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谁是肇事者(1)
私人侦探和投资顾问一样,都是最近几年才新兴的一些行业。
根据资本市场的运作法则,是因为有了需求,才催生了这些职业。
在国外,私家侦探可以介入警方的刑事调查,充当警察的官方顾问。
可是在我国不行,因为我国的刑事案件有着严格的流程,非官方人员,一律不得介入。
罗卜的私人侦探社虽然已经开业好几天了,可是,他们却连一单业务都没有接到。
不是他们的能力不行,也不是他们侦探社的位置偏僻,而是人们还不了解他们是一群做什么的人。
今天早上,重案组的杨雄队长打来电话,他告诉罗卜关于当年那起拐卖儿童的卷宗找到了。
由于时隔久远,那些卷宗早已成了解密文件,所以罗卜可以自由查看。
不过,杨雄队长的意思是,要他亲自去取。
罗卜知道,杨雄队长这样做,肯定是又遇到了麻烦的案子。
在龙山市第一刑侦重案组,罗卜见到了杨雄队长。
当时,他们正在处理一起交通事故。
由于那起交通事故非常严重,死了十几个人,所以就由交通部移交到了他们重案组。
事故发生在一个没有视频监控的路段,由于那段路道正在进行线路改修,所有的视频监控都形同虚设。
肇事者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司机。
当天晚上,他开着一辆吉普车连撞了三辆私家车,造成了十一人死亡,三人重伤的车祸。
事故发生后不久,肇事者就到派出所来投案自首了。
当时,罗卜正好在重案组里与那个自首的肇事者擦肩而过。
本来,杨雄他们还以为要费一番周折才能找到肇事者,谁知道他们刚接手那个案子,肇事者就来自首了。
肇事者对那天晚上发生的事供认不悔,并立即签下了事故责任书。
罗卜在杨雄的办公室里,随便翻看了一下手里的卷宗,然后看似随意地问道。
“杨叔,我听说你们刚刚处理了一件交通的案子?”
“是的,交通部那边以为是一起重案,结果就是一场普通的交通事故。肇事者也已经来自首了,我们正准备把案件交还给交通部自已处理就行了。”
“刚才的那个人就是肇事者吗?”
“是的。”
“肇事者开的是一辆吉普车?”
“是的,吉普自由侠。”
“我认为那个人不是肇事者。”
“什么意思?”
“来的时候,我刚好与那个人打了一个照面。他的年龄在五十岁左右,从他的衣着来看,应该属于一个中产阶级,也就是家景可以,又算不上大富的那种。我认为,他在三年内肯定发生过一场车祸,而且医生还会告诉他,不宜久坐,最好不要开车。你认为,这样的一个人会是这起交通事故的肇事者吗?”
“根据我们对事故现场的调查与肇事者所说的完全一致,他自已都已经称承了,怎么可能不是他呢?就是算他曾经发生过车祸,不宜开车,并不能说明他不会开车啊。”
“说的没错。通过我对肇事者的观察,他身材中等,面目清瘦,颧骨很高,头发疏细,属于偏内向型的人,而且据心理学家研究,这类人患精神分裂症的机率很大,尤其是在经过重大的变故之后,内心就会变得非常地胆怯,在心里留下很深的阴影,不易改变。还有,我看他的双眼浑浊,面色苍白,是严重的气血不足,应该是患有严重的失眠症,要经常靠药物才能入睡。而且这类人的性格谨慎,凡事都会按步就班,从他全身的衣着搭配上可以很容易看出这一点。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这类人开车的话,那怕是为了移动一下车,他都不会忘记把安全带系上……,以他这样的性格,你说他会开着车连撞几辆私家车吗?”
“肇事者说,那天晚上他喝了酒。”
“这就更不可能了。据我的推断,他至少已经有一年没有喝过酒了。”
“不可能吧?你只是与那个肇事者打过一个照面而矣,你就能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当然,如果你不相信的话,我们可以当场做个验证。”
“怎么验证?”
“我今天是第一次来你们重案组吧?这里的人,除了你之外,我可以说是一个都不认识。”
“是的。”
“我现在就通过我的观察来告诉你,你们这里的每一个人的性格和爱好。”
“好啊,我倒是要看看你说的准不准。”
说完,杨雄就带罗卜来到了一面玻璃镜前。
那是一种特制的玻璃,从外面向里看,是死面,也就是不透明的,从里面向外看,则是透明的。
如果你看过刑侦类的电影,一定见过那种玻璃,它一般装在审讯犯人的房间里,而且是隔音的。
“我就先从靠门口的那个女警察说起吧。她的办公桌选的特别靠近门口,说明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凡事都不会落后于人的人。她的衣服整洁,桌上的摆放井然有序,说明她是一个做事有条理的人。我看到每一个从她身边经过的人都会主动跟她打招呼,说明她为人和善,非常地照顾这里的每一个人,也深受他们的喜欢。另外她至少有两个月没有去做过头发了,只简单地画了一下眉妆,说明她的事业心很强,同时又非常注重自已的形象,也就是自尊心非常强的意思。我还看到,她的眉宇之间不经意地流露出一丝愁容,但是又不会把这种烦心事带到工作中去,由此我推测,她可能是婚姻上出现了问题。如果我猜的没有错的话,她可能已经与她的老公离婚了,而且他们正在因为孩子的问题而闹得不可开交。”
“不会吧?你真的能看出来?”
“当然了,你也不想想我是谁?别忘了,你的好多案子可都是我帮你破的。”
“就算是这样,你也不可能看一眼就能把别人给看穿吧?”
“不是看穿,而是通过细心的观察推理出来的结论。”
“我进来的时候,刚好从那个女警察身边路过。我看到在她的办公桌上只摆放了一张她和儿子的照片,说明她已结婚了,而且还有了孩子。可是,她为什么只摆了一张她和儿子的照片,而不是她们一家三口的照片呢?说明她的婚姻出现了问题,很可能已经离婚了。”
“还有一点,在她的办公桌上,我还看到一些不属她的文件。应该是那张办公桌之前的人留下来的,所以我还可以断定,她是刚从别的单位调到你们这里来的。”
“没错,她是我们重案组的副队叫林伊,是上个月才从反黑组调过来的,工作能力很强,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搭档。”
“非常不错的搭档?杨叔,如果我猜的没有错的话,你是不是对人家林警官有好感。而且你还知道人家已经和她老公离婚了。”
“你胡说什么呢?我只是说她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搭档而矣。”
“这么快就对一个人做出这么好的评价,你不承认也没有关系。”
“好吧,我承认,我确实已经知道她离婚了。这也是她调到我们重案组的一个原因,做为我的手下,我有权了解他们每个人的资料。”
“现在相信了我吗?”
“信了。不过,我还想听听你对组里其他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