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真要论起来也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去的。皇上虽有心腹重臣,但是朝堂之上一二品大员皆是身兼要职,轻易不得离开京城之人。再往下看去,纵然给了那些人钦差之位,怕是也弹压不住正二品的江南总督徐业跃,那么照这样看来皇上派去前往江南的应该就是一位皇子了。
同样的,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处。江南虽是大周极为富饶之地,可是这里面的水却是深不可测啊!那里的势力力错综复杂,有官府,又商人,有三教九流之人,还有一些武林世家,门派,包括无忧阁也在江南那一代。那些武林世家在江湖上也是极有声誉的,只不过不愿与朝廷为敌,朝廷也不愿意与他们为敌,因此,在江南,朝廷与武林之间有一种暧昧的平衡,看似两方人马互不干涉,可是私底下却是互相缠绕。
无论皇上指派了谁去江南,若是那位皇子没有查清楚江南的事情就是他无能,若是他查清楚了江南隐藏在光鲜表面下的龌龊之后难免会牵连许多人,从而得罪那些武林世家门派,要知道,江南的许多商业背后都是站着一尊大神的,不是武林世家门派就是朝中大员。
被此次事件牵连的余耀祖他原来也是有一位朝中的一品大员做靠山的,只是一年前他的靠山因为年老致仕了,地位大不如前。之后他就四处找人投靠,有能力的看不上他这点子产业,在江南早就有了自己的势力。因此,他才极力的笼络沈柏,一来是想自己扶植出一位能给自己带来庇护的官员,二来也是想借着沈柏的关系靠上沈家,又或者是淳于宣。可是沈家不愿意搭理他,淳于宣也没有给他明确地答复。
因此,余家虽然还有着明面上的光鲜,可是也只能靠着狐假虎威来维持着份体面了,不过有关系,或者是看穿这一切的人都知道余家已经大不如前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徐业跃和康郡王才用余家杀鸡儆猴或者是用余家做替罪羊,顺便诬陷淳于宣,让淳于宣失去帝心,失去夺位的希望了。
而且,那位被派出的皇子除非他有足够的证据说明是另一个无关的人的阴谋,无论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他将注定得罪云亲王和康郡王中的一个人。除非他找到足够的证据让皇上废除他们的爵位,贬为庶民,永绝后患。不然的话,只要他得罪的那个人还在,那位皇子就会在他的路上多了一块巨大的绊脚石,若是处理的不好,摔死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的。
这一次去江南可以说是机遇与危险并存。大臣们也不敢轻易为自己的主子做出决定,所以当皇上问出这样的话之后,大家都是沉默不语。
“父皇,儿臣认为,既然杨尚书说了就算是所有的皇子都有可能,云亲王也没有可能是幕后之人,那么就派六弟前往江南可好?”太子出声了,他推荐了淳于宣。在太子看来,淳于宣至少如今还站在他这一边,虽说比不上雍郡王淳于松对他的忠心,倒也勉强算是他这一方的人,淳于宣此去对他有利无害。因为淳于宣没有完全向雍郡王那样忠于太子,所以太子才会向皇上提议让淳于宣前往而不是在大理寺待过,更为合适的雍郡王。
“父皇,儿臣以为太子殿下所言有理。依着贾德只撇开了六弟的嫌疑来看,六弟的确有这个能力前往江南调查此案。可是,五弟六弟都是被牵连进此案之中的,怕是要避嫌!”勇郡王见太子开口了,心中一急。若是淳于宣前往江南调查此案,万一他受太子指使将这盘脏水泼到自己身上,自己就再也没有希望了。因此,勇郡王赶紧开口,劝说皇上打消让淳于宣去查的想法。
“事关重大,老六还是避一避吧!那既然如此,大家还是再议一议吧!”皇上听到勇郡王说得话之后从善如流地说。其实,勇郡王口中所提的避嫌之语只是给皇上找了个不用淳于宣的借口了。所谓避嫌,有没有嫌隙都是只在皇上的一念之间。若是皇上相信淳于宣,那么便无嫌可避。事实证明,皇上并不是十分信任淳于宣,勇郡王最初所言的那一句“贾德只撇开了六弟的嫌疑”成功地引起了皇上对淳于宣的怀疑。
同样的,皇上采用了勇郡王的避嫌理由论作为不让淳于宣做前往江南的钦差的理由的同时也排除了睿郡王,澈郡王这两位康郡王,云亲王的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前往江南担任钦差的资格。那么有资格前往江南的皇子就不多了,只有勇郡王,雍郡王和诚郡王了。太子因为是国之储君,轻易是无法离开京城的。
“父皇,儿臣想要毛遂自荐,还望父皇应允。”说话的是诚郡王淳于弘。淳于弘自然是看明白了如今的形式,知道自己还有一争之力。他不像雍郡王那样对太子唯唯诺诺的,一心只做贤臣。可是,他与勇郡王,太子想必少了五年的在朝堂之上的政治资本的积累。而这次前往江南查清实情对于诚郡王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积累政治背景的机会,若是这件事情办得漂亮,那么他与太子,勇郡王之间的差距缩小一大截,所以这一次他对这个前往江南的钦差之职志在必得。
“好!”皇上听到爱子主动为父皇分忧,龙心大悦,“既然老七你有这份心,那么朕就把这重任交给你了。老七,你可别让朕失望啊!”其实皇上心中也是属意于诚郡王的。在勇郡王,雍郡王和诚郡王三个选择之间,若是选了勇郡王或雍郡王,那么无论江南的实情如何,都有可能造成勇郡王和太子之间不死不休的结局。虽然皇上也知道,自古以来帝王夺位向来是血腥的。可是,他作为一个父亲,他一点点都不希望看见自己的儿子兄弟相残,更何况这两个儿子还是自己所疼爱长子和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