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一。
张群一大早天没亮就带着他的学生赶往县城,到了县学才发现他们来的还是最晚的,门口已经聚集了很多考试的童生,都是附近其它乡赶过来的,人数有几十人。
这些童生年龄相差的太多,最小的也就十三四岁,年龄大的竟有五六十岁,胡子都发白,估计孙子也能参加考试了,居然也来凑热闹,这正应了那句话:活到老,学到老。
此刻那些童生正在交头接耳地议论。
“听说今年考试的一切费用都由官府包办了,真是破天荒第一次,我们这帮学生可赶上好时机了。”
“那得感谢县令大人啊!如果不是他想着我们,大家不还得用脚一步步量到这西安府吗?不光如此,今番连食宿问题都解决了,也算我等三生有幸。”
“县学的人说,一会儿县令大人还要给我们讲话,让我们注意听讲,不要东张西望,也不能在底下小声说话。不知这大人究竟长得什么样?到时候倒要瞧个究竟。”
旁边还有两位正谈论考试的事情。
“兄弟,怎么越临近考试,我这心越不安了,这几日根本没睡过囫囵觉,此刻眼皮还在打架。”
“大哥,你这晕场的老毛病看来还没好,明天可不能再犯了,熬了三年才等到这次机会,千万不能错过了。”
“兄弟,这由不得人啊!我参加了五次院试,有三次都晕倒了,这毛病也他妈真怪,你越害怕它,它还就越往你身上缠。”
议论声忽然停下来了,原来是秦县令和县学的官员来了。
“各位童生,请肃静,下面开始清点人数,喊到的人答有。”
县学的管理人员开始一个个念童生的名字,最后清点完毕了,才请出县令大人讲话。
秦县令的讲话类似于现在的动员大会发言,无非是鼓励学生要轻装上阵,充满自信,敢于迎接挑战,争取考出好成绩云云。
秦县令简单讲了几句就离开了,县学的人开始组织学生上马车,几十个人分乘八辆马车,虽然有点挤,但总强过步行。一切准备停当,马车缓缓驶离县学,一路向北而来。
张群和学生都是第一次到西安府,自然难掩心中的兴奋和激动,路途中谈论的也都是与西安府有关的话题。
马车颠簸了近两个时辰,由于起得太早,有的人此刻熬不住了,竟然又打起了盹,张群也累了,眯起眼睛养神。
“快看,西安府到了!”
不知是谁喊了一句,一下把众人惊醒,大家掀开车子的窗帘向外望去。
只见一座高大巍峨的城墙矗立在面前,它的周围是一条很宽的护城河环绕。那城墙气势异常雄伟,由一块块巨大的青砖堆砌而成,给人以稳重坚固的感觉。上面的角楼清晰可见,还有很多官兵站在那里把守,居高临下,俯视一切,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马车来到了城墙下的大门前,大门上刻着三个苍劲古朴的大字“朱雀门”。
穿过朱雀门就是朱雀大道了,这条路曾经是唐朝长安城的南北中轴线,韩愈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中的天街指的就是它,当年这可是世界上最为繁华富庶的地方。
进得城来,这西安府的面貌就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众人面前。宽阔的街道,精美的楼阁殿宇,周围的建筑物无论是体量还是外观都不是长安县城所能比拟,虽然已经没有了昔日帝王之气,但是恢宏壮丽之势仍然让人赞叹。
马车在朱雀大街上行了一阵子,又拐到另一条路上,随后速度慢慢降下来,在一家客栈门前停住了。
前面有人喊话,说是到地方了,都快点下车。
张群和学生们都跳下了马车,坐了两个多时辰了,屁股又酸又麻,抓紧乘此机会活动一下,伸伸腿,抬抬胳膊,让血液回流的速度加快。
县学的官员让大家集中起来,又清点了一下人数,确认无误后开始安排食宿:吃饭就在一楼大堂内,十人一桌;睡觉的地方在二楼,六个人一屋。
然后又交代了一些事项,说明天早上五点起床吃饭,八点钟准时进入考场,还说下午学生可以到学政试院去看一下,熟悉熟悉那里的地形和环境。
交代完毕,学生都到一楼去吃饭,然后到各自宿舍抓紧休息。
这一觉睡到三点钟才起床,学生们陆续来找张群,说是一同去考场溜达溜达,顺便也看一下这西安府的风土人情。
他对长安早已心驰神往,此番到了地方,哪有不去赏玩的道理。于是领了这十一个学生下了楼,先向客栈里的役夫询问去考场的路,人家说离试院很近,出门向北不到五百米便是。
张群和学生走在街上,一边说着话,一边观看道路两旁的风景。
这条路虽不如朱雀大街那般繁华,但店铺也是鳞次栉比,买卖兴旺。行人过往川流不息,而且从穿着的服饰和发型上就不难分辨出是属于不同民族的人。想当年长安城可是国际闻名的大都市,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都在此杂居。
两边的货物那可真叫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叫卖声此起彼伏,商家都在拼命抢生意,好一派热闹的景象。只可惜他们囊中羞涩,只有在一旁看的份。
学政试院是专门供童生们进行院试的考场,由一整片宏伟的建筑物构成,主体是一排一排的考棚组成。张群他们到达时,看见门口全是黑压压的人群,这些都是明天将要进考场的学生。
试院的大门紧闭,不能到里面观看,众人在外面转了一圈,觉得没什么意思,决定还是到附近的风景名胜逛一逛。
唐代长安城遗留下来的古迹基本没有几处了,当年富丽堂皇的宫殿早已化为灰烬,所幸诗人们留下了众多壮美的诗篇,后人也只能通过其中的只言片语来感知和缅怀那段辉煌的历史。
张群不免产生了一丝失望,眼前的所见和梦想中的长安城确实相去甚远。历史就是这么无情,它见证了一种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又冷眼看着这种文明由强盛转向衰落。这段王朝兴衰的历史往往会给人以切肤之痛,难怪晚唐的诗人要写那么多的咏怀诗来抒发内心的强烈感受。
他们只去了两处地方:一处是钟楼,另一处是大雁塔。
钟楼是一座单独的高大建筑物,在很远处就能看到它,张群和学生们都爬到钟楼顶上俯瞰西安府,从这里可以看到整个城区的全貌。几条主街道都是正南正北方向,把城区划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地空间,有的是行政办公区,有的是闹市区,有的是庙宇,还有那些密密麻麻的肯定是居民区了。
大雁塔是留存至今的为数不多的唐代建筑,在唐人的诗篇中出现的次数最多,张群不明白唐代的文人骚客为什么都喜欢到寺庙之中呢,或许这大雁塔在当时就是一处著名的景点。
更有意思的是在大雁塔底部的塔壁上,留下了众多唐朝新科进士的涂鸦之作,想当年这些登科的进士是如何春风得意,竟然不忘了把自己的大名刻在石头上。
梁锋对这些题名非常感兴趣,仔细地观看着。
“先生,你说这些书生真有意思,为了炫耀自己,还把名字给刻上了,真的是大言不惭,怎么就没有人管一下,把这些字给磨平了。”
“这是一种荣誉,不是人人都能在上面刻字的,你如果有朝一日中了进士,也可以把名字留在上面。”
刘亚铭一直嘟囔着嘴,听先生这么一说,赶紧发表意见。
“先生,不就是刻名字吗,有什么呀?干脆乘没人的时候,我们把名字也给刻上,说不定大家都能中秀才呢。”
“行了,亚铭哥!中个秀才你就敢往上刻名字,让人看了别笑掉大牙。”司家琪直接否定了他的说法。
“我不怕别人笑话,秀才好歹也算是个功名。先生,把名字刻上吧!就代表我们来过了,留下个纪念。”
“好了,别胡说了,时间不早,我们抓紧回去吧!”
大家从原路折返,赶到客栈时已经天黑了,休息了一会儿又到一楼去吃饭。
回到宿舍里,张群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了一个短会。
“今天晚上早点上床睡觉,一定要休息好,精力充沛才能应付明天这场大战。每个人回去把书写工具准备好,早上起床后再检查一遍。记住为师的话,开考后要看好题目,仔细琢磨意思,不要急着下笔。另外要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挑容易的题目写,难的放在后面。还有,千万不能作弊,我就怕你们中有人准备了小纸条?”
“没有,觉对没有!”
大家众口一词。
“那好,都回去收拾一下,准备睡觉。”
安排好了一切,张群也脱衣服上床去睡觉,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古代的科举考试,也不知道会遇到怎样的情况,但是想来总不可能比高考还难吧?大风大浪都经历过了,还能在这小小的院试上栽了跟头。
这一天都在奔波忙碌,此刻睡意早涌上了心头,眼皮开始发沉,接着便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