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方向》
夜里,残露惊荷时,我走过那片荒凉的滩地。微微润湿的草间一滴滴清露摇曳着,我走过那片赤红色的石滩,静静的站在海边。此刻潮水褪去,月色没有了往日的清明,白日潮热的海风已冰冷,一切都是那般寂静无声。我微微昂头凝视着天北的那颗星(而此时也只有那颗星亮着),它犹如远方的灯塔召唤着我恒久未归的心……
离家已久,家长的那些风光、景致都已慢慢的从记忆中消失。留下的仅仅是我这具淡漠的躯体,它已干涸——久久没有故乡亲人的滋润;它已破碎——久久没有故乡水的甘甜;它已绝望——久久未归的他已忘记的家了方向!
此刻北极星依旧缓缓散发着它微弱的光芒,浮动的节奏就好像家乡那血脉的指引,家的召唤!我无时无刻不为那凄凉冷落的微弱光芒而叹息、而泪落、而悸动!
我知道,在远方还有我的至亲在守候!在注视着我!而我就像在单向窗中一般,他们看见我,而我的视野中却是一片昏暗。我是多么急切的想回到我的故乡,我多么渴望想的到回归故乡的指引……
离家的孩子,就如被唾弃的孩子一般,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承受着那些曾不属于他的哭累与孤独,在他的脸上、他的心底上都有刻骨铭心的思念。
每一个离家的孩子,都有那一刻——独自坐在窗前、角落、山头、断桥边上,那些寂静无声的地方静静思考——亦或是发呆,这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光。在那段发呆的时间里,他们会片刻拥有家的温暖与爱,即使那是幻想……
或许不是每一个游子都有思乡的急切,也许不是每一个游子都有对家的爱的渴望,也许不是每一个游子心中都有家的召唤……但是我想如果家曾给予我们生命,曾给予我们未来,那就不会忘记我们生命的港湾。
周国平先生也说过,家是一条船,承载着渔者得爱。家是宽阔的港湾让我们停泊。家是我们未来的彼岸、落叶归根时的终点。这就是即使我们远在他乡也都思念着故乡——即使忘了家的方向!
晚风吹……
又刮起了往北方的风,风里带着不应有的温暖与湿润……我颤抖的心间也微微发酸,也跟着落泪……
再抬头时,天边已升起了鱼肚般泛白的晨曦光芒。此刻已是没有了那极北之心的身影了,然而我却并不惊异,因为我的心已有了家的方向。
导读:作者以第二人称的方式完美描述了对家的思念与寄托。末尾作者别有用心的使用了两个“也”众,所周知也为表示跟随和重复动作和事件使用,而流泪和心酸却是作者没有过的,从此看出上文中“温暖”“湿润”并非写天气,而是更多游子思乡时的热泪与澎湃热血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