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四十六回。张廷玉
员外说道:
去保护张廷玉,看样子弘历要对他下手了。往届的京城秋试在八月份,今年被弘历改在了九月份。据京城来的消息,京城秋试完结以后,弘历有可能一步步下手除掉张廷玉,我们不提前去,有可能失去这位前辈。”
四娘说道:
“张廷玉,满清的三朝元老,做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高官,为满清鞠躬尽瘁,是满人的鹰犬而已,保护他做什么?”
“小妮子不要胡言乱语,妳年幼无知,我不和妳计较。”
三娘说到:
“二叔一定要保护,那有何难?上策是将那弘历的头取下来,没有了头还如何下手?下策是到京城张府,将那张廷玉化妆,护送出京城,改名换姓,住进舟山大院,和二叔作伴,我就不信谁能奈何得了。”
“老三这也是胡言,妳将事情看得过于简单。”
二娘说道:
“记得二叔几次提到张廷玉,在老管家进京城以前,二叔曾嘱咐:注意弘历对张廷玉的动向。我看着张廷玉在二叔心里不简单,或许和我们三姐妹有关?”
“啊,这里没有外人,我们就把称呼改过来吧,老二还真猜对了。你们三姐妹都早已长大成人,我一直想将你们的身世告诉你们,但想了一想,算了吧,免得勾起那些伤心事,让你们也跟着伤心。”
四娘说道:
“二叔讲吧,总不能一辈子不让我们知道,那胤禛的头,也都让我给取了下来,再大的仇也算报了。还有什么伤心的。”
“是啊,这次不得不讲了,不从头说起,这错综复杂的事也讲不清楚。啊,昨晚我就没睡好觉,早饭也没吃。快到中午了,鲁大去吩咐厨下准备酒菜,还是老规矩,边吃边谈吧,小妮子少喝点酒,喝醉了听不见,我就不再讲了。”
“一喝酒就要说我,二叔也欺负我。那次我比你们多喝了?”
这时鲁大回来了,员外说道:
“小妮子,妳别生气,说说笑笑嘛,免得气氛太沉重。”
“其实,我才不在乎呢,说到进京我就来精神了。”
员外看着鲁大问道:
“我和三姐妹对你爷、孙二人怎么样?”
“恩重如山、再造之恩、如同再生父母。”
“说些什么啊,鲁大你又来了,哪里有什么再生父母?我是问你,我们是否将你爷、孙俩当成一家人来对待?”
“员外,我说得一点也不过份。想想我爷、孙俩,自从被灭门以后流落江湖,被人欺负凌辱,多亏三位小姐给我解穴,给我们钱财。然后,又经员外收留,又教鲁珍的武功。现在和以前相比,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时厨房送来了下酒菜,员外搬出了一坛陈年老酒,大家边饮边说。
“鲁大,你想想看,上次我被绑架,要是没有你运筹帷幄,你爷、孙俩全力以赴地营救,就是我能活着出来,或许已经残废了。事后我也没有说什么,就是将你爷、孙俩当成了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是啊,员外和三位小姐,一直没拿我们当外人,我心里有数。现在已经是一家人了,我年长一些,就要多操点心,多负点责任,多做点我应该做的事。”
“啊,这些话说的还在理。今后,再也不要用什么再生父母之类的词了,我们之间的称呼也要改一改,老二:你说说看怎么个改法?”
“要我说,以前我们一直称呼鲁伯,这不变,称呼鲁珍也不变。鲁伯就称呼我们三姐妹老二、老三、老四吧。按辈分,鲁珍称呼我们二姑、三姑、四姑大家看怎么样。”
“老二说得不错,我看这样很好。老三、老四妳俩看呢?”
三娘说道:
“我看这样称呼要亲切多了,更像一家人,我赞同了。”
四娘说道:
“这样好啊,我也当上四姑了,鲁珍妳现在就叫吧。”
鲁大说道:
“大家都是一家人,这当然好啊。就是出身不一样,不好叫出口啊。”
“鲁大多虑了,要讲出身,我们三家都是被灭门的出身,那有什么好与不好?”
四娘说道:
“鲁伯,你看当今天下谁的出身最好,我去让他叫我姑奶奶。”
员外说道:
“小妮子,你要当姑奶奶就不取头了?”
“二叔不让取头,那就不取吧。”
说得大家都笑了。
员外说道:
“大家喝酒吧,喝完这一坛还有,我开始说正题了。”
四娘说道:
“二叔还是从张廷玉开始说吧。”
“那当然,我们要去保护的就是他,小妮子,你知道张廷玉是你什么人吗?”
“二叔,难道张廷玉和我三姐妹还有亲戚关系?”
“当然有,张廷玉是你们三姐妹的六姨夫。”
“啊,还有这事,二叔你讲讲吧。”
“张廷玉的祖籍是安徽桐城,原配夫人姚氏是桐城麻溪姚文然的第六女,是张廷玉外公姚孙森的族孙女,是你们三姐妹的六姨。那是一个书香门第的大家庭,有十余人在满清的京城为官,都是科举出身。张廷玉是在京城出生的,与姚家通婚也是在京城。
三娘说道:
“啊,还有这事,二叔从未提起过。”
“是啊,如果没有当今张廷玉一事,或许我就永远不会提起了。”
四娘问道:
“二叔,那我六姨现在何处?”
“啊,小妮子,妳六姨早就过世了,那是康熙己卯年(康熙三十八年)当时我比妳现在还小十岁,你们当然没见过了。”
二娘说道:
“我料那张廷玉早已续弦了,已经不算我们的六姨父。”
“老二,妳想错了,张廷玉至今也没有续弦。并且他那五个妾江甯吴氏、常熟李氏、桐城蔡氏、顺天施氏、桐城吴氏一个也没有扶正,还算是一个好人吧。”
四娘说道:
“这个老头子不是个清官吗,哪有钱来养那么多妾啊?”
“小妮子又乱讲,那是你六姨父。再说,三朝元老的一品官,五个妾不算多。”
三娘问道:
“二叔,就凭他是我们的六姨父这一点,就要冒险去保护他吗?”
“当然不是,听我讲完就知道了。你们三姐妹的祖籍在哪里知道吗?”
四娘说道:
“不是在苏州吗,二叔从苏州领我们南下学的武功,不是吗?”
“小妮子,当然不是,我的祖籍也不在苏州,苏州那小院是临时买来避难的。”
“二叔,那是哪里啊?”
“说起来话长了,听我慢慢讲吧。我们天天在这大院里,外面的消息也好,谣传也好,知道的太少,鲁大去找一个家人,吧小旅馆掌柜的找来。”
不一会儿,小旅馆的老板来到了书房,员外问道:
“小旅馆开业以来,都听到一些什么?”
“回员外:小旅馆开业时间不长,除了上次那四个匪人以外,听到的都是江湖上的一些琐事,所以没来报告。装修改造以后,招来了许多客人,现在盈利颇丰。”
“那好啊,你辛苦了,那三个伙计的月银由你来定吧。你抽出身来,注意外面的消息和谣传,其它的事由那三个来经营吧。你是否听到过雍正之死一事的谣传?”
“回员外,只听到过一次这样的谈话。是三个京城来的珠宝商,到舟山群岛来收购珍珠,在楼上吃饭时说:吕留良的女儿吕四娘混进了紫禁城,化装成宫女。再给雍正陪寝时,将雍正的头砍了下来。乾隆继位后不喜欢珠宝,群臣也附庸,我们的生意也请淡了。全部也就是这些了,因和大院关系不大,我就没来报告。”
“好的,你回去吧。”
掌柜的走后,鲁大说道:
“原来员外想知道这事,我的消息来源最可靠?”
“你也天天在大院,哪里得的来的消息?”
“就是那天去仿制宝刀,木工作坊张老板带我去铁匠铺,那张老板知道的事情不少,尤其是铁匠铺陈老板,素来和江湖人士来往,知道的事情最多。”
“啊,我将那二人给忽略了。张老板和陈老板是如何讲的,鲁大学一遍。”
“员外,张老板讲得简单,陈老板讲得就复杂多了。”
“那复杂的你是否还记得?”
“回员外,因为陈老板讲得绘声绘色,谁听了都会记得。”
“那你就都讲一遍吧。”
“我先讲张老板那一个短的段子吧。”
“先后随便你,反正两个都要讲讲。”
张老板说的是: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雍正还在处理政务,晚上得病,次日凌晨死亡。
由于死亡非常突然,于是在官场,在民间,便产生了种种传说。
民间流传最广的就是,吕四娘报仇削取了雍正首级。
雍正年间,湖南秀才曾静因不满清廷统治,上书陕西总督岳钟琪(岳飞的后裔)策动反清。事后,雍正就对案犯严加审讯,广泛株连,由此引出浙江文士吕留良文字狱案。曾静等人锒铛入狱,后被满门抄斩,吕留良一家也未能幸免。
吕留良之女儿吕四娘因在安徽乳娘家中,幸免于难。年仅十三岁的吕四娘秉性刚强,得知其全家祖孙三代惨遭杀害,悲愤填膺,当即刺破手指,血书“不杀雍正,死不瞑目”八个大字。