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启神色不安的道:“当初这柄剑和这把镇尺从天而降,而后素女降生。这把剑就在这里插了十六年。无人能够拔起它,反而有人被它散发的剑气所伤。所以为父把这里封存了十六年。为父遍查典籍都找不出古剑中有这把剑。你们看当年散发出的剑气所造成的痕迹至今仍在。说着一指地下。那些纵横交错的沟壑。无一不显示着这把剑当年的威势。”
林昭和林曦才注意脚下灰尘覆盖着的地面,一道道剑痕,仿佛构成了一朵莲花。或者说是一柄剑轮。
林启道:“而且你们看这把古剑至今没有一丝灰尘。”
林昭才仔细看手中这把古剑,剑身修长,仿佛青莲吐蕊一般,毫无锻造的痕迹。闪烁着隐隐的流光,以及剑上莫名的铭文。剑柄仿佛藕节,剑花呈莲花状。这把剑好生奇怪仿佛是从花中长出来的一般。此剑好生仿佛天成。
林曦从林昭接过古剑,呢喃道:“好生熟悉,可是我从不会用剑,为何这剑会给我一股熟悉的感觉?还有这镇尺仿佛是活物一般。”
天外来物必有原因,父亲莫扰。这不素女还是好好的吗?没有问题不就是最好的吗?不过观其剑好像还真是一柄神兵。若不是素女不喜武功,否则未尝不是一代侠女。林昭安慰的说道。
父亲,你不要担心了。神兵大多有灵,这剑我们至今没有感觉到它的恶意。父亲还请放宽心。林曦也安慰道
林启道:不行,改日为父必亲上华山,找天师道问问去。在此之前此剑还是搁置此地,你们没有我的允许,不得擅入。
为让林启放宽心,林曦还是把剑放回桌子上。一同放回去的还有那镇尺。
走吧,明日昭儿跟为父上殿谢过君上,为父就向君上告假,亲上华山。为父倒要看看这古剑有什么门道。说罢林启率二人走了出去。
是夜,今日林昭加冠,所引起的风波。不知让京城不知有多少人无眠。又引起了多大的波澜。
林曦却做了个梦,梦中,一位巨汉手持一把巨斧一遍一遍的挥舞着。林曦仿佛感觉自己就是巨汉手中那巨斧。真是个奇怪的梦。
林曦难得的睡了个懒觉,洗漱后才知道父兄早已金殿谢恩去了。看着偌大一个林府不由得感觉冷冷清清。苦笑一声叫人去准备饭食,看看日头父兄也该回来了。
一刻钟后,门外传来老爷回府的声音。
少时就见林启和林昭跨门而来,素女来我书房。
父亲你真要去华山?林曦问道
不错,不把此事问个清楚。为父夜不能寐啊。
可是父亲一走,那神策军以及都督府怎么办?
没事,为父昨夜已经安排好了,今天早朝也已经向君上告假。为父快马加鞭半月就可以来回了。
林昭道:“妹妹你不知道为此事,父亲还被君上训斥了一番。”
华山本就是今上的忌讳,为父被训斥一番也在意料之中。只是为父这一走,家中就只剩下你和素女了。昭儿你要好好照顾妹妹。御林军那边为父已经帮你打点好了。你白日当值,晚上就赶紧回府。
还有不要和任何一个皇子交往过密,我林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拥立之功对我林氏来说,是可有可无的。
林昭道:“是,父亲。孩儿省的。”
素女照顾好自己,等为父回来定给你一个交代。
女儿一定等候父亲回来。来人为父亲准备行囊。不知父亲准备带多少卫队?
林启道:“为父只身而去,为了你女孩家的清誉,这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再说这天下有几处是为父去不得的?”
可是父亲也得带个随侍之人吧。
不必,昭儿,去把那把古剑和那镇尺拿来。为父这就启程。
不一会,林昭背了一道剑匣进来。林启接过剑匣负于背上,向二人叮嘱道:“为父半月既回,你们且放宽心。”说完接过管家手中的马鞭,一骑绝尘而去。
林曦望着老父远去的背影,不由得眼睛一酸。林昭拍了拍她的肩膀道:“妹妹放心就好,父亲此去定一番顺利。外面天寒,妹妹还是先行回房吧。”
自林启走后,林昭又去御林军当值,整个林府彻底冷清了下来。林曦也只能盼父亲早日回归,毕竟年关将至。
这日清晨。管家匆匆而来递上了拜帖,林曦疑惑的打开,是什么人需要惊动自己。当打开看完却是一愣,留字是止渊。
问询管家这是哪位?
管家道:“东宫殿下名李谦,字止渊。殿下亲临,府中老爷与少爷也俱都不在。事关重大,老奴不敢做主,特此请示姑娘。”
林曦问道:“来人可说殿下此来何事?”
这个老奴倒是知晓:少爷那日冠礼时,殿下曾与老爷约好过府往书库一阅,老爷也是答应了的。只是这殿下并非一般客人,故老奴特来请示姑娘,是否将公子叫回来。
林曦道:“不错,让人去给兄长送信,问询兄长能否回来。太子可说什么时候过府?”
那人说:太子在崇文馆下了课,用过午饭便会到来。
你去打赏那人,另外命人打扫院落,整理书库。午后大开中门,另外打扫祠堂,以迎接诸侯的礼仪,迎接殿下过府。林曦有条不紊的安排下去。
中午时,林昭派人回信道。军中有事赶不回来,让林曦万万不可怠慢了殿下,一切不可失了礼数。
午后,林曦正坐在正堂,一个小太监来报,太子殿下已经出了东宫。往林府而来,请做好准备。
林曦面无表情道:“重赏,请公公下去喝茶,好好招待。”而后吩咐管家,都准备好了吗?
管家道:“回姑娘,一切准备妥当。只待太子过府了。”
不错,等父亲回来,管家重重有赏。
少时,小厮回报道:“太子殿下已过正阳大街,不一会就会来到。”
林曦问道:“仪仗几何?”
太子并没有带太子卫率,轻装简行。只带了两个小厮。
林曦不由得揉了揉额头道:来人,随我门口迎接吧。说罢率先走了出去。
不多时,一位清秀的少年步行而来,身后跟着两个小厮。午后的阳光照在少年的脸上更显俊朗。
“太子殿下到。”
林曦忙率众人跪迎,李谦伸手虚扶道:“都平身吧。这次本宫微服出巡,众人不必如此大礼。”
林曦起身回道:“殿下,礼不可废。请进。”
李谦看了看这个女孩,虽只是中人之姿,却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眼眸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不由的多看了一眼,
率先走了进去。道:“本宫突然造访,若有唐突之处,还请姑娘见谅。”
林曦道:“殿下多虑了,府中书库俱已经整理完毕,不知殿下何时过去?”
既到了林氏,理当去祭拜一下你林氏先祖,你林氏为国尽忠,历代都有人血洒疆场。本宫也是深感敬佩的。
殿下有此心意,我代父亲谢过殿下。来人,准备香案。太子殿下请。
望着安排的有条不紊的少女,李谦不由得高看一眼。生性骄傲的他,虽然外表温和,可是内心真正得到他重视的人可是寥寥无几的。可是眼前这个养在深闺的少女面对他这个一国储君竟然不卑不亢,做事条理清楚。
李谦捻着三根高香,冲着林氏先祖拜了拜道:林氏一门为国尽忠,自先祖林源公起,便为国之柱石,后世李谦拜上。
林曦接过李谦手中的香火,插入香炉。道:林氏一族多谢殿下赞誉。
李谦道:“本宫只是说的实话,既然此间事了。还请姑娘带本宫去你林氏书库一行。本宫早就想见识你林氏书库中的珍藏。你林氏以军功传家,却是建起了一座比崇文馆藏书更为丰富的书库。真是不可思议。”
林曦道:“先祖当年曾言,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纵然留给后世子孙再多基业,不如让其自立,故而留下了这传家的书库,经过百年的典藏。方有今日之规模。”
林公当真目光远大,才有今日林氏之成就。
林曦道:“不知太子殿下此来为什么书,毕竟书库中藏书太多,我也好为殿下带路。”
李谦道:“农术,水利。不知这些杂学林氏可有收藏?”
“库中倒也收藏了不少,只是臣女冒昧的问一句,殿下为何要找这些杂学之书?”
李谦笑道:“你觉得这些是为杂学,那你可知何为社稷根本。”
民为国本。林曦答道。
李谦诧异的看了一眼林曦又问道:“民之根本何在?”
民之根本在农桑,民以食为本。
李谦道:“想不到林师之女,如此大才。本宫竟然从来没有听林师提起过。姑娘所言不错,见识竟比朝中那些腐儒强的多。”
林曦知道自己话多了:“殿下过奖了,小女儿寸许之见,怎能与朝中众位大人比。”
李谦也不去管林曦,只自顾自道:“可是朝中那些所谓的大臣们何曾弯下腰,去看看下面的民生,他们要的是青史留名,后人称颂。又有几人着眼这些小事。可是殊不知正是这些小事才是江山稳固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