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很早之前就想写这个故事了,因为一些事情,拖沓到现在方才动笔。说是方才动笔也不恰当,应该是方才开始着手改编。这个故事也是根据我自己写的剧本改编的,很早之前就写完剧本大纲了,之后因为工作的原因,一直未着手写剧本。
前几日翻找另一剧本的时候,无意中看到这个标题,才想起这个本子。仔细看了看之前写的剧本大纲,依然觉得故事很不错,至少在我自己看来,比较有新意,绝少有雷同的故事。年关将近,手里的工作也不是很多,便打算利用这段时间,写完这个故事。一开始是想写剧本来着,后来又觉得就算写完剧本,在我的人脉圈子里,也未必能够找到合适的投资方或是导演来进行拍摄,耽误时间和精力。于是我便打算根据剧本大纲,来写小说。网络的传播能力与我的人脉关系不可同日而语,网络的传播能力更加广泛,或许能够有觉得合适的投资方或是导演,有兴趣拍摄这个剧本。
由于一直在做编剧的原因,所以无论是写作手法、表达方式还是思维模式,都已经习惯了编剧的模式,所以写出来的小说也难免更偏向于剧本。小说中语言的运用,场景的设置,冲突的升级,情节的翻转等等,差不多都是按照一部电影的当量和结构来设计的。一直认为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剧剧本,亦或是最终被搬上荧屏的影像,尽管在故事和题材,以及表现手法上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无论是小说,还是剧本,或是戏剧歌剧等其他艺术形式,想要引起观众的共鸣或是得到读者的认可,都必须遵循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就是有一个好的,能够吸引人看下去的故事。有了好故事,还需要将这个故事讲好。好故事或许来源于生活的积累或是与众不同的人生感悟,但将一个好故事讲好,则需要日积月累的经验和用经验和失败磨练出的“技术”。作家需要有好故事的积累和灵感,对于编剧来说,将故事讲好的“技巧”则更为重要。这也是以我个人浅薄的经验来看,编剧和作家最大的区别,作家更偏重于创造,编剧更偏重于技巧。个人觉得《第37次谋杀》的故事很新颖,通过几年的工作,又觉得积累了一下将好故事讲好的“技巧”,所以便有了将剧本大纲改成小说的想法。
将这个剧本改成小说,除了觉得故事本身不错,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厌倦了不断地修改剧本。这几年当编剧,为了获利,为了成名,为了将自己的作品搬上荧幕,不停地按照不同人的要求不断地改着剧本。按照投资方的奇葩想法,按照导演的不同理念,按照演员的个人感觉,甚至剧组里的摄影演员副导演都能够对编剧的剧本指手画脚。每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觉得自己的想法是与众不同和惊为天人的,好的情况是能够在协调下达成统一,郁闷的情况是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致还达不成统一,今天编剧按照导演的想法改,每天又得按照投资方的想法改。按照投资方的想法改完了,另一投资方和导演又来提意见。写了改,改了再写,越写越烦,越改越郁闷。有的时候甚至几名编剧辛辛苦苦半个月写完的剧本,被资方一句话就全部推翻,还得按照资方新的想法重新来过。就算是自己写的剧本,改得多了,也会越改越烦,越改越郁闷,甚至改到自己都觉得“恶心”的地步。面对又要修改的剧本,身体本能的觉得头晕目眩和胃部痉挛。相比较而言,小说还是自由的,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方式,凭借着自己的积累和技巧,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厌倦了不断修改的剧本,所以将剧本大纲改成小说。
在填写小说内容的时候,我看了看网站给出的选项,最终填写的是“都市言情”。故事的名字虽然叫做《第37次谋杀》,小说中也有很多关于谋杀的情节和细节,但我觉得这个故事的核心还是“谈情说爱”。谋杀只是谈情说爱的表达方式,在谈情说爱中,用谋杀来铺垫故事,展现人物性格,推动剧情的发展,达到故事的高潮。
由于是根据电影剧本改编,在写剧本大纲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一部电影的“素材量”和“时长”等因素,所以故事线索并不繁杂,人物也不是很多。觉得改写这个剧本,不会牵扯我太多的精力,所以才想着将这个剧本改成小说,并争取在春节前写完。小说基本上是按照剧本的结构来写,只是将戏剧语言换成了更倾向于小说的文学性的描写。小说的每一个章节,大致相当于剧本中的一场。为了符合网站对字数的要求,有的地方不得不加入一些多愁善感的心理描写或是将原本简练的对白注水加长。剧本和小说在具体的写作手法上有很多不同,《第37次谋杀》应该算是二者的综合。
曾经给一个相熟的导演看过这个剧本,那导演看完之后问我这个本子主要想表达的是什么?当时说的是“黑色幽默”,现在想起来,应该再加上“荒诞”更为恰当。一直觉得“荒诞”这个题材很不错,既可以有爱情,也能有悬疑惊悚,还能够玩魔幻或是穿越,只是在表达方式上要不同于常规的故事。一直觉得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亦或能够发生的故事,远比任何剧作家或是小说家所写的剧本或小说要精彩得多,这也是我写“荒诞”故事的基调。
在荒诞的世界里,用荒诞的方式,讲诉一个或许真实的故事;在纷扰的现实中,用黑色幽默的方法,演绎一段超现实的荒诞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