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15500000020

第20章 互文性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诗学嬗变(5)

嬗变路径之二:解构主义方向

伊格尔顿如是说:结构总是预设一个中心、一项固定的原则、一套意义的层次,以及一个坚实的基础,而写作无止境的变异与延迟所质疑的,正是这些概念。换言之,我们已经从结构主义时代迈入后结构主义君临的天下,其思想的时尚涵盖了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的结构活动、法国历史学家福柯(Michel Foucault)的著作、法国心理分析学家拉康(Jacques Lacan)以及女性主义哲学家与批评家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的写作。

一、罗兰·巴特:文是一种织物

罗兰·巴特是法国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思想家与文论家,思想复杂多变。因其多变性,他本人曾被人称为结构主义的变色龙,这句话十分中肯地道出了他思想中的转变。他早期执著于结构主义,后来却转向后结构主义。这一点在他的《S/Z》中就可以看出来。《S/Z》中劈面而来的是对早期叙事分析家的一顿批判。他幽默风趣地讽刺了自己早年的苦心经营:“据说,某些苦心修行的佛教徒能在一粒蚕豆中看到完整的景致。的确,这就是最初的叙事分析家所试图做的:在单一的结构内看清所有世界的故事(从古到今,它们数不胜数)。他们想:我们应从每个故事中抽象出它的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再制定一个大结构,这种结构又应被重新运用(为了验证)到每个叙事文。这一任务令人精疲力竭,最终让人毫无兴趣,因为文本失去了差异性。”巴特因结构主义成名,又成功地从结构主义阵营内部走了出来,成为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研究者绕不过去的灯塔。他的思想无论对于结构主义还是解构主义的影响都非常大。苏珊·桑塔格曾说:“在二次大战后从法国涌现的所有思想界大师中,我敢绝对肯定地说,罗兰·巴特是使其著作永世长存的一位。”而在他的思想中,“文本”思想最具吸引力。正如汪民安在《谁是罗兰·巴特》的结尾所宣称的那样:“巴特最有价值,也是最为复杂的概念,是他的‘文本’概念。巴特不是这个概念的发明者,然而,他对这个概念的自我注解则是经典性的。这个概念已成为解构批评的一个举足轻重的词语,巴特的‘文本’同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同德里达的‘延异’具有哲学上的相关性,它们都旨在将写作、作品、阅读从独断性的神学中解救出来,因而,文本具有一种类似于巴赫金的狂欢性。”

巴特对互文性并没有系统的论述,关于互文性的思想散见于他的一系列作品中。

(一)“作品”与“文本”

巴特区分了作品与文本。在他看来,“作品”是牛顿式的封闭系统,“文本”是爱因斯坦式的开放体系。“文本与作品不应互相混淆。作品是一件完成了的、可以计量的、占据一定物理空间的物品。文本是一个方法论的场域。因此,我们无法对它进行计量,至少传统的方法无法奏效。我们全部能够说的只是某部作品中有(或者没有)文本。‘作品可以握在手中,而文本存在于语言中。’”

他还区分了“可读性文本”与“可写性文本”。“可读性文本”是具有固定意义的传统的文本,作品只具有单一意义,读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或拒斥。而“可写性文本”则属不确定的开放文本,意义随着读者的读解而无限滑落,意义在读者的参与之中无限增生,意义最终会滑向碎片化或走向虚无。

巴特认为文本没有中心。为此,他将文本比喻为洋葱头。这种文本不同于以往的批评长期以来对中心的追寻,认为文本犹如桃子或苹果之类,透过表面还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便是意义所居之处,批评的任务就是通过对表层的剥离而获取中心意义。巴特认为这种做法是文学批评的陈规陋习,早已过时了。他认为倒不如将文本比作洋葱头:“这是一种多层(或等级、系统)构造,它的体内没有中心,没有果核,没有秘密,也没有不可简化的原则。除去它层层包裹的无限性,此外一无所有。而这一层层绵延不绝的包裹除去构成洋葱自身的外观之外,也不包含任何其他内容。”

巴特热衷于一种片断式写作,喜欢结构松散,不喜欢走样的秩序。《文之悦》由46个片断组成,排列顺序完全按照字母的顺序而来,对于巴特这是一种隐喻,他试图用表面的有序来揭示内部的无序与无中心,这正是他语言学思想的一部分。《S/Z》则更为厚重,全书由93个片断组成,巴特对片断的极端强调与尼采、维特根斯坦、帕斯卡尔、王尔德、卡夫卡、蒙田、爱默生、克尔凯廓尔以来对片断式写作或片断式思维的偏爱是一致的,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达成了一种片断性。全书有80个主题词条情境。就文学批评角度,这是“一本解构主义的文本”。发表于1975年的《罗兰·巴特自述》也是以片断方式写作的,“对于片断的喜爱由来已久,而这,在《罗兰·巴特自述》中得到了重新利用。在我写作专著和文章的时候(这一点我以前不曾发现),我注意到,我总是按照一种短的写作方式来写的,即以片断、小幅图画、冠以标题的段落,或以条目来写的——在我的生命中的一个阶段,我甚至只写短文,而没有写成本的书。这种对于短的形式的喜爱,现在正在系统化”。除了在整体风格上的片断性外,巴特在文内还充斥了各类话语的片段(fragments),“fragments”这一词又可以解释为片简、断片、掌中小语、精致的极短篇等。对于自己文本创作中的这种偏爱,巴特这样解释:“喜欢发现,喜欢写开头,他借此繁殖这种快乐,这就是为什么他要写片断的原因:如此多的片断,如此多的开头,如此多的快乐。”片断式写作几乎成了巴特的一种习惯、兴趣。他的一生是写作的一生,语言与写作既是他的社会参与方式,又是他的兴趣所在。

巴特强调正是互文性造成了文本的乐趣,使读者有可能成为文本享乐主义者。在《文之悦》中,他提到了自己关于阅读的独特体验。他说:“我品味着句式的统治、来源的颠倒,享受着让前文本来自后文本的这种随意。我知道,至少对于我,普鲁斯特的作品是参照,是普通数学,是整个文学宇宙学的曼陀罗——正如塞维尼夫人的书信对于她祖母、骑士小说对于堂·吉诃德一样。这丝毫不意味着我是普鲁斯特的‘专家’:是普鲁斯特向我走来,而不是我去呼唤他;他不是‘权威’,他只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记忆。这就是互文:生活在无限文本之外的不可能性——无论这文本是普鲁斯特,是日报,还是荧屏:书造就意义,意义造就生活。”这是一种互文性体验,在巴特看来,互文性正是汇聚在读者这一空间。然而他的“读者”却不是普通读者,在他看来,“读者是一个没有历史、没有生平、没有心理的人;他只是把构成写作的全部痕迹聚拢在同一场域中的某个人”。正因为这样,读者是文本交汇的空间,也是互文性的聚集之所。

(二)织物论与文际关系

“天下文章一大抄”,文章其实都是其他文本的引用与转化,作者引经据典、精心设计、驾驭文本,其实都脱离不了从广义的文化文本中获取有益材料。每个作者都在创作自己的怪物福兰肯斯坦。在巴特看来,任何文本都只不过是一个铺天盖地的巨大意义网络上的一个纽结;它与四周的牵连千丝万缕,他把这种状态比喻为长筒袜的网状结点,这就是互文性。世界就是一本大书,而这本大书是由各种各样的文本构成的,充满了互涉性。后来的作家在创作时已经无法也无力跳出这一广义文本的圈套,从而无力地陷入这样的状态之中。在巴特看来,文本不同于传统“作品”,文本具有多元性、复数性,是由众多的能指编织而成的织品。文本是由无法追根寻源的、无从考据的文间引语以及典故、格言、谚语等构成的编织物,文本总在指涉着其他文本。

在其名著《S/Z》中,“编织物”、“星形裂开的文”与“声音的编织”等小节中呈现出了互文性的文本思想,“符码是引用的透视远景(perspective),是结构的蜃景;我们只知其出发和回返;那些从符码产生出来的单位(我们为其编制了清单),它们本身始终是文的种种门,是内在蕴含的旁逸蔓衍(digression)的征兆、路标,指向清单目录的其余部分(绑架指涉每个曾被写过的绑架);它们是这么一大堆永远已经读过、看过、做过、经验过的事物的碎片:符码是这已经的纹路。符码引用已写过之物,也就是说,引用文化这部书,生活这部书,将生活看作文化这样一部书,它把文转变成此书的简介。更确切地说:每个符码都是一种力量,可控制文(其中文是网络),都是一种声音,织入文之内”。

在《文之悦》中,他指出:“文重新分配整体语言(它是这种重新分配的场地)。这种解构和重构兼具的途径之一,便是对种种文进行排列,对在所探察之文周围、归根结底在其内部存在过或依然存在着的种种文的断片进行排列:所有文都处于文际关系里,其中在不同的层面,以或多或少可辨识的形式呈现出另外的文;先前的文化之文和周围的文化之文;一切文都是过去引文的新织品。块块段段的符码、惯用语、富有节律的形式、社会的群体语言的片段,等等,都传入文里,在其中重新分配,因为在文之前及周围总是有群体语言存在着。文际关系特性,为一切文的性状……”

互文性思想是巴特文本理论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1967年,他开始推崇由克里斯蒂娃提出的互文性理论,认为一部文学作品,无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雨果的还是巴尔扎克的,表面上看来是一连串的字符,但实际上却是文际关系交汇的场所,充满了对其他作品的重复、戏拟、回响、转换等,这就是文本间性。他在《文之悦·文际关系》中写道:“读司汤达引述的一文,我在一个微末的细节中发现了普鲁斯特。莱斯卡赫的主教以一连串琢磨过的称呼来称他的代理主教的侄女(我的小侄女,我的小朋友,我可爱的褐发姑娘,哦,小馋嘴呵!),这令我想起在巴贝克大酒店,两位少女信使玛丽·热内和塞勒斯特·阿尔巴雷称呼叙述者的方式(哦!满头松鸦般黑发的小淘气,哦!机灵鬼!朝气呵!可爱的皮肤!)。……常套的延伸,源起的颠倒,先前的文从后来的文中逸出来的从容不拘,这般滋味我都尝到了。我意识到,至少就我自身而言,普鲁斯特的作品是参照作品,是普泛的准则,是全部文学的曼荼罗——犹如塞维尼夫人的书简之于叙述者的外祖母,豪侠传奇之于堂吉诃德,等等;这并非意味着我在各方面均是一位普鲁斯特‘专家’:普鲁斯特乃是突然降临于我的脑中,而不是我召唤得来的;亦非一位‘权威’;仅为一种往复而现的记忆而已。这便是文际关系:于无限之文外生存,绝不可能——无论此文是普鲁斯特抑或荧屏:书创造了意义,意义创造了生命。”在44个片断文论中,巴特明确地提出了文是织物。一开篇便直截了当地提出:“文(Texte)的意思是织物(Tissu);不过,迄今为止我们总是将此织物视作产品,视作已然织就的面纱,在其背后,忽隐忽露地闪现着意义(真理)。如今我们以这织物来强调生成的观念,也就是说,在不停地编织中,文被制就,被加工出来;主体隐没于这织物——这纹理内,自我消融了,一如蜘蛛叠化于蛛网这极富创造性的分泌物内。倘若我们喜好新词的话,则可将文论(la théorie du texte)正名为hyphology(织物论)(hyphos乃织物及蛛网之意)。”

为此,文不是揭示某种神学意义的单一直线,而是一个多维空间:“我们现在知道,文本不是由一些揭示某种神学的(仿佛是作者—上帝的‘启示’的)唯一意义的词语组成的一条直线,而是一个多维空间,多种多样的写作在其中相互结合,相互冲突,任何一种写作都不是原作:文本是引文的编织品,引文来自文化的无数个中心。”在《作者的死亡》中,他说:“生活从来都只是对书的模仿,书本身也只是一个符号的编织物,模仿丢失了,被无限推移。”在《从作品到文本》中,他说:“任何文本都被夹持在互文中,因为互文本身也是另一个文本的文本间隙。这种互文不可能混同于文本的某个来源:寻找一部作品的‘来源’和‘影响’,那是为了满足传承的神话;一个文本所由组成的那些引文是无名的、无法定位的,但又是已经被读过的,是不加引号的引文。”

克拉克在关于米哈伊·巴赫金的传记中曾说拉伯雷的文学文本是开放的文本,他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极乐文本及阅读文本时的极乐体验,但却有类似的说法。他列举了拉伯雷的《巨人传》,将词语与词语之间的组合与实验看作快乐的弗兰肯斯坦式的实验,将拉伯雷比喻为一个莽撞的科学家,拉伯雷的文本则是由各种文本及其功能组成的大怪物。后代的批评家无法理解其中的妙趣,这也是巴赫金在《拉伯雷与他的世界》中宣称,在《巨人传》问世的400年来,在世界文学的伟大作家中,拉伯雷最不流行、最不被理解和欣赏的原因之一。好的作品需要好的阐释者,这就好比千里马需要伯乐的慧眼赏识,《巨人传》在经历了数世纪的沉默、误解后,它的未完成性和丰富性,终于通过巴赫金的解读而重现耀眼价值,没有巴赫金,拉伯雷成不了拉伯雷,同样,没有拉伯雷,巴赫金也不是今天意义上的巴赫金。拉伯雷文本的后现代性恰恰是获取文本极乐的源泉,克拉克认为从这里可以产生一种恶意的快乐。克拉克口中的“恶意的快乐”与巴特的“极乐”是相通的,它们皆源于后现代文本的特性。一个文本只有恰逢其年才会熠熠生辉,在此意义上,《巨人传》生不逢时。其实,在文学世界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后现代影视作品《大话西游》便是这样。

同类推荐
  • 从春天出发

    从春天出发

    该书是作者的散文集,分为乡情篇、亲情篇、友情篇、山水篇、感悟篇等八辑,共一百多篇散文。
  • 日新居吟草

    日新居吟草

    《日新居吟草》收录作者王宏昌先生自2006年以来创作的240多首诗词,作品风格清丽、朴厚,题材广泛,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
  • 石羊河,我家乡的河

    石羊河,我家乡的河

    这是一本散文集,主要记录了家乡石羊河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石羊河的赞美。
  • 读诗偶得:庐隐作品精选

    读诗偶得:庐隐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遥望一片星空:品味西方文学经典

    遥望一片星空:品味西方文学经典

    本书选择了20部西方文学名著,以时间为脉络,与读者分享故事情节,同时抓住每部作品的精髓,评述巨孹们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要揭示的内涵,揭示了隐藏在作者背后的秘闻趣事。
热门推荐
  • EXO在梦里盛开的爱情

    EXO在梦里盛开的爱情

    几个女孩,为了自己的梦想,远走他乡,然后,遇上生命中最美的他们,当她们遇上他们,会有怎样的回忆?或是甜蜜,或是苦涩,这并非是我们所能预料的事,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不让自己后悔,人生,亦是如此。
  • 重生之时空错爱

    重生之时空错爱

    陆小白,陆氏企业的千金大小姐,虽然表面上对于经营管理不感兴趣,但是默默的在爸爸的公司上班。陆氏因为一场民事纠纷而被竞争对手大正陷害陷入困境,但却出现了解围者,提出想要联姻的条件,陆卓被迫妥协。陆小白不满被父亲陆卓安排的结婚对象,而做出在逃婚的举措……却不幸在路上发生事故,被撞成脑死亡……然而,陆小白睁开眼睛,却那个发现自己置身在二十年前父母的时代,而且自己却变成了男儿身……新作希望大家喜欢,简介无能,但是内容很有趣,有兴趣的可以加QQ:1334877223
  • 黑道少爷的复仇千金

    黑道少爷的复仇千金

    五岁实在是太黑暗了,亲眼看见自己的妈妈被继母和爸爸害死,熊熊火焰掩盖了一切的罪恶。她变成了人人讨厌的“哑巴“,为了保护好弟弟,自己被继母的女儿推下了海洋,不知生死......而当他们以为这个贱,人不会在出现威胁到他们的地位的时候,却不知复仇千金却有预谋的降临世界......
  • 双心圣主

    双心圣主

    上古之战后,世上再无神魔,看似和平的日子持续了数万年。数万年后,象征神魔之力的五方神玺终是于神辉大陆破土而出,重新掀起了大陆的种族之争。且看因黄金龙甲穿越异界的华夏少年如何一步步成长。掌御天地,气动八荒。
  • 飘摇人生

    飘摇人生

    啊啊啊过放电发生大幅度发对方的发生对双方都回复
  • 创世系统之秦帝

    创世系统之秦帝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大秦始帝》新的时代,新的帝国,新的文明。
  • 我的世界因你而亮

    我的世界因你而亮

    她,因为一场阴谋而失去母亲,从此生活一片灰暗,而这一切都是父亲与另一个女人一手策划,十年归来,她发誓,必定让他们血债血偿。她和他在这场复仇的游戏中结识,她的生活因为他而又充满光明,而他也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 她与EXO的邂逅

    她与EXO的邂逅

    在现实生活中,EXO可能不是一个整体,但在我的小说里,他们呈现出的是一个永不分离的整体。正文介绍:她,在生活中与EXO相遇,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
  • 女王陛下:回归之复仇恶魔

    女王陛下:回归之复仇恶魔

    无缘无故的死去使她含恨重生,重生后的她不再手软。她灭掉阻挡自己复仇的小白花,打造属于自己的王国,她不再是圣母公主,而是主宰这王国的女王!“你想干什么?”“让你成为我的女人。”
  • 成神新世界

    成神新世界

    成神在即,还在等什么?是,我怕死,但是我只是想证明,我究竟到了什么程度?如果我现在死了,那么就证明我的人生,只能在到这个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