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千羽推着自行车来到之前臭水渠旁边一条长长的大路上,开始学习骑车。
折腾了一个小时,他也没能学会,还是一骑就倒,“我就不信了,我能拿到驾照,会骑摩托车,就学不会自行车。”凌千羽把自行车扶起来,气愤愤的又骑了上去。
两个小时后,他终于能骑一段了。他大姨打电话给他,他直接说了不吃就挂了,连中午饭也不吃了,和自行车死磕上了。
杨小溪早上到家后,把家里收拾了一番,做完家务她又把镰刀拿出来磨利了。
“妈,你在家好好休息,我把南园路边的半亩麦子割回来,都熟透了,别家的都割完了。”
“好,带上帽子,拎壶水,妈在家做饭等你回来。”秦月心疼的说。
“妈,你先休息吧,现在没事做了,衣服都洗好了,卫生也打扫完了。”
“知道了,小管家婆。”秦月笑笑。
“妈我走了。”杨小溪带上草帽,拿了一壶冷水就出门了。
六月的天气,上午10点,太阳当空还是很热的。
杨小溪跟感觉不到热似的,径直的走向麦田。政府一年前刚刚把土路变成水泥路,修了很长一条,直达镇上的街上。
村里人又每家每户自发凑钱,把村中重要的一条路也修了水泥路,刚好在杨小溪的屋子后面,这样下雨天出入都方便了很多。
杨小溪走在水泥路上,心里沉甸甸的。她家的良田不多,妈妈是外嫁来的,没有分到土地,仅剩的四亩地也被她那个坏姑姑抢去了一半。
她们家只有两亩地,就算卖光麦子也没几个钱,她要去哪里弄10万块钱的化疗费?
杨小溪抬头看看炙热的太阳,拼命的不让眼泪流下来。
不知不觉麦田就到了,周围的麦子都割完了,只剩下她家的了。
她家的这一亩麦田刚好在水泥路旁边,因为靠路太近,有一半麦子上都是很厚的灰尘。
杨小溪抬头看着金灿灿的麦子低着头,一阵风吹过,麦浪随风起舞,好似在宣告着它的成熟和累累的硕果。
杨小溪无心欣赏这丰收的美景,也没有一丝值得庆幸的喜悦。她把手中的水壶放在田埂上,握紧镰刀开始割麦子。
她穿着长衣长裤,为了不让尖细的麦芒划伤皮肤。可是一个小时后,她的手背就出现了几十条细长的血线。鲜血冒了出来,她出了很多汗,血线被汗浸渍,火辣辣的疼。
她走到水壶旁,坐下来喝了一气水,休息了五分钟又拿起镰刀继续割麦。
快到中午时,她放下手里的镰刀,把割好的麦子,一堆一堆的抱起来放在水泥路中间。别家都是用联合收割机割麦子,可是她家没钱,依旧是人工来割的。把麦子放在路中间,这样来回的车就会碾压而过,把麦仁都碾压出来,她就省了用机械的钱。
只要不下雨,就不用管它,两天后就可以直接收麦仁了。
但是有时候也有倒霉的时候,老天有时候会下及时雨,来不及收起来就被雨水冲跑了,等于白种了,这是最惨的。
杨小溪昨天在医院里看到了天气预报,知道最近几天都是大晴天,所以她才急着割麦子。
忙了三个小时也才割完了一小截,她看看已经快过中午了,赶紧拎起水壶往家走。
“快,小溪,洗把脸,吹吹风扇,凉快一些,妈去给你端饭去。”秦月端来一盆清水放在杨小溪脚边,把风扇打开对着她女儿吹,起身去了那间破旧的厨房。
“妈你别忙了,我自己来就可以,您赶紧躺在床上休息吧。”杨小溪站起来拉住她妈妈,自己去了厨房。
“妈又没去割麦子,哪里会累着,你只管坐着等吃饭,下午你还要割麦子去,赶紧休息去。”秦月跟在她后面,把她拉了回来。
“好吧。”杨小溪放弃了,她妈的脾气她知道。
杨小溪搬来一条大板凳放在面前,这就是她们家的吃饭桌,再搬来一个小凳子。
她妈妈端来了两碗米饭和一碟子炒土豆丝,里面没有一点肉,也看不见有什么油。
母女俩面对面开始吃饭。
“妈,小乐去上学了吗?”杨小溪没有看见她弟弟问道。
“你回来之前刚刚吃完饭走了,老师布置的还有作业,他先去学校了,他说学校里的风扇比家里的凉快。”秦月笑着说。
“嗯,那是肯定的,功率大呗。”杨小溪扒了一口饭笑笑。
“妈,过几天有大雨,我找了李叔帮我们修房顶,再不修屋里就要发大水了,材料李叔会自己买,您明天记得给李叔拿500块钱,钱都在我书包里的语文书里。”杨小溪抬头看看能直接看到天的屋顶,三间房子,有两间漏雨,真要命。
“要这么多钱啊,500呢?”秦月心疼的要死。
“三间屋顶都要换新的,不多了,材料都很贵的,以后就算下再大的雨也不会漏雨了。”杨小溪开心的说道。
“哦,好吧。”秦月一想到钱就舍不得。
饭后,杨小溪休息了半个小时,把水壶装满水,拿来一条毛巾系在右手腕上,又接着割麦子去了。
她必须在三天之内把两亩麦子割完,剩下两天收麦子,晒麦仁就可以了。
杨小溪加快了速度,她额头上的汗珠“吧嗒吧嗒”的往下滴,抬起手腕上擦了一把汗,继续弯腰割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