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无神论者,但我还是觉得遇到珺是上苍给予了暗示。
时间拨回7月24日,因为对新生的好奇,加了一个大学的新生交流群,群里整天热火朝天的聊着天,天南海北的人说着不尽相同的经历与似曾相识的故事。看着看着渐渐被一个对学校什么都知道的女孩吸引了,她的群备注是“菲菲学姐”,看着女孩对学校了如指掌,不禁想着学校应该没有这个人啊?这么好奇不如问问啊。
于是我打开了聊天面板,“我想问一下,你是和我一届的吗”,这就是我,一如既往地直接。
“不是啊,我是新生。”
“我还以为你和我一届呢。‘’
“不是的。”
我们就这样开始了简单直接又通俗无比的对话,就像经历过很多以后都快要遗忘的开头。
当时的我还在打着暑假工,每次和珺说话都是回答她的问题。珺总有很多关于学校的问题问我,我总是知无不言。后来,无意间看群里才发现自己明明白白的向珺解释的问题都被珺用来回答群里其他人,我不知道她是一种什么想法,只知道群里很多人都愿意问她问题,她变得越来越受欢迎。渐渐地,珺问我问题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少。我想:应该是她找了别人来解答,不需要我了。
一天,她问我“到学校怎么走?”
“火车站坐18路,步行街下转16路,然后就可以到学校了”清楚明白的标准式回答。
“有到学校的出租车吗。”
“有,不过太贵了不划算。”
。。。。。。
当珺还准备问问题时,我打断了她“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啊,这是常识啊”。她沉默了一会儿说“就问你几个问题嘛,你那么凶干嘛啊,大不了不问你了”。听这个语气我感觉很委屈一样,可是我没有告诉她,我知道她在回答群里别人问题时,答案都是问我的,甚至标点都没有变。这让我有些恼火,也让她的印象打了折扣。
几天后,工作休息时想起来说了这么久得话,还不知道珺的全名叫什么。我有一个习惯,所有的联系方式备注都是全名,就像一种强迫症一样,不过我认为那是一种我对对方看不见的尊重,纵然很少有人能理解。就在分组里找到了她,第二次主动问问题。
“你全名叫什么啊?”
“不告诉你。”
还以为她在生气,就又客气的说“你好,我叫陈旧,可以告诉我你的名字吗?我打备注。”
“干嘛要全名,菲菲就可以了”
“我习惯打全名”我依旧坚持。
“就菲菲吧,我不想说全名。”
我看着这样反复说也没有结果就提出交换照片怎么样,出乎意料的她爽快的答应了。当我把工作时随便照的照片发过去等着她发照片时才发现她根本就没有要发照片的意思。无奈之下我只得提出不要她照片了,告诉我名字就行。
“杨珺菲”。
杨珺菲,这就是那个让我日后内疚无比又念念不忘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