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75年4月14日,在QT县的一处大宅之中,只有正房中还亮着灯光。
卧榻之上,躺着一个形容枯槁的老人,薄薄的面皮之下,已经隐隐现出骷髅头骨的形状。
两个年轻人侍立在卧榻旁边,弯着腰凑近老人,方能听清楚老人费力说出的只言片语。
“琏儿、璟儿,为父命不久矣!今天,我要交代一些事情,儿等一定要谨记在心!”老人说话时,面容非常严肃,好像费了很大的力气,不停的咳嗽起来。
“爹,您不会死的,您是大明朝的活神仙,皇上说已经派人遍访世间名医,要给您把病治好!”
老人心里叹了一口气。两个儿子很是孝顺,没有贪恋京城的荣华富贵,一路将他送回老家。这些日子时刻陪在自己身边,尽足了子辈的孝道。
只是这两个孩子,没有一个聪颖之人,自己一生博学不能学去一二,对于人世间的诡道计谋更是知之甚少,恐怕命也将不久矣。
命就是命,但面对自己的亲生骨肉,虽然不能泄露天机,但还是要尽心提醒。
“我归天之日,一定不要大办丧事。我一生透露天机过多,停尸日久,必遭天谴。当天就要把我下葬,不要任何陪葬,只要一壶故乡甜井之水,一盘甜饼即可。下葬之后,你二人不可再去坟地拜祭!谨记,如果违抗我不能再入轮回,你二人也要遭横祸!”老人的声音依然不大,但话语不容置疑。
“刘琏,那本《天象鉴》,我死后要立刻将这本书呈给皇上,一点都不要耽误,转告皇上我的临终嘱托:此书是我一生所学,但刘家子孙愚笨,无法参透此书,恐怕流于奸人之手,只能献于皇上。”
“刘璟,待胡惟庸衰落,可以进言皇上,为政的要领在宽柔与刚猛循环相济,切不可刚猛过度。你天资还算不错,但无城府,要知祸从口出。”
“还有最后一事,离乡之前,要假装失火,将祖宅烧掉。回京后,发现家中有被盗痕迹,切不可声张,装作不知即可。切记,切记!”
刘琏、刘璟听得云山雾照,但也点头称是。
“刘安跟随我多年,忠心耿耿,明日多给他银两,让他回乡养老去吧!现在去把他叫来,我再与他叙谈几句。”
刘安是一个五十多岁的汉子,面容忠厚,身体非常结实。刘安一进屋,老人示意二子退出。这时,屋瓦轻响了一下,随后传来一声猫叫声。
老人单独和刘安叙谈起来,一会儿,见四周寂静,老人开口说道:“刘安,还记得五年前,我让你所挖洞穴吗?”
“记得,小人哪敢忘记。”刘安赶忙回答。
“你明天就去准备开掘用具,提前放入洞中。待我下葬之后,顺着洞壁方向,再向前开掘数米,即可进入我的墓室,撬开棺椁。此事不可使用外人。切记,七日内完成,迟则生变,我留给你的宝物恐怕难以重见天日!”
“刘安记得,我明天就开始准备!”刘安坚定的点了点头,便告辞出去。
那老人正是大明开国元勋,被誉为活神仙的刘基刘伯温。日前自报染上风寒,皇帝朱元璋还派人多次探望,吃下御医煎制中药后,病情加重,便告病回乡,也好叶落归根。
一月后,朱元璋闭目沉思,龙书案上摆放着《天象鉴》和几份密报。
“陛下,刘伯温老谋深算,临终前曾专门对二子交待,恐有变故,不如斩草除根!”胡惟庸进言道。
“随他去吧,毕竟伴我多年,唯一一本手稿也献给了朕!”朱元璋沉思过后,略带伤感的说道。
香港德胜典当行内。
经理拿着一张当票,小心的和一个年轻人解释:“周先生,您别着急,我核对一下账目,仔细找找……”
年轻人气度非凡,但锋芒内敛,并没有露出生气的神态,不过只在蹙眉凝神之间,经理已经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凭着阅人无数,他深切感到,这人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