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15100000075

第75章 收复易州

大军继续向南挺进。皇帝陆续得到和朔奴率领的偏师于十月二十三日攻破易州狼山寨;十月二十八日在霸州益津关击败宋军的捷报。

一个月之后的十一月初,耶律隆绪率领大军包围了易州另一个要塞:长城口。一切准备做好之后,十一月七日攻城战斗开始。将士们在沙堆驿旗开得胜的鼓舞下,军心振奋个个争先,城堡一鼓而破,城中守军弃城而逃。耶律隆绪围而不合,网开一面,留出南城门放敌人出奔。他自己和韩德让、耶律斜轸亲自在城南二十里率兵埋伏邀击。眼看出逃宋军到来,他命斜轸前去招降,却遭到拒绝。隆绪大失所望,他本想让宋军怀德慕义纷纷归顺,将“归圣军”陆续扩编,没想到苦心白费,于是命大军展开掩杀。结果,出逃宋军除了少数被活捉,其余全部被歼灭。对于这少数俘虏,隆绪仍然贯彻了他的宽仁,留下他们的性命,打散编入南京汉军。

连获大胜的耶律隆绪更加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马不停蹄地率军杀向下一个目标:满城。

从长城口到满城只有八十里,大军风驰电掣日夜兼程,越过沟壑纵横的黑芦堤,跨过冰封水面的徐河,将曾经阻挡景宗马蹄、埋葬契丹千军万马的关隘天险抛在身后,第二天傍晚前兵临满城城下。

十一月九日,在长城口大胜后的第三天,满城之战打响。城中做了死守的准备,但在排山倒海般的攻势面前显得脆弱不堪。契丹军的弓弩大砲、冲车云梯天上地下一齐发威,五万大军杀声震天,气势如虹。仅仅用了两天,这座重要的宋军边镇即告陷落。为了避免守军顽抗到底,使己方付出更大代价,隆绪再一次采用围三缺一的战法,留出北门让敌人出逃,在郊外布置阻击。逃跑的宋军到了伏击的阵前已是前有罗网后无退路,他们得知投降可以不死,并没有做殊死抵抗,由守将率领全军投降。

傍晚,夕阳残照,落霞满天,韩德让登上满城城头查看城内外形势。只见天际茫茫山川壮阔,他的心里浮起万千感慨。

“韩辅政,您在这里,让人好找。皇上在县衙大厅摆宴庆功、商议下一步军事部署,正到处找您呢。”

萧挞凛的声音从背后响起。

“是挞凛啊,你的伤好了吗?这次多亏你们诸位大将奋勇作战,才能连获大捷。皇上旗开得胜意气风发,太后得报不知道有多高兴呢。”

“勇敢作战报效朝廷是咱的本分,辅政在皇上身边赞划筹谋指挥英明才是胜利的根本。”萧挞凛一半恭维一半由衷道。

韩德让迎着凛冽的北风,手里马鞭直向前方,表情凝重地说道:

“挞凛,你知道我在这里想什么?这满城咱们来得太晚了,早在九年前就应该站到这里。家父就是在那条河上吃了宋贼的大亏,只差一步之遥,他到死也没能踏上这座城头!”

挞凛憨厚地笑了笑,说道:

“胜败乃兵家常事。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现在满城不就踩在咱们脚下了。”

九年前萧挞凛还在西北沙漠里打仗,他虽然没有参加那场满城之战,但那一仗影响极大,他早有耳闻。赵光义御驾亲征进犯南京失败,景宗皇帝发起报复。第一次出兵就派了当时正权倾朝野的燕王韩匡嗣率领倾国大军出征。那时的耶律休哥还只是这位燕王手下的一员副将。韩匡嗣刚愎自用,不听休哥等人的劝告,就在韩德让马鞭所指,满城城北二十里的徐河,中了敌人的诱降之计,十万大军一败涂地,几乎全军覆没。韩匡嗣因此一役身败名裂,景宗要杀他以谢死去的将士,多亏萧燕燕求情,才削官贬爵赧然幸存。当时的韩德让仕途刚有起色,也因此受到挫折。三年之后韩匡嗣抑郁而终。这样一场刻骨铭心的耻辱无怪乎韩德让耿耿于怀,至今不忘。

“两年多之后,景宗亲自率军,再次出征满城,又遭不利,回军路上驾崩山西。满城战败也成了景宗的遗恨。如今皇上亲征,德让从军赞翼得到今天的胜利,你说这是不是天意呢?”韩德让又道。

萧挞凛想,这是指景宗和韩匡嗣都是直接间接死于满城之败,而冥冥之中的安排,皇帝和韩德让今天都为父辈报了一箭之仇,说道:

“是啊,这么多年之后,偏偏是当今圣上和辅政亲率大军征服满城,不但破城还令守军俯首投降,这样一场完胜,足以告慰陛下和辅政的先人了。”

德让点点头,在满朝契丹武将中,除了耶律休哥,他对这个萧将军有着特别的好感,觉得他除了勇敢善战还为人厚道超脱是非,和他交谈很少顾忌,继续说道:

“挞凛兄,你看到今天的军报了吗?”

“看到了。宋国王在定州唐河遭遇宋军主力,战斗不利,损失兵马数千,军队后撤到曹河以北。耶律休哥自请处分。”

韩德让低头来回踱了几步,抬头望着雾霭茫茫的南方天际,说道:

”没有耶律休哥就没有满城的胜利。这次的请功奏报,我要为宋国王请头功。“

却说在主力大军开战沙堆驿的同时,耶律休哥率领两万人马已经一路杀到敌后定州城北不到十里的唐河。宋军在河北前线部署了镇州、定州、高阳关三大镇,常年屯驻重兵。定州兵力尤其雄厚,因为它和北边一百二十里的镇州直道相连,快马瞬间可达。开封在这里两点一线布置重兵因为这里是通往开封的最便捷的大道。赵光义亲征南京时,无论是进兵还是撤退,走的都是这一条路。休哥面临的是两大镇数量高达十万的合兵。他手里只有两万兵力,为了让敌人不能北上增援,保证皇帝亲率的主力大军必胜,他必须顶住数倍于己的敌人。他面前的敌人不禁人数众多,而且统帅他们的将领李继隆还是一个厉害的角色。

李继隆九月初刚刚升任定州兵马都指挥使。休哥了解此人,十年前高粱河之战、前年歧沟关反击、去年君子馆复仇,他们都曾正面交锋。本来宋军的最大弱点就是御从中出,皇帝对武将不信任,武将不敢违背皇帝的命令。皇帝让他们据守城堡,避免出战,他们就宁可错失战机也不自找麻烦。但是这个李继隆不同,他不但骁勇善战,而且仗着靠山够硬:赵光义的皇后是他的亲妹妹,常常能克服宋军的弱点,灵活用兵掌握主动。面对这个老对手,他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李继隆早就得知契丹军队出歧沟关到易县,从自己负责的这一路大举进攻。他多次派麾下大将率兵向北增援,都被休哥的阻击堵了回来。定州城中兵强马壮却对宋军的节节败退一筹莫展。这时大部分将领宁愿坚壁清野蜷缩不出,因为这正是皇帝的命令。他们乐得既遵了圣旨又保存了实力。连在军中监军的太监们也反对出战。可是李继隆却坐不住,被契丹人数不多的一支军队在距离十里不到的地方紧紧封住大门,城中五万大军眼睁睁看着北边丢城失地,束手无策,这太丢人了。他想起去年年初的君子馆之战,他背弃与刘廷让的预先约定,见死不救,避退乐寿,致使数万将士全军覆没,刘廷让被活活气死。他也因此背上了不忠不义怯懦畏敌的恶名。这一次是他洗白自己的最好机会。他对手下说道:

“去年君子馆我李继隆不死,正是为了今天效命朝廷,岂能以圣谕为借口拥兵不战。”

麾下猛将袁继忠和他同气相求,慷慨求战道:“敌人近在眼前,怎么能为求自安坐看国土沦陷,与其如此,末将宁愿身先士卒死于战阵。”

李继隆随即派袁继忠率领以勇武闻名的静塞骑兵出战。自己随后亲自出阵,与他前后合击,在唐河与休哥展开一场激战。耶律休哥以两万兵马迎击李继隆的五万之众,但他毫不怯懦,越战越勇。

耶律休哥胸中激荡着一腔悲壮之情,他感念太后和韩辅政对胡里室案子的处置。他让道士奴以生病为由辞去了御前侍卫的职位,去老成厚道的萧挞凛军中效力,为的是让儿子远离是非漩涡,在军中历练立功。这一切安排好了,休哥觉得心无挂碍,可以赴汤蹈火以报皇恩了。所以他将精锐主力都留给皇帝,以两万兵马阻击于定州城下,休哥心中发誓,宋军想要北上增援除非从他的尸体上碾压过去。

战斗从日出东山的上午打到红霞满天的傍晚,耶律休哥损失惨重,死伤近半,他挥军撤退到唐河以北三十里地曹河。李继隆也已经筋疲力尽,追到曹河无力再战,便鸣金收兵。此时此刻,长城口大战还未结束。

李继隆唐河获胜之后并没有继续再战突破一切阻击北上支援。他已经得知沙堆驿陷落,还不知道长城口即将失守,满城也将遇到同样的危机,但他想像得到契丹军会做些什么。然他并不想冒着和耶律休哥死战的危险将违抗圣旨进行到底。他要的东西已经得到,之后便谨尊圣旨,坚壁清野,不再出战。李继隆尽情享受这场胜利,他忙着清理战场,割下五千契丹军人的首级,搜索到上万匹受伤和跑散的契丹战马;连夜写战报上奏开封,将唐河胜利写成一场大决战的完胜。

韩德让转过头接着说道:

“挞凛,你是久经战阵的老将,兵法云:围城之战无援必败。休哥将定州、镇州的宋军主力牢牢钉在唐河以南,城中宋军知道援军无望,岂能还有斗志,攻城战斗岂有不胜。只有耶律休哥敢于而且能够做到以两万人马让宋贼十万大军不能北上一步,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座座城堡陷落。刚才说是天意,其实谁说没有人力呢。”

萧挞凛看了韩德让一眼,心里感叹这位炙手可热的权臣竟能有如此的冷静和公正。这时他才知道为什么这个令人侧目的宠臣能够得耶律休哥这样的契丹豪杰的欣赏和效命,由衷说道:

“宋国王要是知道韩辅政这样说,一定感激庆幸,不枉肝脑涂地为朝廷而战了。”

韩德让沉默了片刻,像是自言自语,又像向对方倾诉,说道:

“可惜,这座满城撤军时就要抛弃,你说,用了千辛万苦历经将近十载耗费两代人的心血将它攻克,又有何益呢?”

萧挞凛不知如何应对。这位辅政到底是汉人思维。对契丹武将来说,打下一座城池,炫耀武力、搜刮一空就是目的,还用问什么有益无益吗?然而现在时代变了,俘虏的敌人不杀,打草谷也不许,这样说来,攻城略地还真要问一问所为何来了。他按自己的思路说道:

“咱们这是以攻为守,以牙还牙,赵光义敢侵犯契丹,不好好教训他,天理不容。其实咱们应该乘胜南下,打到黄河,迫使开封低头求降,割地赔款,才是天地公道呢。”

韩德让从自己的思绪中回过神来,呵呵笑道:

“你说得也许是对的。这一仗的计划是夺回易州。下一战也许就是你说的目标了。战争是赵光义挑起的,最后总要有个彻底了断。”

定州宋军在耶律休哥的顽强阻击下被迫龟缩不出。契丹军队取得满城胜利后,在没有任何威胁的情况下从容驻扎休整了整整一个月。其间攻打了一些防备薄弱的城镇,距离定州只有六十里的祁州、新乐都被攻破。尽管有统帅部再三重申纪律,那些野性难驯的骄兵悍将在敌人的土地上面对诱惑怎么可能金盆洗手,祁州等城镇仍是遭到洗劫。

来年的正月初一,契丹大军班师北归。在回程的路上,养精蓄锐的将士们打了此次南伐最关键的一战:收复易州。这一仗打得如同风卷残云秋获收割,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在易州城头插上契丹军旗。定州的李继隆根本未能北上增援,只有遂城堡寨中的两千宋兵企图來救,但迅即扔下包括五名指挥使在内的死伤,丢盔卸甲逃了回去。

从此之后,契丹南京西部版图重新划定,除了遂城等几座孤城仍由宋军固守,恢复了柴荣进攻之前的形势,长城口成为南北之间新的边界。

同类推荐
  • 三国之邪皇

    三国之邪皇

    寒风陡峭,山路崎岖,吕布最后一次深情凝望着怀中那个倾国倾城的绝世佳人,虎目里流下一滴热泪,他生平第一次弯下自己的脊梁,双膝重重地跪在地上,说道:“林轩,我平生从不求人,独这一次,我恳求你,救我的蝉儿一命!”哪知他话刚说完,便从山下传来几声大喝:“林轩,你若敢出手帮那吕布,便是于天下人为敌,我曹操第一个不放过你!”“还有我刘备!”“还有我孙坚”“还有我袁绍”……吕布闻言目眦欲裂,却又无可奈何,他虎躯微震,双拳紧握,眼中希冀的光芒愈发暗淡下来。
  • 跟着女神去穿越

    跟着女神去穿越

    这是一个万国林立的大陆,这是一个充满尔虞我诈的大陆。若安跟随着活泼可爱的女神同学,穿越到另外一个平行世界,会发生什么事呢?
  • 隋朝大老板

    隋朝大老板

    苏游穿越到隋朝成了个商人。商人,得财货下等,得权势中等,得天下者!看苏游如何权倾天下,富可敌国!
  • 大宋小侯爷

    大宋小侯爷

    再世为人,竟身在大宋!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如何生存?胸中韬略万千,腹内诗书满车,无奈一手狗爬似的字,实在拿不出手……争名妓,抢娇女,恶豪迫害;奇从军,遇名师,倾囊相授。结义兄弟,肝胆相照,屡屡化险为夷;红袖添香,妩媚风流,总是百转千回……北有夏辽虎视,西有吐蕃扰乱,内有权相欺压,外有藩王觊觎,可既然我来到这大宋,就要还天下一个太平,还百姓一个盛世!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究竟他能否一展心中抱负?且看《大宋小侯爷》为你徐徐展开这幅历史的画轴。
  • 战时情

    战时情

    待你成亲时,便是我出征之时;义无反顾的手握战刀,冲入敌阵……...
热门推荐
  • 血泣纪元

    血泣纪元

    风云动,十方俱灭。万古前,苍生浩劫。今朝旧梦重现,谁人狂澜力挽?
  • 黄金诱惑:揭开黄金的神秘面纱

    黄金诱惑:揭开黄金的神秘面纱

    《黄金诱惑:揭开黄金神秘面纱》掀开黄金神秘盖头告诉我们黄金是怎样炼成的,走进黄金神秘王国黄金都能用来做什么。主要内容有认识黄金、金的特性、金的成因、金的类别、金的度量与换算、金的需求和用途等。
  • 现世心慯

    现世心慯

    在这个校园恋情中,我和他有着于别人不同的遭遇,我们在冷嘲热讽之中走了出来。可在这时,我才知道这个世界已经抛弃了我。
  • 红尘相伴——锦鲤抄

    红尘相伴——锦鲤抄

    我愿化作那河塘中那一宛普通的鲤鱼,游历四面八方,她那时这样想到,可命运并非如此,她是锦鲤家族中的圣人,她要去守护家族秘密,保护家族的水域,可她被红尘所束缚,努力成人,与他相恋,最终,他却因为自己的利益弃她而去,并将她逼向死亡。一句句的往生咒唤醒了沉睡了千年的她,再度归来的她将会怎样......
  • 王俊凯的千金小姐

    王俊凯的千金小姐

    路菲菲是很小和王俊凯的青梅竹马,但是王俊凯偶然一天搬家,于是王俊凯走前就留给了路菲菲一句话:有缘,自会相见……
  • 我的绝美校花老婆

    我的绝美校花老婆

    强者林晨降临都市,从此脚踩高富帅,手拥白富美。泡清纯校花、推黑帮靓妹,再与温柔贤惠的美女房东调调情,最难缠的是那性感又开放的小姨子。咳咳,小姨子,姐夫我今晚不约……
  • 原来你是我最想留住的幸运.

    原来你是我最想留住的幸运.

    在爱的路上,最大的过错就是错过。他像她心里一棵枝繁叶茂的树停留在最好的光阴里开花结果都不是它的宿命唯有长青。“喜欢就是这样怕他知道又怕他不知道”
  • 残龙武途

    残龙武途

    天机不露,岂知造化根由;妙理无穷,方察阴阳定位……洪荒破碎,残存古兽,神州浩土,风云再起;神胎凡化藏玄机,梵度龙变战天下;一片碧波飞黄龙,半空紫气下神诀。这一句流传千古的传说,却在一个懵懂的山野少年身上得到一一印证。他,被认为种族的残缺之体,被逼流落到了这神州浩土之上,缘遇造化,逆天改命……
  • 总裁的专宠甜妻

    总裁的专宠甜妻

    她因为母亲患上精神病。因父亲跳楼而狠上姜家。她被与姜家有仇的徐易阳利用,成为了一个复仇的工具,一步步慢慢逼近姜冷廷……
  • 长生若

    长生若

    前世她为一个人,花光一生力气,没能得到一个天荒地老,得到的却是族人惨死,自己灰飞烟灭。重生后的她,抛去所有,为仇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