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传:
幽幽的青山蜿蜒曲折,连绵不绝。山脚下根据地势的高低错落分布着十几户人家,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富贵人家,几乎所有的房子都是土墙茅草搭建的,再远处则是成片成片绿油油的水田,能看到水田里弯腰耕作的劳苦百姓。看起来这是一个小村庄了,事实上也确实是个小村子了,因为任命的有管理百姓事物的甲长,尽管村子没有什么正式的名字。
在村子的东头,是相对较大的一块平地,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青砖牌坊,这也是村子里唯一一座青砖建筑,牌坊上头中间刻着三个大字:云梦庄,两旁的柱子上刻着一副对联:青山绿水心志不移,忠君报国英气长存。不过这个“云梦庄”并不是说这个小村子,而是指牌坊往里面走的几座屋子和庭院,这几座屋子也是土坯茅草屋,只不过比较大一点,并且还有前后两进院子,两侧各有厢房罢了。据说这是当朝一位将军的族人后代迁来此处时,朝廷赐予的褒奖,本来赐予的都是青砖坚瓦的大庄园,但是被族长上表辞谢后,只修建了这样一座牌坊,至于为何称为“云梦庄”,本地村民却是不知,有那消息灵通的也只是听说过帝国境内有座云梦山,但是这两者相距几千余里,真是八竿子也打不着,还有些奇怪的是庄里得人并不是一个姓氏。但是庄里的人与村民也颇为和善,也经常会去自己买来的水田里劳作,所以村民的好奇也就那片时,毕竟生存劳作才是永恒的主题。
庄里有一位老者也就是族长,看上去面色发红,白须飘飘,大概已有古稀之数。庄中的百姓知道,这位老人一向十分豁达,心胸宽广,对于任何事情看得都是十分淡然,每日间也是摆弄花草,有时还会亲自到田地之中劳作一番,俨然是一副隐者模样。有一日,外面传来一个消息,却让这位老人显得十分高兴,连日在院中闭门不出,据说他是在写什么东西。
正文:
在原帝国境内的北方,有一座大山,叫做燕山,东西走向,西边和一座南北走向的大山会合,融为一体。在燕山西部地区一处河谷里,有一个村子,叫做“北兴村”,据说当年有个人落魄之时曾藏于此处,后此人雄起于华夏大地,登基建国,开宗立朝,坐北称帝,于是这个没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就开始叫这个很好听的名字,这个小村子就是我的故乡。
村子说实话很是偏僻,出去无论朝哪个方向都要翻山越岭,但是偏僻也就相对安全稳定,很少受外界影响,甚至也就是在那帝王之后才纳入朝廷管理之中,不过后来就又断了。还没有我的时候,但是已经有了杨璟,村里来了一位老者,来了之后就在村里扎下跟脚了,看起来应该也是避外面乱。由于村里过于偏远,就纷纷向老者打听外面的事。老者告诉他们外面刚刚经过了一场百余年的大战,有三个国家打来打去,最近些年才又被统一起来,现在叫做大晋国。这其中发生了很多个故事,也产生了很多个英雄。村民们满足一下好奇心就足够了,他们估计马上又快被朝廷管治起来,那样就又要出赋役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几个不识愁的小孩却被那英雄故事吸引了。于是他们就死乞白赖的缠着老人讲那故事,老者拗不过这群孩子,只好答应下来,但是说自己比较懒散,什么时间想讲就就讲,不想讲就不讲了。没办法,这些孩子为了听故事只好很多时间都待在老者这里,顺便还干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活。
这一讲就讲了近两年才讲完,故事讲完的时候杨铮就已经出世了。其实老者只经历过大战的后半段,但并不妨他把听来的故事讲出去。于是一个个故事出去了,什么三结义、什么三分天下、借东风等等,还有五虎上将等这样的英雄人物。
这些孩子每次听得如痴如醉,沉浸其中,更是有两个孩子,他们听过之后一心向往成为那样的英雄人物,向往于金戈铁马,向往于谋算天下。这两个孩子一个是杨璟,另一个是杨璟的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叫做郑石,比杨璟大一岁,杨璟平时都叫他“郑哥儿”,他则叫杨璟“璟子”。
他们两个越听故事越渴望成为那样的人物,建立功业,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老者哪里可以学到那样的本事,老者哈哈一笑:“你们这两个小娃娃,奶腥气还没褪尽就想学这些,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杨璟嘴一横:“有志不在年高。”老者这回笑的更厉害了:“就算我告诉你们,你们能去吗?”“有什么不行?”郑石抢到,“那我就告诉你们,从这里往西走然后拐入南北走向那座山,那深山里就有这些有本事的人,这中间要翻越好几座山头,甚至还有地方没有道路,罕无人烟,怎么样,你们能去走的去吗?哈哈。”
郑石和杨璟面面相觑,他们俩才七八岁,怎么去啊,恐怕出了村子就饿死了。这时候心里不约而同的想到了父母。各回到家里,向各自父母道出了自己的心事,不用说肯定遭到的也是责骂,说他们不知道天高地厚,还是老老实实的待在这山沟里。但是两个孩子不死心,每天都要向父母恳求一番,就这样过了一个月左右,杨璟父母实在是不耐烦了,不得不耐心的告诉他们,这样的道路大人也没办法走过去啊。杨璟听了闷了好一会,忽然抬头:“爹,娘,那老头肯定有办法,你们就去问问吧。”说着还抱着母亲的腿摇晃,父母无奈只好答应下来。
这天晚上,两人父母都来到老者家问他这事咋看,有没有办法。老者听后也是沉默了一会,捋了一下没多少的胡须,点点头:“孩子这想法确实是有志气,要是能好好学,不管学文学武,以后总会有出息。”双方父母插言,一个说:“我们也有这想法,要是学些东西总比像我们这样一辈子山里刨食好的多啊。”另一又言道:“就是啊,可是您说那路实在不能走啊,这又怎么办呢?”
老者哈哈一笑:“你们要是有这个心的话,办法还是有的,只不过你们最好全部都跟着孩子过去,连家都搬走,这一来路上安全,二来到时候可以就近看着孩子,免去思亲之苦,也可督促孩子。”听完老者的话,几个父母沉默思考了一会,一个出言道:“我认为应该去,为了孩子,另外反正还是在山里讨生活,哪的山不都一样啊。”另一个又说:“我也这样认为,不过您得告诉我们咋去,您先前说的路却是走不通的。”
老者说:“既然你们决定的了话,有一条好走的路,”说着手往南一指“从这里顺着山道往南,翻过两座山岭就出了这燕山,前面就是平原地带,这也是我进来的路。你们一直向南,走到幽州城,然后拐向西,会走到那条南北向的大山前,有一条飞狐口,可从那里进山,进山后翻过一道岭走到一个两山对开的地方,其中一座叫做云山,另一座叫做梦岭,据说那里就有高人。这条路好走多了,大概两个月就到了。”听完老者的话,几个父母沉思不久就一致决定下来。
秋收过后,趁着粮食收了,天还未冷,两家人把粮食做成干粮,又有一些山里野物做成的腊肉,收拾了家里的东西,推着两辆木板车就上路了。村口处,老者对两个孩子说:“出去了要好好学习本领,记得报答父母,前路漫漫,你们多保重。”说完拱了个手,转身就回去了,两个孩子对着老者离去的方向跪下磕了个头,心里想着我们一定会学好本领的。
两个多月的风餐露宿,终于快达到了目的地,这一路上,发现不少的百姓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上去一片太平景象,也无什么收买路钱的强人。幽州城里还有很多明显穿着外族服饰的境外小国的人,难道这也真是万邦来朝,盛世之像。当然没有几个人会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大概到了目的地,经过当地山民指点,一行人终于找到了地方,就在云山和梦岭两山形成的夹谷中,里面有一个大庄子,看上去倒是像个观,青砖黛瓦的房子隐藏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
走到那跟前,一个白石立起来的大牌坊,上书“云梦谷”三字,朝里面望去,就看到一个影壁墙,画着一位老人给众人教授什么东西。经过通报,很快就见到了庄内的当家人,是几位老者,看上去却并不是想象中的白须飘飘的仙者形象,反而是身着合身的粗布衣,手上布满老茧,甚至还背着斗笠的劳者之姿。
听完几人的讲述,坐在上首的老人微笑着把身上的斗笠放下说道:“我们这里据传来自于云梦山中,是传说中鬼谷之后,所以是有些你们说的本领,不过并不是传说的那么神奇,也不过是些简单的兵器之法,谋算之术。附近的人也经常会来学些健身防身之术,学些文字算学,也不用拜什么师,这可能就是我们追求向往的一种生活吧。你们既然不畏艰险远道而来,也断没有不收之理,不知你们这两个娃娃是想像附近之人那样,还是要正式拜入师门。像其他人那样的话学起来并不辛苦,想学就学,当然也学不到更深的东西;但拜入师门的话,就必须谨遵训则,不怕困难,不怕吃苦,甚者受伤流血。我想你们也能理解,你们可要想好了。”
父母们还未说话,郑石和杨璟双双出来跪倒在地,语气坚定道:“我们不怕任何困难,就算再苦再累也不怕,我们愿拜入师门。”“你们这两个娃娃,父母同意吗?”杨璟父亲说:“孩子们认定了的事,就随了他们吧。”老者喝了杯水:“既然你们都同意了,不知两个娃娃都想学些什么?”郑石说:“我想学那百万军中斩敌将首级犹如探囊取物的本领。”杨璟则想学点兵器武艺还想学那谋算之术。
老者笑道:“你们这两个娃娃口气倒是不小,没少听那传奇故事吧,百万军中斩敌首级如探囊取物,这样的人千百年来又真有几个;那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能者,几千年来恐怕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哈哈哈哈,”郑石杨璟被笑的面红耳赤,“不过有志者事竟成,以后成就如何暂且不提,起码有这种志向就是好的。这样吧,郑石你先去跟着你左边那位,杨璟先跟着我,先看看适合学什么。”
郑石和杨璟两人兴奋的跳起来,当下便磕了头,行了那拜师之礼,两家父母也象征性的各送了一些芹菜、瘦肉之物。之后两人便各自跟了师父前去,两人家人则被安排到谷外的一个村子,平时耕作云梦庄的土地,这倒是也能稳定下来,衣食无忧。
这两人跟了师父自去,最先的日子都被要去学习文字算学,这大概是个基础吧。郑石的师父,平时被杨璟师父称之为“老三”,传说年轻时候也经历过那场百年战争,习得一手好兵器,刀枪剑戟无所不通。
他下面还有一个徒弟,叫做林越,是师父起的名字,看着年龄也不大,实际上就比杨璟小了几个月,听说是老人外出捡的孤儿,长大一点就认为了徒弟,平时主要学戟,据说骨骼奇特力气又大,就学戟了,后来和郑石、杨璟玩的很要好,郑石后来则主要学刀法。杨璟师父看起来很高深,江湖上也没什么名声,应该一直过着隐士的生活,不过深通兵法谋算,天文地理,还使得一手好枪,传说中有一个被称为常胜将军的师叔。
自此之后,两人就被严格要求,跟着师父认真学习,学习算学文字,马术刀枪,甚至连种地耕作、生活经验也学,不避寒风酷暑,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日子就这样开始重复枯燥的周而复始下去,或许稍有不同的是杨峥也长大了点,不过因为身子太弱,只能跟着私塾学文,平时练个剑法用来强身健体。
一晃五六年过去了,几个孩子已经成了少年,身子骨已经长起来了。这天晚上,杨璟又在听师父讲授兵法,这已经是这本的最后一点了。一会儿师父把这点东西讲完,但并没有让他下去的意思,沉默了一会,师父说:“璟子,明天你离开我这吧。”杨璟听了大惊:“师父您要赶我走吗,徒儿还有很多东西要向您学呢,还要报答您的教育之恩呢!”
师父哈哈一笑说“你别紧张,听我慢慢说,你这孩子兵器武艺学的较慢,远不如郑石,你看郑石一把大刀耍的,等以后长大力气上来必是一员上将,你这枪法才刚刚耍顺溜。”杨璟忙说:“徒儿的枪法确实不好,所以还要师父您的教授啊。”
师父又言道:“我确实还有些抢术,但你这方面天资不高,难以练到大成,但多加练习,战场之上自保有余,以后有缘的话,还会有人继续教你深入练习的。倒是你关于兵法谋算天资极高,已经把我这家底教完了,但是书是死的谋是活的,具体怎么用,都需要你自己好好感悟揣摩,别人帮不了你。平日观你言行,对治国安民之道也颇为好奇,甚至春秋百家你都略感兴趣,我这里按照划分应该是兵家,其他的教不了你,不过一直往山南走,走出大山,邺城那里,有我一位好友,是当年四世三公后人,虽未出仕但平时多学治世安民之道。你去向他学习吧,这样才能够不埋没你的才能,况且那邺城离帝都洛神较近,对于你以后的路很好走。明天我找个人送你去。”
杨璟已是满眼泪花哽咽道:“师父我不去,我要一直听你教诲”,师父摸摸杨璟的头:“听话,孩子,我这里写一封信,你带在身上,到时候交给他一看便知;还有,为师把这些兵法书籍都送给你,还有传下来的一杆玄铁打造的长枪,为师老了这些都用不着了,给你还有用处,还能传下去。”杨璟已泪流满面说不出话来。
“你走以后,甚至长大以后,无论为官为民,一定要心有师门,一定要做一个为国为民的人,绝不能成为那奸邪小人,叛徒走狗。明天你就离开庄子吧,先去看看你的父母,准备准备。”说着就离开了,杨璟已是嚎啕大哭,朝着师父的背影磕头,想说什么又说不出来。
夜里,杨璟翻来覆去睡不着,是啊,明天就要离开了,离开师父,离开父母,离开学习知识的地方,或许这里早已经成为另一个家乡。他披衣起来,双手抚摸着师父送的兵书战策,最上面的封皮上写着“鬼谷承书”几个字,里面收录了自上古至今的兵法谋略,著名的有太公、二孙等书,当然还有师父的注解,这些都是前人的心血啊。
他的目光又转向桌上的那杆枪,小心的把布包打开,一股寒光骤现,仔细看枪身泛着白色,周身由玄铁打造,枪尖稍扁平但依然很尖利,枪头两侧各有三个相对的突出,枪刃连起来形成一条漂亮的弧线,枪头和枪身相连处则打造出了一条卧龙,据说枪见血较多时这龙身会显出妖艳的红色,传说和当年冠军侯的梅花枪相似。枪身长九尺,枪头长一尺三。杨璟把拿起来,一边抚摸着一边心想:我以后就叫它‘亮银卧龙枪’吧,自己也要效仿冠军侯,为国家安太平,建功立业流传千古……想着想着,杨璟就抱着枪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