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家境贫寒,在幼年时期,父亲就被拉了壮丁,和母亲相依为命。
父亲被拉了壮丁之后,家中没有了顶梁柱,张生家庭本应该就此成为一个是困苦、贫穷、平凡的单亲家庭,张生也应该沦落为一个贫苦的庄稼人、在地里刨食,但那只是应该……实际上张生之后所过的生活却与“应该过的生活”相去甚远!
张生母亲是千千万万平凡的农村妇女之一,但与普通农村妇女不同的是,张生母亲有着培养孩子成为人中之龙的大毅力、大坚持。
就算丈夫被拉了壮丁、十年未回,但是张生母亲却从未想过放弃孩子再嫁,而是用尽自己的所有去抚养张生、培养张生,哪怕自己吃再多苦、受再多累、看再多脸色也没有短过张生的一丝一毫,甚至还不惜到处借钱也要让张生坚持读书、考举。
十年寒窗无人知,一举成名天下闻。
说是“天下闻”,对张生来说过重了,但张生却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深厚期望,在12岁之时就考上了童生,成为了青木乡远近闻名的天才。
至此之后,张生家庭虽然称不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却也的确好过了许多,至少不用再到处借钱、不用再每天都吃不饱了,甚至有时家中还会有一些余钱去还过去数年之间借下的欠账!
幼年的困苦、辛劳的母亲、积累的欠账,让张生在考中童生后也并没有放松学习,更没有去参加一些所谓同窗好友的聚会,因为张生知道,他并没有那个资本。
平时继续苦读、闲暇就抄书、写对联等补贴家用……这就是张生生活的全部。
苦心人天不负!
张生的努力、刻苦、坚持看在了有心人的眼中,最后张生被学堂的老师所看重,收为了入室弟子。
这番世界,学堂的学生和入室弟子所得到的待遇,那可是天差地别的2个极端。
学堂的老师就叫老师,学生在学堂上学需要缴纳学费,也就相当于花钱买知识;而入室弟子却管老师叫先生,而且成为了入室弟子之后交不交学费、交多少学费那都不甚重要,甚至若是弟子家中实在困难,先生还会反过来补贴弟子。
毕竟,先生招收入室弟子是真的看重那个弟子,想要培养为自己的接班人;可不是为了那一点点金钱。
同时学堂学生所接受的只是老师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的大规模、广泛化教育;入室弟子可就相当于先生的子侄辈,接受的可就是先生针对化、仔细化且毫无保留的教导了!
那种教育方法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一目了然!
成为入室弟子有诸多好处,但想成为任何一位先生的入室弟子都不容易。
先生收入室弟子是为了培养接班人,一旦一位先生决定收入室弟子,那可是要请诸多好友、同窗来做见证的,这代表着从此之后先生与弟子2人的命运就连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天地君亲师!
此乃此番世界读书人祭拜的唯五对象,其中的师就是先生。
得到了祭祀,自然也要承受牵连,若是弟子放了十恶不赦之大罪,在此番世界,先生也是会被牵连的。
若是由此可见,先生与学生联系之深、利害之切!
正因为有着非常严重的利害关系,所以若不是实在满意,是没有哪位先生会顺便收入室弟子的。
张生能够得到学堂老师的看重,被收为入室弟子,实乃不容易,由此也可见张生学习之努力、刻苦。
先生的谆谆教导,加上多年的坚持不懈,张生终在16岁之时考中了秀才!
不要小看秀才,整个长青郡数百万人口、数万读书人,每三年也就仅仅只有几百号人能够在郡城通过院试、取得秀才功名。
张生能考中,足见张生文采出众!
然而,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上天给了你什么就必然要从你那儿拿走什么。对张生来说正是如此!
尚未不及为取得秀才功名而高兴,还未向母亲报喜,张生却先得到了母亲病危的噩耗。
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张生与母亲之间感情的深厚程度是外人难以想象的。
得到母亲病危的消息后,张生尚未来得及给同窗好友说一声,就一个人紧赶慢赶、急匆匆的赶回家中!
考中秀才的张生可与以前的张生不同了,作为整个青木乡唯二的秀才,也是整个青木乡唯一一个还有上升空间的秀才,张生带母求医的过程中,得到了诸多乡人们的大力帮助。
然并卵!
经过诸多郎中、医师的诊断,张母是积劳成疾、多年的劳累早就让张母的身体亏为一空,现在才治疗为时已晚。现在最多也就是用人参、鹿茸等珍贵药材掉命而已,想要治愈、难比登天。
人参、鹿茸都是珍贵药材,就算张生现在是秀才了也不可能让别人把这些珍贵药材平白无故的送给他。
若说买吧?张生家并无余钱!
但就算家中并无余钱,事母至孝的张生却也没有放弃、坐等母亲死去,而是想方设法、东拼西借的凑钱买人参、鹿茸等为母亲掉命。
……
到处借钱、处处看人脸色、还要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这样的日子很苦,但只要一想到母亲这些年来所做的一切、所付出的一切,张生再多的苦也不觉得苦了,再多的困难也不觉得困难了。
多次的医馆之行,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张生在医馆偶遇了带妻子来复诊的李全蛋。
在闲来无事交谈了几句、了解了张生的情况之后,李全蛋却是心中一动,让张生别放弃,并告诉张生:张母有痊愈的希望!
听见这样的话,张生当即一惊,毕竟诸多的郎中、医师早就对张母的病情有了结论,现在却又一个外行说那么多郎中、医师的结论都错了……若不是李全蛋李员外的名声在外,张生也略有耳闻的话,张生还真以为李全蛋是在开自己玩笑……
但因为是李全蛋李员外,张生抱着侥幸的心理也就多问了几句……
最后,就出现了太始眼中李全蛋带着张生夜访李家村的一幕!
……
知道缘由之后,李家村村民们都为张生的孝心而感动,同时也想看看事母至孝的张生究竟能不能感动太始神,让太始神降下神恩,于是村民们簇拥着李全蛋、张生二人一起向太始神庙的方向而去。
吵吵嚷嚷的喧闹声,使得村民们越聚越多,惊动了在田野间行走的太始,也惊动了太始神庙之中的李吴氏……
从村民们七嘴八舌的口中知道了事情的始末后,看着满脸恳求、迫切的张生,李吴氏最终还是表示可以为他主持一次祈祷仪式。
法理之外不外乎人情!
更何况太始神对于何时何地向他祷告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一切不过是李家村村民们的约定成俗罢了。
既然太始神没有规定,李吴氏又何须拒绝张生祷告的请求呢?
……
李吴氏毕竟也是人,而且是一个儿子、孙子相继早逝的老妇人,对其它的人与事情还好,但对事母至孝、不惜深夜造访李家村就为了一个治愈母亲希望的张生,李吴氏的抵抗力却尤为显得薄弱。
张生的孝心正好满足了李吴氏心中对那早逝儿子、孙子的幻想,张生的行动正好戳中了李吴氏心中最软之处;李吴氏又怎能拒绝张生的请求呢?
……
“谢谢吴大娘!”
随着李吴氏答应,张生狠狠的向李吴氏下拜、暨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