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夹着雾,朦胧了初夏海边,浑暗浪涛旋起反差明显的白色水花,让视线总在黑白中摇摆。
终于,一个薄云明净的日子,海湾里的水突然像镜子一样,平平铺在那儿,真悖了无风三尺浪的大海性格。
水面倒映灰白天色,时而褶起鱼鳞波纹,泛开圈圈涟漪,在粼光里摇曳,细细支支把灰云碰碎,亮箔样的条条线线,直晃闪着周遭。岸上不远,青山依旧,山廓披了黛色帛纱,神像般俯视倏间平和的海湾,肃穆悄然。眼看水山静静相辉,好一幅水墨写生,把风景挂在了世间。
不远的楼房小区,出来三三俩俩慢步的,没到盛夏,好游泳的就来这里了。
陆现云穿了泳裤拿着泳镜坐在卵石边,身后是脚印凌乱的滩面。
海湾成了天然浴池,几个老人浸在洁澈水里,仰面抚波。不同于往日去深远处搏浪,这会儿,他们近乎不动,浮漂那儿,悠然自得,让褶皱的老肤安享盐碱流体轻柔的按摩。
海的宁静,是在北南东西风转换间,赶上平潮,近岸波消失,无风的海湾就有了这洼平镜水。但不会太多久,风向转过来,浪也就追来了。陆现云很快进了水,轻臂推开道道波纹,舒展周身,尽享大海的拥抱。当微波慢揉抚按,脖颈温感平湖亲吻时,他低头透过泳镜,细细地看下面那幽绿的空间。深幽的海间无垠遥远,碎片飘逸的草叶儿,细指长的小鱼儿,交错荡漾穿舞,犹如太空间的自由翔体。
他一直慢慢划臂,量思波纹的编织和消失,聆听水击的合音。
个把时辰过去,远方东北海平面上又漫起了雾。渐渐,雾气越漫越重,在海平线上汇起一道雾墙。雾墙涌开来,散漫的雾纱中忽然影影绰绰冒现些山脉,臃隆浮露雾层上,有三座大些的山包越来越的清楚起来,山腰脚处还有烟囱、建筑物,似曾熟识,却又陌生……眨眼定定神儿,这群物体实实在在立在那儿了!
他很快上得岸来,听人喊“海市蜃楼”……
是呐,以前这儿放眼平阔数千米,现在竟岛山站立,从海里长了出来似的,幻真幻实,真是应了白居易“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妙笔诗句。这是现实?影像……?人人惊诧在迷惑的脸上,坐在沙滩呆呆看。
朦胧影幻,推陆现云进了脑电引擎,搜索到他见过的这景,记起在海岸炮兵连,他和同志们感受过这,自然界电影。后来的炮兵军教课讲气候影响,讲海市蜃楼时,提过这叫“海滋”,和海市蜃楼相似的一种大气光学现象,能持久一两个小时,很容易影响炮兵侦察观测。
他定睛而去,海雾层上的山丘、建筑物体影像正是大连湾及和尚岛处的。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偏南悬离海平面,放大了几倍,半埋在雾空里……。
有见过的老者在讲,十多人靠过去听得起兴。
直到山包开始晃散,建筑房屋被雾咀成块儿,风点点横过来后,“海滋”消去了,岸湾平湖水镜也碎边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