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上天的戏弄
夏花盛放秋时败,盛极一时跌深谷。守得本心人如玉,松柏四季平常心。莫代繁华散尽去,才悔以往空虚度。
燕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而有一件事,却成了四国朝廷和民间一大奇事,那就是大燕勤武王妃已经有孕十二月,可是还没有要生产的迹象。最先坐不住的是楚国,楚国国主与高层心中懊恼,这还要说道四个月前,大燕刚刚开始恢复的时候。
四个月前,南楚国卦师在观星和占星时发现燕国有异,燕国国运之星大方光芒,不再是前些月黯淡之色。经卦师反复占卜,得出大燕将有福星降世,更推敲出勤武王妃足月后恐怕难诞子,而是五月后孩子才会降世,于是面见南楚皇帝,说出自己所挂的卦象,并给楚王指出两条路,第一是派死士前往大燕,暗杀勤武王妃,以绝后患,第二是与大燕结盟,否则南楚必有苦难,他希望皇帝应尽快做出决定,三个月后恐来不及。皇帝无法决断,便传召朝中大臣,当卦象在南楚国官僚贵族之间传开时时,术士受到官僚贵族之间排斥,不久皇帝以此卦师扰乱朝纲为由被流放,不准在回楚国。
王妃足月后果然没有要生产,楚国国君和高层慌了,楚国开始派人追查术士下落。追查了两个月,终于在燕国南通关边境找到术士,并将术士请回楚国。楚王更是前往楚国边关相迎,当卦师看到熊国主的身影时,很有深意的一笑,小声说道:真正的美名不是空穴来风,他的付出与收获是正比的,你会为你的百姓免离战火一百年。
熊国主见到卦师后下马就要拜,卦师立马拉住,一言不发,放开国主后,独自向关内走去。
卦师带着熊国主来到一家旅馆,进了客房,道士小心的关上房门,看着南楚皇帝,既没有冒犯,也没有畏惧的对视。
道士没有等南楚皇帝开口,便先开口道:我已经知道你的来意,而我所知道的,那是上天的机密,轮回的安排,窥探天机,是有天谴的。我本告诫过陛下,然陛下非但不信,还将我流放异国,于情于理,我为何帮你?
这.....这......
但念陛下,一心为国的份上,我送你良计,是否保你楚国百年与燕国无战!是否在激流中消沉,还是在激流中涌上,就看陛下的抉择。熊国主感激的看着卦师,卦师开始讲述第一妙计:
这第一妙计会让你受到魏,齐两国的轻视,但可以换二十年和平,你是否愿意。
愿意。
圣子降生之前,魏国必发除燕贴,集天下之力灭燕,国主不但不能出战,而且还要把这见事告诉燕孝宗,国主不参战会免一场国难,此战众国必败,燕孝宗反而会感激你,国主应加紧与燕国交好,如今燕国蒙难,我朝应与支援,燕国国主定会感激你,毕竟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来的实在。反观齐国一直有吞并楚国之心,齐国国力恢复后一定会攻打楚国,你求援燕国燕国不会拒绝。这是第一计,如果你用此计,我这有第二计,便在我身上的锦囊中,十年后打开锦囊,便可保你楚国百年无战之扰。说着卦师便从袖中拿出一个锦囊,但并没有交给熊国主。
道士继续说道:第二计,与群国商讨灭燕计划,祸福相依,且楚国与燕乃属天南地北,即使大胜也无多大利益,而齐国不同,吞并燕国,国土雄厚,修养充足了,必吞楚。
那术士说完后,向南楚皇帝行礼后离开,皇帝愿封他为国师,却被术士拒绝了,术士说道:若有疑虑,便来找我便是。我便在着边关道观中度过一生。皇帝不在苦苦挽留,率众臣回朝。
再回说燕国这几月,皇亲大臣看着是一派和气,可是燕国朝着怀孕的女子纷纷流产。就连皇宫中那位才人也没免劫难,皇帝希望她生下圣子,破格升她为贤妃,可惜啊!祭祖时摔一跤,小产了,江远流的小儿媳出外赏莲花,失足摔入湖中小产,当夜悬梁而死,梁王爱妃竟然失踪,如今下落不明,双关王长子之妻滑胎,如今剩下的圣子人选只有雍王的妾室,肃和亲王的孙媳,靖山侯的妾室,大将军白瀛的夫人这四位,这四位夫人成天心惊胆战,成日躲在房中,一切用度都是亲信安排,没有半点差池,在这种气氛下,靖山候妾室疯了。这样皇帝很苦恼,很怕圣子有损。皇帝也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并派人保护那些有孕的女子。
然而就在王妃怀孕第十二个月的时候,大燕将降圣子赐福大燕的消息竟在九洲传开,一时之间,大燕百姓对大燕充满信心,做起工来更加努力,有奔头。谣言四起。有说勤武王妃而这个时候,勤武王妃在白之恩率儿子登门后奇怪的的了病,闭门谢客。
那是三天前的事情,清晨,白之恩,白瀛带厚礼前往勤武王府,意在勤武王妃若生男,白家生女结为亲家,若白家也生男就结为兄弟,此举一出惊动大燕六州十二府,更惊动了南楚,先说白家提亲,在说南楚之事。
白之恩来到勤武王府门前见到勤武王与勤武王妃在府门等待着,白之恩连忙拜礼,勤武王看了一眼王妃,王妃立即扶起白之恩,说老元帅不必客气。
白之恩忙说:王妃不可,您身怀有孕,怎可让您来扶老臣。
王妃只是微微一笑,老元帅进府吧!
几人进府后,在黄昏时分,老元帅在勤武王的搀扶下笑呵呵的出了王府。在大街上老元帅突然哈哈大笑,又说出:凡人怎知天机言,机关算尽一场空,老夫洞悉天机言,国之大业正当时。天降圣子入凡尘,救济大燕改乾坤。
而因为白之恩的举动,让大燕风云再起,一时间,民间众说纷纭,有力挺勤武王妃的,有怀疑的。大燕各地议论纷纷。皇帝更是连夜召见了白之恩,自此之后勤武王府宾客再次满座,座无虚席。无奈,王妃在心忧之后,只能抱病。随后大燕的一个道观里传出:圣子降世,必有异象,国之福神,异于常人,静等圣子降,一切由天定。
勤武王妃身怀圣子让与太子对立的雍王心惊不已,因为太子党手下是文武丞相,勤武王,梁王、大燕仁孝长公主等朝中大员,而雍王因天资聪颖,很得皇帝喜爱,这给了雍王向争皇位的决心。雍王手下有岐王、陈王、吏部尚书等官员。分庭抗礼,如果勤武王妃降下圣子让自己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故此他想出一条毒计。
燕国将降圣子,让四国惶恐,魏国拓跋恨收到一封信,信中内容写到:
得知想除圣子,你可派刺客进入燕国,我可帮你暗杀王妃,事后你我来往信件焚毁,书信落款——燕雍王东方怀济。雍王却算错了计谋,魏主将书信送至燕皇,皇帝大发雷霆,将其贬到东镇关一小镇做没权的王爷。而魏主的主要意图就是吞燕,此计就是让燕皇放心,他的计划是联合众国除燕。
楚国国主如术士所言在传出燕国王妃孕有圣子后,收到除燕贴。楚国国主打消了心底疑虑,一遍召集文武大臣做面子形式,暗中派亲信准备粮草,支援燕国,一些不明事理的大臣皆主战,他们自以为抓住了国主的决定,不想熊国主却说拒绝此次除燕行动,并命兵部尚书带除燕贴走西凉前往东燕,禀明东燕皇帝,并下圣旨,赋予兵部尚书带天子意。大臣们都不解,国主怎么了,这么坚决,难道准备粮草不是攻燕用的?国主只是告诉他们,执行就好,而且让兵部尚书悄悄地前往燕国,将除燕贴交予燕国皇帝,楚国兵部尚书带着疑惑上路了,兵部尚书还带一个侍从,为了不被人注意,便与前往燕国经商的马队一起去。
在说魏国,魏国国主接到楚国拒绝出战的帖子时还很愤怒,怒骂楚国来使,要斩杀来使,魏国丞相一句话救了这使者,魏国丞相进言说:楚国不出兵在意料之中,楚国与燕国中间夹着个齐国,楚国出兵也没太多利益,丞相一句话,打消了楚国会与燕国结盟的念头,也想明白了楚国不出兵的原因,国与国之间为的是利益,燕国对楚国确实没什么价值。六日后魏国国君,燕国周边小国齐聚齐国国都,共商灭燕大计。使者感激的看着魏国丞相。然后退出大殿,离开魏国,然而魏国皇帝心里还是不爽,使者出了魏国境内,便被人暗杀了。此事让楚国国主很是恼怒,但最后还是作罢。
另一面楚国兵部尚书带着侍从来到燕国,本事要先见勤武王的,结果递过名帖后被告知王府如今闭门谢客,任何人不见,没办法,楚国使者(兵部尚书)只好去见武丞相白之恩,白之恩得知后,立即进宫面圣,经商议后,接见了楚国使者。
兵部尚书来到勤政殿,殿内坐满了大臣,兵部尚书跪地行礼,皇帝免了他们的礼,燕孝宗:赐坐,兵部尚书将南楚皇帝亲笔书函和除燕贴交给燕孝宗后,
兵部尚书直奔主题,在燕皇和燕臣还未开口时,便将除燕令交给李公公,皇帝看后,非常淡定,命人将书信递给太子,然后给大臣,每位大臣都是一脸愤怒。大臣们一番讨论。
燕皇看向楚国使者:楚国何意?
楚国使者:燕皇已经明白了不是吗?我主不想卷入战火,也不忍燕国陷入战火,希望燕楚结好,互不侵犯,同修友好之谊。
燕皇:燕楚从无亲密有来,为何楚国突然示好。
兵部尚书:我还是那句话,若不信楚国,我等告辞!兵部尚书做出要走的姿势。
燕太子立即拦住,说:父皇,楚国不能无故潜使于燕,我们不妨先信他们。
皇帝深思后说:好,楚国使者,你们有什么条件?
兵部尚书:我主并未提出什么要求,只是希望,你我两国友好往来,不予战火。
一番商讨后,兵部尚书以国内事务繁多为由,婉拒了皇帝的挽留,燕皇派人秘密护送他们离开燕国。送走楚国使者后,皇上秘密传旨,召勤武王东方怀意,老元帅白之中,大将军白瀛,双枪将韩如虎,镇国将军白之恩,禽山侯杜思娘(女),商讨御敌大计。商量完御敌大计后,皇帝独自一人偷偷的离开勤政殿,来到上阳宫的后山,在后山摸索了几下后,消失在黑夜中,有一盏茶的时间,皇帝再次出现后山,之后回到勤政殿。
在各国各怀心事时,大燕绿林并不安分,大燕绿林分三宗七帮一匪,而三宗七帮公推韩栋希,做绿林盟主,以安绿林心。大燕三宗七帮头领齐聚大燕绿林总坛逍遥岛,说岛非岛,逍遥岛实则是一座山。当初就是为了霸气些,才取名逍遥岛,而英雄齐聚的缘由还要追溯到十天前,一个老道来到绿林总坛,面见到总舵主,说明来由后,总舵主发出集结令。故此大燕好汉集结到一起。
总舵主韩栋希说:我师傅十日前突然现身绿林总舵,与我讲:燕国将有一难,师父说大燕虽然全民皆兵,但此难来势汹汹,绿林应助燕孝宗一臂之力,在兴王朝兴盛。古语云:名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今之燕国风雨飘摇之际,身为一方豪杰怎么能坐视不理,各位宗主,帮主觉得如何。众人惊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燕绿林盟主的师父是铁刹山原掌教守阳真人,道法高深,武功超群。且精通阴阳。
少林住持最先开口:大燕国风大开,百姓安居乐业,若非天灾,燕国不会如此,本宗虽然四大皆空,跳出三界外,但依旧是燕国人,我少林哪怕只有一僧也会血战到底。
少林住持一番陈词,让绿林好汉热血沸腾,人人参战。就在这时护卫跑了进来:启禀总舵主,北漠第一匪头前来拜见。
众人一惊!但都明白来意,都等总舵主开口。总舵主:请进来,今天来的各个是大燕好汉。
北漠第一匪人未到声先到。哈哈哈,韩总舵主这是什么意思?大燕绿林卫燕之会,为何独独将我撇下,难道在座瞧不起我李某人。
韩总舵主哈哈一笑,李某说笑了,是韩某的错,还请李某不要怪罪。
韩舵主爽快,只要今夜有酒喝,众英豪与我一醉方休,李某人绝不不怪罪!
哈哈,有酒有酒!大家英雄好汉!齐聚总坛怎会少酒。李某若为绿林卫燕而来那我韩某酒多得是。
总舵主这是瞧不起我,不是为了名族气节,难道为几坛酒来这绿林总坛丢脸。李某人说完,大堂顿时笑声一片。
盟主:哈哈,既然李兄这么说,那好,各位既然为护国而来,就请各位宗主帮主移步后厅,接风宴已备好,今夜不醉不散,明日商量护国大事。各路好汉纷纷说好,少林住持念了句阿弥陀佛。
大燕绿林总坛,今夜热闹非凡,江湖好汉,齐聚于此,但他们高兴的神经里,都带有对国家的牵挂与忧伤。
酒过三巡,大家纷纷聊起国家。
天劫帮帮主道:想当年我天劫帮,为护镖,走南闯北,刀尖舔血,我天劫怕过谁,服过谁,我天劫今日也就服我孝宗皇帝,想当年被困齐国边境,孝宗得知我天劫有难,命赵慕泽前来救我天劫,这份情谊,我天劫怎能忘记。没有孝宗皇帝,怎有我天劫今天。
天宗掌门:想当年,孝宗刚刚继位,朝纲不稳,四下不服,孝宗皇帝铁腕淸政,对着九洲天下发出:是我燕民,皆怀热血,伤我黎民,犯我土地者,杀无赦。三年时光平定边关,安抚朝政。
······这帮江湖英豪彻夜长谈,直到天亮也未能聊尽兴。次日在一众好汉的一载建议下大燕绿林歃血为盟,结为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