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7800000021

第21章 《焦氏笔乘》的文献学价值(1)

内容摘要:《焦氏笔乘》是明代中后期著名学者焦竑的一部笔记体著作,所载内容汇集了大量有用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古诗无叶音”的创见是对古代音韵学的一大贡献,文字训诂的成果有嘉惠后学之功,辨伪的文字论辩有力,关于注疏的条目注重解惑纠谬,对于古籍的考据则广泛而精细。《焦氏笔乘》内容广博,包括着丰富的文献学研究成果,论述明代以及中国古代文献学发展史,不能忽视对该书的深入探讨。

关键词:焦竑;《焦氏笔乘》;文献学

《焦氏笔乘》是明代中后期著名学者焦竑的一部笔记体著作。

焦竑治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博洽贯通。他“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不淹贯。”(《明史?焦竑传》)这一点在《焦氏笔乘》中有充分反映。该书分正集六卷,续集八卷,凡二十余万言,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有古史记载的正误、名物制度的考据、文章词赋的品评、儒家经典的解释、佛道教义的阐发、古今人物的臧否、师友言行的记述、当时事件的记载、文字音义的考证、目录版本的研究、古代医方的撮录、地方文献的辑证等等诸多方面的记述。

《焦氏笔乘》是焦竑读书和讲学的笔记辑集,其中有许多前人著述的转录,而又未尽注明出处,亦难免有以讹传讹之误,致使受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讥评。但是,统观全书,所载内容汇聚了大量有用资料,其中多有焦氏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真知灼见,而且保存了许多有关当时人物史事的第一手材料,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正因为如此,焦竑在世时《焦氏笔乘》即受到学人重视。万历八年(1580),先有“友人”将该书刻印了数卷;万历三十四年(1606),全部正、续两集《焦氏笔乘》由焦竑的学生谢与栋刻印行世;且随后又多次再版印行。后世学者也很推重该书。如明末清初学者方以智所著《通雅》之中,就屡屡引证《焦氏笔乘》之说,到了清末及民国时期,《粤雅堂丛书初编》、《金陵丛书乙集》、《丛书集成初编》、《国学小丛书》等多部丛书将该书收入其中。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将《焦氏笔乘》列入《明清笔记丛书》,加以点校出版。这一切足以说明《焦氏笔乘》的重要性,很有必要认真研读,发掘其精华,以利学术研究的进步。但是,笔者至今尚未见到全面研究《焦氏笔乘》的专论发表,故而不揣浅陋,从文献学角度对该书的学术价值作一初步的探讨。

音韵是研读古代文献不可回避的一门学问,《焦氏笔乘》中有十余条涉及音韵的文字。其内容大体分为两类。一是指出文字的具体读音,如《霓可两音》、《甄有三音》、《敦有九音》、《琵、番、蒲、司、帆作仄声》等。二是对音韵学的一些问题加以探讨,如《三十六字母》、《次韵非始唐人》等。其中正集卷三《古诗无叶音》一条尤为重要,是焦竑对古代音韵学的一大贡献。

“叶音”之说大约出现于六朝时期,当时学者读古书时感到用韵有不和谐的地方,便不加深思地把某字改读为某音,称之为“叶韵”或“叶句”,而且认为古人也是如此求得和谐的。其实这是没有意识到古今语音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唐中叶以后,改读古人文字以求叶韵的风气更加盛行。宋代吴棫的《韵补》、郑庠的《诗古音辨》也是以叶韵为基础编成的。焦竑在研究《诗经》时认识到,音韵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因而率先提出了“古诗无叶音”的创见。《古诗无叶音》首先明确指出:

诗有古韵今韵,古韵久不传,学者于《毛诗》、《离骚》,皆以今韵读之。其有不合,则强为之音,曰:“此叶也”。予意不然。如“驺虞”,一“虞”也,既音“牙”而叶“葭”与“豵”,又音“五红反”而叶“蓬”与“豝”;“好仇”,一“仇”也,既音“求”而叶“鸠”与“洲”,又音“渠之反”而叶“逵”。如此则东亦可音西,南亦可音北,上亦可音下,前亦可音后,凡字皆无正呼,凡诗皆无正字矣,岂理也哉?

接着引证文献,举例说明:

如“下”,今在“祃”押,而古皆作“虎”音:《击鼓》云“于林之下”,上韵为“爰居爰处”;《凯风》云:“在浚之下”,下韵为“母氏劳苦”;《大雅?绵》“至于岐下”,上韵为“率西水浒”之类也。“服”,今在“屋”押,而古皆作“迫”音:《关雎》云“寤寐思服”,下韵“辗转反侧”;《有狐》云“之子无服”,上韵为“在彼淇侧”;《骚经》“非时俗之所服”,下韵为“依彭咸之遗则”;《大戴记?孝昭冠辞》“始加昭明之元服”,下韵“崇积文武之宠德”之类也。……此等不可殚举。使非古韵,而自以意叶之,则“下”何皆音“虎”,“服”何皆音“迫”,“降”何皆音“攻”,“泽”何皆音“铎”,而无一字作他音者耶?《离骚》、汉、魏去诗人不远,故其用韵皆同。世儒徒耳目所不逮,而穿凿附会,良可叹矣!

焦竑在这里一扫前人读古音的谬误,建立了叶韵即古音的理论。

受焦竑的启发,他的好友、音韵学家陈第进一步阐发其古音学理论,撰成《毛诗古音考》四卷,并请焦竑为之作序。陈第之书,列举四百余字,每字先以《诗经》自证,细致周到,确凿有据,使“古诗无叶音”之说成为不刊之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毛诗古音考》颇为推崇,认为开创古音韵研究“以经证经”,“廓清妄论”的新局面,“此书实为首功”。(《四库全书总目》卷四二《经部?小学类三》)四库馆臣对陈第之书的评价并不过分,然而却忽视了焦竑的启迪作用。其实陈第在《毛诗古音考跋》中说明撰作起因时曾明确提及:“往年读焦太史《笔乘》曰‘古诗无叶音’,此前人未道语。”清初江永《古韵标准?例言》亦说:陈第“最有功于《诗》者,谓古无叶音,《诗》之韵即是当时本音。此说始于焦竑弱侯,陈氏阐明之。”对于《毛诗古音考》的著作过程,李焯然先生《焦竑与陈第——明末清初古音学研究的两位启导者》一文曾做过考证,其中指出:“万历二十九年辛丑(一六零一),陈第读到焦竑‘古诗无叶音’之说,才刺激起他进行考证的念头。万历三十二年甲辰(一六零四),陈第游金陵,特向焦竑问学,经焦竑指正,才著手编撰《毛诗古音考》,这事并见载于焦竑《澹园集》卷十四《毛诗古音考序》及金云铭《陈第年谱》万历三十二年条。观此可见‘古诗无叶音’之说,确是焦竑的创见,而陈第的研究是深受他的影响的。”(李焯然著《明史散论》,台湾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4月版,第146页至147页)因此焦竑在我国音韵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而《焦氏笔乘》所载《古诗无叶音》这条材料的价值也不言而喻了。

文字是文献的基础,研读古代文献首先碰到的就是文字问题,因而文字学与文献研究密切相关。焦竑对古代文字做过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有不少独到见解,这在《焦氏笔乘》中也多有反映。

“六书”是古代学者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条例,是文字学的基础理论之一。研究文字学,首先碰到的就是“六书”问题。《焦氏笔乘》中,有《郑夹漈论六书》、《熊朋来论六书》、《(杨)用修论转注》、《(周)伯琦论转注之误》等十余条文字评论前人关于“六书”的看法,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焦竑认为:

《周官》六书之名,曰“象形、指事、会意、谐声、假借、转注”,旧矣,然不若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之说,因名而可以得其义也。(正集卷六)

汉字是表意文字,“象”字最能体现这一根本特征,焦竑的观点是有道理的。

对于假借,前人说法各异,且语焉不详,难以理解。焦竑举例说:

如兵甲之甲,借为天干之甲;鱼肠之乙,借为天干之乙。义虽借而音不变,故曰假借。(同上)

这里实际说的是假借借音不借义。为了对假借有更明确的理解,正集卷六专有《古字有通用假借用》一条,从《易》、《诗》、《书》、《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国语》、《说文》、《史记》、《汉书》、《三国志》、《孟子》、《庄子》、《管子》、《淮南子》、《吕氏春秋》、《山海经》、《风俗通》等数十种古文献中,摘引出一百多组通假字,以大量的具体例证为假借的含义作了注脚,其例如:

《国风》“猗嗟名兮”,《玉篇》引“名”作“()”,眉目之间也。《西京赋》“眳藐流盼,一顾倾城”;注“眳,眉睫之间,皆言美人眉目流盼,使人冥迷,所谓一顾倾城也”。名、()、眳三字,古通用。

又尉佗曰“使我君中国,何渠不若汉”;《长安狭斜行》“丈夫且徐徐,调弦渠未央”;渊明诗“寿考岂渠央”;黄鲁直“木穿石槃未渠透”。“渠”字班史及古乐府、王融《三妇艳诗》,倶作“遽”字。宋王楙引《庭燎》诗注云:“夜未渠央,渠当呼作遽,谓夜未遽尽也。”渠、遽古通用。

至于转注,焦竑指出,元代周伯琦等人所说“转注者,侧山为阜,倒之为币”,是错误的。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

转注,转音而注义,如敦本敦大之敦,既转音敦,而为《尔雅》“敦丘”之敦;又转音对,为《周礼》“玉敦”之敦,所谓一字数音也。……转注如注水行地,为浦为溆,各有名字矣。(正集卷六)

上述焦竑对“六书”的见解虽然未必皆是,但其用力精微,确有超过前人之处,不愧为一家言。

在对文字学的深入研究中,焦竑发现“号称博洽”的汉代大儒,如郑玄、贾逵、杜预、刘向、班固、刘熙等人,“其所训注经史,往往多不得古人制字之意”。于是在正集卷六专有《汉儒失制字之意》一条加以批评:

姑以释亲言之,如父云,矩也,以法度教子也。母,牧也,言育养子也。兄,况也,况父法也。弟,悌也,心顺行笃也。子,孜也,以孝事父,常孜孜也。孙,顺也,顺于祖也。男,任也,任功业也。女,如也,从如人也。姑,故也,言尊如故也。姊,咨也,言可咨问也。夫,扶也,以道扶接也。妇,服也,以礼屈服也。妻,齐也,与夫齐体也。妾,接也,以时接见也。凡此率以己意牵合,岂知古人命名立义,固简而易近乎?……乃漫不之省,辄为之附会,其说亦凿矣哉?

那么这些字的本义究竟如何?焦竑依据古文字的形体,经过细致的分析,做出了符合汉字造字规律的较为合理的解释:

同类推荐
  • 雨中灯火(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雨中灯火(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万里诗书路·文化卷

    万里诗书路·文化卷

    随笔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的记录。生活如浩瀚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有文就录,有感就发,有事就记,有理就说,率性而为,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随手拈来,不拘形式,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随笔精品,这也造就了文笔奇妙的随笔大家。
  • 一树叶子

    一树叶子

    学诗几十年了,对什么是好诗,仍然感到惶惑。尤其是面对发展变化中的新诗,面对诗歌审美理论的种种声音,面对网络每日涌现的成千上万的诗选诗作,真的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诗真是一个说不清的东西。
  • 床尾的兰花

    床尾的兰花

    诗无定法,是写诗写到一定时候,忽然的了脱。了脱形式,如山巅的树,不在乎山风的方向,了脱内容,如大海的潮汐,不在乎岸边浊水。我崇尚自然、自由、自主的快乐写作,用诗的锹镐一天天一点点地挖掘内心的诗意。感而后思,动而后发,以真作我,以情动人。
  • 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

    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

    《十一五高等院校精品规划教材?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是一本文学评论写作的入门教材,全书分理论篇、实践篇、欣赏篇三部分。理论篇介绍了文学评论写作的基本理论;实践篇精选了全国重点院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评论写作部分的试题材料六篇进行解析,配以范文和学生的优秀考场文章;欣赏篇精选了111篇中外文学评论名篇,并配以导读。通过《十一五高等院校精品规划教材?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的学习,学生可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文学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掌握文学评论写作的基本方法,开阔学术眼界,提升文学素养,并通过具体的实践练习提高文学评论写作能力。
热门推荐
  • 活阴差

    活阴差

    每个三月三的午时我都会倒霉,原因要从十二岁生日说起。十二岁那年的生日,父亲一早起来去镇里购物,那之后再也没有回来。整个村子找遍大山也没有发现关于父亲丝毫线索。同年三月三,村里的张胖子午时横死。村里请来道先生超度……
  • 噬灵变

    噬灵变

    夜行的宗门被灭,为了复仇,他走上了噬人之路。吞噬、抢夺、修士在他的眼中就如一块块灵石,只要夺了他们的血脉,灵力,便可以快速进境,资质再也不能成为他的桎梏。快速的进境换来的确是内心的疲惫,入魔已深的他这才明白,若要噬人,必先噬己......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加群,540882530
  • 冲天一剑

    冲天一剑

    现代高材生因一场车祸不幸去世;却幸运的穿越到苍楠大陆的将军府,成为小将军并刻意的隐藏自己成就了武道第一人...
  • 魔女爱上王子

    魔女爱上王子

    当魔女冷汐再次遇见小时候的竹马慕容风发现他的变化,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天顺日录

    天顺日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成方切用

    成方切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世开天诀

    异世开天诀

    拥有混沌鼎、混沌体、《混沌开天诀》,战遍仙幻大陆强敌,威压诸天万界,仙域称尊,战天道,创世界,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秦天踏着敌人枯骨,带着一众红颜,横行天地间。不服?好,踩不死你,还不服?好吧!打到你服为止。
  • 蜵魔附身

    蜵魔附身

    上古魔神,大闹天宫,众神燃烧神力,借五颗灵珠神力,熔铸魔.仙.神.三把神剑,此神剑用斩神,诛仙,灭魔之力,封印蜵魔。三千年后,一少年意外破除封印,从此当圣皇,创宗门......
  • 无限之影殇

    无限之影殇

    破碎的虚伪,撩起孤独的沙,弥漫的死亡,盛开的曼陀罗。悲伤,直到恐惧到绝望,吼叫,撕破最后的理智。希望的火种消失,我该用什么来点亮救赎的灯?疯子?不,请叫我艺术家!我于杀戮之中盛放,亦如黎明中的花朵。你,能够享受我的恩赐吗?ps:男主黑暗,冷血,卫道者误入。现实世界(结束)——甲铁城的卡巴内瑞(进行中)
  • 九黎鉴

    九黎鉴

    夜夜晓,不知梦。流年跨过千里涧,高山流水问君愁。愁更愁,不及恨。千古岁月忘却我,而今我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