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14400000030

第30章 医药漫谈医案辑录(1)

漫话中和

博大精深的中医学在对人类生命的本源做出了艰苦探索的同时,对健康的本质也做了至为精辟的把握。《黄帝内经》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和,即健康。中医学认为,人之生命本源于气,人的生命过程就是气化的过程。和谐的气化过程是健康的标志。《国语·郑语》也说“和实生物”,事物间相互和谐,是化生万物的根本,人类健康亦如此。

《灵枢·本藏》有一段关于健康本质的精彩描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是故血气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强劲,关节清利矣;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寒温和,则六腑化谷,风痹不作,经脉通利,肢体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意思是说,人的气血精神是生命之根本,只有在血气和、意志和、寒温和的情况下才是健康的人。这里所说的气血和是指人体气血运行的和畅,志意和是指精神(心理)活动正常,寒温和是指人能适应外界寒温环境即天人和,除此之外还有调和气血阴阳的中药即用药讲中和。

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属阳,血属阴,血与气相互滋生,又相互制约。气能生血,血能载气;气能行血,血为气统;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运行于经脉,布散于脏腑,营养全身,从而维持生命健康。元代朱丹溪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怫郁,即指气血运行不畅,是疾病之源。中医治病的根本原则就是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故血气和是健康之基。

如果说血气和是针对生命元素的话,那么意志和则已上升到了人的正常心理活动上来。中医历来重视精神活动在维护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意义,认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形神相得是健康长寿的保障,而形神相失则是疾病与死亡的根源。因而提倡人们能“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呼吸精气,独立守神”,强调通过积精全神,修身养性,培养健全的人格,以保障心理健康。昔贤谓宠辱不惊,肝木自宁;动静以敬,心火自平;饮食有节,脾土不泄;调息寡言,肺金自全;恬然无欲,肾水自足,其可谓意志和的精要之言。

天人和是中医“天人合一”理论的集中体现。中医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既是天地之子,又存在于天地之间,便应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统一。人要随季节天气的变化适寒暑,保温暖,春捂秋冻,不寒不热,起居有常,浑然天真,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得天地所钟,享其高年。违背这个规律,人的健康就会受到自然的干扰和冲击,甚至得病。

用药亦讲中和。中和本是儒家思想,《中庸》云:“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能致中和,则无事不达于和谐的境界。中和,也是我国先哲们最高智慧的体现。《论语》曰:“礼之用,和为贵。”西汉大儒董仲舒说:“德莫大于和,和者,天地之正也。”古来圣人贤士都注重和,把和视为天地间的唯一正道。象征封建社会最高权力机关的紫禁城三大殿名曰:保和、中和、太和,即说明古人对和的重视程度。

中和用于药理含义有三:一是调和,依据中医理法方药原则进行适度调配,使之比例合适,有如厨师之烹调羹汤,又如古乐师之奏五音之和谐;二是强调法与方的巧妙运用,为医有方更须有法,良方善法,完善结合,变通运用,方可取得奇效;三是君臣佐使的最佳配伍。古代医药圣手把一剂汤药的主药谓之君,辅药谓之臣。君臣之间不但有主次之分,重要的还要有默契和配合,甚至掺杂着或多或少的相互制约。晏子曾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可而伐其否。”如治疗邪热壅肺的名方“麻杏石甘汤”,麻黄为君,宣肺平喘,取其“火郁发之”之义,因其性温,故配辛甘大寒之石膏为臣。石膏既清泻肺热,又可制君之性温,使其去性而存用,君臣配合默契,肺郁解,热邪清,喘咳平,深得配伍变通之妙,是所谓“臣献其可而伐其否”的范例。

高明的中医治病总是把阴与阳、气与血、神与形调理得各自得宜,互相协调,如此则可使沉疴顽疾逐渐恢复到中和之体,也便达到了中医所谓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漫话喝粥

《说文解字》中对粥是这样注解的,“粥”是鬻的俗字。鬲是一种陶器,把米粟放在鬲里煮熟即是粥。中国人喝粥的历史可谓邈远,早在《周礼》中就有粥的记载。只不过周朝人把粥称之为饘(zhan)、糜、酏(yi)等。若要细分起来,稠粥称饘,薄粥称酏,不稠不薄则称之为糜。国人喝粥从周朝喝到现在,粗略一算竟有三千多年了。

粥的花色品种丰富多彩,而且冬夏不同,种类有别,功用各异。例如,春食野菜粥,夏喝绿豆粥,秋吃莲藕粥,冬进腊八粥、羊肉粥等。其他如红薯粥、胡萝卜粥、栀子粥、枸杞粥、荷叶粥、马齿苋粥、苍耳子粥、乌鸡肝粥等,不一而足。

历史上,不少文学家和诗人也喜欢喝粥。北宋文人张文潜《粥记》云:“每日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良。妙斋和尚说,山中僧每将旦,一粥甚系利害,如或不食,则终日觉脏腑燥渴。盖粥使胃气生津也。今劝人每日食粥,以为养生之道,必大笑。大抵养性命,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正在寝食之间耳。”大诗人苏东坡云:“夜坐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据说苏东坡还很爱喝广东的花鸡粥,著名的书法家柳公权爱吃豆粥,宋朝爱国诗人陆游还专门写了一首《食粥》诗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文人的言语和行为往往具有相当广泛的社会代表性,从上述诗文中至少可以窥见宋朝人对粥的偏爱程度了。

用适当的中药和适量的米谷同煮为粥,即为药粥。药粥疗法是中医学宝库中的一部分,亦有悠久的历史。《黄帝内经》中说:“药以祛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这是药粥疗法最早的理论基础。药粥正是以药治病,以粥扶正的一种食养食疗的好方法。

数千年的医药史,名医辈出。从汉代医圣张仲景起,就开始了药粥的应用,他的传世之作《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就有用粥的记载。他所创的很多有名方剂如“白虎汤”“桃花汤”“竹叶石膏汤”等都是米药合用的典范。在《伤寒论》开篇治外感风寒的“桂枝汤”中就把粥作为一味必不可少的中药来对待。原文特意指出,服桂枝汤后须臾,需啜热稀粥一大碗,以助药力,然后盖好衣被约一个小时,遍身微似有汗者尤佳。不可令如水淋漓,否则汗出过多伤阴,病反重。仲景强调药后啜粥是因为粥者,谷气也,谷气内充,不但易为酿汗,更使已入之邪逼之外泄,将入之邪无隙可入。此方成为仲景群方之冠,乃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不用说,这里的粥是比药更好的药。

唐朝药王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中就有应用“牛乳粥”“芦根粥”“天花粉粥”的经验。近代中西医结合的鼻祖张锡纯,积数十年之经验,对“山药粥”的应用真可谓得心应手,灵活多变。现代著名医家蒲辅舟所创“芫花根皮粥”专治因疯犬咬伤而中毒者,用之颇有效验。

名医岳美中,古粥今用,颇具新意,他根据清代陆定圃《冷庐医话》中的黄芪粥治疗水肿的记载,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自拟一复方黄芪粥,应用于慢性肾炎的治疗,收到理想效果。岳老还说莲子芡实粥治疗泄泻,扁豆红枣粥专补脾胃。

中医研究院沈仲圭老中医早年喜用“神仙粥”治疗感冒风寒暑湿头痛,“初得病三日,服之即解,以糯米半合,水两碗,生姜五六片,于沙锅内煮一二沸,次入带须大葱约五六个,煮至半熟,再加米醋小半杯,入内和匀,乘热呷粥,以出汗为度,屡用屡效,非寻常发汗剂可比”。

南京中医学院邹云翔教授,每逢诊治老年人高血压病、血脂高症时,常嘱病家多吃荷叶粥,以之降血压、血脂,疗效甚佳。

俗话说,单方气死名医。药粥虽系食疗小技,一旦经过名医之手,辨证选粥,用到好处,往往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药粥在祖国食疗百草园中是朵普通而又独特的奇葩,药粥疗法又是我国传统的营养与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

粥,从周朝一直喝到现在,越喝越精致,越喝花样越繁多,但愿它还能保持住那种传统而淳厚的民族风味,诚如是,就让国人一代代喝下去吧。

漫话《医宗金鉴》

二十三年前我在北京学习期间,恩师高立山先生利用诊暇把《医宗金鉴》全部,结合他三十年的临证经验,给我通讲了一遍。大约有一年半的时间,在恩师授课后再去研读,背诵原文。从那时到现在,我读《医宗金鉴》已不知多少遍了,这部传世医学经典已成为我临证时的源头活水。

吴谦,字六吉,安徽歙县人,清代著名医家。康熙、乾隆年间人,生卒不详。吴谦博学多才,熟读古今医籍,临床经验丰富,且谦虚好学。早年行医曾遇一骨折病人治未愈,深感歉疚。后闻一民间医生用家传秘法治愈其疾,他便多次翻山越岭到五十里外那位医生家求教,以虔诚和执著打动了那位医生,并学到了其家传正骨手法和方药。此后,他又前后师侍十多位民间伤科医生,博采众家之长,练就纯熟的整骨复位、牵引固定的骨伤科技法。吴谦对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做过深入研究,集历代抄本,诸家之注,删去伪讹,剔除附会,发其微旨,撰成《订正伤寒论注》和《订正金匮要略注》二部传世医著,其中对《伤寒论·厥阴篇》的见解尤为独到。

吴谦由于医学理论渊博,医术高超,与张璐、喻嘉言并列清初三大名医,官至太医院判。乾隆初年(1736),朝廷敕令吴谦领衔儿以皇帝的名义,编撰一部较系统的医学著作,令吴谦与刘裕铎为总修官。吴谦拿出多年来整理编著的资料作为初稿,供大家扩充修正,又特向全国各地征调新旧医书、家藏秘籍和经验良方,结合宫廷所藏,慎重研究补正,去伪存真,执简驭繁,再分门别类入编书稿,终于在乾隆七年(1742),编成古代医学史上最为完备、简明、实用的大型医科丛书《医宗金鉴》。该书图文并茂,方论齐备,易教易学,从此定为政府的医学教科书,三百年来,该书一直是中医的必读经典之一。

《医宗金鉴》刊行后,清代名医吴亦鼎称之为“医林之总汇,如众水之归宗,其言针灸、审穴、分寸无差缪,诚哉卓越千古”。《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不仅继承了历代针灸前贤的学术思想,并且加以光大。它全面地搜集了清朝以前针灸学的紧要处,通篇又歌图并茂。自卷79~86,这8卷中就有歌144首、图134幅。尤其对初学针灸的人能够利用不同歌图,达到反复熟悉经脉、腧穴及针灸法的目的。

对于刺法和灸法,《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浓缩了三个侧面,以此来展示清朝针灸医学的发展水平。首先介绍头、胸腹、背及手足等不同体位主病针灸要穴145个腧穴;其次从针灸治疗常见病十八种病症中,选出最重要、疗效最佳的22个腧穴;最后又从全身三百多个腧穴中挑选出22个,并着重介绍其针灸主治。从这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清代针灸界重视治疗范围广泛、疗效又好、易于开取、危险性小的经穴。这些穴有百会、人中、风池、风府、中脘、气海、大杼、腰俞、神门、肩髃、阳池、曲池、三阴交、阳陵泉、足三里、内庭、合谷、委中、太冲、昆仑等。同时也重视内、妇、外科危证、急证、难证的治疗,尤其是对有传染性的疾病提出用灸法治疗,在今天仍有指导意义。数年前非典期间,艾条脱销、价格飞涨就是例证。书中所阐述的刺灸疗法,有针有灸,各施所宜。此书已降,清朝的针灸论著也多本着深入浅出的指导思想,使针灸之术易为广大医者所掌握,这与吴谦所倡导的针灸学术观点不无影响。

总之《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在清朝针灸学术界,是很有影响的一部针灸专著。它从经脉、腧穴、刺法、灸法以及搜辑、溯源、歌括、插图等方面,都具有清代针灸学术的代表作的特色,这也是该书能流传至今的一个缘由。

漫话中药的命名

草药并非华夏独有,药名文化却富有地道的中国特色,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中药的命名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有着许多名堂与别趣。

中药伴随着中医文化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药的分类命名,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很多方面似不遵科学,而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取类比象,直出感悟,结果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反倒创建出一种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药名文化。比如,以中药的某一特殊部位或整体形象来命名的有,牛膝,因其茎节膨大似牛之膝;荆芥,其茎如荆,味似芥;凤仙叶,其叶如凤尾,花艳似天仙;人参,其根酷似人之形。

以药物本身的特殊颜色而命名的,比如因色黄而定名的有黄芩、黄连、黄柏、大黄;因色白而定名的有白芷、白鲜皮、白芍;其他如红花、红藤、紫草、紫荆皮亦如是。又有以双色花而取名者,如金银花又称双花;红蓝花是红花的古名,因其花红叶深蓝而命名之。

不同种类的中药有不同的味道,特殊的味道自然成为命名中药的另一种方法。如,五味子,因其五味俱全又是果实之核即种子;酸枣肯定是因其味酸而得名;其他如苦参、苦楝皮、甘草等亦属此类。

就像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的绰号一样,某些中药的独特治疗作用就成了它们的名称。这有一个好处,使初涉医学的人一看药名便知道了它的功效和主治。比如,防风,具有防风祛风之功;阳起石,可补阳壮阳以治阳痿;续断,主接骨,续断骨;益母草,专治妇科诸疾;石决明,能明目;远志,功在益智强志;王不留行,虽有王命而不能留其行,故可通乳汁,逐瘀闭;大黄又名“将军”因其可穿肠破肚,荡涤污秽,冲墙倒壁,泻下积滞,风风火火如将军故名之。

中医文化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药名的丰富而多变,有趣而通于艺,古代医家每有文采,文士多通医道,为喜逞狡狯之智,惯弄游戏之笔的文人墨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他们巧借动植物或名医名人为命名依据,形象地表现出某种药物的功能和形态特征,以增强其传奇性、神秘性,比如,棒槌系人参的隐名,儿时读小说《红雨》其中就有棒槌神话般的传说;禹余粮乃世传大禹治水,劳顿奔波无暇饮食,弃所食之粮于江中生而为药,言粮者乃救荒之物也,情急之时是药亦可做粮以充饥。赋草木以生机,凭药物而达情,了解一味中药名就会给你带来文学色彩和文化底蕴的双重享受,颇具代表性的中药名有,何首乌、刘寄奴、骨碎补、徐长卿等。

漫话中草药的采集

同类推荐
  • 月经病实效经典

    月经病实效经典

    书中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运用中西医疗法治疗月经病的经验体会,内容包括中西医治疗痛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经前期综合征、闭经、围绝经期综合征等。本书内容翔实、易学易懂,适合中医爱好者和中医院校师生学习参考,也可供患者及其家属阅读参考。
  • 袖珍药物手册

    袖珍药物手册

    随着临床医学、药学的飞速发展,新药不断涌现,加之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全面实施,这对临床医药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迅速、准确地开出规范的处方,成为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面对越来越繁重的工作压力,广大临床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迫切希望能有一本方便实用的药物手册,临床工作中或遇到用药中的问题时可随时查阅。据此,我们在参考了大量相关专业书籍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袖珍药物手册》。
  •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它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 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

    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

    《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以问答形式,分中草药基础知识、常见病的中草药疗法和附表三部分,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中草药的基本知识。其中,中草药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了中草药的基本性能及其使用方法、贮藏保管等用药常识;常见病的中草药疗法简要介绍了50余种临床常见病的中草药疗法;常用中草药用附表形式作了简单介绍。《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通俗实用,可供家庭、基层中西医药工作者以及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
  • 病毒性疾病中成药的药理与临床

    病毒性疾病中成药的药理与临床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现代医学对不少疾病逐渐有了有效的治疗方法和康复手段,对于感染性疾病来说,现代医学疗效更是突出。但近年来新出现的一些感染性疾病如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艾滋病等,由于病原体的变化、感染方式的变化等,使现代医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热门推荐
  • 晚来江南雪

    晚来江南雪

    十九年前,在北国柏棉,遭遇爱情背叛的乐瑾和医生俞达晟纠葛在一起,一场错误的婚姻徒增给世界一个错误的生命。四年后,乐瑾带着对婚姻的失望和对爱情的绝望离开,后来的事,就是这部小说。她,带着扑朔迷离的身世,一路追寻早逝母亲的足迹成长起来,却发现一切只是父亲的谎言。面对欺骗,她要如何前行?以后的的人生旅途中,她又将遭遇怎样的友情,爱情?过往青春,她可否释怀所有?梦中的,现实的江城柏棉,俞乐的人生序幕缓缓拉开...
  • 御妖道

    御妖道

    妖,来自异界的访者。他们有着千奇百怪的外形,不可思议的能力,他们抱着各种目的穿越时空来到这个叫地球的星球上。有的是为了寻求真理,有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野心,有的为了工作,有的为了生存。不管他们因为什么目的到来,总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些干扰、破坏,有时甚至是毁灭。不过自从人类文明初建就有一些有特殊能力的人,隐藏在人群之中处理和妖有关的事务。他们就是御妖道。
  • 魂武破禁

    魂武破禁

    一个天才少年,风华正茂,却因为仇恨,敛去他的光环,隐去他的身影。藏匿于茫茫人海间,伺机而动,发出致命一击……迷茫的厮杀,属于他的道路,到底在何方?
  • 闹够了么

    闹够了么

    她与他相识在考场上,她以为他和她只是一面之缘而已,却不知道两人早已有了交集。说实话她真的很讨厌他,却偏偏与他上了同一所学校。自此两人虽然吵吵闹闹不断,但她没想到在她最需要的时候是他挺身而出,给了她连前男友都没有给她的呵护与照顾,她在感激他的同时又不知不觉依赖他。在两人彼此心照不宣时她发现了他的身份,她知道自己高攀不起所以选择逃避。两年后,她再遇他时还是克制不住自己的心跳,他说我很想你。两人重归于好,以为自此风平浪静,却不料因为一个人的到来而打破,这时命运之神又跟他们开了一个很大很大的玩笑。她捧起自己那颗伤痕累累的心选择再度离开他,余生愿你安好····
  • 带刀

    带刀

    “侠以武犯禁”。荆川无意犯禁,只是这一生都由不得他做主。他师父曾对他说:“一旦入了江湖,就算你跑到天涯海角,你也走不出江湖这个圈子。”荆川不信,他要走,要远离江湖,要逃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个魔咒。--------------------重置《带刀》,轻装出发!
  • 数据西游

    数据西游

    2550年地球进入大宇宙时代后,无数的历史名著被翻拍成电视剧电影游戏。而身为一流屌丝的林豪却是迎来了他的第四份工作《神话西游》。由古代亚洲联盟华国历史名著西游记改编....或许自己可以在这个游戏里面捞一笔。林豪暗自想道。(网游小说,虽然是自己亲自第一次写,但还是希望大家支持,每天下午至晚上更新,如有特殊情况再另行补上。)
  • 江家小妞,冲冲冲!

    江家小妞,冲冲冲!

    这年头什么职业都不好干,尤其是后妈,更是难上加难。不仅要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杀的了木马,翻得了围墙,打得过牛氓,还得哄得了孩子,受得了面瘫狼。自从江小米在海选后妈比赛中获得优胜,荣升为一名后妈之后,就每天生活在水身火热之中。这酸爽的人生,洒满了心惊肉跳的狗血。
  • 汤氏业

    汤氏业

    讲述生活中真实故事,众人皆知年少有为的世上最穷总裁是氏业传媒执行总裁汤氏业先生,他不仅仅才十七岁成为了暗夜集团代言人,还出任万家传媒,氏业传媒公司执行总裁,而且在他的年少还有更多的曲折经历,这些在中国传媒报道网都可以看到,下面我们将讲述世上最穷的总裁故事。
  • 财运瓶

    财运瓶

    莫名其妙的得了个瓶子,之后就霉运不断,先是掉入瓶子里被黑蟒追杀,摔得遍体凌伤,接着莫名其妙契约了一条面条细的小蛇,各种撒娇卖萌还得定期喝血。出了瓶子村子里的人全部离奇失踪。一封特快专递,一份录取通知,将我领入了一个神秘的鸟不拉屎怪事多多的偏远高中。然后就是在一个月高风黑的夜晚我大发善心的将一个被黑衣人团团围住的少年一脚踹下护城河,然后把他的同伴拐回了家,还给做了一餐爱心晚餐,然后,然后我就发现我下半辈子彻底就完了......
  • 深圳迷城II:城中村纪实

    深圳迷城II:城中村纪实

    多少爱情,与爱无关?多少婚姻,与情无缘?青春路上,爱情如童话般美好,却又,似锥心的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