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鸣和唐棠互看了一眼,两人都不觉得,自己有如此大的面子,能让Peter甘心得罪叶眀尘。
“恐怕Peter先生不会为了我们,而得罪叶眀尘吧?”唐棠打开天窗说亮话,不再和对方绕圈子。
Peter点了点头:“当然,我也有点儿小事,需要杨大师帮忙。”
从见面开始,Peter就左一口大师,又一口大师地称呼着杨鸣。开始的时候,杨鸣还以为这货只是单纯的欣赏自己的艺术,由此对自己心存敬畏。闹了半天,这货给自己带帽子,是有求于自己。
“不知道杨大师知不知道《落霞栖牛图》?我想要一副这样的画作!”
既然双方已经把话说透,Peter也不再藏着掖着,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条件。
得知对方有求于自己,杨鸣的第一反应,就是这货要求字求画。不过他没有想到,对方的要求如此之高。
据说南唐后主李煜为了救回小周皇后,特地向宋太宗赵光义进献了一副画轴,名为《落霞栖牛图》。
画中有一头老牛,白天的时候,老牛在树下乖乖吃草,而到了晚上,牛就会回到牛栏中安卧。之前吃草的地方,变作了一片空地。等到第二天,牛又会出现在树下,如此往复。
赵光义得了画,又不愿意送回美人,所以一剂毒药,送李煜归西。李煜一死,这幅画能动的奥秘,也就随之失传。
杨鸣还在古月轩的时候,曾听老一辈的匠人说过,《落霞栖牛图》的奥秘,就在于两份独特的颜料上。
实际上,画作之上,画了两头牛。白天吃草的牛,是用沃焦山石磨粉作颜料,画成的。白天光线充足,得以瞧见。到了晚上,光线暗淡,这头牛自然就隐身了。
牛栏中的牛,是用南海珠脂画成了。南海珠脂避光,光线充足时反倒会隐身,而处于阴暗的环境下,又会呈现微弱的荧光。如此一来,画上的牛就会随着光线变化,不停的移动。
杨鸣做为难状:“你哪怕是想要名画古画,我都可以给你临摹。唯独这副《落霞栖牛图》,我见都没见过,就是想临摹,都无从下手!”
《落霞栖牛图》早就已经失传,就是古月轩,都没有此画的仿品。杨鸣完全是两眼抹黑,无从仿起。
更何况,那两种神奇的颜料,杨鸣也只是耳闻,具体如何调配,他更是无从得知。
Peter摆摆手,示意杨鸣会错意了:
“我不是要传说中的画作,我是想要一副能动的画!我看过杨大师那幅会动的素描,素描中的雨丝呈现的动态效果,和我想要的效果差不多。”
杨鸣歪着脑袋想了好一会儿,才想明白,这货所说的素描,应该是自己当初画给水手服女孩赵馨月的。
在那副素描中,自己只是使用了一些荧光粉,在画作的留白处,勾勒出些许雨丝,在荧光粉的作用下,从不同角度看去,这些雨丝会呈现一种动态效果。不过这种动态,和《落霞栖牛图》、以及Peter描述的僧人撑伞的画作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