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把头盔设定成只有照明和摄影功能的头带便往前出发了,他所在的位置是政府根据仅有的数据推测出的最浅和最安全的位置,之前的探测仪和冒险者都以这里为峡谷的入口,由于这里正好是峡谷离人类居住地最近的一端,保罗也不用担心走错方向,只要靠自己的生存能力一条路走到黑就好了。虽然这部分峡谷还比较浅,上方还能看到比较大面积的天空,但保罗还是装备起了他用来对抗危险生物的武器。他的武器形状十分奇特,是他根据多年的冒险经历设计出的独一无二的产品。整体形状类似中国古代十八般兵器中的“拐”。只不过短棍末端有强硬度合金的短突刺设计;长棍末端有强硬度合金的球形设计;而整体拐身则是强韧性的合金。这对拐非常适合亚洲血统并且学习过中国古武术的保罗,可以用来对抗拥有任何防护特点的危险生物。事实证明,保罗的准备并没有白费。之前探测仪都是至少进行了几百米的距离才会被毁掉,而保罗身上的温度和血气味道显然更加具有吸引力,还没走出一百米便遭遇到了第一只所谓了“蜘蛛”生物。这只生物和地球上原有的蜘蛛形状差之甚远。光从身形来看,比起蜘蛛它更像一只短蜈蚣,20多只带着锯齿的尖利短脚长在身体两侧,眼睛被一簇簇细长的触角所代替,嘴上除了一对大颚以外还有一圈圈尖利的细小牙齿,背上的甲壳布满了小刺,浑身上下像是做过亚光处理,基本没有反光效果。很显然,这是一种非常适合攀爬和在黑暗环境中偷袭的生物。这“蜘蛛”刚进到保罗的视线内便像是感受到光源的温度一样,讯速地爬向保罗头顶处的岩壁,并向他扑来。经验丰富的保罗并没有被新物种吓到,沉稳地计算好时机,甩出右手拐的长端球,正好砸在半空中的“蜘蛛”下腹,将它抡在了地上。保罗的力道再加上铁球的重力和离心力使得“蜘蛛”的身子几乎被砸成两截,但保罗深知虫类生物那类似蟑螂的生命力,不破坏中枢神经战斗绝不会结束。左手拐的短端刺立刻随之刺入“蜘蛛”的头部,只见那“蜘蛛”挣扎了两下就不动了。保罗并没有因为解决了威胁而感到轻松,眉头反而皱了起来。因为他知道虫类生物一般都群居,而且基本毫无畏惧,有如此强攻击性的生物如果一群群的扑向他的话,他绝对不是对手,而他在“蛛谷”中的探险才刚刚开始而已。人类汲取了以前毁灭地球表层的经验,不再研发强火力的武器,随着生活越来越平和,基本上只有冒险者和安全机构持有一些简单的热武器和冷兵器了。不要说保罗根本没有能力和背景为自己的冒险行为准备强力热武器,在这峡谷的特殊环境下就算有也绝对不敢用。不要说很可能引起的强力回音和坍塌,武器发出的光亮和声音也会让他变成“蛛谷”中所有生物的攻击对象,再强的火力也不能让他保命。他唯一能够闯关成功的前提必然是不被这些生物发觉并围攻。
保罗再次将头盔和探险服恢复了全包围的状态,并将温度调节到与环境同温。这样的调节可以防止他的体温往外泄露,但也会让他的体温不断下降,如果不是由于他从小对身体的锻炼与武术训练,他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因为体温过低而进入休克。但就算他的身体机能再好,他在体内温度过低的状态下最多也只能保持活性两个小时。也就是说,他只能缓慢前进1个小时就要开始返回,要不然就有可能尸骨无存。保罗关闭了照明,打开了夜视镜并开始了他这辈子最危险的旅程。
一路上,他在岩壁上发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洞穴,保罗猜测这些洞穴就应该是那些“蜘蛛”的巢穴。由此看来,这类新型虫类应该是结合了蚂蚁,蜘蛛,蜈蚣和蟑螂等等基因中的优势而成的强力猎杀者。他所知的任何其他生物恐怕都无法在这个环境下与之竞争。想到这里,一个令保罗极为恐惧的想法突然产生。这个“蛛谷”由浅到深,按照生态分布的惯例来讲,居住在越深层的生物捕食和生存能力就应该更强才对,难道说如此恐怖的“蜘蛛”才仅仅是“蛛谷”最表层的捕食者吗?!保罗不禁对前方的黑暗和未知产生了一丝胆怯,但冒险者的血液还是鼓励着他一步步地向前迈进。逐渐地,岩壁上的洞穴慢慢变少,地面也因为水分的堆积变得泥泞起来。保罗开启了探险靴的防陷入功能,靴子底部变宽大并且分泌出特殊的油脂,让保罗可以在最泥泞的沼泽上滑行。保罗控制温度和声音的战术效果很好,一路上没有受到任何袭击,但他的身体缺逐渐地撑不住持续的低温了。正在他打算开始回程是,他突然发现前方地面上隐约有些亮光。这立刻让在黑暗的环境中走了快1个小时的保罗提起了精神,虽然这里的生态让他很感兴趣,但他还是更希望能够找到那些失踪的冒险者。他加快速度赶到了光亮处,发现光源陷在泥泞的地中。应该是前者遗漏的探照灯吧,保罗边想边伸出手去抓起那光源。他刚把光源从泥里挖出来时就突然发觉自己犯了个大错误。能走到这个深度的冒险者一定经验丰富,并且一定知道在这个环境下不能有声音、温度和光亮,怎么会有人蠢到在如此危险的环境下开着这么大的探照灯呢?就在这时,他也看清了那光源到底是什么。那哪里是什么探照灯啊,分明是一只屁股发亮的“蠕虫”,“蠕虫”身体两侧布满了孔洞,后半截身子亮着强光。保罗身为生物学家,在危机关头居然还惯性地思考了一下这个生物的进化性,这蠕虫并不像鮟鱇鱼那样吸引猎物然后袭击,如此没有攻击力的生物居然还亮着光,这是天生找死吗?紧接着他便发现了他学术思想的局限性。只见“蠕虫”突然通过那排孔洞吸入空气,全身膨胀起来,并张开前段没牙的小嘴发出了一声尖锐的叫声,同时发光处也变得更加明亮。在这一刹那,保罗就知道这蠕虫的生存方式了。它唯一的功能就是作为诱饵吸引猎物,一旦猎物接近,便发光出声吸引别的捕猎者袭击猎物,而“蠕虫”只需要吃吃剩饭就好了。这样的共生关系的确要比自己又当诱饵又捕食安全得多。不过保罗没有时间去欣赏这优秀的进化方式,因为回音还没结束,他就感到了脚底泥泞的地下的波动和周围窸窸窣窣的声音。保罗当机立断,知道这时候如何隐藏自己都没用了,立刻打开了身上的所有照明设备和脚下的喷气设备,向上跃起。保罗刚刚起跳,便有几个比人还大的“蠕虫”从地底下钻出扑向了保罗刚才的位置。这些“蠕虫”和刚才那只小白可大大不同,身上一层厚厚的角化层,还布满了小犄角来帮助移动,口中布满了横纵交错的尖牙,如同一只只超大号的水蛭。保罗想也不想地立即朝原路跑去,然而由于刚才的动静太大,峡谷前端的“蜘蛛”们也蜂拥地朝他扑来。顿时一片混乱,“蠕虫”和“蜘蛛”战到了一起,但还是有一部分认准了要将保罗的这个外来者消灭掉。保罗两手拐轮得飞快,护住全身的要害,但虫子们锋利的牙齿和爪子还是在身上留下了一个个伤口,伤口散发的血腥味让虫子们越发疯狂,涌向保罗的虫子数量也越来越多。逐渐地,保罗被逼到了一个死角当中,虽然借着岩壁的形状可以减少同时能够攻击他的虫子数量,但毕竟人力有限,当他脱力之时,他也就死定了。
他身边虫尸已经堆起了小山,可是它们还是源源不断地袭击过来。保罗已经渐渐失守了,手上越来越没有力气,脑子也由于虫子的毒素越来越不清晰,正当他万念俱灰,陷入恐怖的绝望时,身后的岩壁却突然像电子门一样打开,他也顺势掉入门内,门立刻在他进入后关闭了。保罗昏迷前最后的记忆便是一个戴着白猫面具、穿着斗篷的人拿枪干掉了同时进门的几只“蜘蛛”,然后他就不省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