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62400000014

第14章 名利双收,如日中天

杜月笙再娶名伶

就在杜月笙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又迎来了一件人生快事。

此时的杜月笙已经年过四十,青年时代的顽劣与轻狂渐趋散去,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子精明与练达。虽然杜月笙已经娶了三房太太,但依然不改少年时代的迷花恋色之心。就在这一年,他又迎娶到一位美艳娇娘。

原来,黄金荣自退隐以来,开设了一家黄金大剧院,并请来了三位颇有名气的坤伶。这三人本是母女,老太太名唤小兰英,唱的是老旦;大小姐名唤姚玉兰,扮须生;二小姐姚玉英扮武生。三母女同登一台,却各有千秋,赏戏的观众啧啧称奇。难能可贵的是,母女三人出身梨园世家,唱念做打的功夫都十分了得,加之黄金荣宣传有方,于是轰动了黄浦滩,俨然成为黄金大戏院的招牌。

杜月笙也是出了名的戏迷,早年还专门请了师傅到华格臬路杜公馆教他唱老生,学着唱过几段戏,只是一直搬不上台面,权作私下娱乐消遣。听说金荣哥的黄金大舞台请来了几位色艺双全的新角色,杜月笙当然想去欣赏欣赏。

他第一次看了大小姐姚玉兰的戏,便被她深深地吸引住了。虽然杜月笙平日里忙生意、忙应酬,但只要听说哪天有姚玉兰的戏,即便再忙,也要抽出时间,驱车赶往黄金大舞台,为姚玉兰捧场助威。

不仅自己经常捧场不算,但凡遇有贵客登门,杜月笙都会邀约一起到黄金大舞台赏戏。有一次,同杜月笙一起参加“四·一二”清党行动的同谋王柏龄到上海游玩,除了酒席、麻将这些常规的招待方式,还特别请王柏龄到黄金大舞台赏姚玉兰的戏。

王柏龄对姚玉兰也是赞美了一番,两人谈着谈着,杜月笙收敛笑容,一本正经起来:“我想娶这位姚玉兰小姐,你看怎么样?”

“好啊,”王柏龄早看出了杜月笙钟情此女子,哈哈大笑说道:“你要是娶了姚玉兰,担保你以后过足了戏瘾,大舞台就不必来了,闺房里就能赏戏,那才是人生乐事。”

杜月笙若有所思地说道:“就怕很难。”

“哦?”王柏龄诧异起来:“就凭你杜月笙,沪上的闻人,商界的巨贾,难道她还不愿意吗?”

“只是——你有所不知,”杜月笙深深地叹了口气,说道:“姚玉兰是梨园出身,而且还是世家,规矩理法特别多。那位老太太也好生厉害,对两个女儿要求严格,又终日形影不离,我捧场捧到今天,还不曾跟她说过一句话。”

原来,自杜月笙对姚玉兰一见钟情以后,经常光顾黄金大舞台为其捧场喝彩,并逐渐展开了追求攻势,甚至还亲自到后台拜访,说一些仰慕的话语。姚玉兰端庄秀丽,言行举止从容大方,让杜月笙越发怜爱。偏偏是这两姐妹从不搭理别人,问她们的话,都只是报以嫣然一笑,一切交际应对,全由母亲小兰英出面代理。

虽说杜月笙已经娶了三房太太,但每次结婚都是水到渠成,顺顺当当。大太太沈月英与杜月笙彼此中意,两情相悦,后来经张啸林撮合迎娶了二太太陈帼英,又讨得三太太孙佩豪。三位太太嫁入杜门,无一不是羡慕杜月笙的财势和地位,略显遗憾的是,这三次婚姻,没有一次让杜月笙真真切切感受到恋爱和相思的滋味,唯独见到姚玉兰之后,开始沉迷于她的举手投足、绕梁之音,甚至大有辗转反侧、魂牵梦萦之感。

自打杜月笙迷恋上姚玉兰之后,他实在难以忍受这种相思之苦。有一天,他突然想出一条出路。

黄金荣年迈退休之后,专心经营他的几家戏馆和舞台,而真正负责出面经营的,是他的大儿媳李志清。李志清贵为老板,因此与姚玉兰母女有过业务上的接触,时间一长,大家很快成为闺中密友。

杜月笙很早就听说李志清与三母女关系不错,因此他想,何不试试到“妹妹”那里探探路?“妹妹”是杜月笙、张啸林等人对李志清这个晚辈的昵称。

于是,有一天,杜月笙抽出空闲时间,驱车赶往钧培里黄公馆,先和金荣哥聊了一会儿,然后借机找到了李志清,向她招招手说:“妹妹,你来,我有事体和你商量。”

“杜家叔叔,有啥事体?”李志清问道。

“我问你,小兰英是不是和你的关系蛮好的?”

“嗯,确是蛮好。”李志清点点头。

杜月笙顿了顿嗓子,自己先笑了笑,终于把自己的心里话说了出来:“实不相瞒,最近我经常到金荣哥的大舞台去赏戏,尤其是小兰英的大小姐姚玉兰,人美艺佳,我十分喜欢,想讨她为妻,你看是不是有此可能?”

李志清听了咯咯一笑,最后说道:“难得杜家叔叔一片真心,这事儿我给你探探路,至于成与不成,就看叔叔的造化了。”

杜月笙见李志清愿意帮忙,十分感激,谢了三谢才告辞而去。

李志清受人请托,成人之事,于是找了一个机会,将杜月笙的心事委婉地传达给小兰英母女,这让母女三人都有些意外。

以杜月笙今日的威望、地位以及他对姚玉兰的一片真心,小兰英未尝不愿意有这样一位金龟婿,因此她私下悄悄问过姚玉兰。姚玉兰早已晓得杜月笙经常给自己捧场,定是有些缘由,没想到这位大亨要动真格的。但姚玉兰也有自己的顾虑:一来,两人的年龄过于悬殊;二来,杜月笙现在已经娶了三房太太,怕是以后很难相处;最重要的是,自己正值青春豆蔻,月貌花容,嫁给杜月笙诚然一生不愁生计,却又不甘心做小。

了解到姚玉兰的顾虑,李志清又传话给杜月笙,把姚玉兰的顾虑和盘告知杜月笙。

杜月笙一心要娶姚玉兰,因此很坚决地对李志清说:“你可以代我向小兰英讲明:第一,我一定要明媒正娶,用龙凤花轿抬她过门;第二,我会让她享受正房夫人的待遇。”

有了杜月笙的亲口保证,李志清又往返几次,交涉说情,终于劝得姚玉兰母女心为所动。最后,姚玉兰和她的母亲给杜月笙开出了“最低限度”的条件:首先,必须正式结婚;其次,必须另设一所住处,与华格臬路杜公馆里的三房太太分开来住。

这边姚玉兰母女松了口,那边李志清赶紧把话传给杜月笙。

杜月笙大喜过望,赶紧让李志清带话过去,对姚玉兰母女开出的条件一一应允,至此,杜姚之间的婚事总算露出一点儿眉目。

能促成这段姻缘,李志清也很高兴,她跟杜月笙开玩笑说道:“杜家叔叔,有时候想想这世界上的事情真是觉得有意思,你娶的四房太太中,我跟我的婆婆,两代人为叔叔做了两次媒,居然都做成了。”

杜月笙听后哈哈大笑,李志清所说的婆婆正是黄金荣的前妻林桂生。十几年前,正是林桂生一力促成了他与大太太沈月英的姻缘,而这一次,却又是黄金荣的儿媳李志清出面,帮他促成了与姚玉兰的婚事。

杜月笙心中高兴,神清气爽,当下给李志清许了一个心愿:“妹妹,你这次为了我的事体,往返周折确实辛苦了,我一定要好好谢你。”

“杜家叔叔客气了,我只不过是个传声筒,哪里有什么辛苦?”

杜月笙微微一笑,不再说话。当天晚上,杜月笙便派人去买了一只金手表,送到钧培里,作为酬谢李志清的礼物。

杜月笙准备迎娶姚玉兰,这让住在华格臬路的沈氏、陈氏和孙氏三位夫人很不开心。当他们听说此事之后,本来争风吃醋互不往来的三姐妹,居然也凑集起来,沟通消息,有商有量。平白无故又有新人进门,谁知道以后能不能和睦相处,多一个人进来终归不是好事。

正当她们准备联合起来,公开表示反对的时候,杜月笙早已经知悉了此事。不久,杜月笙将三房太太喊到客厅。他大发雷霆,借题发挥,把三位太太一通臭骂,尤其是大太太沈月英被骂得狗血喷头。从没见过杜月笙发这么大脾气,三位太太大惊失色,噤若寒蝉,哪里还敢做出任何抗议和反对?

对于杜月笙再娶之事,周围的朋友或敬或惮,大都表示了赞成,这让杜月笙获得了极大的心理安慰。许多年来,他在对外的交际方面,很少携带夫人出席过什么重大的应酬场合,这与他卓然的社会地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究其原因,也与他前后所娶的三位夫人均为旧式女子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她们平时不大喜欢抛头露面,只求在家养儿育女,过得清闲幽静,而对于外务之事从不过问。

而姚玉兰自幼随父母闯过码头,见过世面,如今又是上海滩当红的坤伶,对于能娶到这样一位风光体面的太太,杜月笙当然觉得非常满意。

按照承诺,杜月笙在蒲石路租了一层豪华典雅的西式楼房,作为姚玉兰的新居。行年四十二岁的杜月笙,此番已经是第四度做新郎了,依然把婚事办得风光热闹,许多新朋旧友、达商富甲纷纷临门道贺,丝毫不减当年迎娶前三位太太的风头。

自打姚玉兰嫁入杜门,便洗尽铅华呈素姿,一心一意做起了杜夫人,很少登台献艺,除非遇到义演救灾,或者亲朋好友一时兴起来上一次彩排,她才兴致盎然地粉墨登场。

第二年,姚玉兰即为杜家产下一女,这让杜月笙无限欢喜,因为这是他的第一个女儿,杜月笙显得格外疼爱,视如掌上明珠,取名杜美如。

女儿满月那天,杜月笙一掷巨万,为女儿办满月之庆,不仅大宴亲朋,甚至还搭起台子,开起堂会,由当时风靡沪上的梅兰芳、马连良联合演出,其场面之风光,绝非一般富商巨贾所能比拟。这件事可以算得上杜公馆的一大盛举,一直为上海人所津津乐道。

开祠堂空前绝后

杜月笙十五岁离开高桥镇,到十六铺打出路,当初,外祖母送他到上海谋生,行至八里桥,祖孙泣别,杜月笙曾哭着说:“好婆,高桥人人看我不起,我将来回来,一定要一身光鲜一家风光!我要起家业,开祠堂!不然,我发誓永远不踏这块血地!”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1931年,四十三岁的杜月笙终于一圆当年立下的誓言。这一年,整个上海最为轰动的风光盛事无疑便是杜氏祠堂开祠了。因为,它的招摇与奢靡,盛大与奇特,在上海这样一个世面广大的地界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从1930年开始,杜月笙便大肆刊发广告,广招文人墨客纂修族谱,同时还拨款五十余万在高桥镇的杜家花园附近购置土地五十亩,并聘用精工良匠,大兴土木,造起祠堂来。

耗时一年,1931年初夏,祠堂终于建造完毕。杜氏祠堂以杜家老宅为中心,方圆五十多亩,所造屋瓴无不精工雕刻,所设龛屏莫不蟠龙虬凤,极尽富丽堂皇之能事,其奢靡之度在旧上海几无出其右者。

杜月笙决定要亲自奉主入祠,不仅要风光体面,而且要大做特做。开祠的前一个月,杜月笙便命人向全中国各地的门徒、同门兄弟、朋友和全国各界名流分发请柬,不说数以万计的徒子徒孙,光是天南地北的旧故新朋也实难统计完全。于是乎,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礼物,便开始从四面八方呈送而来,无论是古董器具、楹联匾额,甚至是礼券现金,应有尽有。

当时,与杜月笙或有来往的一些国民党权要,几乎都定制了匾额派人送至杜家花园,极尽捧颂之辞,不妨让我们看看那一排排精琢的贺词,还有那一串串显赫的名字。

“孝思不匮”——国民党委员长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贺。

“好义家风”——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贺。

“世德扬芬”——军政部长何应钦贺。

“慎终追远”——实业部长孔祥熙贺。

“千国栋家”——司法院长王宠惠贺。

“光前裕后”——警察总监吴铁成贺。

“敦仁尚德”——前大总统徐世昌贺。

“俎豆千秋”——前大总统曹锟贺。

“望出晋昌”——前临时执政段祺瑞贺。

“武威世承”——前北洋将军吴佩孚贺。

“武库遗灵”——国学大师章太炎贺。

“源远流长”——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贺。

“慎终追远”——班禅额尔德尼贺。

“东方望族”——法国驻沪领事甘格林贺。

“明德之后”——日本驻沪日军司令坂西利太郎贺。

……

这些人随便拿出一个都是响当当的军政大员,杜月笙交际之广、人脉之深让所有前来采访的记者们咋舌不已。当时报章竞载,众口喧腾,或云“杜氏声誉之隆,可谓壮观盛况”,或云“以一家之宗祠祀典,规模如此之伟大,真不亚王侯之观矣”。

为了让家祠落成典礼办得隆重风光,杜月笙特意要求虞洽卿、黄金荣、王晓籁作为仪式总理。又设有协理七位,分别是张啸林、金廷荪、郭祖绳、蔡琴荪、胡咏莱、俞叶封和李应生。此外还分设各处,如文书处、总务处、警卫处、卫生处、庶务处、宴席处、会计处、剧务处等,分管不同事务,每处设有专人负责,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

为了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贺客,杜月笙还派人专门在祠堂门前搭起一座五层高的彩楼,楼中央便是招待高桥镇民看戏的戏台,楼后则为娱乐来宾的剧场。这座彩楼张灯结彩,五色缤纷,楼下的一片广场可容纳好几千人。在杜氏家祠的西面,搭了一个奇大无比的席棚,席棚里摆好两百多只圆桌,可以一次摆下两百多桌酒席。

6月9日这一天,奉主入祠仪式正式开始。天一亮,华格臬路杜公馆附近早已车马盈门,拥挤不堪。仪仗、旗帜、台阁、伞牌,中西乐队,护送的军警、商团、学生、童子军,陪送的名流、贵客,踵贺的嘉宾、亲友,再加上围观的市民,将华格臬路挤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9点的钟声一响,奉主入祠的队伍浩浩荡荡向金利源码头缓缓驶进,据当年的新闻界记者估算,人数大约有五千余人,绵延数里,场面堪称空前。仪仗所过之处,百姓山海层叠,拨肩弄首,跳足观望,生怕错过这百年一遇见的旷世盛典。

排在仪仗队最前列的是骑着阿拉伯骏马的英国巡捕,金发碧眼的英国人排齐马队,充任开路先锋,队列后面撑起一面硕大无朋的中华民国国旗。后面一连串三五十杆杜字大旗,每一面旗都有七八名壮汉撑扶旗杆,由一位头目跑前跑后,高声指挥。紧随其后的是法租界巡捕房的百余安南巡捕,这些安南巡捕全副武装,推着自行车,徐徐行进。安南巡捕之后是中国巡捕,头戴钢盔,脚踏长靴,挺胸腆肚地步行。

为了给杜月笙奉主入祠助兴,法租界破天荒允许中国军队进入租界,由淞沪警备司令部的军乐队和一排荷枪实弹的步兵在前,陆军第五师的乐队和一连步兵在后,拱卫着一面八人杠抬的大匾,这个匾正是南京国民政府蒋高层赠送的“孝思不匮”。

仪仗队的第二部分由公安局军乐队、保安队员等组成,分别护卫着淞沪警备司令部张春甫、淞沪卫戍司令熊式辉以及其他上海本地大小官员特赠的十几面匾额,每面匾额上题字都极尽宣耀之夸辞。

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三部分,堪称军阀专号,由陆军第五师军乐队开道,分别护送由两位前总统徐世昌和曹锟、前总理段祺瑞和两大军阀吴佩孚、张宗昌以及少帅张学良等诸多当世军阀们赠送的匾额。这些军阀平日里割据一方,连年混战,不想却在杜月笙奉主入祠的盛典上“凑”到了一起,其他各院部长、主席以及国民党要员和法国官员的匾额也紧随“军阀专号”之后,杜月笙以一方黑道势力,交游如此之广,结缘如此之深,让人叹为观止。

杜月笙本人头顶礼帽,身着长袍,带领着几个儿子,满脸笑容,一路和欢呼的观众打着招呼缓缓行进。在他的后面,杜氏亲友门人高冠博带、衣香鬓影,排起长长的队伍,伴他送主入祠。

在锣鼓喧天,喧闹如潮之中,足足耗时两个多钟头,大队人马才抵达金利源码头,滔滔黄浦江之上,井然有序地排着百余艘渡船,每艘船上的桅顶一律挑起一面红底白字的“杜”字小旗。

大小船只循序将仪仗队接驳而去,由金利源码头到高桥码头,船队行驶历时一个多小时,江水浩荡,鼓乐齐鸣,引得两岸居民争先恐后跑到江边眺望。

一到高桥码头,大家才看见杜月笙的老娘舅朱阳声早已率领一批亲眷,驻足岸边等候多时。一别二十余年,老娘舅如今早已躯残目弱,华发如霜。现场人多嘈杂,又忙又乱,舅甥二人不曾说上几句话,杜月笙即被拥上汽车,带着长子杜维藩恭捧神主,驰向新祠。

临到宾客下船,码头早已备好大批车队,汽车十五辆,由工商各界的大佬借用,人力车150辆,由江北大亨顾竹轩的徒子徒孙云集而来。由于客人越聚越多,这些车辆仍显不够,于是更有人成群结队,走八里平路,赶赴杜家祠堂。

这一天,络绎不绝的男女嘉宾不下万余人,挤在仅可容纳四五千人的临时剧场,拥挤之状不言而明,加以天气炽热,通风不佳,观众们莫不汗流浃背,场内空气异常浑浊。

杜月笙起家业赚足了人气,立祠堂又撑足了场面。他生平对京戏情有独钟,这次奉主入祠自然少不了唱上几台漂亮的戏。沪上名伶、北京名票悉数应邀到位,海派名角麒麟童、小达子、常春恒,京剧大师梅兰芳、程艳秋、尚小云、荀慧生、杨小楼、马连良、高庆奎、谭小培、龚云甫、金少山、萧长华、徐碧云、言菊朋、芙蓉草、金仲仁等几十位当世名家群贤毕至,真可谓阵容强大,盛况空前。

台上的演出热热闹闹,多姿多彩,台下搭的芦席棚内摆满了肥鸡大肉,宾客亲朋既饱眼福,又享美味,真是大块朵颐。席棚搭的餐厅摆得下两百桌酒席,一次可供二千五六百人用餐,可是贺客之多出乎意料,于是这两百桌全成了流水席,一批用过,一批再来,据当时上海《福尔摩斯》报的统计,三日之内一共开了两千余席,三天大宴,竟然创下了“堂上珠履十万客”这样空前绝后的大场面。

6月9日唱了半天一夜的戏,自杜月笙本人起,个个兴奋,人人欢喜,当夜只怕没有人阖得上眼,睡得着觉,因为翌日五时便有三日节目中的最高潮——杜氏家祠栗主奉安典礼。

所谓“栗主奉安”,便是杜月笙双手捧住栗木制的总神主,把它送进神龛里“奉安”——永久保存,经常祭祀。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必须衬以庄严隆重的繁文缛节,因此完成起来很不简单。但是由于事前有杨度、陈群、邱方伯等人负责为杜祠落成典礼设计安排,一应仪节悉遵古礼,一举一动全无半点差错。

第二天天还没亮,杜家花园就万头攒动、人声喧闹起来,无论是大厅、席棚还是彩楼,乃至附近的牌坊下,都聚集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到处张灯结彩,光烛闪耀,映得整个会场花团锦簇,光明璀璨。

五点钟一到,三支军乐队开始锣鼓齐鸣,轮流演奏。外面同样爆竹声声,欢声雷动,杜月笙着长袍马褂,在如潮的人流之中,面容异常肃穆,他缓步走近神龛,按照古礼仪式,毕恭毕敬地将栗主安置在神龛,接下来,杜月笙率领众妻子儿女,一齐向上跪拜,行祭祀礼。

家祭结束后,由国民党中央委员杨虎宣读国民党高层蒋介石及其他“党国”要员的贺电贺词,然后莅临观礼的亲友、杜氏门人、嘉宾,各机关团体代表,一批一批地上前,对神龛里总神主牌位行礼,杜月笙则带着他的太太、子女在一旁答谢行过礼的客人。

这一天仅从上海专程游杜祠看平剧的普通群众便多达一万余人。由于席棚剧场人满为患,不得不采取了紧急限制措施,限制一般群众乘坐杜公馆专轮专车。虽然没有杜公馆的专轮专车可乘,这些群众便自备交通工具。所以接下来的两天里,由高桥到杜家祠堂那八华里的“杜高路”,从早到晚贺客游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据统计,从9日到11日的三天之内,到杜祠的贺客逾十万人之多。

当时的许多新闻报纸连日长篇累牍、不厌其详地对这件事大肆报道,极尽渲染之能事,甚至一些与立祠贴边的花絮新闻都大登特登,申报还破例地登了“预志”,将杜祠落成典礼的八大处组织和负责人选,招待之方式,仪仗之路途,堂会之戏目,直至办事处结束的情形一一详述,可见杜氏立祠影响之大、印象之深,无人可与之媲美。

起于寒微的“大流氓”杜月笙,建一座祠堂,却万人为之空巷,其声势之浩大,场面之壮观,绝对称得上是上海开埠以来空前绝后的大事,很长一段时间内,为上海人津津乐道,传诵多年。

筹善款一马当先

1931年对杜月笙来说是最为忙碌的一年,年初的开祠堂、栗主奉安让他风光无限,到了七八月间,一场罕见的大水灾把他推向了赈灾筹捐的前线,而后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他又是登高一呼,抵制日货,抗战到底。

这一年的7月,从南方的长江、珠江到北方的黄河、松花江都普降大雨,十余省份受水灾水患极为严重,尤其是长江沿岸的江苏、安徽灾情最为告急。京沪、平汉铁路先后被洪水冲毁,而后汉口决堤,全市被淹,灾民无家可归,痢疫丛生。鉴于灾情严重,8月初,国民政府成立专门的赈灾机关——水灾赈济委员会,由宋子文、孔祥熙指挥作战。

上海方面同样成立了水灾救济委员会。此时的杜月笙,无论在政治、经济、工商,还是在社会活动方面都取得了飞跃的进展,从而使他更有能力、更有威望站出来,尽己之力,为赈灾贡献自己的能量。果然,凭借着他得天独厚的人气优势,杜月笙顺理成章地被推举为水灾救济委员会委员。

灾情发生之后,以上海佛学书局董事长王一亭为首的社会慈善家开始展开积极募捐活动,王一亭还是江苏省赈灾委员会驻上海的劝募主任,杜月笙、张啸林、王晓籁等人为劝募委员。

八月初,上海市商会协同各慈善团体邀请到在沪的各界名流、行业公会代表、旅沪同乡会代表,通报各地灾情进展,研究赈灾对策。各界代表当场决定,成立上海筹募水灾急赈会,推举前国务总理许世英为主席,杜月笙、虞洽卿等十一人担任常务委员。

许世英历经晚清、北洋及民国,是老资格的政治人物。这次邀请他出山赈灾,完全是看重他在赈灾事务上的影响力。早在三年前,许世英就曾担任国民政府的赈务委员会委员长,负责赈济各地灾情。

许世英这次来到上海正是为募捐善款而来。但单凭他一人的影响力显然还不够,于是他找到杜月笙,商议募捐事宜。

当时的杜月笙与姚玉兰新婚不久,正热衷于票戏。听许世英讲完,他沉吟半晌,突然灵机一动,向许世英建议说:“许先生,拿着捐簿去劝捐,很吃力,收效也有限。我倒想到一个花样,我们的赈灾会完全可以‘义赈’的名义,邀请最好的名伶,义务唱几天戏。票价不妨尽量提高一些,买票的人一面可以赏戏,一面又可赈灾。这样一来,请人家捐款也可以改用推销戏票的办法。”

“这个办法很高明,一来募捐者花钱赏戏,心甘情愿;二来可以扩大募捐的范围,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许世英回答道。

得到许世英的认可,杜月笙十分高兴。刻不容缓,他马上备好请帖,将上海最受欢迎的梅兰芳、名票赵培鑫、金少山等人请来,甚至自己的夫人姚玉兰都披挂上阵,举行一次史无前例的义演。

这一次义演地点设在二马路的荣记大舞台,请来演出的都是顶尖儿的红角儿,赵培鑫搭档梅兰芳的《四郎探母》、《打渔杀家》,金少山搭档梅兰芳的《霸王别姬》、姚玉兰的《刀劈三关》与《辕门斩子》,戏码足,角色硬,场场精彩,一连多日戏院爆满,最后不得不加场延期,让上海市民在看好戏的同时,又踊跃募捐,堪称一举两得。

这一次的水灾赈济公演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不但募集到一笔为数不菲的巨款,更为接下来的赈济工作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公演如此成功,杜月笙举一反三,马上发起形式丰富的其他募捐活动,譬如他会同王一亭、王晓籁等人筹划各种形式的游艺、演剧、赛马等活动进行募捐。

首先,杜月笙等人筹划举办了上海赈济水灾游艺大会,这次游艺大会在大慈善家叶贻铨的私人花园举行。花园占地一百二十亩,按照英美风格建造,豪华高贵,经常上演西洋音乐、舞蹈,被称为“上海夜花园”。

游艺大会现场不设募捐,但前来参加大会的工厂可以捐助自家生产的日用品,数量不限,这些物品被送到筹备处,大会开始后由专人设摊,将这些物品向游人销售,不收摊租,售货所得银钱全部充作赈款。

9月初,杜月笙招集钱新之、张啸林等人,专门举行了茶会招待各界人士,上至上海市长,下至富商巨贾,纷纷前来捧场。会上决定举行慈善香槟赛,并发行慈善香槟票十万号,每号十元,计一百万元,由发起人当场分认五万余号。杜月笙自己认购两千张,也就是相当于捐赠了两万元钱。这一百万元的收入中,除了八十万元作为奖金外,剩余二十万元全部用来助赈。

除了举办各种活动助赈外,杜月笙自己也亲力亲为,他自掏腰包购备了一大批食物用品,供水灾急赈会发放。急赈会拨给汉口的一万包面粉,其中有五千包由杜月笙购买捐助,拨给安徽的五千包面粉则全部由杜月笙购进捐助。至于衣物鞋帽等物品,更是不可计数。

杜月笙不仅自己捐助大笔款项,还发动家人及亲朋好友为灾区捐款,他连同张啸林、黄金荣,将黄金荣六十四岁大寿寿仪所得共计五万元用于赈灾。

水灾会从成立到1932年5月结束,共募得款物两百六十余万元。由杜月笙个人捐款以及由他发起募捐的总数超过五十万元,达水灾会募款总数的五分之一,远远高过他人之上。

这一年,除了赈济水灾灾民,因九一八事变而涌入关内的东北难民日益增多,杜月笙又是第一个雪中送炭。因为多次举办赈济义演获得空前成功,杜月笙又会同有关方面,组织了一场“东北难民救济游艺会”。地点设在新世界剧场,邀请优伶名票、各种游艺杂耍的演员义务演出。为期一月的募捐公演共筹集善款二十万余元,杜月笙将这些钱悉数交给赈济委员会,汇到北方去救济难民。

因为在赈灾募捐中表现突出,杜月笙后来还得到了国民政府的嘉奖。1935年2月,国民政府赈务委员会委员长许世英请求国民政府对上海赈灾会等慈善团体及个人予以奖励。杜月笙、王一亭、虞洽卿等人在灾赈中的表现有目共睹,深受国民政府嘉许,因此特别颁发给杜月笙等人三等采玉大勋章,以示鼓励。

这种大勋章是国民政府的最高荣誉勋章,只颁给对国民政府内有特殊贡献的人士,杜月笙凭帮会人士的身份,得如此殊荣,可见其在赈济事务中所做的贡献非常突出。这一年的赈灾影响之深远,让杜月笙华丽转身,从一代帮会头目蜕变为全国闻名的“慈善家”,为他在国民政府中的活动与交往奠定了牢靠的基础。

同类推荐
  •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3)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

    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

    军事家是从事战争这一特殊职业的人,战争对军事家的性格、意志、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都有特殊的要求。虽然每个军事家的成长之路千差万别,但成为军事家的共同要求是具有普遍性的。刘忠丽编*的《中国古代*名军事家》选取战国*名军事孙膑、廉颇和蔺相如、西楚霸王项羽、抗匈奴英雄**侯霍去病、抗金名将岳飞、民族英雄郑成功的英雄事迹,从他们成长的历程和性格特征切入,剖析他们成功的奥秘,使您受到启迪。
  • 郑成功(名人传记丛书)

    郑成功(名人传记丛书)

    郑成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军事家,也是为后人称颂的民族英雄。他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了沦陷三十八年的宝岛台湾,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这里从他的父亲开始讲述郑成功的一生。
  • 宋代儒医

    宋代儒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宋代儒医》介绍了“儒医”的起源、尚医士人、通医名儒、儒门名医、儒医的影响等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国十大皇帝

    中国十大皇帝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十大名帝的故事,包括秦始皇、刘邦、唐太宗、武则天、赵匡胤、朱元璋、康熙、乾隆等。
热门推荐
  • 三生绿心—女帝劫

    三生绿心—女帝劫

    一场若须有的大战,使她立下毒誓,堕仙成冥,并下界三生,来换回他的一条命,可谁也没想到这只是一场劫,人间的三生与他一起度过?她魏然一笑,人间的她第一世是神医,第二世是执掌人命的鬼王妖妃,可无奈某男抢走了她的第三世,理由?只因.........
  • 护花高手在哪里

    护花高手在哪里

    再以偶然的机会叶凌轩捡到了一个极其漂亮的女孩,在待会家之后才知道是一个天大的麻烦,因为他而让决定平静生活的叶凌轩不在平静。“你叫什么?”完全没有淑女形象的凌筱亚一边吃一边问道。“高手。”家中最后一份食物被吃掉的叶凌轩面无表情的说道。“恩?”“护花高手!”
  • 亡灵低语

    亡灵低语

    我常常在想,死了就是死了,死亡也就是我们的终结了,无论身份高低,无论财富多寡,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可是,没死过的人,怎么会知道,死,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活着?死,也许才是新生,至少,死了,可以不在顾及这命运了。
  • 别留背影

    别留背影

    苏颖有个小小的愿望,那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这天,她满怀信心,来到应聘公司。却弄巧成拙地成为了尚倾公司的员工,尚程的助力。原本的讨厌,却变成了依恋,再也离不开……
  • 隐仙传奇

    隐仙传奇

    众仙吟,仙乐起,九天之上诸仙聚;厉鬼啸,怨魂嚎,九幽之下阴魂绕;亿万生灵俯称军,百万神魔甘为将!(本作品开篇不好,但往后看就会欲罢不能!)
  • 凤求凰:自由爱情之千古绝唱

    凤求凰:自由爱情之千古绝唱

    一场交易,十六岁的她被迫出嫁。一段虐婚,少年守寡,是解脱;终身守节,又是枷锁。一曲《凤求凰》,让她挑战传统挑战自我,重燃爱火。身陷传统礼教的禁锢重压、世俗舆论的漩涡,她绝地重生,赢得爱情事业双丰收!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浪漫执著美梦圆,执子之手到永远。“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就是中国最早最具经典意义的自由爱情。爱情的主角是一对世人羡慕的才子佳人——卓文君和司马相如
  • 光福诸山记

    光福诸山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残盗

    残盗

    有墓不盗,大逆不道。见墓就盗,替天行道。王侯将相都以倾国之力修建自己长眠的墓穴,那他们的墓穴中都有什么宝贝,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那些坑杀屠戮,那些活埋祭祀,都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就让那一行不惧生死的人来探索吧!
  • 那年,操场上

    那年,操场上

    一个相貌平平的女生,有一个帅气的青梅竹马。他对她无微不至,每天会为她做尽一切事情,哪怕不惜一切代价。可惜从傻白甜的她遇到操场上另一个他后,让他的幻想被打回了现实。机智可爱的你们,要是她或他,会选择谁呢??敬请期待?
  • 金觚奇案

    金觚奇案

    龙城是S省的省会,虽说比不上京津和沿海大城市的规模,但作为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城,也有它深沉浑厚的一面。在悠久岁月中形成的文化堆积和历史印记,构成了它的辉煌和骄傲。如今在现代经济模式中,龙城经济实在没有自己的现代特色,它所依赖的只是一种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即是对大自然赋于它的资源的疯狂发掘和初始利用。因此,只要你在龙城市郊区走一走,你就会发现用最简单,最原始的劳作方式进行生产的星罗棋布的小煤矿、炼焦厂、小铁炉等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在红火得不能再红火的资源发掘的热浪中,一种被国外经济学家视为顺报率最高的行业——古玩收藏,也在这里悄然兴起,并很快被这里的人们接受,以至很快发展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