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好,那我们就在这里生根落脚吧,奔波了那么多年,这里倒是一个适合养身的好地方,我感觉自己的技术和实力又要有所突破了,只要你好好学习,我和你妈才舍不得离开呢。”
“孩子他爹,别说其它的事儿了,快让孩子说说在书院里过得怎么样,学到了什么本事?”李逸飞老妈朱自清想起李素离开家族,带着一家人奔波流离这么多年,都不敢回去看看,心中有些感慨,连忙转移了话题。
“本事?只要他不调皮捣蛋,不被书院喊着请家长,我就算谢天谢地咯,其它的,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我可不会像我爸,不通情理,把孩子管得死死的,对孩子成长不好。”
“好吧,逸飞,你先一边玩儿去,想吃什么尽管说,老妈给你做,保你吃个够。”
“那好,谢谢老妈,你就随便做点儿吃的吧,我先去看看大鹏哥。”
《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铁匠铺里,孙大鹏正满头大汗的敲打着快要成型板锄的锄刃,除此之外,李逸飞还看见两个半年前还一起玩耍的伙伴,一个叫汪立军,另一个叫聂达,两个都是没能进入书院的落选者,汪立军正在招呼客人,聂达正在一旁使劲儿拉风箱,保持炉内温度。
其他也有一些不认识的人,正在忙乎着练习锤打着金属块,显得异常认真,想必就是老爸新招的徒弟吧,这架势可比书院的《创艺》铁匠铺要强得多。
“大鹏哥,汪立军,聂达,快过来歇歇气,看看我给你们带什么好东西回来啦!”
“哇,原来是李逸飞回来了,等会儿啊,等我们忙完了这一会儿再说。”
这一说话看见李逸飞回来了有点高兴,一分心,原本还是好好的锄刃被孙大鹏砸的力道大了一些,砸变了形,眼看就要报废,说时迟,那时快,李逸飞上前接过铁锤,对着已经变形的地方,利用铁锤的锤尖边缘,轻盈而快速敲打起来,发出“叮叮叮叮”的尖脆声,全神贯注,周而复始,一遍接着一遍,冷却后,又投入炉中煅烧,之后取出,对着变形的地方,继续快速而均匀的不停敲打。
将已经变形的地方逐渐一一的纠正回来,拿上锤的手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而是从一而终,重新把整个农具一点一滴打造了一翻番,两柱香之后,整个锄刃焕然一新,放入水冷却后,才彻底放下手中的铁锤。
“逸飞,真厉害啊,以前你可没有这本事,师傅也不会这招的啊,从哪里偷回来的。”
“这招叫做《小尖敲》是我在书院的铁匠铺里学到的,利用铁锤边缘的一条线,灌注好力气量,用一条线的力道去改变物体的形态,要做到锤锤如一,一触即走,一如既往,一敲到底,黄老师教得出神入化,我才学到一点皮毛而已。”
“这么厉害,那你教教我呗,我都不知道报废了多少东西,才练到目前这个程度,成功率不高啊,有了你这招,那可就不是同日而语的,就不会报废那么多东西了。”
“哦,那行啊,等你什么时候能够每次下锤,做到只能用锤的边线落在物体上,我再教你怎么灌力,使用巧力进行锤打。”
“这,这,这,怎么这么难,逸飞你学了多长时间?”
“不多啊,才两三个月吧,记不得了,我看着挺有用,就学了,成功率提高了很多。”
“什么?三个月?你用三个月,我起码得用三年吧,也只有你这个怪物才能三个月学得会。算了,不管怎么样都要学到手,那就先拿那些报废的东西开刀,你可不能藏私啊。”
“瞧你说的,我会是那种人吗?大家都过来尝尝啊,我在学校里做的核桃糕,补脑的。”
“哈哈,很久都没有尝到逸飞的手艺了,大家快过来尝尝吧,放了假,又可以吃到逸飞做的可口饭菜,真是太好了。”
“来,来,来,逸飞,我给你介绍一下,这几位都是师傅新收的徒弟,别看他们年纪有些大,都是我的师弟哈哈,那用功的程度可是我比不了的,当然也成功激起了我的好胜心,不跑在他们前头,迟早会被追赶上的。”
“原来如此,我说怎么铺子大了这么多,是原来的三倍,这么宽敞,炉位也增加了三台,老爸也在家空闲着,结果是来了这么多兄弟,各位大叔好,都过来吃核桃糕吧,感谢你们这么的到来啊,让这里这么热闹,老爸也不会寂寞了。”
“这位就是小师傅吧,初次见面,还请多多关照,有不懂的地方,还请小师傅多教教我们。”
“对,对,请小师傅多指教。”
“大家客气了,相互帮助,相互帮助,咦,这位大哥,这锻造室里这么热,怎么还包着头巾啊?”
“逸飞,别说了,这位明无风大哥,额头上受了伤,留下了难看的疤痕,不得不遮盖起来的。”
“啊,真是对不起,我真是不知道,不好意思,请多原谅。”
“没事,没事,我是在拍卖场看到李大师拿出来的拍卖的作品,才慕名前来拜师的,还好,最终通过了拜师考验,才有幸加入铁匠这一行业,还请多多指教。”
“好了,好了,不说了,不说了,大家吃糕,吃糕。”
假期里,从书院回来的小家伙们,除了玩儿,更多的是将书院所学用于生活,张大壮每天都帮人挑水,轻若无物,周箭现在几乎也能达到百发百中,可是现在是禁猎期,只好开始练习他爹的绝技《独孤九箭》,罗小兰则是每天治疗受伤的小动物和有轻微病状的村民,李逸飞每天都做些打铁,做饭的活儿,时间不长,经验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成长的过程少不了欢乐,也少不了痛苦,在一点一滴的练习中不断长大。
大家欢欢喜喜过完年,总结了一下今年的收获,算算赚了多少钱,买了些什么,明年还需要添加些什么,明年该怎么做,明年计划是什么,都认认真真进行了讨论,安排,开开心心的玩了几天,热闹了一阵子,反而有些想念在书院里的日子。
左盼右盼,终于盼到开学,已经习惯了书院生活的孩子们一回到书院则变得更加勤奋,都想着拥有更好的未来,都不想被人比下去,便只有不断的学习,不停的进步,实际上,如果自身不努力,书院的积极学习环境也会让人不由自主的奋发前进。
一年级的食物系同学经过一学期的受教,学习了好几个月的食物大全,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完全是一本食物百科全书,理论上的食物知识基本上都讲解完了,这学期主要的功课就是动手实践,慢慢打好基础,学以致用,最终还是要看手底下见真功夫。
首先接触的便是对各种厨具的认识,锅、碗、瓢、盆、刀、棍、筷、铲、叉等等,每一种厨具都有不同的作用,每一种厨具都有各自的特点,似乎都在宣示着自己的主权,张显着自己的个性,而厨师则是掌握平衡这些厨具的大师,不仅懂得怎么用,更加懂得如何才能用得出色,做出好食物。
想要当好一名厨师,得有这个心,有了心做好准备,才会专注,要不怕苦不怕累,持之以恒,才能做出好味道。
每天上午依旧是基础文化课,下午则安排到书院食堂和商业街的餐馆去择菜、洗菜,初步处理各种常见的食材,掐枝、去叶、刮鳞、去皮,将各种各样的食材处理到要用的部分,并保持干净,整洁,随时处于可用的状态。
每个月进行评比、打分,将平时成绩计入年终最后总成绩当中,因此想偷懒的时候根本没法偷懒,头上悬着一把刀呢,谁偷懒谁就会落后,落后就会遭到淘汰,达不到书院要求和的标准,到时候被逐出书院连哭都来不及。
光是处理食材还不行,还得观察各种食材的搭配,用量多少,什么样的配置才能做出精致的菜肴,以及各种厨具的使用,都得慢慢去学习,去揣摩,但是只能看,不允许动手,看着自己处理过的食材经过厨师的手变成一道道精美可口的艺术品,心里直痒痒,恨不得马上就能做出如此佳品,偶尔偷尝到了一些美味,才深刻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李逸飞每一次洗菜、择菜,处理食材都很慢,不像其他同学非常积极,三下五除二快速洗完,就跑去偷学菜谱,怎么搭配,如何调料,做出一道精致的菜肴,并不光是因为自己跟着四叔李凯学习了厨艺打下了一定基础,就不用去学的缘故,而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够沉下心来,慢慢观察这众多的食材。
这些食材来源广泛,比和四叔李凯在一起寻找食材的时候多得多,和四叔在一起就好比是江湖草莽,碰到什么做什么,完全不局限于时间、地点和食材、调料,天马行空任意发挥,没有那么多规矩和限制。
而在书院和餐馆里则是有严格的食谱规定,哪些食材该怎么处理,需要用到哪一部分,剩余用不上的,完全不要,成了浪费,所以才导致有些菜肴价格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