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淳于宣在房间中思索着究竟是谁与康郡王合谋。勇郡王,前些日子,东宫之事让他们元气大伤,到现在,太子还没有放弃对他们的打压。太子,且不说他今日听到淳于瑚告状时的满脸惊讶,若是他真的要对自己动手时不会不与他的门人商量,陈玄风不会不来告知自己的。睿郡王康郡王本属一脉。雍郡王属于太子一脉,目前还处于韬光养晦的时期,不会如此贸贸然地跳出来的。
那么剩下的只有诚郡王和澈郡王了。一个是身后有着靖国公萧家,一个有着左相沈家,俱不是省油的灯啊!不过究竟是谁呢?还是二者都有呢?淳于宣如今也想不太明白,不过日后慢慢查,总能查到是谁的,到时候就能有仇报仇了。
当夜,太子也没有睡着。淳于宣是他的兄弟中除了一直跟随他的雍郡王以外唯一一个愿意拥护他的人,如今淳于宣出了事,他的心中也有些不安,不知道这件事情会不会牵连到他身上。而且若是淳于宣出了事,怕是自己在朝堂之上怕是又失了一股势力了。
康郡王呢,也没有睡着,他纯属是兴奋地睡不着。他自从听到宫中传来消息自己的父皇有意把自己过继出去的那一刻开始就一直在谋划着这件事情为自己找个替罪羊,如今大事将成,淳于瑚不由得生出一种将天下人玩弄于鼓掌之中的自傲来。可是他忽略了,若是没有他的盟友将计划掩饰得那么好,他早就暴露了。不过他将来也不会为此刻看轻了自己的盟友二感到后悔了,因为,他自从选择将淳于宣作为替罪羊起,就已经得罪了淳于宣,没有了他所希望的那般辉煌的将来了。
这一夜,对于那些无知的百姓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的,他们睡得如往常一般安稳。可是那些官员们,不论大小,都得到了云亲王府被围的消息之后,不明内情的人都惴惴不安着,生怕自己被牵连其中。而知道内情的人则是在对明日朝堂之上的诸多变化作出了紧锣密鼓地准备,力求无论明日发生怎样的局面,结果都是对自己有利的局面,即使做不到,也好把己方所受的伤害缩减到最小。
第二日,早朝刚刚开始,就有御史台的人上来进谏了:“皇上,臣等惊闻皇上昨日围了云亲王府,不知何故啊?皇上,虽然您可是随意调用宫中禁军,可是也不能如此随意啊!而且,云亲王也是您的儿子,如此行为,怕是会伤及你与云亲王的父子之情啊?”
这些话差不多是在说皇上啊,你再滥用职权,你为父不慈。这些话明显就是在责怪皇上。不过皇上也不介意,其实皇上初登皇位时也是十分在意那些御史大夫们的进谏的,可是时间一长,发现他们几乎每天都在鸡蛋里挑骨头,无论是皇上怎么做在他们看来都有做错的地方,索性皇上就不管他们了,随他们说去吧!只要他们没有顽固不化地涉及到皇上在乎的事物,皇上也就听之任之,随他们说去了。这样一来,反到得了一个好名声。
既然各位大人想要知道朕这么做的原因,那好朕稍后就告诉大家:“众位爱卿,大家还是先议国事吧!随后朕会向你们解释的。邓忠,去大理寺问问证人到了吗?”“奴才遵旨。”
之后,皇上与他的大臣们开始讨论起了国家大事,可是很多大臣们都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全然不向以前那样遇到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与自己的死对头争论不休,朝堂之上各位政见不同的皇子们之前也是互不相让,一件事情往往要讨论上半个时辰还不一定能得出一个结论。可是今日,大家都闷不作声,基本上就是皇上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人反对。皇上处理政事的效率倒是比往常快了一倍不止。
可是皇上的心中并没有舒坦不少。皇上也是经历过夺嫡之事,虽然对件事情早有心理准备,可是如今他还正当盛年,可是满朝文武之间早已经分成了许多不属于他的势力了,不然也不会满朝文武都在今日都是那么的沉默寡言,马上就有一场皇子之间的党争开场了,这不是心虚和担忧的表现又是什么?
这就是皇上,已经做到高位之上的至尊,对于所有人包括自己的亲儿子都有着一种若有若无的猜忌之心,好像所有的人都是对他不忠的,这就是身为皇帝的悲哀,荣耀背后的代价。
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至少不是所有的大臣都是因为此事可能会涉及自己而心虚,他们忠于皇上。可是毕竟已是在官场上浸染多年的人物了,对于风雨的到来总有一些敏锐的直觉。他们可以感觉得到皇上今日心情不好,若是此时出头,让皇上记住了自己今日的不敬,这不是老寿星吃砒霜—找死吗?而且帝心难测,谁知道皇上会因为那句话而感到不快呢?还是老老实实地求自保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政事处理完之后,皇上为了避免君臣之间的尴尬,又开始和众臣们讨论起来本不需要在朝堂之上进行庭议处理的事情。在积攒了好几个月都快要被皇上处理完之时,邓忠公公终于以所有人千想万念始回来的状态下回来向皇上复命了:“拿人已经来了。大理寺的人正带着他和其他有关的一干人等在宫外候着呢,就等皇上召见了。”
皇上扫了一眼下面的臣子听见邓忠的话之后有了一种改变,不再是之前的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了,冷笑一声:“朕知道了。”之后他就不紧不慢地处理完自己手上还没有与各位大臣们商讨完的折子之后,这才慢悠悠地说:“传他们到殿外守着。康郡王,此事是你告诉朕的,就有你来当着所有人的面好好说一说吧!”
“儿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