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玺被安排了和青越一个院子。青越虽然贵为药宗宗主,生活却是再简朴不过。或者说,整个药宗都是简朴不过的。清一色的竹屋,院子里种满了各种药草,春天到来,开了许多漂亮的花儿。
之前一个人住的时候,青越事事亲力亲为。现在多了一个小孩子,青越到有些难办了,虽说是师徒,还是男女有别的,像给小玺儿沐浴这种事情总不能他来吧,可是小玺儿现在还是太小了,自己也不能洗澡。
想了想,他还是从宗里调来个女弟子照顾王玺。这个女弟子叫芷蓉,是一个外门弟子。
来到药宗,王玺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洗澡了,半个月旅途奔波,她都没有洗个澡,按照她爱臭美的性子,是怎么也忍受不了的。现在有个女子帮忙,她自然很开心。没办法,生在将军家,一出生就是含着金钥匙,不缺乏人伺候的,她倒是有些享受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米虫生活了。
在澡盆里,舒服地享受着芷蓉为她搓洗,王玺忍不住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她聊起来:“芷蓉姐姐,你们之前都在哪里呀,为什么我进来的时候没有看到人啊?”
芷蓉边给她擦洗边恭敬地说道:“少宗主,我只是外门的一个执事弟子,还没资格来主峰的。而且,按辈分您还是芷蓉的师叔祖。”
王玺眨眨眼:“师叔祖?为什么?我看着有那么老?”
“您是宗主唯一的弟子,我的师父是孙长老门下的二代弟子,孙长老与宗主是师兄弟,您自然是我的师叔祖。”
满脸黑线地王玺突然就觉得自己的师父原来那么深不可测。看着二十几岁的样子,会不会其实是六七十岁的老头了。
不得不说,王玺其实离真相还有距离。药宗以济世救人为修炼途径,救的人越多,修为越深,容颜衰老越缓慢,寿命也越长。青越是神农氏的嫡传弟子,虽然是神农修为大成之后收的,可是,那也是好久之前的事情了。
青越自己倒是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从小他就长在药宗,学习医术,学习丹术。有道是“山中才一日,世上已千年”,青越不知道自己学到什么时候,有一天,神农告诉他,他应该下山救人了。于是他背上药锄和包袱,一路采药一路治病救人。
那时,正赶上犬戎攻周之战,两方伤亡惨重,尸横遍野。他尽力救治每一个伤者,忙得昏天黑地。但是,靠他一己之力,又怎能救得了那么多人?也是从那时候,他开始思考行医的意义。纵使他医术高明,也有力所不及的时候。真正能够救得了这么多人的,是权力。
于是他开始步入政坛。他来到都城洛邑,凭着自己出色的医术治好了平王的顽疾,被平王所看重。渐渐地,他的才华也被平王发掘,开始在朝政上发挥力量。可是,经过之前的大战之后,周王朝的势力已经大不如前了,各个诸侯开始崛起,周王朝日渐式微。
此时,青越才后知后觉,这些,都是历史大势所趋,他所能做的,不过是顺应时势。于是,他退出了政坛,一心只是救人。所有他遇到的人他觉得都是有缘分的,也都一视同仁地救助他们。
不知多久过去了,当师父传信来叫他回去接任药宗宗主之位时,他明白,是该自己潜心修行的时候了。
年轻的药宗宗主上任的时候,药宗的弟子还寥寥无几。为了天下更多的人能够得到救治,他和几位师兄商量,由几位师兄在凡世中广泛招收弟子,弟子们学医有成后再招收更多的弟子,现在,药宗的弟子们已经发展到第五代了。第一代弟子苏字辈,第二代弟子若字辈,第三代弟子芷字辈,第四代弟子蘅字辈,第五代弟子茴字辈。芷蓉就是第三代弟子。
王玺举行了正式的入宗仪式后,按照规矩,也是要改名字的,改的名字用于宗门之间的称呼。不过鉴于王玺的特殊身份,大家肯定叫她少宗主,也就只有几位长老才会叫她宗名。
舒舒服服地洗完了澡,在芷蓉的带领下王玺四处逛了逛。芷蓉带她去了藏书阁。不得不说,药宗的大宗底蕴还是摆在那里的,光是藏书阁的藏书就很丰富。这个时代还没有发明纸张,所有的文献都写在竹简上,这样一来,占地面积就大了很多很多。所以,藏书阁是药宗最宏伟的建筑了。
这时候的医学文献还不是很多,大部分是药宗长老们和青越自己编写的。虽然不多,但都是精髓。比如《神农本草经》就是许多人的知识结晶,这本堪称医学经典的书在后世也是不断被完善的。
当然,除了医学书籍还有其他方面的书籍,毕竟对于药宗的核心弟子来说他们不仅要学习医术还要学习别的,比如儒家学说,道家学说,纵横家的学说等等,药宗把这些弟子培养成全才,在各个诸侯国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药宗弟子入世修行的重要保障。
不得不说,青越是一个有管理才华的人,他知人善用,又不争名逐利,要求弟子们无论身居何职,都要始终保持一颗悲悯的心,若有违背,剥夺修为,逐出宗门。
一边走一边听芷蓉讲师父青越的故事,王玺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毕竟,她以为的师父不过是二十几岁的年龄,谁想到都活了那么久了。她一直以为师父是最谦和温婉的,没想到也有铁血的一面。
翻看着青越写的医著,里面记载了他遇到的很多疑难杂症和治疗方法,有些方法甚至是后世失传的,还有一本厚厚的药典,这些,都让王玺对自己的师父更加佩服了。这是要走过多少路救过多少人才能总结出来的啊,一般人,就是穷尽一生也不可能在这种时代下写出这么丰富的著作来吧?师父的厉害,不仅仅是因为他时间的积淀,医学天赋也是极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