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14400000005

第5章 脏腑经络养生防病(3)

人体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成。它们虽然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时刻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了有机的整体活动。这种有机配合主要是依靠经络的沟通,联络作用来实现的。由于十二经脉及其分支的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相互络属于脏腑,奇经八脉联系沟通十二经脉,经脉又联络筋骨皮肉,从而使人体的各个脏腑和组织器官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了一个表里上下彼此间紧密联系、协调平衡的统一体。

经络又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基础。大家都知道,人体之所以能够有生命,能够生存全赖气血的濡养,各脏腑组织器官才能维持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机能。而气血对机体的营养和输送又必须依靠经络来完成。《灵枢·本脏》中说:“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络将气血输布全身各处,内溉脏腑,外濡腠理。既保证机体能完成各种生理活动,又保证了机体的健康长寿。

经络是一种通道,因为其中有气血不断运行,遍及全身,不停地从一处流向另一处,才起到了沟通,联络与调节的作用。所以,经络畅通,气血流畅,脏腑得以营养,人体才能健康、无病。如果反复感受外邪,或情志内伤,或淤血阻滞,或痰浊内停,或扭挫损伤等,都能引起经络失常,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导致脏腑功能失常,人体失去阴阳平衡,健康受到影响,养生也就无从谈起了。

经络中气血阻滞,运行不畅,当升不升,当降不降,首先影响经络所过之处的脏腑、组织、器官。如外感寒邪,束于肌表,致寒瘀互结,肌表络脉不通,可出现肌肉、骨节酸痛;情志抑郁,肝失疏泄,肝经气血运行不畅,常有胁肋、少腹胀痛;痰瘀阻滞,气滞血瘀,颈项可发为痰核瘰疬等。由于脏腑之间通过经络沟通联系,所以经络也可成为脏腑之间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使一个脏腑的病变通过经络影响到另一个脏腑。如足厥阴肝经挟胃,注肺中,所以肝病可以犯胃,犯肺。足少阴肾经入肺,络心,所以肾虚水泛,可以凌心、射肺。互为表里的阴阳两经,更可以互相影响,如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可下移于小肠,故心病常兼有小便黄赤或尿血;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下移大肠,则有腑气不通,大便秘结等。

阴阳平衡是健康养生的物质基础,在日常保健中,通过对经络、气血、脏腑、穴位的针灸、按摩、拔罐、刺络等疗法的运用,使全身气血流畅、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

经络中有些穴位对养生保健有着重要的意义。如头顶的百会、四神聪,胸部的膻中,腹部的神阙、关元,背部的脾俞、肾俞、至阳,上肢的内关,下肢的足三里、三阴交等,在以后的文章中还会对上述穴位做专门论述。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扁鹊心书》说:“人之衰,由阳气衰竭,故宜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求得长生,亦以保命百余年矣。”

经络是人体通行气血,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的系统;气血依赖经络才能濡养脏腑组织、四肢百骸,人的生命借此才能维持。因此,中医针灸的养生保健,尤其重视经络、脏腑和气血三者之间的关系。

养生与养心神

《黄帝内经·本神》开篇就说:“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是说,针刺的总原则,首先必须以人的“神”作为诊断治疗依据。什么是神呢?“神”在中医里面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名词。它藏在心脏当中,所以叫“心神”。一个人能一心一意做一件事,心无旁骛,我们说他“心神安定”,否则就叫“心神不定”。中医最强调人所拥有的三宝即为“精气神”,三者中,精是物质基础,气是人体与自然界沟通的一个中介,而神则是前二者的升华。养生最终的目的还是养“神”,只要神养好了,不管身体、生活处于什么状况,我们都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拥有无可匹敌的生命质量,正所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养心神,是指在调治身体、健康养生的活动中,以养心为主的方法和原则。《黄帝内经·灵兰秘典》中,将人体比喻为一个国家,各个部门机构比喻为脏腑。五脏之中,心为一国之主,称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如果心是明君则五脏安和,以此养生则寿。但是,由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统管一切,日理万机,无有宁时,最易耗伤心神,神伤则昏暗难明,号令不行,出现“十二官危矣,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的局面。因此,所谓养心神,就是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使自己的心理活动与社会相适应,在各种条件下,都能养心安神,顺应自然,形神兼备,使血脉充盈,气机调和,心神相合,以期长寿。

现在流行的“癌症性格”的人便是神伤的典型代表,这种人往往先是情志受到了压抑,伤了神,然后才一步步耗气伤神,最后形成病理性改变,一旦诊断出来就是恶性肿瘤晚期。现代医学认为,性格内向更容易减弱人体的免疫力,因为,性格内向,有事都憋在心里,导致肝郁或者暗自伤悲,这种“内怜”的性格很伤神,很容易导致体内气血凝滞而发生器质性病变。2011年4月17日《东方网》消息,截至4月15日上海市累计有21万存活癌症患者,即每一百个上海人中就有超过一人为癌症患者。据初步统计,这些癌症患者中约有三分之一与情志失调有关。中医认为,“神安则延寿,神去则形散;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由此观之,养心神、调情志的确关乎着我们的健康养生。

养生别忘了养心神,因为心神是生命的主宰,只有心神在,才有人的一切生命活动现象。中医认为,心神可以调节人的动与静,精神的兴奋与抑制,情绪的喜怒与哀乐,个性的刚与柔,性格的内向与外向,身体的屈与伸等,意即人的精神因素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认为,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增进人体健康与长寿,而不良的精神刺激则可使人致病。所谓调养心神,就是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指导下,通过对心神的怡养、情志的调摄等方法,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的高度统一,从而有效地增加人的抗病能力和防御能力。如此,则有益于身心健康。

心神是否健旺与气血是否调和关系密切。如果气血充盈、调和心神则安定,气血虚损、失和则心神虚弱。所以,气血充盈的人往往做事有效率,头脑敏捷;反过来,如果我们能够调摄心神,不让心神擅离职守,那么心神对气血的调摄就井然有序,人体的生理功能就不会发生病理改变。懂得了这些道理,一方面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修炼自己的心神,尽量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一颗平常心,提升自己的胸襟和气度,尽可能地让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为小事而引起情绪的波动;另一方面,在针灸养生中可选用合谷、太冲、膻中、神门、内关五穴为主,配合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进行针灸、按摩、拔罐,以调养心神、畅运气血、平衡阴阳为原则,能有效地帮助你调养体内的精气神,逐步形成“形神兼养,养神为先”的养生理念。

养生与养脏腑

人体有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是构成人体内环境的主要器官。五脏主生化和贮藏津液、营血、阴精并升发阳气;六腑主饮食和受纳腐熟、运化水谷精微、排泄糟粕废物;奇恒之腑则形如腑而用似脏,有藏有泻。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虽各具特定的生理功能,但它们之间通过经络相连、血脉相通,使得营卫气血、津液阴精化生循环于其间,有形阴血以濡养脏腑之体并生阳化气来行脏腑之功,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保证了人体的健康长寿。

一个健康的人,必须有完整的脏腑。《灵枢·天年》中说:“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这说明人体初成,形与神俱,继而魂(肝主魂)、魄(肺主魄)形成,具备了人体的基本结构;人体出生后,意(脾主意)、志(肾主志)相继成形,此时才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在整体观念指导下,中医把脏腑比喻为古代朝廷中的十二官,如心为君主之官,肺为相傅之官,肝为将军之官等,十二官各司其职。在心神君主之官的统一指挥下,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又通力合作完成人体的生命活动。《素问·经脉别论》中记载:“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说的是人体饮食之后,脏腑功能配合完成消化和精微输布的概要过程。由此可知,人体脏腑功能健旺,功能正常,则形壮而神旺,生机乃荣;若脏腑虚损,功能失常,人就会患病,健康受损乃至生命重危。

《灵枢·天年》中还说:“其不能终寿而死者,何如?岐伯曰:其五脏皆不坚,使道不长,空外以张,喘息暴疾;又卑基墙薄,脉少血,其肉不石,数中风寒,血气虚,脉不通,真邪相攻,乱而相引,故中寿而尽也。”明确指出寿命与五脏的关系甚为密切。而“五脏皆不坚”则是寿夭命短的根本原因。这是因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人体的生命活动与五脏功能是否健全有着密切关系。当脏腑功能出现紊乱乃至病理改变时,外在的机体就会有一些相应的临床症状,如头晕、胸痛、健忘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的出现,一般都是脏腑功能失常而致。中医认为,肺主气,心主血脉,心肺功能障碍就会影响气血的运行,而出现气血瘀滞的头晕胸痛之证;心火如不能下降于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出现心肾不交的健忘失眠之证;脾主升清,胃主和降,脾胃不和会影响消化吸收,而出现饮食停滞、纳呆呕恶之证。总之,脏腑功能失常,则能引起人体阴阳、气血、经络等各方面功能的失调,继而出现五脏六腑、表里内外、四肢九窍各种病理反应。

因此,养生通过调治脏腑用以调节阴阳偏颇,恢复正常的生理活动的动态平衡为目的,以求人体健康和长寿。

养生与调气

据报道,82.2%的癌症患病前曾遭受过重大事件打击;胃癌患者确诊前大都有生闷气的习惯。中医早就发现了癌症与情绪之间的关系。《黄帝内经·举痛论》中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我们老祖宗很早就明白气机不畅是最原始的疾病根源之一。生气不但消耗人体的基本物质基础“精气神”,还可能是诱发人体各种疾病的关键致病因素。

看似不经意的一次小情绪波动,却有可能导致身体内最基本的物质“气”不规律的上蹿下跳,气不按正常规律进行,又会导致血的运行发生逆乱,因为中医认为,气行则血行,气停则血停。当气血不按正常秩序运行时,营养物质就无法送达该去的脏腑,缺少了气血,营养物质的供应,脏腑器官,四肢百骸,轻则功能失调,重则就会出现相应症状,人体就生病了。所以,要养生先调气,气机条达则百病不生。

举个常见的例子,很多人一生气就吃不下饭,感觉胸口、咽喉、心脏堵得难受,这时,大多数人会下意识地按揉胸口,其实这是人的一种自身保护反应。之所以堵,确实是因为胸口那里有团壅滞不通的气在作怪,经过揉一揉,捶一捶,把那团气疏通开,胸口堵塞的现象也就缓解了,吃饭也就不成问题。气,在人体中有各种形式,经常出现的是气滞。气滞的形成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肝气不舒,肝气郁结,就是平时人们常说的有气无处发的窝囊气,虽然这其中包括一些外表修养很好的人,好像从来不发脾气,其实心里经常处于生气或着急状态,长时间的这种情志压抑必然出现气滞。临床常见的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肠功能紊乱、焦虑症、失眠和一部分年轻的心脑血管病人大多属于这种情况;另一种就是忧思,思虑过度,愁肠百结又无法宣泄,久之则成气结气滞。就像文章开头所讲,经常忧愁、思虑的人易患肿瘤类疾病。因为长时间的忧思导致气血积聚,运行不畅,就像下水道堵塞了一样,各种浊污因堵塞而溢出,在人体则变生各种肿物,重的即如各种癌变的发生。

了解了情志不舒、气机不畅会给身体造成这么多严重的后果,因此,日常养生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求自己不生气。然而生气是一个人内在因素造成的,再高明的医生也无法防止病人生气,医生的作用只能是在病人生气后,设法将生气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针灸医生在这方面似乎更有优势,因为运用针灸穴位去调整经络有很好地调控情绪的作用。具体来说,在防治因生气而导致的各种症状时,首先选取太冲穴,该穴在足背第一、二趾骨结合处后方,足背最高点前的凹陷处。它是肝经的原穴,堪称人体第一消气要穴。针灸或按揉太冲穴既可舒肝解郁又能理气健脾。最简单的方法是,生气之后或忧思愁苦之时,立刻对太冲穴进行揉按,开始揉按穴位周围会很痛,手法由轻到重,用5~10分钟把疼痛揉按消失,自感上升的肝气往下疏导为止。最可靠的方法是让专业针灸医生来针刺太冲穴,严重者可1日2次,轻者1日1次,一般3天即可痊愈。也可服用一些疏肝理气、药食兼用的药物如陈皮、山药、萝卜、枳壳等,平时常饮菊花茶有助于肝气的疏泄条达。

明白了生气有这么严重的后果,朋友们一定不能再生气了。生气的实际意义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是人类最愚笨的一种行为。因生气造成死亡的人,中国老百姓称之为“气”死的,其实也是真正笨死的人。为了自己健康,一定远离生气,偶有生气就用上面的方法来自己调理一下吧!

养生与养气血之一

中医认为气与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健康长寿的物质基础。气血运行于经脉中,滋润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人之所以有生命,能够维持正常的生命、精神活动,能够健康长寿,是因为气血在发挥着正常的生理作用。

气与血在生理上相互依存,使得脏腑、筋骨、四肢、皮毛得到充足营养而各尽其能,在病理上更是相互影响,气与血任何一方有病,都会波及另一方,使之发生相应的病理变化。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说:“血为气之配,气热则热,气寒则寒,气升则升,气浊则浊。”因此,气血出现病变,必然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疾病丛生,乃至重病危候顿至。

同类推荐
  • 那把柳叶刀:剥下医学的外衣

    那把柳叶刀:剥下医学的外衣

    本书为医学科普读物。这是一本可以随时随地拿出来读上一篇的有趣的医学科普书。“每月医事”、“医生博客”、“往事”等,其间,据报社编辑、记者反馈,许多文章很受读者欢迎,专栏文章也一直持续到现在。几年来,专栏文章积累起来已有百余篇。读者需要就是动力,也是原因,本选题内容便是作者从已发表的文章中(也有一部分从未发表过的)精选出来的具有科普意义的作品的集结。该书稿主体内容由50个左右小主题组成。每个小题目都是选取自医学发展历程中代表性的、非医学专业读者也都知道一些的医药科技发明、事件等作为切入点,成为一个选题。根据内容特点,书稿分为史海钩沉(事件)、科技的脚步、工具寻踪、另类医史等几部分。
  • 实用奇方名药

    实用奇方名药

    中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偏方、验方、秘方都是这个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的历史悠久,内容浩瀚,包含了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为炎黄子孙的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作用。偏方、验方、秘方流传于民间,它对疾病的防治作用不可忽视,有时甚至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疗效。
  • 中华偏方单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中华偏方单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单、偏方是伟大的中华医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其历史渊远流长,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 “小偏方治大病”之说,几乎有口皆碑,深入民心。正因为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使得许多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辛勤耕耘,遍收古今,广采博引,集腋成裘,汇以成集,为本已浩如烟海的中医文献不断添砖加瓦。笔者研习中医多年,独爱单方、偏方,本着“撷取精华、重在实效”的原则编撰此书。
  • 张学文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张学文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本书分“家传史略”、“学术研究”、“临床经验”、“医案医话”、“传世密录”5个部分对中医名家张学文中医世家的学术及临床经验,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和研究。
  • 孕产妇营养餐桌

    孕产妇营养餐桌

    怀孕生育是人类繁衍的重要途径,关系着人类未来和世界的发展,是人类的重要使命和神圣责任。尽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试管婴儿”、“人工授精”等孕育方法,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主要还是依靠自身的怀孕与生育。怀孕生育作为一门学科,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重视,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自古以来,人们都将怀孕、生育和成长视为自然而然的事情。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认识的提高,人们充分认识到了讲究科学方法,提高怀孕、生育、培养的质量的必要性。科学的怀孕生育能够为婴幼儿身心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早期教育,特别是胎教,更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希望我们每一位年轻的父母自觉学习和接受。
热门推荐
  • 玄珠妙道

    玄珠妙道

    瑶兮瑶兮,本是凡女元修元修,胜却玄女舍其元身,为我大义留一痴子,独行于世踏遍河山,只为寻汝她,本心性淡然,因他钟情,扶摇直上。然,世事无常。他,因钟情于她,亦得福缘,一路护她。终,无能为力。元修者,异能者,远古凶兽,层出不穷。公元3016年,地球,能源枯竭,环境产生异变。系与系,派与派,国与国之间纷争不断,最终导致大战。她,只记一点。她是炎黄一脉。
  • 原始来客混都市

    原始来客混都市

    一个有些自以为是的原始人,一个买来的外星人奴隶,一对逗傻的野猪兄弟,有天突然闯进了停靠在莱克草屋外的时空飞船中。捉弄老师,调戏校长,化身学霸,暴打富二代,拯救人类,远远不止这些……可怕的僵尸,诡异的吸血族,神秘的修行者,入侵的外星人,在等着他们去战斗!一段说学逗唱的搞笑穿越之旅拉开了帷幕,看原始人“莱克”带着外星人“多比”骑着“猪大猪二”如何装比打脸!每日3更,12时,19时,21时更新!求支持,收藏!
  • 一夜奈良

    一夜奈良

    18岁,奈良的错误邂逅,她一夜承欢换来他一张天价支票。21岁,电梯间的意外重逢,她一朝失足换来他一纸卖身契约。她说:“纪总裁,办公室作案有难度,实施操作需谨慎。”他说:“杜老师,潜规则技术我在行,业界良心有保障。”当她捧着热腾的爱心便当苦等他两小时,换来的却是他拂过袖口的褶皱,任妖冶女子挽着,冷得透彻心扉。当他拿出鲜红的国家认证静候她大半夜,看到的却是她牵着可爱的稚子,在帅气男子怀中,笑得花枝乱颤。傲娇女老师PK腹黑大总裁,薄荷迷情,一见侵心。
  • 成神阶梯

    成神阶梯

    一个少年。。一步一步如何打破大陆的局面,成神!!!
  • 云定灼倾

    云定灼倾

    他和她的朋友主导了一场戏,使她成为他的人。她原本是不愿的,但后来他的温柔和霸道使她迷恋时,事情暴露了。她才发现这一切都是他的计划。而她最讨厌的便是算计。他的爱是否能留住她?
  • 剑圣在此

    剑圣在此

    男人的梦想都是热血的,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关于刀剑的梦,冰瞳也不例外,在这个世界看冰瞳如何传奇人生……
  • 极品四校花

    极品四校花

    家世出众!面容姣好!势利强大!某四女却表示这都没啥大不了的!最主要的是:她们的“狐朋狗友”多的是。大有一种“朋友在手,天下我有”的趋势!某日,某四女被人问起:“遭人诬陷,你们怎么看?”某四女淡定表示:“有什么好看的?”反正她们还有男朋友,这点小事不用她们操心。“被人设计,你们打算怎么办?”表示:“该咋办咋办!”她们的损友可是混黑道的,分分钟突突了你!被别人用身份碾压,她们果断曝光家世,绝地反压!哼哼!跟我们腹黑傲娇的某四女玩手段,先掂量一下自己吧!
  • The Golden Fleece

    The Golden Flee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最强妈咪虐渣记

    最强妈咪虐渣记

    "从古至今就有这么一类人,她们想法害了你的命,然后再睡着你的男人!花着你的钱,虐待着你的娃!忍无可忍就无需再忍,妈咪们强势崛起!专为虐渣而来!踩渣男虐贱女,只为护着自己的娃!那个跟在后面的美男,别乱入也!"
  • 那些年关于青春的疯狂

    那些年关于青春的疯狂

    青春的校园啊,有太多值得留恋。青春最后的疯狂,就让大雨般寄托在这充满奇妙的校园生活中吧!我们哭过,笑过,疯过,苦过……回想往事,校园中更多的是怀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