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门!
禁峰坐落中央,东西北三面环诸峰,相隔一两里之路。
十三太乙峰梯位于禁峰西南一侧;儒冢则立于禁峰北面之下!
禁峰北面,儒冢!
两名儒门弟子正执扫帚清理祭品。
“师兄,传闻儒十三已归儒门,欲登峰挂铃,可有此事?”
其中一名儒门弟子八卦言道!
“此已是作实之事,代门主身体有恙,据门规,如今,儒门上下,唯有儒十三师兄方有此资格!”
另一名老牌弟子回复道。
“儒忠师兄呢?依儒忠师兄性子,他怎可任由此子登峰挂铃,再扰乱清河门主清净?”
八卦弟子不解续道。
“此事,儒忠师兄已是答应,若师弟欲去凑一凑便去,此堆祭品,师兄一人处理即可!”
......
儒门禁峰西南一道,此道可通往十三太乙峰梯。
一群女弟子正匆忙赶路。
血葬叶清河之后,各峰弟子各回其峰,等候峰主回归,商讨离门追戮儒十三一事!
儒门各峰峰主,皆为潜龙院之人。
如今,儒门上下,除却儒老门主外,无人知晓各峰峰主已归兽脉,拜入三大宗门,为五年后玄天帝域使南使者选拔“麒麟弟子”而闭关修炼。
儒门流传一规定,门人弟子,除却儒门门主外,一过二十,一律离门,永不归门。
为何定此规定?
儒门先祖乃是一名追道人,一生崇尚追道。
儒门之道,限于君命境之道,宛若牢笼,若不开笼放鸟,鸟即困于君命境。
笼中鸟,羽退化!
笼外鸟,羽蜕化!
神迹大陆即追道大陆,优生劣死,平常之事。
......
“师姐,听闻方才儒十三已归儒门,欲登峰挂梯,雅言峰主不在,此事如何了结?”
一名女弟子为难道。
“既然代门主与儒忠师兄认可儒十三登峰挂铃,我等见机行事便是!”
师姐回话。
......
十三太乙峰梯下。
各峰弟子齐聚,围睹儒十三登峰挂铃!
“以兄实见,十三师兄并非弑师叛门之人!虽说此言出自老门主之口,但为兄不以为然,其中必有蹊跷!”
人群中,一名儒门老弟子自言其解道。
另一名老牌儒门弟子亦絮叨道:
“十三师兄自幼追随门主,其为人尊师重道儒门上下皆之,吾亦不信!”
“诸位师兄莫忘观剑壁那日,清河门主掌破其玄根致其坠崖?师弟乱语,此子定怀恨于心,报复清河门主!”
人群中,另一名弟子揣摩道。
此语,堵前两者之口,其后,儒门门人亦纷纷议论。
“此贼子真不知好歹,按门规所言,毁坏剑壁可是死罪,清河门主不该念师徒之情,仁慈行事!唉,可惜,可惜!”
“唉,此子若于登峰挂铃不幸坠梯身亡,便是天道有公!”
各峰群龙无首,老门主离门不在,儒门上下,唯代门主冯乐与儒忠号令是从。既然代门主与儒忠皆认可,其他弟子自当无话可说。
......
听闻众人之语,一名寒门少年不悦道:
“胡言乱语,十三师兄非大逆不道之人!”
“儒城小弟,虽言儒十三与你有救命之恩,但,此事可是老门主亲眼所见,再者言,你与儒十三素未相识,怎知其不会......!何况,方才血葬之时,你可发过誓!”
另一名弟子不赞同忌讳反驳道。
“发誓?却有此事不假,不过,我所发之誓,直指凶手!”
寒门少年善辩道。
“你,你......!”
反驳弟子争而不过,直气难语。
“儒城小弟,后门女子觅你!”
突然,众人身后传来儒奴之音。
“何人?”
寒门弟子追问。
“那女子言是你家姐!”
儒奴续道。
“家姐?啊.......!”
寒门弟子一听,继而惊喜飞奔离去。
.....
半刻后。
儒门后门。
“家姐,您为何而来?”
寒门弟子笑道。
“嗯?怎么?不喜家姐觅你?”
其对面,一清草素衣女子白眼道。
“不,不,家姐,莫气,莫气!”
“家姐思念你,过儒门看望你!”
清草素衣女子含笑嗔道。
......
“家姐,待小弟学有所成,定当下山归城,夺回儒城城主之位!”
寒门弟子志气高昂,挥拳一道。
“城主之位,乃是紫菱皇家所定,家姐只盼小弟平安无事,此事莫再挂念于心!”青草素衣女子安慰。
......
“小弟,恩人可在山中,可否为家姐引荐一番?家姐欲当面谢恩!”
青草素衣女子希冀一语。
随后,青草素衣女子便随小弟入门,直至十三太乙峰梯之下。
......
十三太乙峰梯下。
家弟家姐已临。
“小弟,快告知家姐,此人为何出现于此?”
青草素衣女子黑脸怒观前方冯乐,迫不及待问道。
“家姐,此人乃是代门主冯乐!”
少年不知所以然回话。
“冯乐,真是此寇!”
青草素衣女子崩心望着冯乐。
“家姐,您瞧,那预登峰挂铃之人便是拯救儒城的少年,家姐的英雄儒十三师兄!”
寒门少年未曾察觉家姐神情异常,续道。
......
“儒十三太自不量力,不知天道有公,此梯便是他葬身之地。”
一名弟子不善恶伤道。
随后,一大波针对儒十三之恶语四溢纷飞。
......
“小弟,他人为何希望恩人坠梯身亡?”
人群中,青草素衣女子疑惑不解道。
“家姐有所不知,不日之前,儒门门主遇害,而有人传言此事乃是儒十三师兄所为!”
寒门少年解释道。
“此事绝不可能是恩人所为,莫非有人故意栽赃陷害恩人?或许恩人瞽目,不知其代门主乃是贼寇,不行,倩娘须寻机告知恩人!”
青草素衣女子站立不安暗道。
......
“上回无意登十三太乙峰梯,若非师尊相助,十三早已坠梯而亡。如今,师尊已故,为与师尊相见,十三重登此梯。望师尊在天之灵,佑十三顺利登顶挂铃。”
儒十三念道,随即腹部微缩微涨,吐纳调息,念止、定、静、心、虑、获六字修心树道。
止道,参天大树,本扎根于土,一动不动谓之止!
止者,初,身痒难耐,此考验定力,谓之定道,定道一成,已不觉身痒。至百念乱心,需静下,即是静道,静道除杂念,心无杂念,人自当清爽,为心道。
心道大成,人便通达,知:人乃自然一物,需顺自然规律,便可虑得到自然之道,为虑道;虑道成,人之虑事通天,可移自身于自然界之中,思考,自然万物如何对待风雨之事,从而效法自然,从而获对待人生的秘诀,此为获道。
......
“树一生,遇风吹、遇雷击、遇雪压、遇雨打却不曾屈从,依旧巍然不动。人生当如此,千灾百难,只身笑迎,大丈夫也!”
儒十三一念,十三太乙峰梯之危,咆哮烈风之猛已不可动摇其心。
取下腰中佩刀,系上聚魂风铃,戴压玄镯,一毕,尧舜俊容转瞬一肃穆,孜然独往。
一阶台,三跪九叩首,二阶台,亦重复三跪九叩首,三阶台一如既往,三跪九叩首。
叠叠层层的阶梯,千跪万叩而上,不理耳边呼啸的山风,不理浑身伤痛,虔诚登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