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石油工业的诞生(4)
标准石油公司帝国的庞大规模和冷酷无情使其弥漫着不祥之气。托马斯·劳森(ThomasLawson)在他所编写的《疯狂的金融》(FrenziedFinance)一书中,用尖酸刻薄的语言这样描述该公司的总部新址:“在新世界这座伟大的城市里,最豪华的一条大街的尽头是一座用纯灰色的石头建造的庞大建筑物。它像监狱一样牢固,像尖塔一样高耸,它的正面冰冷而又令人生畏,看起来好像是在指责过往的人们心不在焉的不严肃之举,对着它那让人印象深刻的、照射着夕阳光的飞檐皱着眉头,露出不悦之色。人们指着它那古板的入口,迅速扫过那一排排好像睁着的大眼睛的窗户,相互催促着,快步走过去,就像过去西班牙人走过那些调查部门的大门时常做的那样。这栋大楼就是百老汇第26号。
洛克菲勒的野心会大到什么程度呢?在其经济实力最强大的时期,有人猜测,洛克菲勒不仅想要主宰美国石油业,他还要接管这个国家。他们认为,洛克菲勒已经建立了一个家族统治集团,使其成为”看不见的美国政府“,成为”烟幕后操纵美国政府的掠夺性资本“,这是莫里斯·比利(MorrisBealle)在其《洛克菲勒财团》(TheHouseofRockefeller)一书中的描述。艾达·塔贝尔所揭露的洛克菲勒那些行贿与受贿行为并不是出于商业利益,而应归因于无限大的野心。
是什么驱使洛克菲勒这样做的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他是世界上第一个亿万富翁,却仍然保持着他年轻时的节俭作风。他的传记作家罗恩·切尔诺描述了他过去如何保存寄给他的那些包裹上的纸和绳的情形。他的妻子劳拉·塞莱斯蒂亚诺·斯佩尔曼(LauraCelestiaSpelman)是一位虔诚的宗教信徒。他的家庭生活简朴,他的三个孩子共用一辆三轮车。
洛克菲勒的慈善事业、宗教信仰与其对劳工权利的厌恶形成了鲜明对比。他认为,从道义上来看,人一定要用自己的财富去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但他也认为,在实现利润最大化时,采取任何必要的手段都是没有错的。1914年4月20日,为了镇压矿工罢工,洛克菲勒麾下的美国科罗拉多燃料与钢铁公司(ColoradoFuelandIronCompany)雇用侦探枪杀、烧杀20名男子、妇女和儿童,这就是著名的”拉德洛大屠杀“。
19世纪末,洛克菲勒建立的石油帝国看起来固若金汤,但新一代的记者是”专门搜集并揭发名人丑事的人“,他们正在着手对付这个美国商业巨头。艾达·塔贝尔就是其中的一位记者,由于受孩童时期在皮托尔镇的经历的影响,她决定以美国标准石油公司为例来说明人们日益关注垄断托拉斯在美国经济中的崛起。”摆脱了惊慌、悲痛和纠纷之后,从父亲的谈话中我获得了一种信念,这种信念我现在仍然坚守着,即需要负责任的事情都是错误的。“
经过认真的调查分析,塔贝尔创作了一篇具有说服力的记叙文,也是一篇关于洛克菲勒的商业策略的评论文。”由于他产生的这种影响,从任何一个方面来看,我们国家人民的生活都更加贫困、更加窘迫、更加低劣了。“她写道,”美国标准石油公司从不规规矩矩地做事,在我看来,这有损其伟大的形象。“
塔贝尔对洛克菲勒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还表明:
洛克菲勒如果是一个普通的人,蔑视和猜疑如此突然地铺天盖地冲他而来,早就应该把他挫败、压垮了。他不是一个普通人。他富有相当强的想象力,能够设想到如果石油工业掌控在他的手中他该做些什么。他拥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分析问题细致入微,能够找到可控制的要害。他具备取得一切伟大成就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坚定不移,他一旦下定决心,就没有什么可以动摇他的意志。在石油地区,人们可能会狂怒地称他为”阴谋家“,称把卖给他石油的所有人为”卖国贼“。铁路机构可能会撕毁他们的合同,立法机关可能会吊销他的营业执照,但他仍能镇定自如,丝毫动摇不了他的野心。
专门搜集并揭发名人丑事的人,如查尔斯·弗朗西斯·亚当斯(CharlesFrancisAdams)和亨利·德马雷斯特·劳埃德(HenryDemarestLloyd),他们所曝光的内容掀起了人们反对洛克菲勒和其他资本主义巨头的浪潮,洛克菲勒从未发表过公开声明来反驳塔贝尔,但是私下里称她是”塔炮筒小姐“和”恶毒的女人“。无论如何,塔贝尔的言论都给他造成了伤害。随之而来的是20年的法律诉讼和调查,最后美国标准石油公司被勒令放弃其子公司。经过多年的法律纠纷之后,美国最高法院裁定,该公司违犯了《反托拉斯法》。1911年,美国标准石油公司被拆分成了35个私营公司。
法院判决拆分洛克菲勒所创建的公司,但这似乎并没有让他感到不安。消息传来的时候,他向一位朋友建议”去购买标准石油公司“,然后他继续平静地打他的高尔夫球。看起来洛克菲勒是对的。在这些新公司中,最大的一家是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即后来的埃克森石油公司),该公司几乎与其总公司一样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设在纽约市百老汇大厦26号,由原美国标准石油公司董事会的很多成员管理。该公司仍然从原标准石油公司购买石油,并且充当其庄家。所有这些公司继续以同样的价格销售它们的石油——尽管当时没有人能够证明这是共谋,还是出于正当竞争。纽约标准石油公司(后来更名为”美孚石油公司“)和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后来更名为”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都是原标准石油公司较大的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