成为日本第一软银销售商。那时的孙正义身无长物,软银也不像现在这样能够代表一个时代。为了走出最初的困局,孙正义决心下猛药:集中公司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大阪电子展上为全日本一定规模的软件服务商提供免费展位。
为了这次电子展,孙正义破釜沉舟,花费了800万日元包下了最大的一个展位,然后向几十家软银厂商发去了展览邀请。虽然是免费的好事,但是很多企业还是一头雾水,因为从来没有听说过孙正义和软银,而且搞不懂为什么要提供这样的免费服务。
当时已经46岁的清水洋三先生是第一位答应孙正义的人,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清水依然记忆犹新。清水接到软银的邀请后,曾经亲自去过软银的办公地点,当他看到那破破烂烂的楼房,连个电风扇都没有的办公室时,心里很难对这家公司抱有信任。不过当他得知孙正义是伯克利的高材生后,脸色才稍稍好转。孙正义也乘势大力向清水先生讲述自己的观点,输出自己对于电脑和软件的观点。
耐不住孙正义的恳求,清水答应了下来。殊不知,他是第一个答应孙正义的人。最后,一共有13家软件商参加了孙正义组织的大阪电子展。电子展很成功,很多人围在孙正义组织的软银免费展示区。就这样,孙正义向行业宣告了自己和软银的到来,打响了事业的第一枪。
很快,孙正义的投入就获得了回报。在大阪电子展结束之后,日本上新电机公司找到了孙正义,希望软银能够代理日本最大的零售公司上新电机软件业务,孙正义自然是求之不得,双方很快就达成了一致。而上新电机能够选择初出茅庐的软银,很大的原因要得益于孙正义组织的大阪电子展。上新电机公司需要寻找一家软件代理公司,一位曾经参加过大阪电子展的企业负责人向上新电机公司的藤原睦朗先生推荐了孙正义,双方在牵线搭桥下得以合作。
除了上新电机的软件业务,孙正义还获得了哈特森公司的独家代理权。哈特森软件公司是当时业界首屈一指的软件公司,孙正义曾经也向它发出了展览邀请,但是遭到了拒接。之所以能够看上孙正义,原因是哈特森的总经理工藤裕司对孙正义的激情与热血印象深刻,工藤裕司认为如此做事认真的人不可能不成功。
不过欣赏归欣赏,生意是另外一码事。工藤裕司还打算让电波社和夏普集团的子公司NIDECO一起参与代理。面对这样的竞争对手,孙正义显得胜算渺茫,不过孙正义最终经过东拼西凑,筹齐了工藤裕司要求的金额,一举拿下了哈特森软件公司的独家代理权。
凭借与上新和哈特森的两份合约,软银在几个月内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公司一跃成为日本最大的软件流通商。从此以后,许多软件公司都主动要求加入软银的加盟店,软银的业绩就像滚雪球一样增长。
一切困难在孙正义眼中似乎都不是困难。他总能在那些看起来毫无破解希望的难题中找到解题的方法。这或许是“成为日本第一”的决心在起作用,他说,一旦下决心成为第一,就要集中精力,无论如何都要从这个目标前进。
雕爷牛腩也是这样,他们的口号是“宁当榴莲,不做香蕉”,意思是要做一个有人喜欢有人恨的榴莲,也不能做一根即不讨喜也不讨厌的,没有任何特点的香蕉。雕爷牛腩的特点,首先是菜很少,只有十二道菜。这与其他恨不得将满汉全席尽数收罗的传统中餐馆相比差异极大。因此在老板看来,“第二次来点菜的客人与第一次点单的重复率高达80%”。
除了菜品少,雕爷牛腩在买酒时也论“杯”卖而不论“瓶”卖,同时规定餐馆里不接待带小孩的家庭。这几样条件综合下来,能够保证那些喜欢雕爷牛腩的客人在这里得到极致的服务体验。事实也证明,雕爷牛腩的翻台率确实不低,而且坪效往往远远高于同商场内的其他餐馆。
不仅仅是餐饮业,仔细观察行业的翘楚,每个人的成功背后都是“坚持行业第一,做到极致”的思维。
自媒体人罗振宇每天早上6点半发一条60秒的语音消息,不多一秒,也不少一秒,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死磕”,因为了这精准的60秒,他需要重复录上好几次,而且他一做就是一年,每天早上6点半,每条60秒。
荣昌洗衣店的最近有一个新的项目“E袋洗”。这个项目说起来很简单,消费者通过微信下单,洗衣店的员工上门把脏衣服取走,洗好了再送回来,承诺不超过72个小时。E袋洗的“死磕”体现在一个“口袋”上。这个口袋是E袋洗用来收用户的脏衣服的,无论从材料还是配色上都经过了专门设计,包括字体。荣昌的创始人张荣耀说:“小瞧这个字体,我们都是花了很长时间去搭配、设计的,这些细节是最难做的。”这就是对细节的死磕。
“不疯魔不成活”,既然想做第一,那就在细节上做足功夫,逼死自己才能激活项目。
【孙正义说】
既然对于员工有深厚的感情,对客户有强烈的责任感,那就成为行业第一吧!
一旦下决心成为第一,就要集中精力,无论如何都要从这个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