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灵丘。”各门门主都在同时收到了这样的“钜子书”,连带在外行医的天守门主徐靖和在外执行任务的天诛门主戚无伪,都连忙赶往大夏境内的卫国灵丘。
大夏建国两百余年,而大夏的开国之君,就是当年“墨折”的始作俑者。但是墨者们从来没有被仇恨蒙蔽眼睛,他们只是在等着,静静等着,天下大势走到这一天。大夏国君曾经也是笃信墨家学说的,在太祖和成祖的时候,相对都是比较勤奋的,所以吏治清廉、休战养息,也算过了一段太平盛世。墨者们看到热闹的集市上百姓的笑脸的时候,也许先辈们的鲜血没有白流,还是算欣慰的。偶尔会在酒楼的说书人口中,听到关于黎老前辈的那些故事,讲他如何从一个鞠躬尽瘁的勤勉臣工到贪污腐败、结党营私,最后如何被太祖诛九族的那些“大快人心“的事情。所以老天藏门主,实在忍无可忍,非要亲自上场,从满腹经纶的学者变成了一个名满大夏的说书人。但是天下不乱,墨者不出。
大夏王室逐渐放纵,对各大藩国日益失去控制。其间也曾有中兴之势,但是业未成而身先死,后各国变本加利,阳奉阴违,逐自立为王。虽然也尊大夏王室,不过已经是强弩之末。后代君王,沉溺酒色犬马,麻痹自我,成日幽闭于深宫不出,与一群术士寻仙问道。已有十余年不过问国事。各国交攻伐战,你来我往,但谁都不愿意背亡夏之名,静待时机而已。
灵丘为卫国主城所在,因为大夏王朝尚在,不敢称都。如此局面已经维持了十余年,其间王国兴亡,国君更迭,不可细数。卫国偏安大夏之西,与西凉国接壤,当年曾是大夏边防军屯之地。与千里沃野的赵魏比起来,穷。与鱼米之地的齐吴比起来,还是,穷。穷在一个国家体现出来是什么样子呢?国君食无糜,百姓饮杂果,军无齐甲,兵无齐器。
卫国的来历也颇为传奇,当年某位大夏皇帝因为忌惮自己年少而军功赫赫的皇弟,费尽心力,找了百般不是,欲除之后快。这位皇子征战沙场,并不熟悉朝廷争斗,得知皇兄为自己列了几十条罪状,心中怒火熊熊,带着亲卫军士想要回京论个是非功过。离京十里的时候,一行被一匹称为“夜奔”的名驹追上。来者十句话之后,这位皇子跪下向着京城三跪九叩,策马回营。次日,皇帝收到自己弟弟的陈情表,表示自己愿意永远为国锁边,非皇帝之召,不再回京。皇帝收到这幅陈情表,冷笑一声,懒懒的说:“撤了吧!”宫中数百暗卫,宫门上埋伏的“千里鹰弩”,天极殿中的刀斧手……才一一撤去。带有军务在身的皇子,非召带军进京就是死罪。他本来盘算已久,就想等着自己的弟弟把人头给他送过来的。谁知道半路被人截了道。关键,这封陈情表,还是托的那个死不要命的大司马在朝会上直接读出来的,反正人是绝对不会回来了。他总不能派人追到卫西都护府,去把人杀了吧。他的人,要真进了卫西都护府,说实话,能不能干的过对方的人,还是未知数。此事就此作罢,这位皇子倒是真就实诚的安安心心在卫西都护府留了下来。为表现皇恩浩荡,皇帝还给自己弟弟封了一个“卫西大将军”,却从此后再也不提封王之事。生生把自己的弟弟,降为了臣籍。后来大夏各藩国蠢蠢欲动,卫西都护府这边一直毫无动静,毕竟自己也是大夏皇室子孙。直到大夏王室有意割让卫西给西凉,以求借西凉兵力帮助大夏平定藩乱,传递此情报的暗使被卫西都护府半路拦截到,卫西不得不自立,后以一己之力抗击西凉。千里江山拱手让,兄弟相争祸萧墙。
因为卫国是曾经的卫西都护府,军政一体,相对来说,朝堂没有那么复杂。卫国虽国力稍弱,但是卫国的百姓大多来自当年军屯的士兵的后代,国君对于百姓,还有份天生的感情,所以卫国百姓在这个世道,算相对来说,日子好过点的。
灵丘之名来源上古传说,上古曾有灵狐一族,居于青丘之国。“不过现在看来,并不是那么山清水秀灵气逼人。”玄苍看着满目黄土,心中暗言。玄苍在天藏的古籍本中,曾看到过一本年代不可考的古书,名为《玄天九经注》,上面讲到了大夏国所在的这片土地,有九条大江河,还讲到了各地风物和各种神奇的飞禽走兽。其中就讲到了,有青丘国,绿茵如许,百里无人烟。有灵狐居其间,百年增一尾,一尾一情识,“喜怒哀乐情欲嗔妄命”。九尾至高,可通人言。实际上,现在整个大夏国,只剩下一江一河,而位于江河起源的卫西灵丘,却已经逐渐荒芜。玄苍看着,心中想:“九尾有识,当灭凡人。哈哈哈!”末了,想起自己的这个荒唐的念头,轻叹一口气。
本次钜子召集大家,绝不是邀请大家来灵丘玩一趟而已。平日里,虽然九天各有往来,但是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各地打理自己门下的事务,比如天胥门主,他甚至能一年闭门不出或者大半年音讯全无。九天齐聚,绝非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