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蒋义,朱允炆感到非常欣慰:皇爷爷严刑峻法都解决不了的官员贪腐问题,自己轻松和谐地给根治了,岂不是超越唐宗宋祖,与尧、舜、禹、汤、周公齐名乎?
经过了几日的讨论商议,义玉柳过来觐见朱允炆,递上来一个名单:“陛下,四十名德高望重的言官已经被推选出来,望陛下恩准!”
朱允炆看了看名单,不过他还有一个疑问:“如果这些言官也经不起金钱美色的诱惑,怎么办?”
义玉柳说道:“陛下,我们打算每天早晨把泗州府衙的布告、刑狱判决文书、官员任免,以及言官们的一言一行汇编成册,作为邸报发布。每份一文钱摊派给每户商贩,大商人则每户一两银子。商家若想给自己的店铺和产品增加知名度,也可以在上面作一些简单介绍。另外再收取费用。如此府衙有了额外收入,逢年过节可以给属下发些礼品,或到外边酒店聚餐什么的;商户不再有被贪吏盘剥或地痞敲诈的危险。民众有什么冤屈可以找报社投诉,如此以来,这个报社就成为陛下的耳目!”
“嗯!很好,既然是每天早晨出的,就叫《泗州晨报》吧!”朱允炆挥笔写下泗州晨报四个楷体大字作为报纸封面。
“还有一件事需要办理。方孝孺大人是你我共同的老师,现今不幸殉难。你收集一下方孝孺的文章,编辑成书出版一下。”朱允炆含泪说道。
“陛下圣明!我这就去办理。”义玉柳听到这里也嚎哭起来,拭泪后急匆匆回去处理公务。
有体现民情的报社存在,犹如在官员头上悬着一把利剑,让各部门官员不敢胡作非为。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刘太守在义玉柳的协助下大力整顿吏治,反贪行动搞得愈演愈烈,随着许多如钱文一样徇私枉法的官员纷纷被逮捕抄家,加上报纸的发行,所有官吏都收敛了。
对于掺杂使假,贿赂官员的商贾,轻则罚款,重则抄没财产;对于诚信守法商贩,则在报纸上公开褒奖。
每天一张报纸在手,朱允炆再也不害怕被人蒙骗了。
蒋义、宁玉英夫妇高风亮节给朱允炆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朱允炆于是决定从今日起,取消对天下商贾的各种限制,士、农、工、商和官员一律平等对待。
“陛下这是要搅乱士农工商的排名秩序啊!”儒学提举司的王文韶第一个反对:“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为了说服朱允炆,王文韶竟然吟诵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
历朝历代经常出现一些为了一己私利不顾百姓死活的奸商,要么囤积居奇,漫天涨价;要么官商勾结,贿赂公行,败坏社会风气;要么商贾不知亡国恨,为自己私利出卖民族利益。故而商人是自私自利的代表,在士农工商等级排名之中居于末位,被全天下人鄙夷看不起。
商人地位地下表现在不能穿丝绸,不能科举并入朝做官,还有出门拉车的马不能超过一匹。对于商人而言,这些等级限制都被严格执行,一旦违反被举报,不是抄家便是直接砍头。所以一般人家都不愿意和商贾家庭嫁娶。
“王爱卿只看到商贾逐利,难道王爱卿你不逐利?你的门生上个月给你送了几十匹丝绸和几十斤茶叶也值不少银子吧?折合成银两来计算,估计不低于一千两吧!”
王文韶被说得低头无语,面红耳赤。
“商人南来北往,互通各地商品的有无,将沿海的食盐运到内陆,将各地生产的粮食、布匹、丝绸、瓷器等运到每个缺乏的地方赚取差价。所以商人犹如五行之中的水,总是从高向低流动,滋润万物。商人有钱,我们可以让商人多纳点税收,多放点血……”
王文韶终于想通了。
朱允炆彻底放开了对商人的限制,对商人而言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拥有财富的同时社会地位也迅速上升。富商大贾也穿上华丽的丝绸,驾着四匹或八匹马拉的四轮马车,更有甚者,前往南洋或者下西洋寻求高级奢侈品来吸引眼球。
富商大贾的炫富猎奇消费极大刺激了人们的攀比心里,许多儒生内心里是羡慕嫉妒恨。商人的奢侈消费又刺激了市场需求,许多人读书人经不住发财诱惑纷纷下海经商。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和经商技巧相结合,让商人的素质提高了一个档次,产生了儒商这个群体。
自此不到一个月时间,泗州城上情下达,报纸成为沟通官民之间不可缺少的通道。官民和谐亲如一家;民风淳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官吏清廉,公正无私;商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民众安居乐业,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人人深感皇恩浩荡。
朱允炆一直以客人身份住在驿馆,而不是以天子身份。朱棣做梦也想不到建文帝会藏身驿馆,故而几个月下来风平浪静。
“报告陛下,这刘一刀伤口愈合后趁机潜逃了。我估计是不是投奔燕贼报信?去搬兵来复仇了。”夏蝶衣说道,她是听一个衙役说的。
张信义说道:“这个不妙啊!燕贼朱棣可是马上天子。不过我们和燕贼迟早要摊牌的,况且刘大人的护城河等各项工程已经竣工。”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
柳御史听闻此事,吓得浑身筛糠一般发抖,口中喃喃自语,“这可怎么好?这可怎么好?”
“怕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来一个,我杀一双,管教他有来无回。”义玉柳抽出宝剑,傲然说道:“陛下当有王霸之气,这样我们才能为方老师报仇雪恨。陛下有我书剑院三千弟子,自可横行天下”。
“师兄,不要逞匹夫之勇!那可是几百万大军。”夏蝶衣很冷静。
“师姐放心,我们还有秘密武器——穿云箭呢,应该高枕无忧!”张信义说道:“我和师兄多找几个人,赶紧多多打造,与燕贼一决雌雄!”
朱允炆听说此事,也觉得不妙,后悔自己杀伐不果断:“诸位莫慌,寡人马上召集文武幕僚,到议事厅商讨对策!”
身边的卫士们飞快地传下命令,刘太守、义玉柳、杨应能、叶希贤、张信义等一班文武官僚纷纷赶来,围坐在一起,共商对策。
听完夏蝶衣关于刘一刀情况汇报,叶喜贤说道:“对燕贼朱棣,如今我们已经没有秘密可言。现在只有加固城防,争取外援。”
“应该立即在明孝陵召开诸侯王大会,重申祖训!我们有先帝遗诏。”杨应能撕开遗诏,诏书上写道:
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藩王必举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既平之后,收兵于营,王朝天子而还。如王不至,而遣将讨平,其将亦收兵于营,将带数人入朝天子,在京不过五日而还。其功赏续后颁奖降。
杨应能不愧是个酸腐的文人,都什么时候了,诸王能来吗?
义玉柳摆了摆手说道:“诸侯王不会来的,先前削藩都被得罪了。他们现在都在观望状态的墙头草,谁胜利了就倒向谁,所以现在我们只有拼尽全力,一战定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