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澜先朝着建宁郡主和顺和郡主行了礼,“星澜见过建宁郡主,顺和郡主!”这开口就表明了她自己的身份,她就是这段时间尚津城里风头的中心人物。
这边的动静很快就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所有人都在上下打量星澜,不得不说星澜的容貌肯定是没有异议的,她今日的打扮给人的感觉很好,姑凉们还好说,在那些青年才俊的心中倒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说到今日公孙璐对星澜的诽谤,这会看她从容淡定,姿态礼节都没有错处,不禁开始怀疑公孙璐的话来,难道真的是个什么都不懂得野丫头?怎么看都不像啊!
顺和郡主本来就蛮横,从来也不用看谁的脸色,爱恨也很分明,这会看星澜不是公孙璐说的那样,对自己又恭恭敬敬,再说两人没有什么过节,自然不用给星澜难看。
“不是说你进了公孙府就没有出过门么?你怎么会认识本郡主?”顺和郡主开口问道。
星澜微微一笑说道“我虽没有出门,但是却早就听闻了两位郡主的美名,今日一见果然如传言一般,自然能够认出来。”
这话倒是勾起了顺和郡主和建宁郡主的兴趣,她们也想听听外人到底是怎么说的她们。“不知道传言是怎么说的我们?”
“我听人说顺和郡主天生丽质,特别是一双杏眼生的及其漂亮,如同天上繁星一般,今日一见到觉得和传言不甚符合。”星澜说完还故意停顿了一下,这前面大家听着都挺顺耳,可最后一句来个转折,顺和郡主听了当时脸色都变了,星澜又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更是让她脸上难看。
还不待顺和郡主发火,星澜又开口继续说道“我记得晏几道的一首《采桑子》中有一句话说道: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觉未多。我觉得这句话用来形容郡主的眼睛才合适。”星澜这是明显的拍马屁,可是让人听着就是舒坦,不用庸俗的言辞迎合,还小小的卖弄了一下才学。
这起起落落的顺和郡主听着星澜的话,怎么听都顺耳。没想道这公孙星澜夸起人来也还有一套。
夸完顺和郡主星澜又转向建宁郡主,在端王府的时候,星澜就已经知道这位郡主对东灵志轩,那是情有独钟,她还记得书画曾经说过,东灵志轩一看见这位郡主那就头疼。
“建宁郡主的美貌那也是毋庸置疑的,可是最让人羡慕的就是吹弹可破的肌肤,正所谓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可是最最让我敬佩的是郡主的真性情,敢爱敢恨。”星澜夸完一个又夸一个,话又说的漂亮,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顺和郡主和建宁郡主都被夸得没脾气了,脸上的笑意显示了心情很好。
这边气氛和和气气,可是有人就不乐意了,公孙璐在一边咬牙切齿,没想到这野丫头这么会说话,真是会扮猪吃老虎,反倒让她白白占了风头。
顺和郡主和建宁郡主对星澜都没有意见,其他人也不敢刁难,都上前问东问西,星澜带着笑意对答如流,在人群中游刃有余,没多一会就赢得不少人的心。
聊了一会星澜就主动提出让大家进到小山丛桂轩去,眼看着就快到中午了,宴会也快开始。
顺和郡主和建宁郡主走在前面,星澜慢了半步跟在后面,一群人有说有笑的进了小山丛桂轩,多数都是星澜说些乡野笑话,惹得大家笑得合不拢嘴。
坐在里面的几位夫人,刚好说到星澜,这会正主就和一群人进来了,一看她们还奇怪,这跟在两位郡主身后的那位穿鹅黄色衣服的姑凉是哪家的姑娘。在场的除了曾云知道星澜的身份,其他人还真没有见过。
进到里面,各家小姐都走到安排好的位置上,在姑凉们悄悄给自家人说星澜的事的时候,星澜已经上前给曾云行了晚辈礼,然后再朝着各家的夫人行了礼说道“晚辈公孙星澜在这里见过各位夫人。”
各家夫人见星澜如此懂礼节,还真如同公孙二夫人说的那样好,不禁点点头,印象更加深刻。
公孙璐此时也回到了曾云的身边,悄悄的把在园子里的事跟曾云说了说,曾云听后不仅没有变色,反而笑得更加开心,倒像是因为有了星澜这个懂事的侄女儿而高兴。
可是谁能知道她面上是笑得开心,在心里把星澜是恨了个透,昨天晚上倒是没看出来她居然还有这样一手,这么短短的时间就把人心笼络了。刚刚她一个劲的在这些夫人面前夸她,就是希望她进来的时候出了丑,这样在这些夫人的心中就形成了反差,她也能落得一个美名,没成想事情已经超出了她的计划范畴,她才明白过来她是轻看了星澜的本事。
吃着瓜果品着果酒,欣赏着场中间的歌舞,这时候公孙楠和公孙逸一左一右的进来,中间还有一个气势不凡,长相俊朗的男子。
星澜不认识,不代表别人也不认识,这可是就当今的晋王。曾云赶紧上前行礼,“臣妇参见晋王殿下。”
“参见晋王殿下。”
东灵寒的眼神扫过所有人,然后目光停留在星澜的身上,意味深长的朝着星澜露出一个温和的微笑。然后才穿过曾云的身边,在主位上坐下。
东灵寒才坐下,后面就有人通传“端王殿下到!孙侧太妃到!”
这晋王刚到,现在就连端王也来了,还有端王侧太妃,加上两位郡主,这公孙星澜的面子也太大了点吧,要说端王来还能说的过去,毕竟这公孙星澜以前是给端王当过婢女的。
也有小道消息说,这公孙星澜是认了端王侧太妃为义母的,年轻一辈的肯定不知道其中的缘由,可是在场的夫人们多少知道一点。这还要从公孙星澜的母亲说起,在场的也只有一两位还记得当年的沈大才女,而孙侧妃和当年的沈碧云那可是闺房好友,她认沈碧云的女儿为干女儿也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