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萨古那带着这些未解之谜离开了人世。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美国人约翰和沃森夫妇俩发现了他遗留下来的日记。约翰是退休的银行职员,沃森是位、儿科医生,研究人种学和人类发展史是他俩的业余爱好。读完这本神秘的日记后,他们的心情十分激动,决定马上前往那个墨西哥的小山村。在那个山村里,他们经常义务为村民看病,还抢救了不少重患者,因而赢得了村民的。
又一个祭神节来到了,约翰和沃森应邀来到了村边的茅屋。刚走进大门,他们就看到屋角绑扎着牲畜,燃着篝火。屋里挤满了虔诚的村民,祭台上放着十字架和一大堆淡紫色的“牛角”。一位老妇人担任祭主,只见她一口气吞下20,开分发下的。10分,吃的村民们又唱又跳,陷人了一种疯狂状态。约翰夫妇也吃了几个“牛角”,不多时,他们也变得昏昏沉沉了。后来约翰回忆说,当时他的眼前出现了火鸡、手持长矛的印第安武士的幻象,而沃森则梦见火鸡和别的动物。第二天一早,他们醒了过来,发现同屋的村民们还在酣睡,便取了几只“牛角”跑回住所。他们给美国生物学家海姆博士写了封信,并寄去了“牛角”。
海姆博士仔细鉴定了约翰寄来的“牛角”,断定这是一种会使人产生幻觉的真菌——麦角菌。埃及、中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也有这种真菌。每年春夏之际,麦角菌会产生一种叫孢子的小细胞,这些孢子由风或昆虫传播到开花的黑麦和小麦的柱头上,萌发后形成菌核。这种菌核很硬,形状像牛角,所以叫麦角。中世纪的时候,许多农民得了一种昏睡病,就是因为吃了混有麦角菌的面粉的。
海姆博士吃了一小块麦角菌,20分钟后,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火鸡,他感到自己好像刚从远古时代回来那样,周围的东西既陌生又熟悉。这种幻觉一直持续了6个小时。博士用约翰寄来的菌种培养出许多小麦角菌,他又吞吃了一些,幻觉再一次出现了。
海姆把自己的发现和约翰夫妇的样品,寄给瑞士化学家戈夫曼,请他帮助分析致幻物质的化学成分。起初,戈夫曼对海姆的话有点半信半疑,他也吃了一些麦角菌,只不过半个小时,戈夫曼感到自己好像被劈成了两半,所有的东西都变得扭曲起来。他这才信服了。戈夫曼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麦角菌的致幻成分一麦角酸提取出来了。他用实验证明,这种物质能使人出现幻觉,变得疯狂起来。墨西哥真菌之谜,终于被解开了。
竹子不开花的秘密
一般的绿色开花植物都会开花结果,繁衍后代,这对物种的延续有重大意义。竹子大都依靠营养繁殖(无性繁殖),生发竹鞭、竹笋,萌发新生一代。当然,竹子也是会开花结果的,只不过竹子轻易不会进人这一步。一些无知迷信的人们少见多怪,就无端地把它与眼前的或以后发生的某些倒霉事物联系起来,甚至看作不祥之兆。其实,这纯属无稽之谈。
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尤其是多年生植物,它们开花的时候,往往都是生长最旺盛的时候。唯有竹子不一样,它一旦开花,就预示着它的生命历程已接近尾声,生长也将近枯竭。
有些人之所以会把竹子开花看作不吉利,是因为他们觉得竹子开了花就会衰败,像一件事物盛极而衰,或像个貌似健康的人突然因心血管发病而死去,所以竹子开花背上了一个不祥之兆的黑锅。
竹子之所以开花也是一种本能一繁衍传种接代。它要在生命将结束之前,开花结果留下一些种子,以便再度繁殖,物种留存。
竹子是多年生植物,它选择开花的时机不像一般多年生植物,可以年年开花结果,却又年年旺盛生长。竹子更像一些一年生的植物一只有一次开花结果的高潮,即盛极而衰。如水稻、小麦、油菜和棉花四大作物,都是一年生植物,一年一度开花结果,紧接着便衰败死亡。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竹子生命力不旺盛、在走向末日前开花呢?人们经过多次探索,方才弄清竹子的生命不再延长下去的主要原因常常是由于人们管理工作不善,导致竹林土壤肥力已经耗尽无补,竹子得不到应有的基本养料而走上自杀性的开花阶段。如果这时及时地进行中耕和追肥,并挖去开花的竹子,砍除一些徒耗养料的老竹,切实做好竹林的管理工作,是有可能把濒临死亡边的过的。
竹子虽不像松柏那样有千年长寿,可是一般也能活几十年,也能不断进行营养繁殖,衍生后代。一旦新竹长成,就应及时适量砍去部分老竹,注意土壤肥力的保持,那么成片成片的竹林就可能长期郁郁葱葱,繁茂地生长下去。
竹子开花有时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如生长在中国西南山区的国宝一一大熊猫是以野生的箭竹为主食的,每逢大批箭竹开花,受到伤害最重的就是大熊猫。在明确了上述道理后,人们正不断作出努力,力争使自然保护区内的箭竹不开花或少开花,切实保护好大熊猫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环境。
飞轮草的秘密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县大苍乡新安村青年农民余德堂,于1983年秋天去本乡山林里采药,发现了两棵人间罕见的怪草。它们似草非草,似树非树,又似小型灌木,其怪就怪在其叶子上。这种叶子自己转动,有风没风都自动转动,一棵植物的叶全部自动转动,你说奇怪不奇怪?正因为奇怪,余德堂十分小心地把它挖回家去,进行了精心培育,就在当年这两棵怪草树开花结籽了。当地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叫风流草,现又称为飞轮草。
经有关部门鉴定,风流草属于多年生落叶灌木植物,是世上首见之物。它在大地上生长,筒达2米。如果栽在盆里,最局长到0.6米,杆有大摊指粗;每张叶柄上长有3片叶子,正中是一片主叶,主叶两旁是一对副叶,两片副叶围着主叶自然转动,转动的速度与气温有关,如气温在30,副叶转得很快。
如果在公园、家庭院落栽上几棵飞轮草显然给那里增添了活力,好像有了一棵电子树一样,让观者好奇不解。
青年农民余德堂把这两棵怪草培养成活,收到种子,又栽培了数百棵,引来了国内外无数专家前来商讨购买。余德堂现已将此怪草献给公园等地。
妇女树的秘密
意大利自然科学家罗利斯,在尼日利亚丛林处的土著居民居住地,发现一棵奇异的树,它高约4米,茎长42厘米,茎的顶端竟长有一个性器官。罗利斯经过18个月的观察,初步发现了这棵奇树的秘密。
这棵奇树没有花蕾,它的35朵花是从性器官分娩出来的,就像动物生育后代一样。奇树分娩后15天,鲜花开始枯萎,树的性器官也开始萎缩。到12月份,尼日利亚夏天来临,才重新出现。
奇树结果也是在性器官内进行。就像母体内的胎儿那样,生长期长达9个月。它的外胎呈灰色,草质,内有果肉和几颗核,成熟后就离开母体。但种子没有生命力,不会发芽生长。罗利斯把这棵命名为妇女树,他认为妇女树大概是土著居民从密林中其他同类树上切树芽移植到居留地,经过精心培育而成活的。
为了证实这一设想,罗利斯在森林中徒步跋涉500千米,终于发现了两棵同类的妇女树,并证实这种树非常稀有,濒于绝种。这种奇树已引起了植物界强烈的反应,但它特异的生理机能,至今却仍然是不解之谜。
最古老的树木
无需再去想象3.8亿年前树木的样子,因为它的原貌已经再现。据路透社报道,美国科学家利用几块远古树木化石,拼凑出地球上最古老的树木模型。他们还发现,这种古树形似现代棕榈树,对远古时代的气候变迁和生物演变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百年之谜
地球上最古老树木名叫瓦提萨树,距今已有3.8亿年。
1870年,在纽约州吉尔博阿市的一处采石场,工人在爆破作业时发现一块瓦提萨树化石,这是瓦提萨树首次亮相于世。但由于它仅是一段树桩的化石,因此科学家无法依据它勾勒出树木原貌,只能作出种种推现i。
直至2004年,赫恩尼克和曼诺利尼在吉尔博阿附近发现一块完整的树冠化石和部分树桩化石。一年后,他们又在同一地点找到一块长8.5米的树干化石,而这些化石全部属于瓦提萨树种。
形态再现
由于赫恩尼克和曼诺利尼发现的两块瓦提萨树化石更为完整,足以使他们呈现出瓦提萨树的原貌,给揭开这个已经延续100多年的古树之谜带来希望。
他们将这些化石拼凑起来,成功再现瓦提萨树的完整形态。它高约9.14米,夕卜形与现代的棕榈树极为相似。
这一发现意义重大。赫恩尼克接受路透社电话采访时说:“古植物学者普遍认为,生长在晚泥盆世时期的古羊齿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树木,而我们的发现将地球最早树木出现的时间大大提前。”
瓦提萨树生长在3.8亿年前的中泥盆世,比古羊齿的出现早2300万年。赫恩尼克说,瓦提萨树已经初具现代树的形态,出现树枝结构,树叶呈刷子形,而非现代树木的片状树叶。它属于蕨类,与藻类、蕨类和真菌类植物一样采用孢子繁殖方式。
来自英国卡迪夫大学,同样参与这项古树化石研究的克里斯托弗·贝里说,研究瓦提萨树对科学家理解古生物演变具有重大意义。“作为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树种,瓦提萨树创造了全新的微观生态系统,适合小型植物和昆虫生长,从客观上储存了大量的碳。同时,大面积的森林还起到加固土壤的作用。”
地球演变
赫恩尼克和曼诺利尼认为,瓦提萨树对原始地球气候环境的变发作。种树木现正值地球生物演变史上的转折点。当时,四肢两栖动物爬出水面,到陆地上生活,演变成第一批脊椎动物。
“地球表面覆盖着大片(瓦提萨树)森林,从大气层中大量吸收二氧化碳,使地表温度下降,达到与现在相似的温度,使许多生物生存成为可能。”赫恩尼克。
最敏感的地震植物
鱼浮水面、鸭不下水’鸡上房顶’老鼠搬家、猪不进圈……这些动物出现的异常现象,已被大量的事实证明是地震前动物特有的反应。这种现象早已被科学家们用来作为预测地震的一种方式。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又发现,在大的地震发生以前,植物也会有异常反应。在地震的孕育过程中会产生地湿、地下水及地磁场等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由于环境的变化,会使植物的生长也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当植物有不正常的开花、结果甚至大面积死亡等异常现象出现时,就是一种无声的地震预报,这种预报比动物对地震异常反应的时间更早、更久,更有利于人们及早采取相应的对策,避免地震给人们造成更大的危害。
云南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区的含羞草就是这样一种对地震颇为敏感的植物。
含羞草,又称知羞草、怕痒花和惧内草。是一种豆科草本植物,茎基部木质化,在亚热带地区为多年生。含羞草枝上有锐剌,茎直立,也有蔓生的。叶为羽状复叶,对生,总叶柄上着生羽叶4个,每个羽叶上由14—18枚小叶组成,小叶为矩圆形。花淡粉红色,花期为7—10月,果为荚果,种子呈扁圆形。
含羞草的叶子具有相当长的叶柄,柄的前端分出4根羽轴,每一根羽轴上生两排长椭圆形的小羽片。花,粉红色,头状花序。含羞草被触摸后,先是小羽片一片片闭合起来,4根羽轴接着也合拢了,然后整个叶柄都下垂。
含羞草常见于路旁、空地等开阔场所。全株皆可人药,根部泡酒服用或与酒一起煎服,可治风湿痛、神经衰弱、失眠等;与痩猪肉一起炖煮食用,可治疗眼热肿痛、肝炎和肾脏炎;叶片的鲜品捣烂,可敷治肿痛及带状疱瘆等,颇具止痛消肿之效。
含羞草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对土壤要求不严,喜光,但又能耐半阴,故可作室内盆花赏玩。含羞草小叶细小,羽状排列,用手触小叶,小叶接受刺激后,即会合拢,如震动力大,可使刺激传至全叶,则总叶柄也会下垂,甚至也可传递到相邻叶片使其叶柄下垂,仿佛姑娘怕羞而低垂粉面,故名含羞草。那么是不是叶子真的怕羞呢?当然不是。
含羞草为什么会“含羞”呢?含羞草的叶柄基部和复叶基部,都有一个膨大部分,叫做叶枕。叶枕中心有一个维管束,周围有许多薄壁细胞。在平时,每一个细胞中都充满了足够的水分,因而膨胀,使叶枕挺立着,所以叶片舒展,但一受到剌激,叶枕细胞所含的水就流到细胞间隙中,于是叶枕就发生萎软现象,叶片也就随之闭合下垂。含羞草的老家在热带美洲,那里常有暴风骤雨,含羞草的这种“含羞”特性,十分有利于保护自己,免遭风雨摧折。又似窗前羞涩的少女,一遇生人便立即关闭窗户,颇具趣味性、观赏性。
含羞草的叶子平常在白天是横着呈水平张开,夜里呈合闭状态。这种草因对环境影响很敏感,当触及人们的手、足、衣物或呼出的气体时,它的叶子会怕羞似的很快合抱起来,不让人们看清它的叶体。
含羞草不仅对人体非常敏感,对地震现象也很敏感,在大的地震到来之前,含羞草的叶子会一反常规:白天不呈张开状态反而呈合闭状态,夜间不呈合闭状态反而呈半开或全开状态。科学家们发现,当这种叶片状态发生异常变化时,就预示着这一带地区将发生较大的地震。
毒性最强的树
在两个世纪前,爪哇有个酋长用涂有一种树的乳汁的针,剌扎“犯人”的胸部做实验,不一会儿,“犯人”窒息而死,从此这种树便闻名于全世界。我国给这种树取名“见血封喉”,形容它毒性的猛烈。这种树体含白色乳汁,汁液有剧毒,能使人的心脏在很短的时间内停止跳动,眼睛失明。它的毒性远远超过有剧毒的巴豆和苦杏仁等,因此人们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毒的树木。
不过,人们最初认识这种植物,是在付出了惨重的血的代价之后。
1895年,英国殖民军入侵波罗州(今加里曼丹岛),凭借先进的火器,迫使土著人退入丛林中,当英国人向丛林中追击时,却遭到了箭矢的袭击。英国人根本就没把这种用芦苇削成的箭放在眼里,它细细薄薄,几乎没有什么杀伤力,射在身上,充其量就是划破点皮肤而已。英国人勇气百倍地呐喊着,继续向前冲去。
哪里知道,没冲多远,那些中过箭的士兵却陆续倒了下去,在地上抽搐起来,不久,就口吐白沫停止了呼吸。这使英国人大为恐慌,赶忙退出丛林,逃了回去。
后来,英国人才知道,在波罗州生长着一种桑科植物——箭毒木树。这种树的树皮、枝条一旦破裂,就会流出有剧毒的白色乳汁,人、野兽如果不小心眼中滴进乳汁,两眼顿时失明;皮肤破了,沾上了乳汁,会使血液凝固,心脏停止跳动。当地土著居民常用这种树汁涂在箭矢上,用于捕杀猛兽。这次他们用来对付英国人的,正是这种致命的毒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