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82900000015

第15章 总理衙门

咸丰元年六月初二日,早朝。

养心殿内烟气缭绕,檀香的香气正弄,兆华深深得靠在龙椅的靠背上,闭着眼睛,昏昏欲睡。

满汉臣工们都默默地站在那里,良久,领班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祁俊藻出班奏到:“方才几位大人说得都有道理。但微臣以为将对西洋诸夷交涉之事务集中于一部并无不妥,这样就省去了两广总督、礼部和理藩院很多琐事,也便于他们集中精力处理更重要的事情。”

原来,早朝一开始,兆华就让大家讨论设立总理西洋诸夷事务衙门的事。大臣们有人认为可行,有人为不行,争吵不休。

认为可行的说,西洋诸夷凶残狡诈自当专门成立衙门进行羁縻,现在通商、纳贡、册封等事务分在各部管理,不利于协调统一。认为不行的说,西洋诸夷实乃化外生番,允其通商贸易已是莫大的恩惠,若再为此专门设立一衙门实属劳民伤财之举。

听着大家争论,兆华无奈的心情油然而生,他发愁如何才能让那些把英国、法国、美国视为化外生番的书呆子们醒一醒,睁开眼睛看看这真实世界呢?

祁俊藻觉得皇上提出此事一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看到大臣们争论不下,皇上不好拿主意,于是出面做了总结性发言。这样便有了开头的那句话。

在定下设立总理衙门之后,便开始讨论细节问题。徐继畲先把他的意思说了一下。其实徐继畲的意思也就是兆华的意思,因为所有细节问题徐继畲已于前一天单独进宫汇报过了。

该衙门定为从三品和九卿平级大家都没有意见,毕竟之前和这些逆夷打交道的两广总督、礼部、理藩院都是从一品的衙门。至于人员和费用也没人反对,古代中国的大臣们普遍对数字没有概念。

唯一引起争论的是该衙门设在哪儿办公的问题。徐继畲虽然对西方有所了解,但“中华为夏、四方为夷”的夷夏之辨还是深深影响着他。他压根就没想过要把衙门设在京城,他担心夷人出入京城会吓到老百姓,或者对皇上的安全不利。他的打算是设立在上海,但在和兆华商量之后改为了天津,兆华的考虑是天津距离北京较近,信息传达更为方便快捷。

当徐继畲说出要把总理衙门设在天津的时候,遭到大臣们的群起反对,这些人的所持之论归纳起来是:“天津与京城仅一隅之隔,朝发夕至,夷人来来往往恐京畿民心不安。且天津素为京城海上门户,每岁之漕粮半数于此处输入。待夷酋来往天津,查津门之形胜而觊觎其商利,提出增开此口,徒给朝廷增事端矣。”

应该说这种观点是很有道理的,天津作为北方最主要的港口,无论英国人还是美国人都早想着“增开此口”。若将衙门设在天津,英国人难保不会耍弄伎俩,在此制造事端,继而提出开埠的无理要求。想到这里兆华有些后怕,庆幸听了听大家的意见。

撇去天津,只剩下上海和广州作为备选。由于上海新近开埠,且夷人大量聚居于此,最后将衙门设在上海成为主流意见。于是兆华就顺应众议,宣布将总理衙门设在上海。至于首任总理大臣的人选,大家都看出来兆华对徐继畲这位“崇夷派”情有独钟,所以即便心里不以为然,却也没敢公开反对或者提出其他人选,更没有人自告奋勇去担任这费力不讨好的差事。

就这样设立总理衙门的事情通过了朝议,徐继畲也名正言顺的成为首任总理衙门大臣。尽管此时的总理衙门还只是个从三品的小衙门,甚至不如地方上臬司衙门的级别高,但徐继畲的兴奋之情却溢于言表。对他这样一个曾经署理过闽粤总督,见识过无数官场黑暗的真正的士大夫来说,功名利禄早已是过眼烟云不足为道。如今兆华能以识人之明将其加以重用,给了他一片能放手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这才是最重要的。

“当皇帝任命他为首任总理西洋诸国事务衙门总督时,他那颗与生俱来的充满忧患和不安的心灵终于得到了安顿。这一点从我们之间的谈话中也可以看得出来。不过,时至今日我依然无法真正理解中国士大夫阶层那种特有的忧患意识,仿佛他们天生就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义务,即便他们本身已经一无所有。按照卫三畏神父的观点,这是由东方特有的儒家文化所造就的,我愿意认同此说。”【节选自《阿礼国爵士回忆录——我在中国的岁月》英阿礼国著剑桥大学出版社1874年第一版】

早朝散后,兆华把徐继畲单独留了下来。这样做一来是对外显示圣眷之隆,为他以后的工作增加便利;二来是继续做思想工作。

不过日后的情况表明,兆华的这种想法纯粹是多此一举。徐继畲对世界的认识早已远远超越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他之所以在和兆华的谈话中出语谨慎,不过是一种“伴君”的技巧而已。

兆华先以学问上的话题发问:“朕听说爱卿宗王学(阳明心学),是这样吗?”

“回皇上话,微臣之家学确有王学渊源。臣之高祖父曾在桐城方家问学多年,方氏是王学在江南的正统传人之一。所以臣之祖父、父亲都以王学为宗。”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你的思想比那些死读书的朝臣灵活许多。朕也读过阳明先生的《传习录》,此书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殊为难解。你都能读得懂吗?”

话刚一出口兆华就有点后悔,哪有皇上这样和大臣说话的,自己都说弄不懂了,难道臣子还真敢来一句“吾尽解”不成。

“微臣也只能理解一二分而已,王学高妙至极,真要学起来相较朱子之学确实更难参悟的透彻。”徐继畲谦虚地回答了一句。

“按理说,阳明心学承继陆九渊的学说,和朱子之学同发端于宋代。他们之间差别真的那么大吗?”兆华问这句话主要是想看看清代的人是如何看待心学和理学的不同,也好为在日后修整学统时做到心中有数。

“回皇上话,臣窃以为心学胜在精深,理学失之庞杂。心学上承孟子尽心之说,精深高妙处尽在心性良知,理学虽义礼完备兼容并包但以荀学夹杂其中,于义理难免有不纯之处。”

“朕听说明末圣人满街跑,说的大概都是修习心学的人吧。”

“回皇上话,心学若无老师传授,或者传授不得要领,确实殊难掌握要旨。皇上所说是那些学习不得要领,遁入“狂禅”之人。”

“原来如此。人们都说五百年出一个王阳明,看来真是没说错,圣人和凡人难以同论啊!阳明先生于立德、立言、立功三样无一不堪称万世之楷模。不过阳明所立之功无论平叛还是治世都有先例可循,爱卿于西洋人交涉却无先例可循。不知爱卿此去可有何良策?”两三句话间,兆华便把话头拉回到正题上。

“启禀皇上,微臣以为万事绕不过一个理字。夷人敢于犯我海疆,所恃者不过坚船利炮,臣赴任之后必想方设法套出夷人制器之诀窍,待我亦能造出坚船利炮之后,彼无所恃必不敢再来犯我。臣察美夷、法夷和英夷并不同心,日后若英夷执迷不悟,再敢寻衅,臣笼络法美,击之与海上,皇上则遣一旅精兵予以痛击必使之远遁不复来犯。”

徐继畲继续侃侃而谈:“至于法夷、美夷,臣以为,夷人也是人,万里来我天朝但求财货。只要我们能晓以大义,使之识孔孟圣教,明义利之辨,未尝不可教化。至那时吾皇泽被四海,万邦来朝,我天朝威名可算实至名归矣。”

听了一大段徐继畲制夷方略之后,兆华觉得即便是后世的一个中学生也会认为这种制夷办法十分可笑。但古人到底是古人,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后世的现代人不一样。

兆华并没有觉得好笑,他倒觉得徐继畲至少两点已经在那个时代做的非常好,第一是他在英军进攻厦门的时候见识到了西洋火炮的厉害,明白只有“师夷长技以制夷”才能制胜的道理,并准备实践这一理论,尽管他仍然低估了“奇技淫巧”的技术含量;第二是懂得分化西方各国的重要性,这是近代外交的一大原则,尽管在当时“以法美击英于海上”并不可行。

至于最后所说的“未尝不可教化”,也没有问题,只是教化这些“基督外道”是要有足够的本钱的。而要取得这些本钱没有几十上百年怕是不行,毕竟中国在自然哲学方面已经落后西方数百年。

兆华所要做的思想工作,是让徐继畲放下“天朝上国严义利之辨”的面子和那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

“西洋诸夷皆尊耶教,教化诸夷非一日之功,可容日后再议。据朕所知,耶教于万事皆崇一个“利”字,你要他们‘明义利之辨’无异对牛弹琴。所以我们只能以彼之道、还彼之身,行事切记要知经知权,出于理而入于利,以利为本。且不可弃利而空言理。”兆华本着务实外交的指导思想,循循善诱地说道。

“微臣谨尊皇上教诲。”

“朝廷缺少精通夷务的人才,卿到上海后要多为朝廷发觉人才,切记用人不可囿于君子小人之辨,要用人以长。”

“微臣记下了。”

“爱卿还有什么事情需要朕办的吗?”

“皇上,微臣确有一事相求。微臣昔日在福建汀漳龙道任上,曾有一知己好友。此人名叫刘耀椿,是嘉庆二十五年进士。道光十八年海疆事发,他恰好在兴泉永道兼金厦兵备道任上,微臣记得他当时捐献数千两俸银修筑城防,招募训练水兵,后在(道光)二十年和二十一年分别协助邓廷桢、颜伯焘二督抗击英舰。厦门失守后,后耀椿退守同安,协同颜督整顿军队,筹备火力,征募新兵团练乡勇万余人,军民结合,昼夜轮防,主动袭击英军,不久遂使英夷撤出厦门。宣宗成皇帝以其守战有功而擢升四川按察使,但军机处有人从中作梗,未到任即撤回成命,降为候补道,至今仍闲赋家中。微臣以为耀椿品性淳良,秉公无私,勇于任事可堪大用,微臣斗胆恳请皇上复用耀椿。”

徐继畲一席话说完,兆华暗想幸亏自己多问了一句话,要不然真就错过这位抗英有功的大英雄。“还有这等事,看来当年被穆彰阿一伙打压的好官还真是不少。你既然要到上海,那就任命刘耀椿为苏松太道吧,到时也好有个照应。”兆华道。

“微臣替耀椿叩谢皇上大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徐继畲忙磕头谢恩。

“爱卿速速平身,以后此等繁文缛节点到为止即可。现任苏松太道吴健彰是花了五十万两银子捐的,朕还会为他安排新的差事。此人早年在粤海关开设商行,跟夷人打交道的时间比你长,你到上海后要多和他攀谈多了解夷商和海关的情况。你再带上朕的手诏让他等到刘耀椿接任后来京陛见,就说朕和他有要事相商。”

“微臣谨记皇上嘱托。”

兆华停顿了片刻,望了望徐继畲,继续说道:“爱卿虽是河东人氏可在福建也呆过不少年头,于江南环境也还熟悉,朕就不多嘱咐了。只是此去上海不知我君臣何时才能再次相见,这里有二两沉香,一斤御制茶膏,还有五千两银票,你都收起来吧。万事开头皆不易,以后的事情我也说不了许多,你就放手去做吧。”兆华罗罗嗦嗦说了一堆和他年龄不相称的家常话,还赏了些吃的用的东西倒把徐继畲感动得不行,就差“君前涕零”了。

“微臣蒙皇上信任,必当不辞劳苦为皇上分忧。他日若能以死相报亦无憾矣。”

目送徐继畲离开后,兆华着实轻松了一下,心想,“成立了总理衙门,也起用了徐继畲,总算又了却了一桩大事。”下一步就该是曾国藩真刀真枪上阵的时候了。

同类推荐
  • 汉主

    汉主

    一个少年,穿越到了汉朝末年,附身到了十常侍之首的张让继子,张继的身上。这本来是魂穿,可奇异的是居然把太阳能充电的手机给带了过来,这怎么解释。更奇异的是,每当闪电划破长空的时候,手机在接下来的一小段时间里面,居然可以连接网络。这,又该怎么解释?其实,彪悍的人生,根本不需要解释。本书就一乐呵,请别较真。
  • 论曹操司马懿刘备诸葛亮的功过

    论曹操司马懿刘备诸葛亮的功过

    本文从各个方面论证三国时期曹操司马懿刘诸葛亮等人的功过是非.
  • 权倾大清

    权倾大清

    21世纪的超级富二代因为意外事件,灵魂穿越到大清康熙年间,附身在一个勾栏打杂的落魄子弟身上,而且此人竟然还是天痿,幸运的是,他获得一个梦想系统,凭着这个金手指,他开始在大清帝国呼风唤雨,成为权倾于野的红顶商人!韦小宝算什么,不过娶了七个老婆而已,看我胡小宝的能耐!
  • 灭三国

    灭三国

    他本为豪门子,奈何却偏偏是最不受宠的一个。他本只想护家,奈何却偏偏卷进乱世纷争之中。他浪荡,他自由,他像闲云野鹤,却被困在牢笼之中。他明白,只有打破这禁锢,灭了这乱世,方能得到解脱。最后,他说:“乱起三国君莫笑,敢问天下谁英雄。”
  • 北宋新纪元

    北宋新纪元

    成功,永远都是给有准备的人,人生,也不是一触而就,历史,有他自己的轨迹。宋亡之后无中国。北宋,永远都是个让人痴迷的年代,文风鼎盛,经济昌盛;可北宋也是个让人痛心的年代,朝局积弱,对外无能。方旭来了,没有任何光辉,没有任何依靠,历经生死,看穿百态,在这北宋朝,开天辟地。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你若要踩我,我也不做你的垫脚石。他想要的不多,只想安稳的做个富家公子,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可偏偏事与愿违。既然如此,那只能靠自己来开辟一个新时代。
热门推荐
  • 王爷,你被逮捕了

    王爷,你被逮捕了

    可恶!穿越了也就算了!为什么是在坟墓里?还在一口全新的棺材里醒来?还好她机智,拿了些值钱的葬品开始跑路。等等,怎么回事,别抓我啊……她摇身一变变王妃,哎哟喂,原来相公是王爷,可是为嘛双目还失明?哼!王爷有啥了不起,亲亲相公,快洗干净等着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甜心女友

    我的甜心女友

    伊小碟是一个小淑女,男朋友是一个高富帅,不过他太幽默了,两个人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 进击的尚宫

    进击的尚宫

    庸脂俗粉算什么,皇上才是真绝色!六宫粉黛算什么,尚宫才是真汉子!最不靠谱皇上,遇到神队友尚宫,且看两人组队,大!杀!四!方!注意,前方有高能尚宫出没!
  • 炀帝迷楼记

    炀帝迷楼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傲绝

    傲绝

    魔死神灭,留下这残破世界,盘龙印的出现,能否使其重铸昔日辉煌?五灵宗首席弟子萧南,涅槃重生,修神诀,得神器,凝炼枯骨王座,踏入那没有尽头的——傲绝之路!盘龙一重,血染江山天下称主,倾他朝服灭他路,那王座映枯骨。盘龙二重,华殿空堂金戈侵入,一代腐朽换碎璐,不尽红雨屠苏。盘龙三重,捊记事事空欢喜暮,重更历史再是初,钳诸侯令诸部。盘龙四重,……
  • 无为强者

    无为强者

    一个人,一本书,一道残缺的上古灵魂,看大学生莫无为如何在这异界成就强者,君临天下,笑傲红尘
  • 寻道红尘

    寻道红尘

    古今天地未曾变,四方江海亦相同。为何仙人经文出,至今不见修真人。二十八星宿偏移,五千年王朝更替。异兽奇花已灭绝,世上已无筑基丹。筑基练己,练精化气。在物种灭绝的现代,一位寻仙小道....
  • 英雄联盟贩卖系统

    英雄联盟贩卖系统

    一生没做过什么好事的柳止,在强地震让医院门诊部塌方的一瞬间,救出了五名小屁孩,自己却深埋在了废墟里。他以为他的生命就此结束了,但他却意外地带着英雄联盟的特殊系统,穿越到了异世界。在这里,他努力挣钱,从系统里购买强力的装备和英雄技能。靠着这个系统,柳止在魂之幻界上谱写出了一段极度装x的人生传奇!
  • 逍遥心典

    逍遥心典

    逍遥,如何才能逍遥?……随心所欲吗?……到不了巅峰就之能生活在别人的规则之下,只能去遵守别人所制定的法……想要逍遥?!……只有建立自己的法度、规则,让别人遵守……打破……毁灭……继而创造……天地为我意志,违反我的规则……抹杀……
  • 那个没有你的夏天

    那个没有你的夏天

    我是许芊雅,我们相遇在十二年前的夏天;那个时候我们五岁,我们离别在三年前的夏天,那个时候我们十七岁。那个没有你的夏天,我笑了一次,哭了十七次,离家出走一次,弹钢琴无数次,思念你无数次。江贤你告诉我是谁害死了你。小片段:手机铃声响起“雅雅,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在江贤说完这句话时,芊雅听到了爆炸声。三个月后江家墓园,芊雅对着江贤的墓碑撕心裂肺的哭到:“江贤,究竟是谁害死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