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几天,董如意都是天未亮割稻子到巳时二刻,就回家吃点东西,再去河边洗衣服。中午跟下午就在家里晒谷子收谷子。
这天董如意做好了午饭,坐在门口看着屋外的火炉般的太阳,突然一个脑袋伸在她面前,看着对面的弟弟。
唇色发紫,这不是电视里经常演的中毒的颜色吗?
她当既吓了一跳,从凳子上弹了起来,哆哆嗦嗦地问道:“平康,你怎么啦?”
颤抖的手摸着他的额头看烫不烫。看着平康摇头,又问“你头晕不晕?”
突然又拍了自己的脑袋,大叫,“我怎么这么傻,还问你呢?”扶着他坐下,严肃不容他拒绝地说道,“你坐着别动。”
要知道中毒了可不能乱动,不然血液流的更快,毒发的越快。
冲着屋里就惶恐地大喊,“娘,弟弟中毒了,快来啊。”
董平康张着嘴巴,傻傻地看着姐姐奇怪的动作,这时候回过神来。愕然地问道,“姐姐,怎么啦?”
屋里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人未到声音先到,“平康,怎么了?严不严重?”
声音带着关切,哭声。
刘氏在里屋一听女儿的喊声,放下手里的活,惊慌失措地追了出来。
“娘,你看,弟弟的嘴唇都乌的发紫了。”董如意指着平康,舌头到快僵了好不容易地说完。
又蹲下身子关切地去拉弟弟的衣服,看了坐脚看右脚,“你知道是被什么咬了吗?伤口在哪里?”
脑海里想着以前电视里看到的被蛇咬了后,上面有两个牙口,然后马上要用嘴把毒吸出来,然后,呃,吸毒的人也晕了过去。
董平康这时候才恍然大悟,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哈哈哈大笑起来,“姐,你搞错了,我是吃了这个,嘴巴才黑的,”说完给他们看了看手中紫色的果子,又眨了眨眼。
刘氏哭笑不得地看着眼前的乌龙,“你这孩子一惊一乍,吓死我了,还好虚惊一场。”
然后才跟董如意介绍起这种果子,“如意,这是地婆子,长在地上的。你不记得啊。”
又将董平康笑骂了两句,“你这孩子把你姐姐吓成什么样了,脸都白了。”
“姐姐,我特意早点回来,摘给你吃的。你上次给我们吃了凉粉。所以我这次请你的。”
董平康停住了笑,举了举手中紫色的果子,如花生米粒般大小,上面很多小点。
一双小小的手上,手都没有洗干净,上面还有些泥土。
董如意望着眼前的孩子,点漆的眼睛亮晶晶。心中涌起一股酸涩,感觉眼泪就要往下掉。
这么小的孩子,这么懂事,还懂得感恩,想起前世的时候,这么小的孩子还在做什么?
“姐姐,你快吃啊。”
耳边响起了董平康的期盼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她将眼中的眼泪吞了回去。
望着那双小手,顾不得平时说的卫生,拿起一枚就放进了嘴巴,整个味蕾都弥漫着一股香甜。“真好吃,谢谢你平康。”
董平康听到咧嘴笑了。姐姐喜欢真是太好了,他正发愁送姐姐什么东西呢,早上的时候经过林子,就看到旁边的草地上结了好多果子,想着姐姐平时在家也没有吃东西,这才摘了来。
董如意看着眼前看着不起眼果子,味道跟很多市面上卖的水果不遑多让。
也许就是卖相不好,在街面从来没有见过,却是缺少零食的农家孩子们的最爱。
刘氏侧过头,好奇地问起,“对了,如意,你以前不是吃过吗?怎么不知道吃了这果子嘴巴会黑呢?”
董如意闪过一丝尴尬,摸了摸鼻子。以前的前身是吃过,可她没有吃过啊。她有哪里知道吃了这个果子嘴巴会乌的。“呃,我好久没有吃了,一时我哪里想到平康吃这个了。”
等到中午董板山父子回来的时候,董平康绘声绘色地将这件事情说给他们听。
听的大家呵呵大笑,这件事后来也成了如意的醜事,时不时被他们拿来打趣。
董板山手上提着几条鲫鱼,只有巴掌大小,半斤不到,放进水缸里。
“爹哪来的?”董如意看到后惊喜地问道。她最喜欢吃这种鱼了,不大不小隔水蒸最补了,也不会腥。
董板山咧嘴笑道:“在沟渠里有东西一跳一跳的,我好奇发现是鱼,就抓了几条回来,估计是跟着河水来的。”
田地里的稻子已经收割好了,今天开始大家都在插秧。
需要从河里面引水到田地里面,就要通过小小的沟渠。每次这个时候大家都能抓到鱼来打牙祭。
“太好了,今晚吃鱼。”董如意整个都笑咪咪的。
“妹妹,你听说了吗?村里好多人在采荷叶卖呢。”董平安洗完手,拿起碗筷开始吃饭,并将这二天村里轰轰烈烈采莲叶的事情说了出来。
“那会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意?”刘氏放下手里的碗,担心地问道。她们家可是最早卖荷叶的,这段时间家里也有不错的收益,想想这个就为自己的女儿觉得骄傲。
虽然这好点子不是自己想出来的,可是自己女儿想出来的,那就相当于自己遗传的好。
“估计镇上的荷叶茶卖的好,很多茶楼的老板都在购买。”董如意凝眉想了想道,上次天然居的情况她也看在了眼里,估计很多老板也是看到了其中的价值。
“那陈掌柜会不会不找我们买,选择找别人买呢?”董板山脸上的笑容消失了,有些惆怅地提出他最担心的问题。
“应该不会,我们可是签了协议的。”董如意又夹了几筷子菜,对于这个问题丝毫不担心。
别人也许会,但陈掌柜一看就不像是这样的人,她对他有信心。
其他人都是半信半疑的,“那要是他不跟我们买呢,不管协议了怎么办?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可是最喜欢干这种事情。”
董如意看看饭桌子前,大家的脸上还是写着担心两字,自信地说道:“大家放心,我第一次能让他买,就能说服他第二次。等插好秧了,我们就去看看。好了吃饭吃饭。别都端着碗数米粒了。”
全家人听了这才放心。
Ps:这种地婆子有没有人吃过啊?我不知道是南方都有,还是只有我老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