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戈亮当即走下城头,准备回营地试验粉尘爆炸的可行性。
朱戈亮沿着大街刚走了几步,忽然曹建东从路旁的人群中走出来,一脸震惊的神色,不敢置信的看着朱戈亮,良久没说话。
朱戈亮笑笑,轻描淡写的说道:“怎么,曹公子不认得我了?”
曹建东大步来到朱戈亮面前,双手抱拳,大声道:“朱公子,我曹某言出必行,请朱公子收留曹某,带领我们一起打鞑子!”
曹建东之前虽然和朱戈亮在醉月楼打了一架,并且一开始还想找他麻烦来着,但是后来见朱戈亮似乎真的不计较其他,一门心思只想守住济南城,打败鞑子,这让他觉得朱戈亮这个人很有血性。
晌午朱戈亮出城后,曹建东一直觉得心情很是压抑沉闷,虽然和朱戈亮相识不久,而且还是和他从打架开始结识的,但这会曹建东却根本不恨他了。看到朱戈亮带着两百士兵毅然出战,曹建东觉得他就是明知要送死,偏偏还是要去送死,这让他有种说不出来的难受。
现在朱戈亮居然真的回来了,而且是大胜而归,曹建东感觉这个年纪比自己还要年轻的公子哥简直就是个妖孽。
“哈哈,曹公子真是信人!好,欢迎你加入!”朱戈亮心里高兴,没想到自己和曹建东这小子还能化干戈为玉帛,并且还真的志愿投入自己麾下,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
“我曹建东虽然不成器,但说出的话还是会兑现的。”曹建东认真的说道。
曹建东是大户人家出身,家财万贯,曹家在济南也有些声望,而且曹家在济南经商多年,拥有自己的庞大的商队,除了陆路的车队,还有一支船队,势力遍及东南沿海和内陆各省。
现在不仅曹建东自己加入朱戈亮的军队,还带着六个家丁一起投了军。
明军出城作战得胜归来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济南,城里的百姓马上沸腾了,纷纷前来北城门迎接凯旋的将士,北城门附近的街道很快就人潮涌涌了。
许多民众都知道曹家,也认识风流成性的三公子曹建东,现在见曹建东居然也自愿加入了朱戈亮的队伍,都是十分好奇和震动。更有不少青壮受到感染,也主动提出要从军。
同时,明军这次的确是取得了大胜仗,很多来去忙活的明军士兵正将带回来的建奴首级摆在街口的空地上,正在进行清点和登记,准备战后报呈朝廷。
那一颗颗吓人的人头就摆在那里,少说也有七八百级首级,明军何曾有过如此大胜的战绩?因此,受到鼓舞的济南百姓跟着曹建东效仿,纷纷要求加入明军队伍,参加对建奴作战。
朱戈亮这支队伍在这次出击中战死了三十四人,重伤二十一人,再加上本来就不满员,因此在征求了宋学朱的同意后,朱戈亮从前来投军的青壮中挑选了一百人,补充进队伍。
不过,朱戈亮这次出战虽然伤亡了好几十人,但是收获却也是巨大的,兵器盔甲和战马倒是不多,但却带回来了一千零三十颗鞑子的首级,等到这次战事结束,鞑子退兵后,派人把这些清军首级送到京师去报捷,朝廷的封赏那是大大的,朱戈亮本身也很可能获得重用。
乱世之中,只有掌握了军队,才能够保境安民,当然,那都是虚的,最主要的还是能够保证自己可以安全的活下去。
而要掌握一支强大的军队,官职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还是那句话,乱世之中,只有高位者才更有能力让自己以及自己身边的人过得更好。
挑好人后,朱戈亮便带着队伍返回驻地,正在院子里整编新招募的兵丁,忽然听得外面锣鼓喧天,赵小林进来禀报说外面有许多民众听说明军打了大胜仗,自发前来劳军。
朱戈亮走出去一看,却见当头一人正是千娇百媚的董小宛,当下一脸笑容的迎了上去。
“朱公子此次大败建奴得胜归来,实在是振奋人心,小宛特意和城中百姓前来送些酒食给壮士们驱寒,祝贺朱公子再次高奏凯歌!”董小宛笑颜盈盈的走上来说道。
“谢谢小宛姑娘,谢谢父老乡亲的支持!”朱戈亮朝众人拱手致意,心里高兴之余也不忘谦逊一番:“刚才小宛姑娘谬赞了,其实,我们之所以能够打败鞑子,并不是我朱戈亮有多么厉害,而是因为我们的子弟兵在浴血奋战,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保护自己的妻儿老小,所以,我们的子弟兵才是最值得赞颂的!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
“好!朱公子真是谦虚!”
“子弟兵,这个词说得太好了!”
“可不就是子弟兵嘛......”
......
一众百姓纷纷交口称赞,交头接耳的说道。
朱戈亮身后一排排的士兵们听得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从来当兵的在百姓、长官眼中都只是一群粗鄙汉子,并没有什么地位,即便是打了胜仗有了军功,人们通常也都只会记得长官的荣耀,根本不会有普通士兵们什么事。
尤其是军纪不好的军队,那些士兵们在百姓眼中更是和强盗土匪没有什么两样,根本不会有什么子弟兵一说,更不会受到百姓如此的爱戴拥护。
现在,朱戈亮这个文弱的书生长官却颠覆了这一切,让这些普通的明军士兵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董小宛也有些怔住了。这一年她才十五岁,正是豆蔻年华,这个年纪的女孩子大抵都有一种潜藏的英雄情结,作为穿越者,朱戈亮的举动并不能算多么出彩,但在少女董小宛的眼里,却是不折不扣的英雄形象。
凭城抗敌,出城斩敌,每一次,朱戈亮都英勇无比的得胜而归,而每次,这位年轻的公子都没有把所有功劳荣誉全部揽在自己身上,而是与部下共享荣耀,而且视部下如子弟,这样的人,怎么不能当得英雄二字?
朱戈亮并没有和百姓们过多吹嘘,他还要抓紧时间研究粉尘爆炸的可行性。于是在命人收下了百姓们犒劳的酒食后,朱戈亮随即匆匆带着人去试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