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14400000034

第34章 医药漫谈医案辑录(5)

足三里配阳陵泉、太冲,主治肝胃不和证。足三里既能升清降浊、疏肝理气,又能补血活血、清血凉血。配疏肝理气之阳陵泉则能舒肝和胃,主治木郁侮土之口苦吞酸,反胃呃逆,胁肋胀痛等证;加柔肝、调肝、平肝之太冲,则能平肝降逆,疏通肝胃之气机,清理肝胃之蕴热,主治胃满胁痛,脏燥痛经,烦躁易怒,头昏头痛等证。因足三里能调气活血,阳陵泉又为筋之会,故刺泻二穴则能调气通经,舒筋利节,主治膝肿麻木、痿痹及半身不遂等属于经络痹阻者。

足三里配合谷、曲池主治上中焦属实证者。足三里能升能降,配手阳明经原穴合谷,轻清走表,升而能散,上通头面诸窍,既能宣发上焦,开关通窍,祛风清热,又能发汗解表,透邪外出。三穴相配伍能解表散邪,宣发肺卫,升清降浊,用于治疗外邪侵袭肺卫表证之发热恶寒、咽干头痛及浊气上逆,清窍失聪等上焦疾患;还可调理胃肠气机,通达上下,以治疗脾胃不和、气机不畅之头昏沉不清,脘腹胀痛不适,甚至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中焦诸症。

足三里配气海、关元,主治中焦虚寒、下焦痼冷诸疾。足三里为胃经之枢纽,后天水谷精微之根,气海为气血之会,呼吸之根,藏精之府,生气之海,二者相配,助胃气腐熟水谷,升阳气鼓舞中州,五脏六腑均得以濡养,更配以关元,温肾兴阳,益气固脱,壮人身之阳,补脏腑之虚。三穴相配,大补元气,温肾壮阳,气足血充,阳生阴长,补中有调,温中寓补,实乃温补脾肾之效方。主治脾肾虚衰,中焦虚寒,下焦痼冷之食少纳呆,腹痛便溏,五更泄泻,男子阳痿遗精,女子宫寒不孕等。

足三里配血海治疗外科诸疾。血海乃血聚之海也,能养血活血,祛风止痒,活血消肿。与足三里相伍,则能调和气血,血行风灭,脉通肿消。主治斑疹、丘疹、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牛皮癣等,治血瘀痛经亦有效。

强壮身体常灸之。“要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意思是要想身体安康,经常将足三里灸后产生灸疮,而有渗出液渗出使足三里穴不干,故常灸足三里有强壮身体的功效。艾条、艾柱均可,以皮肤红润为度。如需产生灸疮则要重灸,即要一次灸出水泡,但要保护好疮面,防止感染。现代医学实验研究证实,运用足三里穴施灸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常用来降血脂、降血压以预防脑中风的发生。长期艾灸足三里,能益后天而养先天之气,可使元气不衰,胃气不败。古人有常灸本穴能活二百多岁的记载。日本人则把单灸足三里为长生灸法。可见本穴确能强身壮体,防病增寿,为身体之强壮穴。动物实验研究证实,艾灸足三里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加强;对神经系统的伤害性刺激,起到保护性作用。

足三里治病范围广泛,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疾,皆可取用本穴。上述临床运用,只举取概略,其临床凡气血、阴阳、脏腑之疾虽非足三里所主治之证,但均可用该穴或为主或为辅,配伍、手法得法自可取佳效。

腰背委中求。委中,首见于《灵枢﹒本输》。委,曲之义,中,正中,中央。因穴在腘窝中央正中,委曲之处,须膝腘屈曲,委而取之,故名委中。别名,血郗,委中央,中郗,郗中,腿凹,屈膝内。定位:在腘窝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中间。简易取穴法:在腘窝横纹正中央,屈膝或俯卧取之。委中是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膀胱经循行人身之背面,包括头、项、背、腰、臀及下肢后正中,是人身最长的经脉,共有67个穴位,五脏六腑的背俞穴都分布在膀胱经上。膀胱与肾相表里,肾为先天之本,太阳膀胱主一身之表,是人身之藩篱,有卫外作用。委中穴因属从背腰而来的两支膀胱经脉在腘窝的会合处,所以该穴是治疗腰背疾患的要穴。《灵枢﹒终始》篇云:“病在腰者取之腘”。《丹溪心法》云:“腰曲不得伸,针委中出血立愈。”

人身体后面的疾患,应取委中穴为主治疗。临床应用时有几条大原则:一是对属于膀胱经循行头、项、背、腰、臀、下肢后正中的疾患,应首选委中;二是属于外感实症的腰背疾患用委中治之效果好;三是委中穴一般不用灸法,临床多施以平补平泻或刺络拔罐放血法。具体临证运用如下:

委中配大椎、肝俞、肾俞、大肠俞治疗腰背痛。大椎是诸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肝俞是肝的背俞穴。外感风寒,膀胱经经气失畅,以致背部疼痛,掣及两胁,咳嗽加重,或背部发紧,或肩胛骨内侧缘疼痛等,有明显压痛者,即可选用上穴。针刺大椎时,针尖向痛处,用合谷刺法,使针感传至痛处效果更好。一般情况下,各种腰痛以脊柱两侧效果好,因该处属足太阳膀胱经,用委中配肾俞、大肠俞可标本兼治。如有明确地外感风寒病史亦可在肾俞、大肠俞、委中拔火罐;如属虚寒性腰痛,可在肾俞穴施以灸法,刺络拔罐后施重灸法即“三重法”治疗慢性虚寒腰痛效果更好。诸如西医之急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腰椎关节退行性病变,腰肌劳损等均可以此为据进行施治。

委中配秩边、承山治腿痛、痔疮痛。腰痛连及臀部,沿下肢膀胱经疼痛即合并有坐骨神经痛时,要加刺秩边穴,针时要求针感能下传至足趾部效果才好。如有外痔疼痛者,以毫针刺秩边,针尖斜向会阴,配合委中、承山刺络拔罐放血有即刻止血止痛的作用,若病久已有漏管形成的疗效差。

其他配伍应用。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脉气所入之合土穴,又是四总穴之一,别名血郗,居于筋府腘窝之中,性善疏泄清降,常用以放血治疗的大穴。针刺之能清热达邪,祛除经脉之外邪,疏畅经络之经气,而有舒筋活络、强腰健膝之功;刺络放血可凉血清热解毒,活血散瘀通络,凡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通路上气血瘀阻之证和瘀血热毒等实热证,皆可治之。如临床常配人中、攒竹穴治疗跌仆闪挫之瘀血性腰痛;配以病灶处刺络放血拔罐,针泻承山、承筋、合阳、阴陵泉、三阴交、内庭以清热凉血、消肿止痛,治疗湿热下注之下肢丹毒;配曲池、合谷、大陵、支沟、丰隆、阳陵泉针刺泻法,龙眼穴点刺出血,病灶处刺络拔罐法治疗湿热内蕴、瘀毒侵淫皮肤之带状疱疹;配曲泽、尺泽、金津、玉液点刺放血以清热泄毒,治疗时疫毒或饮食不洁,伤于肠胃之霍乱吐泻;配针泻人中、内关、丰隆、太冲、尺泽等穴,十宣刺络放血以涤痰、开窍、降逆、凉血而治疗中风昏迷、癫狂、中暑、心肝火旺之昏厥;配针泻合谷、大陵、曲池、风池、血海、风市、足三里、太冲以活血祛风、清热凉血而治疗湿热内盛、血虚风燥之风疹团块、皮肤瘙痒、下肢湿疹、肛门瘙痒诸症。

委中虽为膀胱经之下合穴,但对膀胱经疾病用之不多。依据“子母补泻”原则,膀胱经为水经,其经之虚证当补其母穴井金穴至阴,而临床有“泻井当泻荥,补井当补合”之原则,据此,膀胱经之虚证当补委中。但委中穴性善疏泄,以清降为主职,少补益之功,临证多用于实症、热证、瘀证;对久病体虚,年高体弱之人应慎用或禁用本穴。

头项寻列缺。列缺,首见于《灵枢·经脉》。列通裂,分解也;缺,器破也,去也。列缺,古谓天上之裂缝,又为天门。手太阴属肺,肺为脏之华盖,居诸脏之上,至高无上曰天,肺叶四垂,犹如天象。闪电烈破天空,犹如天际的裂缝与破裂。脉气由此穴别走阳明,破裂而缺去,故以会意之法名之为列缺。又一说,该穴位于桡骨茎突的分裂缺口处,络脉由此别行,故名列缺。别名,童玄,腕劳。定位:在前臂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当桡骨茎突上方,筋骨凹陷中。简易取穴法,两手虎口相交,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尽端凹陷处取之。另一种,掌心向内,手腕稍下垂,握拳时即可在桡骨茎突上方凹陷处取之。刺灸法:沿皮刺入0.5~1寸,或直刺0.1~0.3寸多施以泻法或平补平泻法。不宜灸。功善宣肺疏风,利咽通络,通调任脉。

人体头颈躯干两侧之病变取列缺为主治疗。列缺是肺经的络穴,肺经从此处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联络。肺主气,司呼吸,是五脏六腑之华盖,又主皮毛,故列缺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其常用的临床配伍有以下几种情况。

宣肺疏风:列缺为手太阴肺经之络穴,联络着肺与大肠二经之经气,肺经经气由此输布于外,而主皮毛,司一身之表,故刺之可宣肺利气,疏风解毒,用于治疗肺卫表证,宣降失常所致咳嗽气喘,感冒头痛、颈项强痛、口眼斜等症;与肺俞、风门、尺泽相伍宣肺解表,治疗风寒或风热犯肺所致的外感咳嗽,有痰喘者加泻丰隆;与风池、曲池、外关、合谷相配疏风解表治疗偏正头痛,配后溪、绝骨以祛风散寒治疗外感风寒所致的颈项僵,俗称落枕;配伍面瘫处方以治疗口眼斜。

通鼻窍利咽喉:鼻乃肺之外窍,咽喉是肺经脉之所循,气机通畅之门户,刺之可宣通鼻窍、清利咽喉,用于治疗风邪犯肺,肺失肃降之鼻咽疾患。配合谷、迎香治鼻塞不通、不闻香臭;配点刺少商、商阳出血以清利咽喉,治喉痹;配鱼际、照海治肺肾阴虚之咽喉干痒干痛、声音嘶哑、梅核气等。

通调任脉:列缺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任脉起于胞宫,循小腹前正中线上行,任脉之病多与生殖系统有关,故针刺该穴可通调任脉以治疗生殖系统疾病。配中极、气海治小便不利;配关元治痛经、月经不调;配关元、三阴交治疗诸般妇科疾患。

本穴与尺泽都能宣肺,但列缺偏于发散外邪而宣肺利气;尺泽偏于清肺泄热而宣肺,临证运用要有所区别。该穴所在之处皮肤浅薄,且邻近桡动脉,不宜直接灸、化脓灸,以防灼伤血管、神经。针刺时,针身与局部皮肤小于15°度,避开神经、血管,徐徐刺入,切忌刺伤神经与骨膜。如不免刺中桡神经则出现穴位局部向食指短暂、火烧样放射性麻痛,最有效的补救措施是沿麻痛部位以细火针点刺之,每次刺3~5针,一般2~3次即可缓解。

面口合谷收。合谷,首见于《灵枢·本输》。以穴名释义,合,相会也;谷,泉出通于川也,又肉之大会亦为谷。该穴在筋肉相会凹陷处,为手阳明经脉气所过之原穴,如泉出流过之通道,位当大指与食指相合处,故名合谷。别名虎口,因其手张开之时,其形大如虎口之状也。又一说,合谷乃大肠手阳明之原穴,居大指次指歧骨间,稍偏次指微前缺陷中,直下可达劳宫,与后溪成一直线,大指次指相合处,类似深谷,故名之。别名,虎口,含口,合骨。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桡侧缘中点,简易取穴法,以一手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取之。另一种取法,拇食指并拢,两指掌骨间隆起肌肉最高处取之。刺法:直刺0.5~1寸,多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偶用灸法。功善疏风解表,清热开窍,镇痛安神,益气固脱。

人身头面躯干前面疾患可取合谷为主治疗。合谷是大肠经的原穴,若大肠腑传导失畅,积而生热,上攻心肺及头面,则见头晕、目赤、口干、气喘、心悸。合谷能清泄大肠,宣散上焦风寒,清头目而治头面部疾患。具体临证运用及配伍如下:

疏风解表: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其性升散,轻清走表,能疏风解表,宣肺清热,是治疗上焦气分病的常用穴,多用于治疗肺卫表证和气分病。临床常与大椎、曲池、风池、外关配伍,共奏疏风解表、调和营卫之功。大椎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统全身诸阳而主表,凡外感六淫之邪在表者,皆能疏解之,泻能清热,刺络拔罐可散寒;风池为祛风要穴,功专散风;外关为手少阳经与阳维之会穴,阳维主在表之阳,用以助合谷解表之力;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有走而不守的特性,用之以引邪外出。四穴与合谷相伍,组成治疗外感病的基础方。若兼有头项强痛者,加泻天柱、后溪、申脉;鼻塞流涕者,加上星、迎香、列缺;咳嗽气喘者,加尺泽、太渊、肺俞。本组穴位加减,还可用于邪在半表半里之少阳证。

清热开窍:合谷走而不守,能清能散,清泄阳明,以其轻清宣散而通头窍,故能治疗头面诸疾。临床常与曲池相伍,二穴均属阳明,曲池其性走而不守,能行气血、通经络;合谷升而能散,以达清窍,载曲池之走性,发挥清散作用,清除头面诸外邪,为治疗头面诸疾的重要配穴。但只此二穴相配其上行走表入里,漫无固定之处,欲达某病所,尚需某经相应之穴来做引经,则其收获更迅捷。如,有头痛头晕者,加风池、头维;目赤肿痛者加睛明、丝竹空、外关;鼻渊鼻鼽者加风池、上星、迎香、列缺;耳鸣耳聋者,加听宫、听会、耳门、中渚、太冲;口臭口苦者,加大陵、内关、内庭;口眼斜者,加二白、二竹、二风、地仓、颊车。凡属头面诸疾属实者,用之即效。

镇静安神: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功善调理阳明经气血,能清泄阳明热邪,通腑理气而止痛,又有通关开窍而安神之效,用于治疗本经经脉循行通路上的痛证和阳实郁闭之神志病。前者常配以患部穴位,或辨证选穴,共奏理气通腑化瘀止痛之效。后者常与太冲相配,称之为“开四关”,以开窍启闭,息风镇惊安神,主治七情六郁,癔症昏仆,癫狂痫证以及肝阳肝风等证,常与人中、印堂、间使、神门、丰隆、申脉等穴位相配伍。

益气固脱:补气可以固脱,益气可以回阳。合谷为阳明经之原穴,阳明经多气多血,故补之可以固脱回阳,该穴为回阳九针之一。用于治疗脏腑气血津液损伤,阴阳衰竭,或久病元气衰亡或急病阳气暴脱所致的脱证、厥证等。临床常与关元、气海、足三里、神阙配伍共奏益气回阳固脱之功。

其他应用:除上述合谷临床应用外,合谷还有发汗止汗和安胎堕胎的功用,前者常与复溜穴配伍运用,要旨是无汗补合谷泻复溜,有汗泻合谷补复溜,以奏宣达清解、调和营卫之效;安胎堕胎常与三阴交配伍,补三阴交泻合谷可以安胎,泻三阴交补合谷又能坠胎,此因补泻手法有别,而临床疗效相反之故也。亦说明腧穴之双向调节作用,然临床亦因人而异,不可拘泥于此,一概而论。

合谷与风池、列缺、曲池均有解表之功效,三者的区别是,风池偏于祛风邪而解表,列缺偏于宣肺,散肺卫之风寒之表邪,曲池则以祛周身之风邪而见长,而合谷以轻清走表之穴性见长,能升能散,故能宣散头面及全身之表邪,临床要抓住本穴善于宣散的特点而灵活运用之。

合谷为手阳明经之原穴,阳明经多气多血,而本穴又宣散力极强,尤其用于泻法可破气伤血,故对年老体弱、大病久虚、气血不足、幼儿孕妇等当慎用或禁用之。

同类推荐
  • 中医乾坤

    中医乾坤

    中医药是在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历经了几千年的临床验证,是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结晶。《科普通鉴:中医乾坤》是科普通鉴中的一本,主要介绍了中医的起源、发展,中医基础理论,少数民族医药,常用中药的性状、功效、食疗方等,并附有家庭常用中药饮片的彩图,以方便读者,书稿内容通俗易懂,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普及大有益处。
  • 本草纲目(家庭健康生活)

    本草纲目(家庭健康生活)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穷毕生之力撰著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中珍贵的科学遗产。它以精深的学术和丰富的内涵,赢得了国内外医学界和其他学术界的珍视,有“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之称,对治疗疾病和促进人类的健康起到了重大作用。
  • 社区急诊护理

    社区急诊护理

    全书共分四章,主要介绍社区急诊护理特点、急救组织及社区急诊评估、常用现场急救技术、常见急诊的社区护理、灾害性事件的救护与遇险生存。本书内容以社区护士实际工作需要为基础,强调现场救护和社区条件下的应急处理,讲解急救技术时图文结合,力求通俗易懂;常见急诊的社区护理从症状出发,强调对常见急诊的判断和应急处理;对常见急诊的社区急诊护理过程作程式化的描述,力求简洁明了,方便学习和掌握,也方便社区护士对社区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的社区普及工作;同时增设常见灾害性事件(火灾、水灾、地震)的现场救护内容,包括灾后心理危机的干预,以发挥社区护士在社区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 中医学

    中医学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按照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名词,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医学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 情怀中医 精诚妇科

    情怀中医 精诚妇科

    为纪念金华市名老中医张兆智诞辰100周年,张兆智医师的儿子——金华市名中医张丹山组织汇编了《情怀中医 精诚妇科》一书,几易其稿,终于付梓。
热门推荐
  • tfboys命由天定

    tfboys命由天定

    这个世界没有我选择的权利,只有被选择的命运。遇见你们是我的天命,由天主宰的命运,谁能注定。这篇文文跟其他文文不一样哦,是甜文,很少虐,男主追女主,哈哈哈!喜欢甜文滴朋友快来吧!晴晴热烈欢迎!
  • 迷茫修仙

    迷茫修仙

    修道是为逆天。即为逆天,何为正邪?修仙六派各显神通,在纷乱的修真界,一个小小的书店老板又该何去何从?当一个游戏中的11C来到古老的东方,又将掀起怎样的狂潮?
  • 姐弟风云

    姐弟风云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和俞敏洪一起创业

    和俞敏洪一起创业

    本书通过介绍、分析俞敏洪的创业成功之路,指导创业者有效地走上创业成功之路。
  • 神奇间谍在哪里

    神奇间谍在哪里

    姑且能算是HP的同人?不知道几天能一更,兴趣使然的作者争取做到周更。吉德罗先生,你知道怎么处理挖坑之后剩下的土吗?当然是挖另一个坑,把它们放进去啊!原作完结了,不怕被打脸的感觉真好。等等,《神奇生物在哪里》就要上映了!?罗琳阿姨你不按套路出牌啊。
  • 爨王的诅咒

    爨王的诅咒

    夏新经常梦到自己爨王的小妾,为了揭开自己的梦境,夏新和白宇踏上了追寻爨王足迹的寻梦之旅。在爨王故里陆良,夏新们遇到了崔红。在崔红的带领下,夏新终于找到了爨王墓。与此同时,篡王的诅咒也随影而行。夏新的命运如何?崔红究竟是什么人?真的有爨王的诅咒吗?本文会为你一一解答。
  • 道之星茫

    道之星茫

    它存在吗的?它是什么?世界的有边缘吗?还是无垠星海吗?……或许……不再是了!
  • 魏晋南北朝诗歌变迁

    魏晋南北朝诗歌变迁

    诗,具有全人类的普世价值。诗,是人类心灵的深切呼唤。诗是一条流经人类每个角落永不枯竭的清清小河。诗是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的。那是因为由诗所传达出的人的美好情感是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的。诗,可以越过沧桑岁月,到达地老天荒。诗是整体意义上的美,是春风沉醉的美。诗是美的极致,因为诗具有巨大的艺术容量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盗诀

    盗诀

    这是一部关于盗门秘术“牵羊憋宝”的奇诡小说。描写的是盗门中的“走山”一脉。“走山”一脉,一不吃死人饭,二不偷活人财,所盗的皆是各种天然所生的天灵地宝。其中包括的知识、技术和传统是其他任何一行也无法比拟的,其盗术出神入化,诡异莫测,令人匪夷所思,被尊称为“万盗之长,诡盗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