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东暖阁,钟原换了常服,坐在御案边。他让黄锦上了杯茶,端着茶抿了几口,激动的情绪才稳定下来。
今天虽然不是大胜,但自己的几个想法还是得到了落实。这让钟原觉得当皇帝也不过如此。他对百官的轻视暗地里增加了些。他忽然觉得是不是自己前世写明代历史的那些专家都有些危言耸听,过于强调文官政治的可怕。经过今天这一回,钟原只是觉得可恨,但还没觉得有多可怕。如果这样进行下去,自己说一不二,挥斥方遒的威信就能确立起来。到时候自己处理朝政那还不是跟玩儿一样?
正想着,钟原忽然看见坐在自己对面的太子用左手托着下巴,右手手指在书桌上不断的敲着,像是在思考什么心事。那模样儿像个小大人。钟原忍俊不禁,笑着开口问道:“皇儿,这么入神,在想什么呢?”
对于太子朱载壑,钟原把他当学生多过当自己的儿子。
钟原心里清楚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自己再能活也不过二三十年而已。因此,这些日子里他从各个方面教育太子,希望能把这个孩子培养成合格的继承人。就算自己能力不够,最后不能达到这个目的,钟原也希望能让太子从小就接触政事,靠太子自己的悟性自己发展。这总比长大后贸贸然就当上皇帝,然后让官员们糊弄的好。因此他才会在上朝时特意带上太子听政。
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太子已经完全没有了刚开始见到钟原时的拘谨。他对钟原的感情现在完全是对父亲极度崇拜尊重的孩童的正常感情。慢慢的,太子也能在钟原面前大胆的提出一些对问题的独到看法。钟原也总是鼓励太子的这种态度。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是好的。虽然有时想法很幼稚,但没有幼稚过何来将来的成熟?太子与钟原认真理论事理的时候,钟原就觉得太子很像小时候的自己。但钟原不像他小时候的父亲一样只用电工皮带讲道理,而是循循善诱,开拓孩子的思维。孩子有想法毕竟是好事。难道要教的人云亦云才罢休?那是摧残,不叫教育。
太子听到钟原问话,抬起头嘻嘻一笑,说道:“父皇,儿臣今天第一次上朝。感觉到上朝理政跟儿臣以前所想的情景很不一样。”
钟原笑了笑,说道:“哦,那你给朕说说想法。看看你觉得什么地方跟你想的不一样?”
太子想了想,紧锁眉头说:“父皇,师傅们常说天子乃口含天宪,顺天命执掌天下。可今天在朝堂上很多的大臣们对父皇的决定多有违背和阻挠。难道皇上的话也可以不听么?”
钟原怜爱的望着太子说:“皇儿,虽然天子为正统代表。但皇上也是人,也有可能犯错。因此,需要人来提醒,来指正。因此,大臣们要对皇上的政令做出判断。如果这些政令确实符合百姓的利益,是为了天下苍生着想,那他们就应该听从。反之,他们就要进谏,以避免天子犯错。所以,历朝历代才要开科举士,让士大夫和天子共治天下。”
“但是,有时候大臣们也不一定正确。这就需要皇上自己来判断。判断的根据就是要了解实情的实际情况。多从底层官员,从直接和百姓接触的官员那里多听,多想。才能免于被大臣们蒙蔽,才能保证皇上所颁布的诏令正确,合乎民意。”
“因此,百官为被皇帝的意思不是不好,而是要区别对待。明白了么?”
太子点了点头,又问道:“父皇,圣人说仁乃治国之本。父皇今日处置那几个官员是否太过?”
钟原听了惊讶的看了太子一眼,发现太子正在认真的等着解答,就说道:“难得皇儿小小年纪就知道对人以仁。没错,对待自己的大臣要仁义,不然大臣们会心寒,不会再为皇上出力效忠。但今天那几个人不但犯了错还死不悔改,巧言令色以期蒙混过关。对待这样的人,就不能心慈手软。做皇上要有仁的一面,也要有不仁的一面。如果太过仁慈,一味软弱就会让奸猾之徒钻了空子。凡事都要区别对待,皇儿记住了么?”
太子应声,接着又问:“父皇,那些大臣们也是熟读圣贤书的,但为什么他们的行为却丝毫不像师傅们讲述的君子应该有的样子?他们为什么不用圣人礼法要求自己,却又写奏折来要求父皇呢?”
孩子的是非观很简单很单纯,但是有时也让不少大人汗颜。
钟原苦笑了一下,他要教着这个孩子看清现实的世界了。这样做对孩子残忍,却又不可避免。于是说:“皇儿问得好。这就是朕悬挂那块‘知行合一’匾额的原因。这世上有很多人是只对别人要求严格,而对自己却没有任何要求。圣人之言确实有他的正确性。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照做。人生活在世上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这就是人们的***。”
“***是天生就存在的。朱子说: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只是一个理想。事实上大多数的人做不到这点。所以,圣人之言虽然好,但很多人不照做。因为他们照做了就满足不了自己的***。而这些***交织在一起,就变成了利益。”
“皇儿,你要慢慢看清这一点。所谓利益,不单单指钱财。还包括名声,权力等等。追逐利益不是不可以。相反,追逐利益是人的本性,也是人存在的基础。所以圣人说的君子趋义,小人趋利,不完全正确。趋利本来没有坏处。但当一个人不择手段的趋利时,会给别人和天下苍生造成危害。”
“作为皇上的职责就是除掉这些不择手段的人。让天下人逐利时都能用正当的手段和方法。而不是强制人们不去逐利。强制是达不到目的的,只有引导,同时建立健全的法律,才能规范人们的行为。今天朕严厉的惩罚那些官员,就是因为他们不择手段的逐利。”
太子想了想,带着一点疑惑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太子像鼓了鼓勇气,又问了一句:“父皇,儿臣还有个疑问:那几个贪官,奸臣惹的父皇那么生气。父皇为什么不杀了他们呢?”
到底是皇家的孩子,随随便便一张口就要杀人,这个苗头不好,自己不能培养个暴君出来。想着,钟原又给太子解释:“皇儿,你要记住,随随便便杀一个人在治国上是最不好的方法。杀了他只能说明你怕他。但是你也不能为了章显仁慈不作处罚,那么你就会没有威信。”
“其实惩罚一个人是最重要的是了解那个人怕什么。他怕什么你就针对什么处罚他。怕死的你就杀了他;不怕死但是怕失掉名声的,你就毁掉他的名声;一个人总有他的弱点。要针对弱点有的放矢。滥杀只能让自己变成暴君,并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皇儿明白了么?”
太子点了点头,钟原很欣慰。太子能像这么多问题,证明动了脑筋。爱动脑筋的孩子都笨不到哪里去。钟原吩咐道:“黄伴,传膳。顺便派人去跟皇后说一声。就说太子和朕一起用膳,让她自己吃吧。”
黄锦应声走了出去。
钟原摸了摸太子的小脑袋,继续教育太子:“皇儿,父皇跟你说一说为君之道吧。为君知道关键在于平衡臣下的关系。作为皇帝,自己是管不了那么多事的,因此要靠臣子来管。臣子们有各自的需求,因此制订的政策就有各自的偏向。要想做个好皇帝就要保证做出的政策尽量偏向受益人数最多的那种。这样才会有所谓的天下归心。”
“当然,要让天下的人都满意是不可能的。所以你要自己发现那种政策受多数人拥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保证你的臣子里又各方面的代表。天下四民,士农工商。如果都能在朝政上说上话,他们就会维护自己的利益。从他们的态度上,你就知道大多数人想要的是什么了。”
“因此,你要改变师傅们教授的士最尊贵,商最下贱的想法。尽量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才能保证将来的政策被大多数人接受。明白了么?”
太子点了点头,说道:“父皇,而儿臣觉得做皇上好难。”
“没错,做皇上难呀!”钟原仰天叹了口气,继续说道:“也许父皇能在有生之年建立一个制度,让你做皇帝的时候不这么难。如果父皇做不到,要你来做了。”说着拍了拍太子的小手。
这时候,晚上端了上来。钟原说:“来,陪父皇用膳。这些道理你慢慢去想吧。多想必有所得。”
父子一同吃饭,乾清宫里其乐融融,一派温馨生活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