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386000000075

第75章 嗜欲多而民心躁

董其昌见袁可立不接话茬,左顾而言其他,“松江旧称云间,这署衙有日河抱于府衙之南,月河环于其北,曾有形家(风水先生)言此乃‘日月夹照,官多廉明’。”

袁可立就任已两天,署衙前后当然有所了解,知其大厅曰承宣,后堂名忠厚;承宣之东阶为推官厅,厅北为经历司;承宣之西为永丰库,库北为照磨所;承宣之南,东廊坊为堪合、吏、户、礼房,西廊坊为承发、兵、刑、工房。忠厚堂之后为知府宅,知府宅左右分别为同知宅,再之后为通判、推官、幕僚等宅邸及銮驾、架阁等库。

“年兄提点,弟必铭记。”袁可立心想,我可不是下来捞银子的,解释道,“弟此行乃奉旨于松江增设市舶司,以解辽东燃眉之急,初到贵地,还望年兄多加指点,以求事半功倍。”

“司丞可常在御前,前途不可限量,礼卿兄这又何苦啊!”董其昌押了一口茶,对袁可立不当京官而南下当一个四品知府的行为颇为不解,要知道,为官都是力争往京城靠拢的。

袁可立和董其昌的认知各有不同,苦笑道,“人各有志吧。”

董其昌看看左右并无他人,吐出埋藏在心里的话,“内忧外患,恐非人力之所及。”

袁可立知他说大明气数将尽,乃诛心之语,为防隔墙有耳,笑道,“事在人为嘛,弟刚到松江,不知松江之‘忧’在何处?”

“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立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君也。”董其昌抛出自己的一贯论调,细数松江之弊,“松江役繁赋重由来已久,今日辽饷、明日练兵,加派日繁,小民因重力不支者,相牵逃里(里甲)投献官宦,避家如仇国也。”

袁可立面色凝重,“建奴犯边,加派在所难免,非松江一地,全国亦然。”

“桂惠二王之俸,户工二部加派,近言又欲停宝泉局,全赖边患乎?管仲曾曰:衰世若有余,非有余也,(上)嗜欲多而民心躁也,其吾松之谓?”

袁可立摇摇头心忖道,减免赋税在当下根本不可能,也知其书生意气,见至交好友之故才口出‘狂言’,但如再谈下去便是务虚了,便岔开话题问其松江赋役实情。

董其昌也是地主,对此等了如指掌,便娓娓道来。

松江府除品质最佳箭子稻外,更有香稻、红莲稻、大小麦、黄豆等农作物,又有吉贝(木棉花,花黄如葵)、抹绒、桑松等经济作物,水果有金桃、樱桃、橘等……

因物产丰富,又是产粮区,故而田赋较高,全熟田(低薄田、新荒等田按1.5:1,2:1等折算成熟田)每亩可产粮2石3斗左右,科正粮2斗4升5合,加耗1斗2升(中乡加7升5合,下乡3升),合计占比15%,算上临时加派的辽饷、练兵等项约占比30%。

如果说赋还可接受的话,那么役便是时人不能承受之重了。

役有正役与杂役之分,正役即运粮、布匹等到南北两京各处等,定例,每年秋天赴南京关领堪合然后承役,乃国初重典;杂役即为门子、膳夫、防守城池库役、水陆兵壮等,统称为均瑶。

均瑶到万历‘一条鞭法’后多以银收取,且不论。

松江府正役有总催、经催(催收钱粮、赋役的粮长,松江府每年要1300人)、布解(松江府每年八名,华亭四名,上海、青浦各两名)、北运(56名)、收兑(141名)、收银(76名),南京蜜糖、惜薪司运柴、南京五城兵、直堂、国子监膳夫解户(1到3名不等)等二十三种名目,无法免除,这里以布解为例。

松江乃产布之地,正役以布解最为烦苦,如一县额供三线细布2450余疋,布价银七钱,官府铺垫扛解盘用银一钱一分(在田赋中加收),充役者用油纸包布,自行索舟车、每关闸挂号,运抵各处,交部收讫。

因路途遥远,充役者往往需要往里贴钱才能完成任务,通常每疋要赔银二三钱,若因质量不合格、破损等原因退回,则须重复解进补足数额方可,这样,每疋就要赔至五六钱。

这只是三线细布一项,松江府秋税中,需布解三线细布3万余疋,棉布9万9千余,折色布4万2千余,以每疋亏三钱计算,充役者每应役一年就要亏5万两银子。(按照1:600换算成软妹币,则是3000万。)

最后,董其昌总结道,“故吴中一闻此役如赴死地,虽今议以第一殷实巨富,田余两千亩、家累巨万金者承之,尤不及也。至役户不得不卖田鬻产,役毕,则已吸骨及髓,身无剩余。”

这样一看,治标的方法便是多派人应役或加耗。

袁可立有其历史局限性,听完见识也未能跳出时代,觉得和自己所料不差,潜意识便将‘加耗’否决,试探问道,“多增应役如何?”

“此岂易事哉?非独役难,审役更难,审役者下则身家俱毙,上则心口两穷。”

编审应役可是个得罪人的差事,袁可立问出口便知道答案了,听到董其昌的反问,便端起茶杯掩饰有些不自然的面色。

临近冬至,茶在二人交谈时早已冰凉,寒意顺着袁可立的喉咙一路到胃,让他不禁打了一个寒颤,霎时变得清新起来。

袁可立此行的主要目的可是市舶司和商税,至于役法,得上书天子才可以。

同类推荐
  • 殖民崛起

    殖民崛起

    17世纪,海洋争霸,英国崛起,荷兰衰落,秦治能否带领中国,完成一次华丽转身,我们不仅掠夺土地,我们还要人才。
  • 明将之路

    明将之路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内有流民四起,外有蛮夷虎视,现代武术教师意外来到了这乱世之中,看主角驱除鞑虏,平息流民,抗击倭寇,辅助笈笈可危的大明朝在这乱世中成就千秋霸业
  • 宋江大传

    宋江大传

    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招安还是造反?愚忠之人还是不屈斗士?历史系本科生魂游北宋,附体宋江,为你们演绎一个不一样的全新宋江。且看他:龙蟠青州、兵起京东、争雄两淮、河济悲歌、席卷江浙、鏖战京畿、北伐河朔、南收荆广、直捣黄龙、兵压关陇、川蜀葬宋、扬威西土。
  • 明雪

    明雪

    皇太极窃天河之水下凡筑满清,点燃了女真气运;袁崇焕引南冥离火入世护朱明,延长了汉家国祚;毛文龙脚踩蛟龙俯瞰乘势而起,东江建镇;九千岁立身紫禁之巅啸月当空,宇内第一;江湖之中,有一剑破千骑的白露剑仙,有一刀断海潮的北地刀王,有会飞的剑客,有会转世的和尚……庙堂之上,有一字退敌的大儒学士,有一计篡国的纵横大家,有会沟通鬼神的钦天监,有会画出前世的老童生……这一年,大明江山下起了雪,有一卢姓少年,缓缓走来,他能否在这雪中,留下属于自己的足迹。
  • 蜀汉新史

    蜀汉新史

    家庭事业双丰收的刘志斌附身到一名孩童身上。不曾想,这科学无法解释的穿越,却让他碰见了。从此取名刘安,沿用志斌的字号,习文练武,希望有朝一日能让这战火纷飞的乱世得以国泰民安。但他那刘备堂兄刘德然的儿子这个比刘封还要尴尬的身份,是能助他安定天下,还是一个包袱,最终如刘封一般结局?
热门推荐
  • 贪狼博之玩世不恭

    贪狼博之玩世不恭

    他年纪轻轻但在几年前便能扰乱一小片风云,重病后的他学会隐忍,他用懦弱洗刷傲气,如今,他如梦初醒,从懦弱的牢笼中挣脱,他要以崭新的姿态重临这个舞台。他为贪狼!与谁博弈?
  • 王牌相师

    王牌相师

    相师分九品,一品一重天!面临失业的王宇偶得鬼谷传承!且看他如何成就一代传奇!PS:本人很喜欢《超品相师》,所以有不好的地方请见谅!!!鞠躬!!!
  • 凌雀

    凌雀

    这是个简单的故事。故事只关于——两个中学生。几位纯洁的使者。一些警察。一个小镇。天使,恶魔;鸽子,乌鸦。在常人的心里,一个代表幸福,一个代表灾难,简单的如同文字游戏。大概谁都不会想到,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毁灭自己,建立永远的和平。那么,建立它的是谁呢?又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不可能的事?又是谁,打破了这美好的平衡?
  • 发觉净心经卷上

    发觉净心经卷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做乖女人

    不做乖女人

    相信只有做强势的女人,才能拥有强势的命运,所以我们立志不做乖女人,在爱情面前一样强势,不做作、不装纯。
  • 音籁唯世

    音籁唯世

    音乐,是所有生物共同的语言。在一些人的手中,它更能发挥出通天彻地的威能!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霸气三小姐:邪帝戏冷妃

    霸气三小姐:邪帝戏冷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杀手女王。一朝穿越,成了星痕大陆第一世家最受宠的,也是唯一的三小姐。爹爹很疼,娘亲很爱,哥哥溺宠,不服就打到你服为止。可是,谁能告诉她,这个半夜爬她床的妖孽是谁?某妖孽笑得邪魅:“娘子,我们该就寝了。”某女:“……”当天才杠上妖孽,当狂妃杠上邪帝,又会擦出怎幺的火花?
  • 花开了又落

    花开了又落

    她,被她的初恋男友抛弃而回到中国,回国也要开始她们的复仇计划,复仇计划完成以后,又没过多久,初恋男友又找到了她。他,在看到她第一眼时就喜欢上了她好不容易和她在一起了,但已经没了时间。两人爱的花火在此打开。
  • 龙蛇古路

    龙蛇古路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明洪武三十五年,“靖难之役”接近尾声的一战“淝河之战”中,武道高手宗政令剑深入燕王大军中,斩杀五百余名兵士,并且全身而退,其后销声匿迹。四年后宗政令剑重出江湖,深入皇宫和武当,盗走《皇觉功》与龟蛇剑,将自己逼上绝路,一切只为了追求永恒。宗政令剑一路上被人追杀围剿,最终至泗水之边,被各大武林门派和朝廷围剿,他浑然不惧,战群雄,斗蛟龙,打捞禹王所铸大鼎,终于开启通天古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