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7800000046

第46章 胡适何如人?——以黎昔非个案为中心(3)

1931年时黎昔非刚刚考取北京大学研究所研究生,拟以《诗经学史》为其研究课题,他这两次造访就是向胡适请教这方面问题。那时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利害冲突,故胡适是率性而记的。次年,黎昔非则被胡适请进了《独立评论》社。按照常情,在《独立评论》期间,黎昔非与胡适的接触更多了,除了日常社务之外,值得记载的事情应当是更多了。但是,事实是这五年中在胡适的日记中片言只字均不见。难道在这五年中,黎昔非与胡适的交往中没有任何值得记载的事情吗?别的不说,就以我们现在所能知道的一些情况来看:他让一位在读的北大研究生中断学业,罗致为《独立评论》经理人,解除了自己的燃眉之急,使《独立评论》得以顺利出版;五年中黎昔非不止一次向胡适提出辞职,他均以“不易找到相当接替的人”为由而推辞,这对于胡适来说不能不说是相当伤脑筋的事情,这是关系着《独立评论》能否继续办下去的大问题;1937年春,忍无可忍的黎昔非向胡适表示“暑期以后决不再干了”,胡适难道不需要盘算如何应对这种局面……诸如此类的问题何以只字不提呢?显然,这个期间他们之间已经有着尖锐的矛盾和冲突,而且这个矛盾冲突是与日俱增的。他不能不慎重落笔,如果如实记载下这些事情,他将如何向北大师生作出解释?他将如何向世人交代?无疑,这些事情真相披露出去,将引来世人的注意和疑问,从而将大大损害他的清誉。

有人可能会说,胡适不是在《独立评论》创刊三、四周年时表彰了黎昔非吗?然而胡适这两次“表彰”黎昔非是很值得玩味的。首先,胡适之所以要“表彰”黎昔非,根本原因在于黎昔非多年来一再提出辞职,而胡适又找不到“相当接替的人”,因此正如有的学者已经指出的,胡适不得不“加以安抚,以求稳住他。”其次,胡适第一次“表彰”黎昔非是在1935年5月,这时黎昔非原来的导师黄节已于当年1月24日去世,加以黎昔非已经脱离北大研究所三年整,一直默默无闻为《独立评论》操劳,没有在学术界显露头角,故北大的师生已经“不了解”黎昔非了。其三,胡适在文章中告诫人们“不要忘记了”黎昔非颇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按照当时出版物的惯例,一般都会在扉页或别的地方登载经理人或发行人的名字,但是《独立评论》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地方有一个字提到她的经理人是谁,杂志已经创办了三年,世人还根本不知道这个杂志除了胡适为首的编辑部之外还有任何其他人参与此事,他们从何“忘记了”呢?事实是胡适自己首先把这个事情“忘记了”整整三年才突然“想起”要向世人交代一下。其四,胡适在文章中只提到黎昔非的名字,而对于黎昔非究竟何许人,没有只字的交代。世人根本无从知道黎昔非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来自何方?他的背景、学历是什么?他与胡适是什么关系?等等,均一无所知。而同时受到表彰的罗尔纲、章希吕虽然相对简短,但已点明是胡适的“朋友”,在当时能够被胡适认为是自己的朋友,其身价就不同一般;而且他们均已在胡适的日记中不止一次出现,有“实录”可稽。黎昔非是全职工作人员,章、罗二人是在主要职务之外兼及《独立评论》部分事务。这种“表彰”对于黎昔非究竟有多少价值,胡适心中是有数的。后来的历史事实也确实证明这种“表彰”不过是胡适送给黎昔非的“空人情”而已,不仅世人不知道,连研究胡适与《独立评论》的学者、专家都不知道黎昔非何许人及其与《独立评论》的关系,从而把黎昔非所做的事情张冠李戴到了罗尔纲、章希吕的身上。其五,在第二篇文章中,胡适将章希吕与黎昔非相提并论,已经透露了他的偏颇和不公。在此文中胡适说:“我们借这个机会谢谢黎昔非先生和章希吕先生。他们终年勤勤恳恳的管理独立评论的发行,校对,印刷的事务。”章希吕只参与了上述工作“校对”中的一个环节——“末校”,笼统地说“他们”如何如何,这并不完全符合事实,自然也有失公允。

胡适重视日记,与重视传记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日记是为传记准备材料的,甚至日记本身就是传记。他有时把日记称为札记,说这些札记“是绝好的自传”。胡适深知传记的史料价值,他说:“我在这三四十年里,到处劝朋友写自传。”这样就“能保存这许多难得的‘第一手’史料。”“希望社会上做过一番事业的人也会赤裸裸的记载他们的生活,给史家做材料。”因此,他写《丁文江的传记》就绝不是仅仅为了丁文江一人,而是在撰写当代的历史。

如所周知,胡适一贯强调治学要“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一分证据,只可说一分话。有七分证据,只可说七分话,不可说八分话,更不可说十分话。”为人也要敢讲真话,他说:“一个民族的思想领袖者没有承认事实的勇气,而公然提倡他们自己良心上或‘学术’上不信仰的假话,——即此一端,至少使我个人抬不起头来看世界。‘只有真理可以使你自由’(Onlythetruthcanmakeyoufree),这是西洋人常说的话。我也可以说:只有真话可使这个民族独立自主……这是一个思想家立身行己的人格问题:说真话乎?不说真话乎?”写传记也要讲真话,“传记的最重要条件是纪实传真,而我们中国的文人却最缺乏说老实话的习惯。”胡适强调“讲真话”比谁都多,那么,胡适在《丁文江的传记》中总结创办《独立评论》的那段话是老实话吗?是讲真话吗?不是。不仅他在这里一笔抹煞黎昔非对《独立评论》的作用与贡献、抹煞《独立评论》发行所的存在是在掩盖历史,而且他说“校对是我家中住的朋友章希吕先生负责”这句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话也是在歪曲历史,因为胡适比谁都清楚在《独立评论》存在的五年中,章希吕究竟参与了几年,就校对这一环节而言章希吕究竟又承担了多少工作,他也比谁都清楚《独立评论》的社务除了“校对”之外还有更重要、更大量的工作是什么,他也比谁都清楚《独立评论》还存在一个不可或缺的“发行所”,在章希吕之外还有一个对《独立评论》更为重要的人物——黎昔非。他以“校对”代替《独立评论》的社务,就是为了掩盖黎昔非及其所主持的“发行所”的存在。显然,胡适在总结《独立评论》历史的时候是煞费苦心的,我们不难想象,他是不敢以正眼,而是以躲闪的眼神面对黎昔非的,他是“抬不起头来看”黎昔非的。

2、缘何“忘记了”

胡适说:“一个人做的事应该件件事回得出一个‘为什么’”。那么,“为什么”在写《丁文江的传记》的时候他胆敢公然掩盖这桩历史呢?

首先,他认为社会上已经没有人知道黎昔非其人了。黎昔非由于为胡适所累而没有在学术界显露头角,从《独立评论》停刊到他写《丁文江的传记》已历十八个春秋,黎昔非仍然默默无闻,而当年仅见于《独立评论》的那两篇文章中只不过是提到了他的名字,这是一个世人陌生、无根无叶的名字,可以说是一个“无头案”。加以世事沧桑,两岸阻隔,在台湾更不可能有人知道黎昔非其人了。其次,他认为黎昔非与《独立评论》的关系一直就不为世人所知,乐得“顺水推舟”,“听其自然”。如果把黎昔非这个名字公之于世,他要不要作出交代?如何交代?再如果此事引起世人的关注与怀疑,他将如何说明和解释?这些都是令胡适作难的事情,如实写出黎昔非与《独立评论》的关系,必然暴露长期以来他不欲人知的一面。素以名誉为先的胡适,为了维护他的盛名,为了维持“既成事实”,他选择了继续瞒下去的做法。第三,他把黎昔非的事情瞒住,就可以继续独占办理《独立评论》的功劳。长期以来世人只知道胡适主办《独立评论》(包括他的合作者蒋廷黻等名人)的功劳,而根本不知道还有另外一个什么人也曾经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没有注意到《独立评论》还有一个“发行所”及其作用。这些在以往都已被笼统地囊括于胡适的功劳簿中了。所以,他这次仍然是从吹嘘自己的角度来谈《独立评论》的,且看他的话:“当时排字工价不贵,纸价不贵,校对是我家中住的朋友章希吕先生负责,所以开销很省。”他把“开销很省”的一个原因归结于这个章希吕是“我家中住的”,大家都知道章希吕是由胡适付工钱的,言下之意就是我替公家省出了钱。这与他的合作者蒋廷黻总结《独立评论》的角度就有所不同,蒋廷黻在回忆《独立评论》创办一事时说:“半年后,已经无需继续捐助,可以自力更生了……终《独立评论》时期,社中只用一个小职员,负责发行事务”,并承认“办一个刊物需要花费很多人的力量”。他强调《独立评论》本身的自力更生,承认这个“小职员”是“开销很省”的原因之一。而他所谓的“小职员”只能是黎昔非,根本没有提及章希吕。在这一点上他比胡适要客观一些。不过,从他把黎昔非说成“小职员”,以及误记“小职员”的月薪为60元,表明他对黎昔非并不了解,对他的工作情况及重要性也不大了解,体会不深,从而贬低了黎昔非对《独立评论》的作用与贡献。这表明胡适一直就把黎昔非掩藏于自己的麾下,并没有很好地把黎昔非其人及其工作情况向《独立评论》成员推介,实际上隔绝他们之间的联系,乃至蒋廷黻连黎昔非的名字也“忘记了”。

胡适掩盖这桩历史,是与他“不惜利用他人,作他们自己的器具”的行径一脉相承的。胡适曾经说:“现在中国有几种人生观都是‘少年中国’的仇敌”,其中“第三种是野心的投机主义,这种人虽不退缩,但为完全自己的私利起见,所以他们不惜利用他人,作他们自己的器具,不惜牺牲别人的人格和自己的人格,来满足自己的野心;到了紧要关头,不惜作伪,不惜作恶……”这里的一些话正好用来解释胡适的行为。“不惜利用他人,作他们自己的器具”正是胡适对待黎昔非的贴切的表述。

同类推荐
  • 怀揣月光上路

    怀揣月光上路

    评论集《怀揣月光上路》近20万字,蕴含了蔡先进近十年的心血,分散文评论、小说评论和艺术评论三个类别,评论对象既包括像莫言、刘醒龙这样的名家,也包括文坛新锐势力。从写法上既有学理性强的长篇论文,也有随心见性的短评文字。
  • 冰凝血热

    冰凝血热

    作为一支在抗震救灾战斗中建立了赫赫战功的主力军,他们是重庆的英雄,也是中国的英雄。发生在2008年年初的冰雪灾害,同样铺天盖地,同样突如其来。就重庆而言,受灾范围之广,受损程度之重,抢险难度之大,安全风险控制之难,在这个城市的电力发展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面对灾情,重庆电力人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的部署,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武警官兵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重庆电力人举全公司之力,打响了抗冰抢险恢复重建的大会战。
  • 呼唤心灵的革命

    呼唤心灵的革命

    谷文峰编著的《呼唤心灵的革命》透着强烈的民族忧患,对国民的狭隘意识给予了善意的揭示;装着对社会底层生活的深情关切,对管理思维给予了尖锐的批评;带着美好社会的热切期盼,对传统观念给予了理性剖析。恰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市场大潮中人们心灵深处的义与利、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天使与魔鬼、冷静与疯狂……这一切都在这里交会、展示,直率得让人震撼,深刻得让人自省。
  • 天路长虹:“劈山开路先锋连”纪实

    天路长虹:“劈山开路先锋连”纪实

    《天路长虹:“劈山开路先锋连”纪实》一书讲述的是劈山开路先锋连的纪实故事。
  • 唐诗宋词元曲(第五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五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 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热门推荐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彼岸花绽放之时

    彼岸花绽放之时

    宫本彼岸在四岁时就亲眼看见了母亲父亲的死亡,然而当时一脸天真的她还拉着那些杀害父母亲的凶手的袖子问为什么爸爸妈妈的身上有那么多红色的液体。杀手一脸冷漠的甩开宫本彼岸,扬长而去。于是,当时什么都不会的宫本彼岸练了一手生存技巧。现在是23世纪,机器、技术比以前都好了很多。人心却越来越冷漠。就在宫本彼岸快饿死的时候,门主出现在她面前。沈依天、沈依亮、安晴、门主、吕氏……一切谜团在等着彼岸……(新增:《重生之彼岸花绽放之时》,原名《彼岸花绽放之时第二季》诸位期待!)
  • 贝尔图斯列国志——荆棘志

    贝尔图斯列国志——荆棘志

    贝尔图斯,古语中的“山与海之地”,在连年的战争中分崩离析。数不清的王国互相攻伐,耽于内斗;北方游牧民族虎视眈眈,侵略在即;神秘的预言拨开阴霾,带来希望的曙光;风暴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酝酿,暗影的手指悄然伸向山海列国。受尽战火洗礼的佣兵,囿于枷锁的公主,饱读诗书的学者,励精图治的国王,以身犯禁的蛮族武士,静默无言的杀手……在他们抗争的道路尽头,是毁灭,还是救赎?
  • 厡族

    厡族

    拥有超常的怪力和迅捷,只有鲜血才能真正消弭他的饥饿,但他不会惧怕阳光,还拥有正常的体温和跳动的心脏。只是,他没有自己过去的记忆。
  • 芳菲欢

    芳菲欢

    原主是被人唾弃的小姐她穿越而来就要用这个身体在这里打出一片天他是沈国尊贵的皇子却只因为跟随自己的心被自己的父皇放弃固执的她遇上霸道的他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圣鸣武装

    圣鸣武装

    亚特兰蒂斯学院男同胞的头号公敌——食堂小王子,陈零!作为陈零为数不多的朋友,莫坑神也很想问陈零:为什么学院的校花会对你朝思暮想,学院的女神会对你念念不忘,就连新来的帝国将军之女都是围在你的身边左一个陈零哥哥右一个陈零哥哥,为什么你的身边总是百花缭乱?陈零,你丫上辈子拯救过银河系吗我靠?陈零目光淡淡一扫,缓缓吐出四个字:“关你屁事。”(新书求推荐!!)
  • 唤龙少女之全能召唤师

    唤龙少女之全能召唤师

    家族耻辱?遭嫌弃遭背叛?长得丑还死没用?笑一笑都能甩你们几天街好吗?单挑开外挂?只是不想你死得太难看好的吧。动动手指都能碾压你们一群人你们居然非逼我用脚?你有神兽?不好意思我家两只上古圣兽要回家打豆豆了。左右两只战斗力强到爆表的变态级萌宠,后面还带了一变态妖美男做跟班?!喂同志!我造你脸皮厚,可你造不造你酷爱把这群人类的眼珠子给瞪出来了?大庭广众之下调戏伦家,酱紫真的好咩?说好的杀伐果断,冷酷无情呢?
  • 湘烟小录

    湘烟小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竹马,快到碗里来

    竹马,快到碗里来

    如果能早些遇见,如果能再勇敢些,如果能一直坚持,也许,会比现在好吗。可惜,没有如果。青春,从不后悔。
  • 医师生活

    医师生活

    你们一定会喜欢的,非常好看,欢迎收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